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公元1507—1582年)土默特部首领。曾先后四次征讨兀良哈,两次征讨卫刺特,屡建战功,名声大振。30岁时,被漠南蒙古大汗博迪汗赐予索多汗之号,成为名震长城内外的蒙古族领袖。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拉坦汗多次率领右翼三部将兀良哈和卫刺特部征服,博迪汗加封阿拉坦汗为土谢图彻辰汗,成为右翼三部的实际统治者。在继续削平反对势力的过程中,阿拉坦汗将十二土默特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即将其叔父阿尔斯•博罗特领有的尤慎部兼并。
成为土默特部的领袖后,立即进行打通边关内外割断已久的经济联系。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双方达成互市协议,阿拉坦汗接受“顺义王”封号。从此明蒙互市关系确立,长达200余年的交战状态基本结束。
随着边市的兴旺,民族间友好来往的频繁,许多内地的农民来到阿拉坦汗的领地土默特丰州滩一带,民族的交往日益加深。阿拉坦汗利用来自内地的汉人,在蒙古地居住开垦荒地,兴办农业手工业。阿拉坦汗在开发土默川的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城镇,在阴山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良田万顷“连村数百”的景象。到嘉靖末年,出现了“宫室布满丰州川”的盛景。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阿拉坦汗率部入青海,征服诸藩,巩固并扩大了那里的领地。打通了蒙藏号子,导致了喇嘛教传入蒙古。阿拉坦汗为了在蒙古地区引进喇嘛教,曾三次派人邀请西藏喇嘛教最高领袖达赖三世琐南坚措。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琐南坚措在青海仰华寺与阿拉坦汗举行了盛大会晤,蒙、藏、汉各族僧众达十万人,双方互赠尊号。因此,喇嘛教迅速在右翼诸部传播,从而使土默特部产生了僧俗封建主联合实行统治的制度。自阿拉坦汗始,喇嘛教便在蒙古地区迅速广泛传播开来。
阿拉坦,(公元1507—1582年)土默特部首领。曾先后四次征讨兀良哈,两次征讨卫刺特,屡建战功,名声大振。30岁时,被漠南蒙古大汗博迪汗赐予索多汗之号,成为名震长城内外的蒙古族领袖。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拉坦汗多次率领右翼三部将兀良哈和卫刺特部征服,博迪汗加封阿拉坦汗为土谢图彻辰汗,成为右翼三部的实际统治者。在继续削平反对势力的过程中,阿拉坦汗将十二土默特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即将其叔父阿尔斯•博罗特领有的尤慎部兼并。
成为土默特部的领袖后,立即进行打通边关内外割断已久的经济联系。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双方达成互市协议,阿拉坦汗接受“顺义王”封号。从此明蒙互市关系确立,长达200余年的交战状态基本结束。
随着边市的兴旺,民族间友好来往的频繁,许多内地的农民来到阿拉坦汗的领地土默特丰州滩一带,民族的交往日益加深。阿拉坦汗利用来自内地的汉人,在蒙古地居住开垦荒地,兴办农业手工业。阿拉坦汗在开发土默川的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城镇,在阴山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良田万顷“连村数百”的景象。到嘉靖末年,出现了“宫室布满丰州川”的盛景。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阿拉坦汗率部入青海,征服诸藩,巩固并扩大了那里的领地。打通了蒙藏号子,导致了喇嘛教传入蒙古。阿拉坦汗为了在蒙古地区引进喇嘛教,曾三次派人邀请西藏喇嘛教最高领袖达赖三世琐南坚措。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琐南坚措在青海仰华寺与阿拉坦汗举行了盛大会晤,蒙、藏、汉各族僧众达十万人,双方互赠尊号。因此,喇嘛教迅速在右翼诸部传播,从而使土默特部产生了僧俗封建主联合实行统治的制度。自阿拉坦汗始,喇嘛教便在蒙古地区迅速广泛传播开来。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