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情网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神奇的茶树
相传,在乾隆年间,北场子山上有棵茶树,有个南方人年年来采茶。这里住着一个寡妇老太婆,右眼长着个“蒙子”,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南方人来采茶,年年住在他家,吃住从不给钱,临走时,只给他留一小包茶叶。人们认为这是他亏待老太婆,是茶树带给她的祸害,都很气愤。大家一商量,就把茶树砍倒了。
第二年春天,这个采茶人又来了,到山上一看,那茶树被砍倒了,急得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这里的人真没有福气啊!”有好奇的人问他:“砍倒一棵茶树,还谈什么有福没福呢?”那人说:“那棵茶树不比一般的茶树啊!它是一棵能医百病的神茶树啊!不信,你们跟着我来看。”
众人便跟随那人来到李寡妇家中,只见他倒了一碗白开水,从留给李寡妇的茶叶包中取出两片茶叶放入水碗,顿时浓郁的茶香飘满屋,人们立刻感到喘气畅快,两眼清爽。不多时,茶水沏好。那人让李寡妇躺在炕上,便用鸡毛翎蘸点茶水往李寡妇的右眼球上滴,不到半刻,李寡妇坐了起来,右眼球的蒙子消失了,眼睛全好了。那人又叫李寡妇找来一根钢针,放进了茶水中,也不到半刻,钢针化得无影无踪。他这才说:“这棵树还没有长成,若是长成后,药劲更强,不管是人还是牲畜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用上一口这茶水,那病便会化得无影无踪了”。围观的人都惊呆了,才知道这是一棵神奇的茶树。
李靖王箭胜周德威
唐禧宗皇帝听说黄巢造反了,想到:朝廷武将无一能敌黄巢,大唐岂不毁于我朝?立即招集群臣商议对策。有的说:“可请沙坨国的李靖王(李克用)出兵,能擒黄巢”。皇上知道,陈景思和李靖王有莫逆之交,便传旨陈景思赴大明城搬兵。
陈景思接过圣旨,来到大明城,会见了李靖王,将皇上派他请李靖王出师平乱,以保大唐江山之事详细说过。李靖王没有出兵之意。
陈景思又见过大太保李斯元说了来意。李斯元说:“此事除非去求我的小娘达赖婆。
陈景思随同大太保李斯元来到后花园,见过达赖婆,陈景思讲明来意后说:“在南朝会比在这里的生活更加美满。南朝四季如春,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陈景思的一席话说得达赖婆动了心。达赖婆想:我本北方人,大明城闹变乱,二位兄长忙于出逃,把自己丢下做了李靖王的妃,早有去南方见识见识之意。就满口答应出兵平叛。
三人商量了个出兵之策,达赖婆便挂了帅,点将出兵,李靖王当了运粮官。倾城大兵20余万浩浩荡荡出发了。当大兵来到三支箭,李靖王回首望去,只见大明城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变城了一座火城。李靖王想:只有进兵,再无退路了!
当日,大兵来到东、西五家交界处的黑虎岭,被山大王周德威挡住去路。两军交战,李靖王的十三个太保都不是周德威地对手。达赖婆一声令下:“运粮官李靖王应战!”李靖王想:运粮官本没有交战的任务,满心不想应战,可军令一下如山倒,只好屈从来到战场。李靖王估量,武战,我不是周德威地对手,莫如与其比箭或许能胜。只见周德威杀气腾腾来到阵前,李靖王大喊一声:“周德威,休得无礼!有何本事在此挡路?若不下马投降,定叫你有来无回。”周德威说:“你有何本事能胜于我?十八般武器如有一样能胜我,我便降服于你”。李靖王道:“咱俩就比箭如何?”周德威道:“比箭就比箭,咱家言而有信”。
时逢深秋,一群鸿雁南飞。周德威对雁连发两箭,只见两只鸿雁应声落地。李靖王跃马拉弓,只听嗖的一声箭响,一道闪光飞向头雁和二雁,双方兵将只见雁群飞乱,两只鸿雁拍打着翅膀跌落在李靖王和周德威的战马之间。周德威见了此情此景吓得目瞪口呆,翻身下坐骑跪在李靖王的战马前频频叩头,连声称赞箭法如神,甘愿拜服麾下。李靖王双手扶起周德威,二人上了战马,周德威带领喽啰,同赴南朝去了。
大明塔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住着一条10个脑袋的恶龙。一次恶龙发怒,冲出水面把天都顶破了,还是女娲给补上的呢。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盘古开天辟地造了不少大山和平地,恶龙回不了大海,肚子一饿就兴风作浪吞吃牲畜、野兽和人。人们在每年四月初八这天,不管住得远近,都得抬着猪,赶着牛、羊给它送去,恶龙每年还要吃一童男和一童女。
