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建成了贯通自治区东西、出区达海、连接全国和俄、蒙的高等级公路通道。出区高速通道涉及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连通了北京、天津等8个邻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其中连通北京的有3个: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北京、锡林浩特—北京、赤峰—北京;连通天津的1个:鄂尔多斯(东胜)—天津;连通哈尔滨的1个:海拉尔—哈尔滨;连通长春的2个:乌兰浩特—长春、通辽—长春;连通沈阳有2个:通辽—沈阳、赤峰—沈阳;连通太原2个:呼和浩特—太原、集宁—太原;连通西安1个:包头—东胜—西安;连通银川的2个:巴彦淖尔(临河)—乌海—银川、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银川。
一级出区通道对接了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宁夏等6个邻省区及俄蒙邻国,由东向西分别是:呼伦贝尔市3条:海拉尔—满洲里口岸、鄂伦春自治旗—加格达奇—嫩江、扎兰屯—齐齐哈尔;兴安盟1条,扎赉特旗—齐齐哈尔;通辽市3条:通辽—保康—长岭、通辽—彰武、甘旗卡—库伦—阜新;赤峰市1条:赤峰—凌源;锡林郭勒盟3条:上都—多伦—围场、上都—丰宁(含多伦—丰宁)、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呼和浩特市1条:呼和浩特—集宁—兴和;鄂尔多斯市2条:阿门其日格—小壕图—榆林、察汗淖—敖勒召其—盐池;乌海市1条:乌海—石嘴山;阿拉善盟1条:达来呼布—策克口岸。16条一级出区通道中,除连通相邻省区外,海拉尔—满洲里口岸直接连通俄罗斯;达来呼布—策克口岸、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连通蒙古。
全区101个旗县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12个盟市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00多公里。
铁路:建有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及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开通呼和浩特至德国法兰克福货运班列,运输周期15~18天。北京至呼包鄂地区快速客运专线在建(届时北京至呼和浩特市只需3小时)。赤峰和通辽至京沈快速客运专线连接线即将开工建设。2012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340公里。
民航:建成了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覆盖全区的14个民航机场。1~10月份,呼和浩特机场完成运输起降5.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550万人次;有160多条航线通往国内60多个城市,除拉萨外,实现省会城市全部通航.台北、台中、香港及乌兰巴托等4个国际(地区)定期通航。有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以及通往俄罗斯和东欧的货运包机。呼和浩特有不定期航班飞往东京。
电网:500千伏电网已经覆盖全区,初步形成三横四纵的格局。电力供应充足。并建有通往京津、东北地区的10条500千伏外送通道。
城镇化建设: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55%。全区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呼伦贝尔、乌兰浩特为中心的城镇群。城市建设日益现代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聚集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呼和浩特是中国百家最好投资环境城市之一。
开发区建设:全区45个开发区配套建设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内蒙古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较低,低成本投资优势明显。
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建成了贯通自治区东西、出区达海、连接全国和俄、蒙的高等级公路通道。出区高速通道涉及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连通了北京、天津等8个邻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其中连通北京的有3个: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北京、锡林浩特—北京、赤峰—北京;连通天津的1个:鄂尔多斯(东胜)—天津;连通哈尔滨的1个:海拉尔—哈尔滨;连通长春的2个:乌兰浩特—长春、通辽—长春;连通沈阳有2个:通辽—沈阳、赤峰—沈阳;连通太原2个:呼和浩特—太原、集宁—太原;连通西安1个:包头—东胜—西安;连通银川的2个:巴彦淖尔(临河)—乌海—银川、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银川。
一级出区通道对接了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宁夏等6个邻省区及俄蒙邻国,由东向西分别是:呼伦贝尔市3条:海拉尔—满洲里口岸、鄂伦春自治旗—加格达奇—嫩江、扎兰屯—齐齐哈尔;兴安盟1条,扎赉特旗—齐齐哈尔;通辽市3条:通辽—保康—长岭、通辽—彰武、甘旗卡—库伦—阜新;赤峰市1条:赤峰—凌源;锡林郭勒盟3条:上都—多伦—围场、上都—丰宁(含多伦—丰宁)、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呼和浩特市1条:呼和浩特—集宁—兴和;鄂尔多斯市2条:阿门其日格—小壕图—榆林、察汗淖—敖勒召其—盐池;乌海市1条:乌海—石嘴山;阿拉善盟1条:达来呼布—策克口岸。16条一级出区通道中,除连通相邻省区外,海拉尔—满洲里口岸直接连通俄罗斯;达来呼布—策克口岸、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连通蒙古。
全区101个旗县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12个盟市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00多公里。
铁路:建有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及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开通呼和浩特至德国法兰克福货运班列,运输周期15~18天。北京至呼包鄂地区快速客运专线在建(届时北京至呼和浩特市只需3小时)。赤峰和通辽至京沈快速客运专线连接线即将开工建设。2012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340公里。
民航:建成了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覆盖全区的14个民航机场。1~10月份,呼和浩特机场完成运输起降5.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550万人次;有160多条航线通往国内60多个城市,除拉萨外,实现省会城市全部通航.台北、台中、香港及乌兰巴托等4个国际(地区)定期通航。有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以及通往俄罗斯和东欧的货运包机。呼和浩特有不定期航班飞往东京。
电网:500千伏电网已经覆盖全区,初步形成三横四纵的格局。电力供应充足。并建有通往京津、东北地区的10条500千伏外送通道。
城镇化建设: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55%。全区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呼伦贝尔、乌兰浩特为中心的城镇群。城市建设日益现代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聚集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呼和浩特是中国百家最好投资环境城市之一。
开发区建设:全区45个开发区配套建设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内蒙古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较低,低成本投资优势明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