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十分发达。公元7世纪之前,蒙古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深山密林中过着狩猎生活,与此相适应,那个时代的音乐和舞蹈结合,特征是曲调短小,节奏鲜明,并配合以打击乐。这种风格的作品在狩猎歌舞、英雄史诗和萨满教歌舞中有所保留。
7世纪以后,蒙古族的先民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蒙古高原迁移,开始从事畜牧业,随着生活的这一根本变化,反映游牧生活的音乐作品大量产生,其特点是节奏绵延,音调高亢辽阔。由于蒙古高原曾经居住着突厥语诸民族,他们的民间音乐对蒙古族产生很大的影响。
到清朝中后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生活在内蒙古南部边缘地带的蒙古族逐渐脱离原先的游牧生活方式,改事农耕生产而定居,这时草原游牧音乐文化形态与部分地区半农半牧音乐文化形态同时并存,产生新的体裁,诸如大量的短调歌曲、长篇叙事民歌、说唱形式“乌力格尔”等。其特点是曲式短小、节奏规整、音调简洁、音域适中,同语言音调密切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叙事性音乐风格。
蒙古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和其他民俗音乐形式,其中民间歌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十分发达。公元7世纪之前,蒙古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深山密林中过着狩猎生活,与此相适应,那个时代的音乐和舞蹈结合,特征是曲调短小,节奏鲜明,并配合以打击乐。这种风格的作品在狩猎歌舞、英雄史诗和萨满教歌舞中有所保留。
7世纪以后,蒙古族的先民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蒙古高原迁移,开始从事畜牧业,随着生活的这一根本变化,反映游牧生活的音乐作品大量产生,其特点是节奏绵延,音调高亢辽阔。由于蒙古高原曾经居住着突厥语诸民族,他们的民间音乐对蒙古族产生很大的影响。
到清朝中后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生活在内蒙古南部边缘地带的蒙古族逐渐脱离原先的游牧生活方式,改事农耕生产而定居,这时草原游牧音乐文化形态与部分地区半农半牧音乐文化形态同时并存,产生新的体裁,诸如大量的短调歌曲、长篇叙事民歌、说唱形式“乌力格尔”等。其特点是曲式短小、节奏规整、音调简洁、音域适中,同语言音调密切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叙事性音乐风格。
蒙古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和其他民俗音乐形式,其中民间歌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