一年的四月初八日,一对青年夫妇,背着儿,抱着女,哭哭涕涕,拖着沉重的两条腿,走在人群里。原来是该轮到他们将童男童女作为供项给恶龙送来。正在这时,王母娘娘的3个女儿驾着祥云游览天际,在回宫时路过这里,按住云头观看此情景。三妹说:“二位姐姐,恶龙作孽又要吃人了!”二姐说:“叫它弄得人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哪有个太平时候!”大姐说:“这恶龙已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的道行,过了今天就没法治它了!”二妹、三妹忙说:“为人间除掉孽虫,是我们神仙的本份,快想个办法吧!”大姐说:“我们姐妹三人,比不上它的道行,斗不过它,听妈妈说过,蟠桃园里从东南门进去,绕到西北角,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树的蟠桃核能治孽虫,可是看桃的天神把守严密,咱摘不来呀。”三姐妹商量一下,决定偷蟠桃。于是架起祥云,来到蟠桃园外一看,守桃天神正好回天宫领旨。姐三个立即进了东南门,顺着方向数呀数,数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蟠桃树,立刻上树摘了桃,刚摘了9颗,忽听南天门打开了,大姐说“快走!守桃天神回来了。”三姐妹飞出了西北门,驾云来到大明上空。三姐妹落地变成村姑,手捧蟠桃随着人群来到恶龙的供品前,只见恶龙变成1只怪兽,张着鲜红的大嘴吞吃着送来的整猪、整羊、整马、整牛。恶龙看见了童男童女,狂笑着吼道:“哈……快把童男童女给我抱过来吃了!我就天上地下无敌了,玉皇大帝也得听我的了。”三姐妹一看孽虫如此狂妄,紧走几步,抢在抱童男童女的年轻夫妇前面,拿出了新鲜美丽大蟠桃,恶龙一见大喜:“啊!仙桃!快快拿来让我先吃!”三姐妹没有怠慢,便装做恭恭敬敬的样子,把仙桃献了上去。恶龙如恶狼扑食把9颗大蟠桃连核吞了下去。三姐妹暗喜。恶龙正要伸手抢童男童女,顷刻觉得腹内剧痛,脖子鼓大包,站立不住,打起转转,翻身打滚,才知上了当,喊道:“你们3个妖女……”话音没落,只听“崩!崩!……”9声巨响,震得大地抖了9抖,天宫晃了9晃,恶龙的9个脑袋脑浆迸裂,血溅沼泽,腾空而起,飞到城后落了地,变成了现在的九头山。
恶龙躺在血泊里昏迷过去,三姐妹一看恶龙还有1个头,知它不能死,就用各种神法欲治恶龙于死地,但这些法子都不顶用,三姐妹着了急,如果恶龙醒过来,打到天宫去,我们姐妹就更吃罪不起了。正在这时,托塔天王回宫交旨,路过这里,三姐妹赶紧迎了上去,说明事情根由,求托塔天王帮忙。天王说:“恶龙作孽累累,罪该万死!它神通广大,你们哪是它地对手?我助你们一臂之力,需在恶龙的头、腰、尾各筑一塔,便大功告成。”说完,默念咒语,吐3口神气,那恶龙乖乖地翻了白。三姐妹谢过天王便忙于去筑塔,天王说:“一个时辰,天鼓响之前要筑完”。说罢驾起祥云回天宫交旨。
大姐在恶龙头上筑大塔,二姐手慢点,在腰上筑小塔,三姐心灵手巧,在尾巴上筑中塔,她们各用神术,眼看着3座塔一寸一寸地往起长。不到半个时辰就要筑完。在开始修塔尖时,三妹塔下跑来1只野兔,蹦蹦跳跳地招人喜爱。三妹想,我抓住它后再回来筑塔不迟。于是跳下塔去追野兔。这时天鼓已响,野兔没抓住,塔也没筑完,心理着急了,回来一看,恶龙被天鼓震醒,尾巴一摇,塔身倒了半截,砸在尾巴稍上,恶龙使劲地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下,一下子把尾巴摇断了,气绝身亡。断了的尾巴稍甩到了新开坝梁上,鲜血直流,流成了现在的老哈河。三妹非常恼悔自己贪玩,误了大事,驾云追上二位姐姐说:“我不回天宫了,在塔边看守恶龙不让它再复活,并叫它向人间赎罪”。话音刚落,三妹化作美人石,立在恶龙的身边。恶龙鲜红鲜红的血淹没了大明城。鲜红鲜红的血,淹没了七金山(九头山),把山上的岩石染成红色。鲜红鲜红的血又变成黑红黑红的血,黑红黑红的血又变成了漆黑漆黑的血,漆黑漆黑的血变成了沃土。人们撒下种子,收割庄稼,放牛放马,过起了美满安乐的生活,人们说:“我们今天的福气,是王母娘娘的3个闺女修了大塔、小塔、半截塔才有的。”每年四月初八日,人们都要给石人烧香磕头。
打虎石
清朝末年,出了张《飞虎山》版画,描绘的是李存孝于巨石之上打死猛虎的情景。自此,有关“打虎石”的传说愈加神秘动人了……
