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第14个节气,时间在每年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已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即终止之意,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将到此为止,随后会逐渐进入“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养生
处暑时节,是季节转化的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刚从酷热的盛夏走入凉爽的秋天,要掌握好天气的变化,维护好自己的养生防线。“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在处暑节气,人们要当心“秋燥”伤人,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煎水代茶喝,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处暑时节人们应该注意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养护好情志。建议每天到太阳底下接受一定时间的日光照晒,阴雨天之时要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或者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总之,充足的光线以及适当的户外锻炼,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处暑·诗词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第14个节气,时间在每年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已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即终止之意,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将到此为止,随后会逐渐进入“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养生
处暑时节,是季节转化的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刚从酷热的盛夏走入凉爽的秋天,要掌握好天气的变化,维护好自己的养生防线。“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在处暑节气,人们要当心“秋燥”伤人,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煎水代茶喝,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处暑时节人们应该注意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养护好情志。建议每天到太阳底下接受一定时间的日光照晒,阴雨天之时要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或者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总之,充足的光线以及适当的户外锻炼,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处暑·诗词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