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38年9月,参加抗日工作。
1939年3月,经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高鸿光、刘启焕、王弼臣介绍,王经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美岱召一带几个游击小组合并成立萨县游击队,由王经雨任队长。
1940年8月,王经雨出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2年春,二支队二连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绥西三团二连,王经雨继续兼任连长。
1945年10月,八路军解放了萨拉齐,王经雨担任萨县县长。
1945年11月,调任龙胜县任县长。
1946年9月,到晋绥党校学习。
1947年9月,任托和清县县长兼武装大队长。后又调任萨拉齐县县长,并任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到书记。
1950年7月至1953年12月,王经雨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
1954年,担任乌盟军分区副政委兼中共乌盟盟委书记处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6年12月,从部队专业,任乌盟盟委书记、内蒙古干部文化学校党委书记、内蒙古党校党委副书记等职。
1981年10月15日,逝世。
主要事迹:
王经雨,原名王景玉,萨拉齐县(今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河子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8岁读私塾,15岁入绥远省立二中。小时候常听母亲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等故事,养成爱打抱不平的性格。17岁转入中山学院学习,结识了刘深源、杜如薪、苏谦益等进步青年。阅读了高尔基、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以及《语丝》、《创造》等刊物。1931年,王经雨因不满校方的昏聩而辍学回家,跟因领导罢课被开除回美岱桥的刘深源交往甚密,遇到地下工作者有危难就主动领回到自己家,他家成了地下革命者的掩蔽所。王经雨还把自己比作战国时慷慨好客的孟尝君,房内挂上“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地对联。
1937年10月,归绥、包头相继沦陷,为了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家乡父老,王经雨决心弃家从戎。亲戚们知道后劝他:“你走了咋呀?家里这么多的地不要了,你不顾惜你母亲和妻子吗?”王经雨说:“国以破,何以家为!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我王经雨也不当亡国奴”。1938年秋,八路军李井泉支队挺进大青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9月支队敌工科长于源动员王经雨参加抗日工作,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并被派到美岱召村自卫团当文书。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主动和自卫团中的进步青年交朋友,扩大抗日力量;不断给大青山的八路军购买物资、传送情报。
1939年3月,经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高鸿光、刘启焕、王弼臣介绍,王经雨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原名王景玉改为王经雨,意在革命中经受风雨的考验。入党后,王经雨通过秘密串联,向群众宣传抗日,并组织起青年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蒙民救国会、学生救国会。从救国会中挑选骨干成立游击小组。王经雨变卖家产为游击队购买武器。1940年春,美岱召一带几个游击小组合并成立萨县游击队,由王经雨任队长。游击队利用群众支持、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四处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还常到沿山一带农村,帮助群众种地、收庄稼,活动的范围逐渐从沿山地区扩大到民生渠一带。秋天,王经雨带领游击队在柳树淖村与日军作战,旗开得胜。此后,带领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先后在黄土尖、陶思浩、烂石滩、纳令沟、沙兵崖、东老藏、大脑包、察素齐等多次与日伪军战斗中,取得胜利。
1940年8月,王经雨出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次年夏,游击队改编为绥察二支队二连,王经雨兼二连连长。他为建立民主政权,宣传抗日,筹粮筹款,除奸肃特,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等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春,二支队二连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绥西三团二连。王经雨继续兼任连长。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王经雨坚持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他坚定的说:“敌人不让咱们活,咱们只有拼死斗争下去,才有活路。”鼓励大家战胜困难。没有粮食,王经雨就和战士一起挖野菜、采野果,千方百计地找给养。在山里跟敌人迂回周旋数月,巧妙地钳制了敌人的力量。1945年10月,八路军解放了萨拉齐,王经雨担任萨县县长,带领有关人员奔走于萨县、美岱召、苏卜盖、鄂尔圪逊等地,动员青年参军,组织地方武装,安排照顾伤病员,筹集军需做好攻打包头的支前工作。同年11月调任龙胜县任县长。1946年9月到晋绥党校学习,次年9月,任托和清县县长兼武装大队长。后又调任萨拉齐县县长,并任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到书记。
1950年7月至1953年12月,王经雨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担任乌盟军分区副政委兼中共乌盟盟委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12月,从部队专业,任乌盟盟委书记、内蒙古干部文化学校党委书记、内蒙古党校党委副书记等职。
1961年带头响应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号召,动员担任人事科长的儿子和做秘书工作的儿媳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生活俭朴,遇有生活困难的人常解囊相助,深得群众和同事爱戴。“文化大革命”期间,王经雨被隔离审查。1971年,被下放插队落户,他只身到沙图沟村,每天4点起床拾粪,常给美岱召中学学生们讲大青山抗日英雄的故事。
1974年,王经雨患半身不遂,于1981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70岁。