石秀才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胡树沟有座王子坟,坟前摆着匠人雕的石羊石虎和一个石人,石人雕成书生模样,当地人称他石秀才。在王子坟北梁后的河洛堡村,住着一家姓李的老两口,只生一女,名唤小翠,小翠长得眉清目秀,很惹人喜爱。
这年,小翠18岁,有一天她梳洗完毕,折了枝海棠花插在鬓角上,看上去,真象仙女下凡。小翠约好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姑娘搭伴上山挖野菜。她们一道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觉来到王子坟。小翠一见石秀才的雕象很英俊,顿时,产生了爱慕之心,她想如果能嫁个象石秀才这等模样的男人,便称心如意了。一边想一边给姑娘们出了个游戏的主意。小翠说:“咱们大家往石人身上抛筐子,看谁的筐子能挂在石人的手上,谁就准能嫁个象石人这样俊秀的郎君。”姑娘们异口同声赞成。
姑娘们便轮流着把筐子扔向石人,一个一个地扔过去,可谁的也没挂住,最后该小翠扔了,她默默念道:“石人哥,石人哥,接住我的筐子,我给你当老婆。”说来也真巧,这筐子从石人的头上滑到胸脯,从胸脯又滑到光溜溜的手上不动了,十几个姑娘蹦啊,跳啊,闹啊,围住了小翠,小翠羞得连野菜也没挖一棵,一溜烟跑回了家。
这天晚上,小翠点上了松树亮子,一根接一根地烧着,她坐在炕沿上想白天的事,不论是睁着眼,还是闭上眼,都觉得石秀才在她的眼前。姑娘们的嬉戏笑语一个劲儿在耳边回响,她双手捂住发烧的脸。总想避开这件心事,快些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月亮下山了,松树亮子烧光了,屋里漆黑漆黑的,她仍睁大眼睛躺在炕上。突然,门吱的一声开了,走进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这书生满身放射着微弱的兰光,小屋顿时有了光亮。小翠欠起身子向门口看去,被这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吓呆了。书生走向前将自己是天神的化身,白天接筐认妃一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小翠边听边偷偷地看着这英俊的书生,油然产生了爱慕之心。小翠翻身下炕,让座,二人互相攀谈,越谈越亲切,多情的小翠这时心满意足,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向了英俊的书生。
从此以后,小书生天天晚上来,鸡叫前走,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走得晚。转眼1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李老汉在集上打回2两白干酒,让老伴炒盘狍子肉下酒。小翠闻着油腥味就呕吐起来,折腾得面色腊黄,四肢无力,一头扎在炕上蒙上被睡去。老汉心理着急,老伴猜着了八九分,准是和哪个野小子混过。小翠也不隐瞒爹妈,就把实情告诉了爹妈。爹妈半信半疑。小翠妈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试试真假。于是她买来几斤棉花,日夜不停的纺出一堆棉线,又把棉线缠做一团,嘱咐小翠:“在石人临走时将棉线的一端,暗里缝在他衣服上”。小翠按着母亲的话做了。第二天,老两口顺着线寻去,只见棉线缝在石人的身上,线拽断了,石人身上缝进的线却拽不出来,老两口这才明白。没等看出姑娘怀孕的样子,就搬到河洛堡的北天窗附近,搭了三间草房住了下来。
李存孝出生
北天窗这个地方满山遍野长着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就是那万年蒿也长得一房来高。只有李老汉1家3口住在这里,肃静极了。
几个月过去了,小翠快要临产了。老两口合计着,姑娘没嫁人就生小孩,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二位老人架着小翠向北天窗下的小石洞走去。到了洞口,老汉扯一大抱青草到洞里铺好,便走出洞外。老伴扶小翠刚躺下,婴儿就降生了。李老汉听小孩子出生了,想起难以见人的情景,便在洞口大喊:“抱出来摔死!”老伴把头探出洞口,告诉老汉:“是生了个男孩”。老汉听说是生了个男孩,件件事涌上心头。老汉一家5代都是独苗”,到了他这代算是断了后。老汉想,这个男孩是自己女儿生的,就留下传宗接代吧。
