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策(1914—1988),乳名四孩子,曾用名黄彩、仲云、黄克,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乡陈家梁村人。
民国20年(1931),考入归绥市一中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爱国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运动。民国23年(1934),考入闫锡山在山西省秘密举办的军官教导团。在校期间,受同学李广华、景丘岳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民国25年(1936)6月,黄策由教导团毕业。7月,被分配到学生集训总队任见习军官,训练山西省高中二年级学生。之后该总队改编为国民党军官教导二团,黄策正式任排长。民国26年(1937)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翌年1月,教导二团改编为新军决死队11总队,黄策任三连连长。2月,到延安抗日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西北傅作义部作统战工作。其间,以绥蒙军队长的身份训练绥远省流亡学生,并秘密发展中共党员。民国28年(1939)底,黄策入陕北公学学习,后历任新军决死队4总队二科科长、19团副营长、团参谋长、新军教导大队连排干部队长等职。
民国34年(1945),黄策调党校军事研究班学习,后被分配到抗大总校三大队任射击教员。日军投降后,任晋绥野战军交际处大同联络官,进行和平谈判,并对妹夫慕新亚(伪蒙古军驻防凉城团长)做策反工作。大同战役开始后,黄策调绥蒙军9团任参谋长,并参加集宁战役。
民国35年(1946)2月,黄策任晋西北三纵五旅司令部一科科长。民国37年(1948)10月,调第3军9师任副参谋长,转战于绥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1950年4月,黄策调中共军委武官训练班学习,11月,调任装甲兵第一坦克编练基地司令部参谋长,司令部取消后,改任训练部部长。1955年,党中央军委授予黄策中校军衔。同年,到军事学院装甲兵速成系学习,期满毕业后,分配到装甲兵第三坦克学校,历任副校长、校长等职。
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黄策奉命调至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任副参谋长,直到1979年离休。1988年,党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7月7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4岁。
黄策(1914—1988),乳名四孩子,曾用名黄彩、仲云、黄克,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乡陈家梁村人。
民国20年(1931),考入归绥市一中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爱国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运动。民国23年(1934),考入闫锡山在山西省秘密举办的军官教导团。在校期间,受同学李广华、景丘岳等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民国25年(1936)6月,黄策由教导团毕业。7月,被分配到学生集训总队任见习军官,训练山西省高中二年级学生。之后该总队改编为国民党军官教导二团,黄策正式任排长。民国26年(1937)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翌年1月,教导二团改编为新军决死队11总队,黄策任三连连长。2月,到延安抗日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西北傅作义部作统战工作。其间,以绥蒙军队长的身份训练绥远省流亡学生,并秘密发展中共党员。民国28年(1939)底,黄策入陕北公学学习,后历任新军决死队4总队二科科长、19团副营长、团参谋长、新军教导大队连排干部队长等职。
民国34年(1945),黄策调党校军事研究班学习,后被分配到抗大总校三大队任射击教员。日军投降后,任晋绥野战军交际处大同联络官,进行和平谈判,并对妹夫慕新亚(伪蒙古军驻防凉城团长)做策反工作。大同战役开始后,黄策调绥蒙军9团任参谋长,并参加集宁战役。
民国35年(1946)2月,黄策任晋西北三纵五旅司令部一科科长。民国37年(1948)10月,调第3军9师任副参谋长,转战于绥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1950年4月,黄策调中共军委武官训练班学习,11月,调任装甲兵第一坦克编练基地司令部参谋长,司令部取消后,改任训练部部长。1955年,党中央军委授予黄策中校军衔。同年,到军事学院装甲兵速成系学习,期满毕业后,分配到装甲兵第三坦克学校,历任副校长、校长等职。
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黄策奉命调至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任副参谋长,直到1979年离休。1988年,党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7月7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4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