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呼和浩特市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呼和浩特市”一词始见于明代,史称“库库和屯”。“库库和屯”系蒙古语,“库库”即“呼和”,意为“青色”,“和屯”即“浩特”,意为“城”,“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地处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31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25个镇。土地面积17 2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54平方公里。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91.19万人,比上年增加3.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85.74万人,乡村人口为105.4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55万人,出生率为8.81‰;死亡人口为1.24万人,死亡率为4.29‰;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比重达63.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上划自治区收入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5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1%。支出重点主要是:教育支出3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医疗卫生支出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交通运输支出8.61亿元,比上年增长58.4%。财政支出更加贴近民生。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5.34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3.3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全年粮食产量117.50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全市年末家畜存栏264.0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9%;全年肉类总产量10.18万吨,比上年增长2.8%;禽蛋产量3.13万吨,比上年增长4.3%。
【林业】 2011年,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达26.00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33千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4.6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13.45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0万株。当年苗木产量0.80亿株。
【工业】 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石化、冶金、电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TCL300万台液晶电视、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赛维高纯硅及光伏应用、浩源碳纤维等一批大项目,迈出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实现了平稳增长。2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9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8 877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38元,比上年增长14.8%。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9 106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 090元,比上年增长28.3%。
【社会保障】 至2011年末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 9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人数达到37.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9.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227元,1.4万名“五•七”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环卫工人工资由每人每月880元增加到1 000元。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46.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生育保险2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民每人补助202元,占个人筹资标准的85%以上,参保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 927人,发放低保资金29 155.4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 188人,发放低保资金12 737.2万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2 023套,开工率128%。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86元。新解决了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概况】 呼和浩特市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呼和浩特市”一词始见于明代,史称“库库和屯”。“库库和屯”系蒙古语,“库库”即“呼和”,意为“青色”,“和屯”即“浩特”,意为“城”,“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地处北纬40°51′~41°8′、东经110°46′~112°10′。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31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25个镇。土地面积17 2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54平方公里。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91.19万人,比上年增加3.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85.74万人,乡村人口为105.4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55万人,出生率为8.81‰;死亡人口为1.24万人,死亡率为4.29‰;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比重达63.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上划自治区收入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5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1%。支出重点主要是:教育支出3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医疗卫生支出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交通运输支出8.61亿元,比上年增长58.4%。财政支出更加贴近民生。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5.34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3.3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全年粮食产量117.50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全市年末家畜存栏264.0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9%;全年肉类总产量10.18万吨,比上年增长2.8%;禽蛋产量3.13万吨,比上年增长4.3%。
【林业】 2011年,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达26.00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33千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4.6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13.45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0万株。当年苗木产量0.80亿株。
【工业】 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石化、冶金、电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TCL300万台液晶电视、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赛维高纯硅及光伏应用、浩源碳纤维等一批大项目,迈出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实现了平稳增长。2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9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8 877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38元,比上年增长14.8%。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9 106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 090元,比上年增长28.3%。
【社会保障】 至2011年末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 9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人数达到37.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9.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227元,1.4万名“五•七”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环卫工人工资由每人每月880元增加到1 000元。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46.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生育保险2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民每人补助202元,占个人筹资标准的85%以上,参保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 927人,发放低保资金29 155.4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 188人,发放低保资金12 737.2万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2 023套,开工率128%。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86元。新解决了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