老伴急忙脱下单褂,包好孩子,李老汉也顾不得月房屋的禁忌,钻进洞里,看着睡熟了的女儿,又看了看刚出生的婴儿,又是心酸,又是喜欢,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把老伴笑楞了,把小翠笑醒了,把婴儿笑得不哭了。小婴儿也睁大眼睛看起来。小翠贴住婴儿的脸,露出幸福的笑容。还是妈妈想得周到,肯求李老汉给孩子取个吉利的小名,说是管着一辈子都好,李老汉这才如梦初醒,思量了一会说:“就叫李存孝吧。”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落下了6行热泪。
李存孝寻父
小翠在北天窗下的石洞里住了3天,抱起儿子吻了吻小脸,小存孝发出了铜铃般的笑声,逗得奶奶满脸的皱纹都开了,抱过了小存孝,领着小翠又回到了3间草房里。姥姥刚把小外孙放在炕上,小存孝突然睁大两眼涨红着脸说:“妈妈,我要吃奶!”3个大人听见都惊呆了,匆匆忙忙来到灶王爷跟前跪下磕头烧香祷告,求神仙保佑。
说来也怪,李存孝刚过满月,人间的话他没有不会说的,3个月就满跑满颠,10个月就帮妈妈喂鸡、喂鸭,烧火做饭。在他两岁时,一天,在炕上和花猫玩耍,妈妈在炕上给他做生日穿的小红袄,李存孝玩得高兴,一伸腿就把妈妈从炕头蹬到了炕稍。3岁时就能滚动100多斤重的石头,5岁时能搬起300斤重的大石头走上100多步。时间久了,李存孝力大过人的事传遍了黑里河川。有的说李存孝7岁时跟爷爷放的300支羊在前边走,他在后面看着脚印就知道缺了哪只羊。有的说,无论是恶狼、豹子闯进羊群,他会窜上去只三拳两掌,便将其打死。
李存孝从小就会“百步神拳”“空中堕石”、“华山盖顶”的硬功夫。人们谁不想看看这个小神童。
有一天,李存孝自己赶着羊上山,碰见经常和姥爷搭讪的张大哥,唠起了家常,引起了李存孝的心事。他想,人们都有爹爹,我爹爹啥样,可从没见过。想回去向妈妈问个明白。
李存孝抱住妈妈的双腿,央求着妈妈告诉他爹爹是谁?在哪里?小翠看着儿子那恳求的一双大眼睛,眼泪象断线的珠子掉在存孝那油黑的头发上。李存孝见妈妈哭了,又去问姥爷,姥爷叹了口气,双手抱住脑袋,放声大哭,一家人都哭了。由中午哭到晚上,又哭到夜里,妈妈哭睡了,姥姥哭睡了,姥爷也哭睡了。
“吱”的一声门开了,微弱的蓝光把小屋照亮了。走进一位英俊的书生,小翠一看便扑上去抱住了丈夫,哭诉了离别8年之情,拉过李存孝:“孩子,你爹来了,快去叫爹爹!”李存孝跪在地上向爹爹磕了3个响头,叫了3声爹爹。爹爹抱起儿子,两行热泪流下来,接着说:“小翠,我对不起你,自从你们一搬走,天意不让我跟到这里。有一个人把我的石人头砸掉了,现在天意让我找你们娘俩,又把北天窗附近的立在悬崖上的那块高大的巨石作为我的化身,我的石人头就在山脚下”。书生又跪下央求:“小翠,求求你们娘俩救救我,让儿子把我的石人头安上吧,我会永远在你们身边,千万别错过明天的正当午时呀!”说着,这书生的头落了地,蓝光渐渐的也消失了,小翠“啊”的一声,李存孝忙抱起人头高喊:爹爹等我给你安人头!”一下子把妈妈喊醒了,并把刚才的梦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妈妈也做了同样的梦。”说完紧紧地把存孝搂在怀里,轻声地把石秀才的事全讲给儿子听了。李存孝流着泪,欠起身子劝妈妈说:妈妈别难过了,我都明白了,天一亮我就去把爹爹的石人头安上,咱再也别提这事了。
第二天一早母子俩来到北天窗附近的巨石人下,找到石人头,李存孝磕了三个头,站起来走到石人头跟前,说:“爹爹孩儿给你安头来了!”说完弯下腰,双手将石人头从土里抠出来,举过头顶,蹬上悬崖,来到石人跟前,把石人头安上,然后走下山来。母子二人向石人拜了三拜,那石人也晃了三晃,再也不动了。现在那石人仍矗立在山上。
李存孝打虎
李存孝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对姥爷姥姥更加孝顺了,承担全部家务,不用人指点,什么活都能干。9岁时姥姥死了,12岁那年姥爷也死了,只有和妈妈两口人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妈妈在睡梦中被轰隆一声巨响惊醒,李存孝对妈妈说:“我梦见爹爹请来个天神,教我耍刀枪,使棍棒,我把山尖上3间草房大的那块大石头搬起来玩,玩完了扔到山下去了,爹爹和那个天神都笑了。妈妈心理明白了,对存孝说:“你爹是天神,当然要教他儿子了。”说着,劝存孝快睡觉,母子俩又进入了梦乡。
