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东北部,保护区南北长约46公里,东西宽约44公里,总面积为126 987公顷。
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在这里的鹤类、鹳类等珍稀鸟类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境内,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科尔沁草原自然景观的原有面貌。这里分布着家榆、大果榆为建群种的榆树天然次生林;以西伯利亚杏、大针茅为建群种的灌丛化草原,以及类型多样的湿地。
保护区最突出的景观特征是沙坨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在沙坨地上,以疏林灌丛群落为主要代表,在地势平坦的沙质栗钙土上,广泛分布着西伯利亚杏、大针茅灌丛化草原,在沙坨地之间的低湿地中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呈环状分布。在保护区有限的空间内,浓缩了科尔沁草原的主要代表类型。
保护区内有三条大河流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北有额木格特河、突泉河,三条河流均以无尾河的形式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
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类型复杂,湿地、草原、灌丛、疏林、沙土,以及遍布保护区的大小40余个水泡镶嵌分布,为不同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境内有鸟类175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7种,分别是: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金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29种,其中有:白枕鹤、蓑羽鹤、灰鹤、大天鹅、白琵鹭、角壁虎、赤颈壁虎、白额雁、小鸥及18种猛禽。其中,白鹳、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已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白琵鹭、大鸨被列入世界受严重威胁的物种。在以上这些珍稀物种中,鹤类和鹳类在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现有鹤类15种,我国有9种,居世界之冠。而保护区有鹤类6种,占世界鹤类种数的40%,占我国鹤类种数的66.7%。其中白头鹤、灰鹤在本区属旅鸟,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在本区繁殖,而且数量均很大。
在珍禽繁育核心区外围建有一处瞭望塔,瞭望塔为钢结构,高
境内有种子植物65科239属452种。
为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内设有三个核心区,分别是生态系统核心区、物种保护核心区、珍禽繁育核心区,核心区总面积为17 807公顷。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东北部,保护区南北长约46公里,东西宽约44公里,总面积为126 987公顷。
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在这里的鹤类、鹳类等珍稀鸟类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境内,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科尔沁草原自然景观的原有面貌。这里分布着家榆、大果榆为建群种的榆树天然次生林;以西伯利亚杏、大针茅为建群种的灌丛化草原,以及类型多样的湿地。
保护区最突出的景观特征是沙坨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在沙坨地上,以疏林灌丛群落为主要代表,在地势平坦的沙质栗钙土上,广泛分布着西伯利亚杏、大针茅灌丛化草原,在沙坨地之间的低湿地中沼泽植被和草甸植被呈环状分布。在保护区有限的空间内,浓缩了科尔沁草原的主要代表类型。
保护区内有三条大河流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北有额木格特河、突泉河,三条河流均以无尾河的形式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
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类型复杂,湿地、草原、灌丛、疏林、沙土,以及遍布保护区的大小40余个水泡镶嵌分布,为不同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境内有鸟类175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7种,分别是: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金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29种,其中有:白枕鹤、蓑羽鹤、灰鹤、大天鹅、白琵鹭、角壁虎、赤颈壁虎、白额雁、小鸥及18种猛禽。其中,白鹳、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已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白琵鹭、大鸨被列入世界受严重威胁的物种。在以上这些珍稀物种中,鹤类和鹳类在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世界现有鹤类15种,我国有9种,居世界之冠。而保护区有鹤类6种,占世界鹤类种数的40%,占我国鹤类种数的66.7%。其中白头鹤、灰鹤在本区属旅鸟,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在本区繁殖,而且数量均很大。
在珍禽繁育核心区外围建有一处瞭望塔,瞭望塔为钢结构,高
境内有种子植物65科239属452种。
为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内设有三个核心区,分别是生态系统核心区、物种保护核心区、珍禽繁育核心区,核心区总面积为17 807公顷。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