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代以来颇受满族所喜爱的一种自娱性歌舞。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该鼓既是歌舞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歌唱的曲调为《太平年》,故称之“太平鼓”。该鼓以铁框为架,最大的直径1米,最小的约0.4米,形同团扇或蒲扇。鼓面向下结联有铁或铜质握柄,握柄下套有三组铁圈,每组环圈中又各套有一对铁环片,亦可柄下挂九连环。鼓面蒙以羊皮或驴皮,故俗称其为羊皮鼓和驴皮鼓。又因鼓皆蒙以单面,又俗称单鼓。演奏方法:左手持鼓,右手执藤条制成的鼓鞭,边击、边摇、边唱、边舞。鼓声、环声与歌声和舞姿相应和,动人心魄。
太平鼓早在辽金时期就流行于女真人中,清代得以迅速发展为自娱性歌舞。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太平鼓者,系铁圈之上蒙以驴皮,形如团扇,柄下缀以铁环。儿童成群,以藤杖击之,鼓声冬冬然,环声铮铮然,上下相应,即所谓迎年之鼓也。”又据《燕京琐闻录》记载:“清入关征讨各地,凡攻克一城,则打太平鼓,以兹庆贺之意也。”太平鼓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是“边打边舞”,即表演者随着不同套路的鼓点扭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二是“间打间唱”,即打一通鼓点,唱一段曲儿,可唱曲牌、故事、传说、典故等,也可借景抒情,出口成章,即兴演唱。时至今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一直把表演太平鼓当作民族的传统节目。每逢喜庆佳节,50多名儿童,身着艳丽的旗装,边歌边舞,不仅深受满族同胞的喜爱,也深得蒙汉回各族人民的赞赏。
这是清代以来颇受满族所喜爱的一种自娱性歌舞。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该鼓既是歌舞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歌唱的曲调为《太平年》,故称之“太平鼓”。该鼓以铁框为架,最大的直径1米,最小的约0.4米,形同团扇或蒲扇。鼓面向下结联有铁或铜质握柄,握柄下套有三组铁圈,每组环圈中又各套有一对铁环片,亦可柄下挂九连环。鼓面蒙以羊皮或驴皮,故俗称其为羊皮鼓和驴皮鼓。又因鼓皆蒙以单面,又俗称单鼓。演奏方法:左手持鼓,右手执藤条制成的鼓鞭,边击、边摇、边唱、边舞。鼓声、环声与歌声和舞姿相应和,动人心魄。
太平鼓早在辽金时期就流行于女真人中,清代得以迅速发展为自娱性歌舞。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太平鼓者,系铁圈之上蒙以驴皮,形如团扇,柄下缀以铁环。儿童成群,以藤杖击之,鼓声冬冬然,环声铮铮然,上下相应,即所谓迎年之鼓也。”又据《燕京琐闻录》记载:“清入关征讨各地,凡攻克一城,则打太平鼓,以兹庆贺之意也。”太平鼓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是“边打边舞”,即表演者随着不同套路的鼓点扭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二是“间打间唱”,即打一通鼓点,唱一段曲儿,可唱曲牌、故事、传说、典故等,也可借景抒情,出口成章,即兴演唱。时至今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一直把表演太平鼓当作民族的传统节目。每逢喜庆佳节,50多名儿童,身着艳丽的旗装,边歌边舞,不仅深受满族同胞的喜爱,也深得蒙汉回各族人民的赞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