李存孝吃罢早饭,赶着羊上了山。就在这天,沙坨国李靖王带领着属下在山上打猎,碰见了一只猛虎向西狂奔。李靖王追了上去,当追到河洛堡后山林时,猛虎翻梁不见了。大队人马登上山顶,李靖王放眼一望,说声:“不好!猛虎窜入羊群了!”张弓搭箭,“嗖、嗖、嗖”连发3箭,都落在半山腰。只见一个穿红袄、绿短裤、头扎两根小辨的顽童,发出铜铃般的喊声:“今天又有虎肉下锅了。哪里跑!”见身边有一块数丈高的大石头,双手一抠咔嚓一声把那土埋一丈多深的大石头拔了出来,举过头顶,“嗖”的一声扔了过去,那老虎闪过石头,石头扑通一声落到山脚下,这孩子正是李存孝。老虎尾巴摇了两摇,一个饿虎扑食向他扑来。存孝没砸着它,心中就很恼怒。看见老虎凌空而起,便顺势来了个“白蟒翻身”,越过了老虎,又反身骑在老虎身上,使出了“罗汉夹山”的功夫。顿时,老虎的肋骨被夹断了七八根,“扑通”一声落在了存孝打它的那块巨石上。存孝来了个“空中坠石”,把老虎压住。老虎被压得四蹄乱蹬,巨石上蹬出好深的虎爪印。存孝左手揪住老虎头皮往下猛按,右手“力劈华山”,“咚、咚”只两声,老虎脑浆迸裂,气绝身亡。
在后山顶上站着的李靖王和他的属下,个个把脖子伸得很长,人人看得目瞪口呆。李靖王想,这顽童真乃神力,若收在身边,日后可助我成就大业。便策马前来,大声喊:“嘟!大胆顽童,竟敢打死我家养的虎?”顽童反问:“呔!你家养虎为何不好生看管,放出来搅我羊群?”李靖王被问住了,他换了个口气问道:“顽童,你叫何名?”“我姓李,叫李存孝,你敢怎样?”李靖王说:“我想叫你把虎给我送回去,咱算了事,文送武送皆可。”李存孝说:“什么叫文送、武送?”李靖王想试试李存孝的力气究竟有多大,便对李存孝说:“文送,就是把虎给我扛回去。这武送嘛,你把虎给我扔到梁前去,你看如何?”李存孝毫不思索,右手把老虎那粗大的尾巴抓起来,使出“弹打飞鹰”之功,“嗖”的一声,老虎顺山坡渐渐高飞,越过南天门,落在盆底沟门的山脚下,砸了个大坑。人们称它为“跌虎坑”。
从那以后,李靖王收了李存孝为义子,称他十三太保,给他修了个城,名叫“黑城”,令他驻守在这军事要地。那块大石头被人们称为“打虎石”,巨石上的虎爪印,现在还清晰可见。
神奇的茶树
相传,在乾隆年间,北场子山上有棵茶树,有个南方人年年来采茶。这里住着一个寡妇老太婆,右眼长着个“蒙子”,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南方人来采茶,年年住在他家,吃住从不给钱,临走时,只给他留一小包茶叶。人们认为这是他亏待老太婆,是茶树带给她的祸害,都很气愤。大家一商量,就把茶树砍倒了。
第二年春天,这个采茶人又来了,到山上一看,那茶树被砍倒了,急得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这里的人真没有福气啊!”有好奇的人问他:“砍倒一棵茶树,还谈什么有福没福呢?”那人说:“那棵茶树不比一般的茶树啊!它是一棵能医百病的神茶树啊!不信,你们跟着我来看。”
众人便跟随那人来到李寡妇家中,只见他倒了一碗白开水,从留给李寡妇的茶叶包中取出两片茶叶放入水碗,顿时浓郁的茶香飘满屋,人们立刻感到喘气畅快,两眼清爽。不多时,茶水沏好。那人让李寡妇躺在炕上,便用鸡毛翎蘸点茶水往李寡妇的右眼球上滴,不到半刻,李寡妇坐了起来,右眼球的蒙子消失了,眼睛全好了。那人又叫李寡妇找来一根钢针,放进了茶水中,也不到半刻,钢针化得无影无踪。他这才说:“这棵树还没有长成,若是长成后,药劲更强,不管是人还是牲畜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用上一口这茶水,那病便会化得无影无踪了”。围观的人都惊呆了,才知道这是一棵神奇的茶树。
李靖王箭胜周德威
唐禧宗皇帝听说黄巢造反了,想到:朝廷武将无一能敌黄巢,大唐岂不毁于我朝?立即招集群臣商议对策。有的说:“可请沙坨国的李靖王(李克用)出兵,能擒黄巢”。皇上知道,陈景思和李靖王有莫逆之交,便传旨陈景思赴大明城搬兵。
陈景思接过圣旨,来到大明城,会见了李靖王,将皇上派他请李靖王出师平乱,以保大唐江山之事详细说过。李靖王没有出兵之意。
陈景思又见过大太保李斯元说了来意。李斯元说:“此事除非去求我的小娘达赖婆。
陈景思随同大太保李斯元来到后花园,见过达赖婆,陈景思讲明来意后说:“在南朝会比在这里的生活更加美满。南朝四季如春,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陈景思的一席话说得达赖婆动了心。达赖婆想:我本北方人,大明城闹变乱,二位兄长忙于出逃,把自己丢下做了李靖王的妃,早有去南方见识见识之意。就满口答应出兵平叛。
三人商量了个出兵之策,达赖婆便挂了帅,点将出兵,李靖王当了运粮官。倾城大兵20余万浩浩荡荡出发了。当大兵来到三支箭,李靖王回首望去,只见大明城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变城了一座火城。李靖王想:只有进兵,再无退路了!
