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1908.2~2007.1),原名薄书存。山西省定襄县人。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1927年)在太原参与领导工人和学生运动。民国17年(1928年)底到天津顺直省委军事委员会工作。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党中央北方局军委秘书长,组织领导山西平定起义和冀东唐山、平汉路元氏两次兵暴,并指导平汉路兵运工作,曾先后4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民国25年(1936年)秋,任中共山西省委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建和领导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任第1总队政治委员。12月,任山西决死第1纵队政治委员兼纵队长。民国27年(1938年)2月,任决死第1纵队政治委员、山西第3行政区公署主任。民国29年(1940年),任决死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民国30年(1941年)1月任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治委员。民国31年(1942年)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太岳区党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民国32年(1943年),赴延安参加整风学习。民国34年(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党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党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民国37年(1948年)5月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兼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的组织工作。曾任平津卫戍区政治委员。民国38年(1949年),兼任绥远军区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1956年11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任国务院副总理。当选为中共第八届党中央委员、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予以平反。1979年9月,在中共第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党中央委员。同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和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文集》。
薄一波(1908.2~2007.1),原名薄书存。山西省定襄县人。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6年(1927年)在太原参与领导工人和学生运动。民国17年(1928年)底到天津顺直省委军事委员会工作。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党中央北方局军委秘书长,组织领导山西平定起义和冀东唐山、平汉路元氏两次兵暴,并指导平汉路兵运工作,曾先后4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民国25年(1936年)秋,任中共山西省委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建和领导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任第1总队政治委员。12月,任山西决死第1纵队政治委员兼纵队长。民国27年(1938年)2月,任决死第1纵队政治委员、山西第3行政区公署主任。民国29年(1940年),任决死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民国30年(1941年)1月任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治委员。民国31年(1942年)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太岳区党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民国32年(1943年),赴延安参加整风学习。民国34年(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党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党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民国37年(1948年)5月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兼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的组织工作。曾任平津卫戍区政治委员。民国38年(1949年),兼任绥远军区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1956年11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任国务院副总理。当选为中共第八届党中央委员、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予以平反。1979年9月,在中共第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党中央委员。同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和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文集》。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