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全区地势平衍,旷野坦荡,坡降仅为1‰左右。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338.4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 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 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 000万立方米,还有矿泉水、粘土矿、铀矿等矿产资源。总人口753 380人,其中城区297 935人,总面积2 8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8万亩,辖1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个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5.5亿元、90亿元和61.5亿元,同比增长9%、100%和26%,三次产业比为14∶51∶35。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75%;财政贡献率由2006年的4.2%提高到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 440万元,同比增长9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690 444万元,同比增长28.9%。
【农业】全区总播面积197万亩,粮食和蔬菜产量分别是17.4亿斤和17亿斤。全年各类种植专业村已达38个。当年新增日光温室大棚8 000亩,总面积达1.5万亩;新增沙地葡萄1.6万亩,总面积达2.1万亩,亩效益均在3 000元以上;食用菌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建成食用菌小区15个,栽植规模达600万棒,亩效益均在1万元以上。新增玉米收获机65台,机收面积达10万亩,农机总动力达47万千瓦,农机综合水平达71%。推进沼气、秸秆燃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完成9个村1 700户的沼气入户工程,总数达到5 000户以上。解决少数农田井电不配套问题,排灌供电率和供电可靠率均达到99%以上。推进了科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畜牧业】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185.6万头(只),高产奶牛存栏2.38万头,育肥牛出栏18万头,生猪存栏90万口,共检疫奶牛12 385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开展了黄牛冷配工作,共投放液氮罐132个,设冷配点132个,全部为常年冷配点,辐射全区所有养牛村。冷配基础母牛36 050头,冷配受配率70%,受胎率92%。大林镇设羊人工授精采精点13处,人工授精点32处,完成羊人工授精12 610只。全区有养殖专业村74个。
【工业经济】全年科尔沁区属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40%。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23户,达245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1户,达到78户,完成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29%,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2.3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43,同比提高103点。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梅花生物、万顺达淀粉、通德淀粉、中科天元、顺通生物为代表的玉米发酵产业完成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210%。以金锣食品、清谷新禾、蒙古王酒业、燕京啤酒为代表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63%。以华洋铜业、通亚铝业、霍煤炭素为代表的铜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1亿元。以铁人实业、国东锅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06%。 四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10%,占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1.9%,成为科尔沁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梅花生物科技生产味精14万吨、谷氨酸5.6万吨、复合肥21万吨,完成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34%,上缴税金1.5亿元;金锣食品屠宰生猪83万口、生产火腿肠和清真肠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61%,上缴税金3 000万元;万顺达公司生产淀粉17.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80%,上缴税金2 000万元。
【林业】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其中以封代造3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5万亩(速生丰产林4万亩,含农防林1万亩),以葡萄为主经济林1.1万亩,固沙林5.1万亩(含以封代造)。“双百万亩”示范工程完成3.5万亩。同时,完成封沙育林(草)1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四旁植树100万株;村屯绿化67个,育苗4 000亩(其中新育2 500亩)。共完成造林整地5万亩,其中完成防护林整地1万亩,防护兼用林整地2万亩,以葡萄为主的经济林整地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任务0.5万亩。
全年,科区重点抓 “田水路气电”五项工程。争取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支农资金1亿多元,完成12万亩节水、2万亩土地整理等工程,推广使用灌溉控制器,节约农业用水。完成15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当年农区共完成3万亩的射频卡灌溉计费控制器的安装,实现了对机电井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0个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涉及人口22 629万,牲畜27.061头,总投资达53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27万元,自治区投资64万元,通辽市投资44万元。
【交通】全年,科区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9 960.49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70.12公里。新建农村公路达180多公里。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747元,同比增加2 128元,增长24.7%<
【概况】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全区地势平衍,旷野坦荡,坡降仅为1‰左右。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338.4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 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 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 000万立方米,还有矿泉水、粘土矿、铀矿等矿产资源。总人口753 380人,其中城区297 935人,总面积2 8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8万亩,辖1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个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5.5亿元、90亿元和61.5亿元,同比增长9%、100%和26%,三次产业比为14∶51∶35。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75%;财政贡献率由2006年的4.2%提高到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 440万元,同比增长9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690 444万元,同比增长28.9%。
【农业】全区总播面积197万亩,粮食和蔬菜产量分别是17.4亿斤和17亿斤。全年各类种植专业村已达38个。当年新增日光温室大棚8 000亩,总面积达1.5万亩;新增沙地葡萄1.6万亩,总面积达2.1万亩,亩效益均在3 000元以上;食用菌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建成食用菌小区15个,栽植规模达600万棒,亩效益均在1万元以上。新增玉米收获机65台,机收面积达10万亩,农机总动力达47万千瓦,农机综合水平达71%。推进沼气、秸秆燃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完成9个村1 700户的沼气入户工程,总数达到5 000户以上。解决少数农田井电不配套问题,排灌供电率和供电可靠率均达到99%以上。推进了科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畜牧业】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185.6万头(只),高产奶牛存栏2.38万头,育肥牛出栏18万头,生猪存栏90万口,共检疫奶牛12 385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开展了黄牛冷配工作,共投放液氮罐132个,设冷配点132个,全部为常年冷配点,辐射全区所有养牛村。冷配基础母牛36 050头,冷配受配率70%,受胎率92%。大林镇设羊人工授精采精点13处,人工授精点32处,完成羊人工授精12 610只。全区有养殖专业村74个。
【工业经济】全年科尔沁区属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40%。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23户,达245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1户,达到78户,完成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29%,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2.3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43,同比提高103点。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梅花生物、万顺达淀粉、通德淀粉、中科天元、顺通生物为代表的玉米发酵产业完成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210%。以金锣食品、清谷新禾、蒙古王酒业、燕京啤酒为代表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63%。以华洋铜业、通亚铝业、霍煤炭素为代表的铜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1亿元。以铁人实业、国东锅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06%。 四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10%,占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1.9%,成为科尔沁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梅花生物科技生产味精14万吨、谷氨酸5.6万吨、复合肥21万吨,完成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34%,上缴税金1.5亿元;金锣食品屠宰生猪83万口、生产火腿肠和清真肠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61%,上缴税金3 000万元;万顺达公司生产淀粉17.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80%,上缴税金2 000万元。
【林业】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其中以封代造3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5万亩(速生丰产林4万亩,含农防林1万亩),以葡萄为主经济林1.1万亩,固沙林5.1万亩(含以封代造)。“双百万亩”示范工程完成3.5万亩。同时,完成封沙育林(草)1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四旁植树100万株;村屯绿化67个,育苗4 000亩(其中新育2 500亩)。共完成造林整地5万亩,其中完成防护林整地1万亩,防护兼用林整地2万亩,以葡萄为主的经济林整地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任务0.5万亩。
全年,科区重点抓 “田水路气电”五项工程。争取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支农资金1亿多元,完成12万亩节水、2万亩土地整理等工程,推广使用灌溉控制器,节约农业用水。完成15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当年农区共完成3万亩的射频卡灌溉计费控制器的安装,实现了对机电井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0个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涉及人口22 629万,牲畜27.061头,总投资达53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27万元,自治区投资64万元,通辽市投资44万元。
【交通】全年,科区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9 960.49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70.12公里。新建农村公路达180多公里。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747元,同比增加2 128元,增长24.7%<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