当日,大兵来到东、西五家交界处的黑虎岭,被山大王周德威挡住去路。两军交战,李靖王的十三个太保都不是周德威地对手。达赖婆一声令下:“运粮官李靖王应战!”李靖王想:运粮官本没有交战的任务,满心不想应战,可军令一下如山倒,只好屈从来到战场。李靖王估量,武战,我不是周德威地对手,莫如与其比箭或许能胜。只见周德威杀气腾腾来到阵前,李靖王大喊一声:“周德威,休得无礼!有何本事在此挡路?若不下马投降,定叫你有来无回。”周德威说:“你有何本事能胜于我?十八般武器如有一样能胜我,我便降服于你”。李靖王道:“咱俩就比箭如何?”周德威道:“比箭就比箭,咱家言而有信”。
时逢深秋,一群鸿雁南飞。周德威对雁连发两箭,只见两只鸿雁应声落地。李靖王跃马拉弓,只听嗖的一声箭响,一道闪光飞向头雁和二雁,双方兵将只见雁群飞乱,两只鸿雁拍打着翅膀跌落在李靖王和周德威的战马之间。周德威见了此情此景吓得目瞪口呆,翻身下坐骑跪在李靖王的战马前频频叩头,连声称赞箭法如神,甘愿拜服麾下。李靖王双手扶起周德威,二人上了战马,周德威带领喽啰,同赴南朝去了。
大明塔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住着一条10个脑袋的恶龙。一次恶龙发怒,冲出水面把天都顶破了,还是女娲给补上的呢。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盘古开天辟地造了不少大山和平地,恶龙回不了大海,肚子一饿就兴风作浪吞吃牲畜、野兽和人。人们在每年四月初八这天,不管住得远近,都得抬着猪,赶着牛、羊给它送去,恶龙每年还要吃一童男和一童女。
一年的四月初八日,一对青年夫妇,背着儿,抱着女,哭哭涕涕,拖着沉重的两条腿,走在人群里。原来是该轮到他们将童男童女作为供项给恶龙送来。正在这时,王母娘娘的3个女儿驾着祥云游览天际,在回宫时路过这里,按住云头观看此情景。三妹说:“二位姐姐,恶龙作孽又要吃人了!”二姐说:“叫它弄得人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哪有个太平时候!”大姐说:“这恶龙已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的道行,过了今天就没法治它了!”二妹、三妹忙说:“为人间除掉孽虫,是我们神仙的本份,快想个办法吧!”大姐说:“我们姐妹三人,比不上它的道行,斗不过它,听妈妈说过,蟠桃园里从东南门进去,绕到西北角,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树的蟠桃核能治孽虫,可是看桃的天神把守严密,咱摘不来呀。”三姐妹商量一下,决定偷蟠桃。于是架起祥云,来到蟠桃园外一看,守桃天神正好回天宫领旨。姐三个立即进了东南门,顺着方向数呀数,数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蟠桃树,立刻上树摘了桃,刚摘了9颗,忽听南天门打开了,大姐说“快走!守桃天神回来了。”三姐妹飞出了西北门,驾云来到大明上空。三姐妹落地变成村姑,手捧蟠桃随着人群来到恶龙的供品前,只见恶龙变成1只怪兽,张着鲜红的大嘴吞吃着送来的整猪、整羊、整马、整牛。恶龙看见了童男童女,狂笑着吼道:“哈……快把童男童女给我抱过来吃了!我就天上地下无敌了,玉皇大帝也得听我的了。”三姐妹一看孽虫如此狂妄,紧走几步,抢在抱童男童女的年轻夫妇前面,拿出了新鲜美丽大蟠桃,恶龙一见大喜:“啊!仙桃!快快拿来让我先吃!”三姐妹没有怠慢,便装做恭恭敬敬的样子,把仙桃献了上去。恶龙如恶狼扑食把9颗大蟠桃连核吞了下去。三姐妹暗喜。恶龙正要伸手抢童男童女,顷刻觉得腹内剧痛,脖子鼓大包,站立不住,打起转转,翻身打滚,才知上了当,喊道:“你们3个妖女……”话音没落,只听“崩!崩!……”9声巨响,震得大地抖了9抖,天宫晃了9晃,恶龙的9个脑袋脑浆迸裂,血溅沼泽,腾空而起,飞到城后落了地,变成了现在的九头山。