个人简历:
1938年9月,参加抗日工作。
1939年3月,经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高鸿光、刘启焕、王弼臣介绍,王经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美岱召一带几个游击小组合并成立萨县游击队,由王经雨任队长。
1940年8月,王经雨出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2年春,二支队二连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绥西三团二连,王经雨继续兼任连长。
1945年10月,八路军解放了萨拉齐,王经雨担任萨县县长。
1945年11月,调任龙胜县任县长。
1946年9月,到晋绥党校学习。
1947年9月,任托和清县县长兼武装大队长。后又调任萨拉齐县县长,并任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到书记。
1950年7月至1953年12月,王经雨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
1954年,担任乌盟军分区副政委兼中共乌盟盟委书记处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6年12月,从部队专业,任乌盟盟委书记、内蒙古干部文化学校党委书记、内蒙古党校党委副书记等职。
1981年10月15日,逝世。
主要事迹:
王经雨,原名王景玉,萨拉齐县(今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河子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8岁读私塾,15岁入绥远省立二中。小时候常听母亲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等故事,养成爱打抱不平的性格。17岁转入中山学院学习,结识了刘深源、杜如薪、苏谦益等进步青年。阅读了高尔基、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以及《语丝》、《创造》等刊物。1931年,王经雨因不满校方的昏聩而辍学回家,跟因领导罢课被开除回美岱桥的刘深源交往甚密,遇到地下工作者有危难就主动领回到自己家,他家成了地下革命者的掩蔽所。王经雨还把自己比作战国时慷慨好客的孟尝君,房内挂上“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地对联。
1937年10月,归绥、包头相继沦陷,为了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家乡父老,王经雨决心弃家从戎。亲戚们知道后劝他:“你走了咋呀?家里这么多的地不要了,你不顾惜你母亲和妻子吗?”王经雨说:“国以破,何以家为!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我王经雨也不当亡国奴”。1938年秋,八路军李井泉支队挺进大青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9月支队敌工科长于源动员王经雨参加抗日工作,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并被派到美岱召村自卫团当文书。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主动和自卫团中的进步青年交朋友,扩大抗日力量;不断给大青山的八路军购买物资、传送情报。
1939年3月,经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高鸿光、刘启焕、王弼臣介绍,王经雨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原名王景玉改为王经雨,意在革命中经受风雨的考验。入党后,王经雨通过秘密串联,向群众宣传抗日,并组织起青年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蒙民救国会、学生救国会。从救国会中挑选骨干成立游击小组。王经雨变卖家产为游击队购买武器。1940年春,美岱召一带几个游击小组合并成立萨县游击队,由王经雨任队长。游击队利用群众支持、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四处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还常到沿山一带农村,帮助群众种地、收庄稼,活动的范围逐渐从沿山地区扩大到民生渠一带。秋天,王经雨带领游击队在柳树淖村与日军作战,旗开得胜。此后,带领游击队坚持抗日斗争,先后在黄土尖、陶思浩、烂石滩、纳令沟、沙兵崖、东老藏、大脑包、察素齐等多次与日伪军战斗中,取得胜利。
1940年8月,王经雨出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次年夏,游击队改编为绥察二支队二连,王经雨兼二连连长。他为建立民主政权,宣传抗日,筹粮筹款,除奸肃特,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等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春,二支队二连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绥西三团二连。王经雨继续兼任连长。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王经雨坚持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他坚定的说:“敌人不让咱们活,咱们只有拼死斗争下去,才有活路。”鼓励大家战胜困难。没有粮食,王经雨就和战士一起挖野菜、采野果,千方百计地找给养。在山里跟敌人迂回周旋数月,巧妙地钳制了敌人的力量。1945年10月,八路军解放了萨拉齐,王经雨担任萨县县长,带领有关人员奔走于萨县、美岱召、苏卜盖、鄂尔圪逊等地,动员青年参军,组织地方武装,安排照顾伤病员,筹集军需做好攻打包头的支前工作。同年11月调任龙胜县任县长。1946年9月到晋绥党校学习,次年9月,任托和清县县长兼武装大队长。后又调任萨拉齐县县长,并任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到书记。
1950年7月至1953年12月,王经雨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担任乌盟军分区副政委兼中共乌盟盟委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12月,从部队专业,任乌盟盟委书记、内蒙古干部文化学校党委书记、内蒙古党校党委副书记等职。
1961年带头响应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号召,动员担任人事科长的儿子和做秘书工作的儿媳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生活俭朴,遇有生活困难的人常解囊相助,深得群众和同事爱戴。“文化大革命”期间,王经雨被隔离审查。1971年,被下放插队落户,他只身到沙图沟村,每天4点起床拾粪,常给美岱召中学学生们讲大青山抗日英雄的故事。
1974年,王经雨患半身不遂,于1981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70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