恶龙躺在血泊里昏迷过去,三姐妹一看恶龙还有1个头,知它不能死,就用各种神法欲治恶龙于死地,但这些法子都不顶用,三姐妹着了急,如果恶龙醒过来,打到天宫去,我们姐妹就更吃罪不起了。正在这时,托塔天王回宫交旨,路过这里,三姐妹赶紧迎了上去,说明事情根由,求托塔天王帮忙。天王说:“恶龙作孽累累,罪该万死!它神通广大,你们哪是它地对手?我助你们一臂之力,需在恶龙的头、腰、尾各筑一塔,便大功告成。”说完,默念咒语,吐3口神气,那恶龙乖乖地翻了白。三姐妹谢过天王便忙于去筑塔,天王说:“一个时辰,天鼓响之前要筑完”。说罢驾起祥云回天宫交旨。
大姐在恶龙头上筑大塔,二姐手慢点,在腰上筑小塔,三姐心灵手巧,在尾巴上筑中塔,她们各用神术,眼看着3座塔一寸一寸地往起长。不到半个时辰就要筑完。在开始修塔尖时,三妹塔下跑来1只野兔,蹦蹦跳跳地招人喜爱。三妹想,我抓住它后再回来筑塔不迟。于是跳下塔去追野兔。这时天鼓已响,野兔没抓住,塔也没筑完,心理着急了,回来一看,恶龙被天鼓震醒,尾巴一摇,塔身倒了半截,砸在尾巴稍上,恶龙使劲地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下,一下子把尾巴摇断了,气绝身亡。断了的尾巴稍甩到了新开坝梁上,鲜血直流,流成了现在的老哈河。三妹非常恼悔自己贪玩,误了大事,驾云追上二位姐姐说:“我不回天宫了,在塔边看守恶龙不让它再复活,并叫它向人间赎罪”。话音刚落,三妹化作美人石,立在恶龙的身边。恶龙鲜红鲜红的血淹没了大明城。鲜红鲜红的血,淹没了七金山(九头山),把山上的岩石染成红色。鲜红鲜红的血又变成黑红黑红的血,黑红黑红的血又变成了漆黑漆黑的血,漆黑漆黑的血变成了沃土。人们撒下种子,收割庄稼,放牛放马,过起了美满安乐的生活,人们说:“我们今天的福气,是王母娘娘的3个闺女修了大塔、小塔、半截塔才有的。”每年四月初八日,人们都要给石人烧香磕头。
打虎石
清朝末年,出了张《飞虎山》版画,描绘的是李存孝于巨石之上打死猛虎的情景。自此,有关“打虎石”的传说愈加神秘动人了……
石秀才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胡树沟有座王子坟,坟前摆着匠人雕的石羊石虎和一个石人,石人雕成书生模样,当地人称他石秀才。在王子坟北梁后的河洛堡村,住着一家姓李的老两口,只生一女,名唤小翠,小翠长得眉清目秀,很惹人喜爱。
这年,小翠18岁,有一天她梳洗完毕,折了枝海棠花插在鬓角上,看上去,真象仙女下凡。小翠约好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姑娘搭伴上山挖野菜。她们一道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觉来到王子坟。小翠一见石秀才的雕象很英俊,顿时,产生了爱慕之心,她想如果能嫁个象石秀才这等模样的男人,便称心如意了。一边想一边给姑娘们出了个游戏的主意。小翠说:“咱们大家往石人身上抛筐子,看谁的筐子能挂在石人的手上,谁就准能嫁个象石人这样俊秀的郎君。”姑娘们异口同声赞成。
姑娘们便轮流着把筐子扔向石人,一个一个地扔过去,可谁的也没挂住,最后该小翠扔了,她默默念道:“石人哥,石人哥,接住我的筐子,我给你当老婆。”说来也真巧,这筐子从石人的头上滑到胸脯,从胸脯又滑到光溜溜的手上不动了,十几个姑娘蹦啊,跳啊,闹啊,围住了小翠,小翠羞得连野菜也没挖一棵,一溜烟跑回了家。
这天晚上,小翠点上了松树亮子,一根接一根地烧着,她坐在炕沿上想白天的事,不论是睁着眼,还是闭上眼,都觉得石秀才在她的眼前。姑娘们的嬉戏笑语一个劲儿在耳边回响,她双手捂住发烧的脸。总想避开这件心事,快些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月亮下山了,松树亮子烧光了,屋里漆黑漆黑的,她仍睁大眼睛躺在炕上。突然,门吱的一声开了,走进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这书生满身放射着微弱的兰光,小屋顿时有了光亮。小翠欠起身子向门口看去,被这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吓呆了。书生走向前将自己是天神的化身,白天接筐认妃一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小翠边听边偷偷地看着这英俊的书生,油然产生了爱慕之心。小翠翻身下炕,让座,二人互相攀谈,越谈越亲切,多情的小翠这时心满意足,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向了英俊的书生。
从此以后,小书生天天晚上来,鸡叫前走,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走得晚。转眼1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李老汉在集上打回2两白干酒,让老伴炒盘狍子肉下酒。小翠闻着油腥味就呕吐起来,折腾得面色腊黄,四肢无力,一头扎在炕上蒙上被睡去。老汉心理着急,老伴猜着了八九分,准是和哪个野小子混过。小翠也不隐瞒爹妈,就把实情告诉了爹妈。爹妈半信半疑。小翠妈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试试真假。于是她买来几斤棉花,日夜不停的纺出一堆棉线,又把棉线缠做一团,嘱咐小翠:“在石人临走时将棉线的一端,暗里缝在他衣服上”。小翠按着母亲的话做了。第二天,老两口顺着线寻去,只见棉线缝在石人的身上,线拽断了,石人身上缝进的线却拽不出来,老两口这才明白。没等看出姑娘怀孕的样子,就搬到河洛堡的北天窗附近,搭了三间草房住了下来。
李存孝出生
北天窗这个地方满山遍野长着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就是那万年蒿也长得一房来高。只有李老汉1家3口住在这里,肃静极了。
几个月过去了,小翠快要临产了。老两口合计着,姑娘没嫁人就生小孩,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二位老人架着小翠向北天窗下的小石洞走去。到了洞口,老汉扯一大抱青草到洞里铺好,便走出洞外。老伴扶小翠刚躺下,婴儿就降生了。李老汉听小孩子出生了,想起难以见人的情景,便在洞口大喊:“抱出来摔死!”老伴把头探出洞口,告诉老汉:“是生了个男孩”。老汉听说是生了个男孩,件件事涌上心头。老汉一家5代都是独苗”,到了他这代算是断了后。老汉想,这个男孩是自己女儿生的,就留下传宗接代吧。
老伴急忙脱下单褂,包好孩子,李老汉也顾不得月房屋的禁忌,钻进洞里,看着睡熟了的女儿,又看了看刚出生的婴儿,又是心酸,又是喜欢,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把老伴笑楞了,把小翠笑醒了,把婴儿笑得不哭了。小婴儿也睁大眼睛看起来。小翠贴住婴儿的脸,露出幸福的笑容。还是妈妈想得周到,肯求李老汉给孩子取个吉利的小名,说是管着一辈子都好,李老汉这才如梦初醒,思量了一会说:“就叫李存孝吧。”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落下了6行热泪。
李存孝寻父
小翠在北天窗下的石洞里住了3天,抱起儿子吻了吻小脸,小存孝发出了铜铃般的笑声,逗得奶奶满脸的皱纹都开了,抱过了小存孝,领着小翠又回到了3间草房里。姥姥刚把小外孙放在炕上,小存孝突然睁大两眼涨红着脸说:“妈妈,我要吃奶!”3个大人听见都惊呆了,匆匆忙忙来到灶王爷跟前跪下磕头烧香祷告,求神仙保佑。
说来也怪,李存孝刚过满月,人间的话他没有不会说的,3个月就满跑满颠,10个月就帮妈妈喂鸡、喂鸭,烧火做饭。在他两岁时,一天,在炕上和花猫玩耍,妈妈在炕上给他做生日穿的小红袄,李存孝玩得高兴,一伸腿就把妈妈从炕头蹬到了炕稍。3岁时就能滚动100多斤重的石头,5岁时能搬起300斤重的大石头走上100多步。时间久了,李存孝力大过人的事传遍了黑里河川。有的说李存孝7岁时跟爷爷放的300支羊在前边走,他在后面看着脚印就知道缺了哪只羊。有的说,无论是恶狼、豹子闯进羊群,他会窜上去只三拳两掌,便将其打死。
李存孝从小就会“百步神拳”“空中堕石”、“华山盖顶”的硬功夫。人们谁不想看看这个小神童。
有一天,李存孝自己赶着羊上山,碰见经常和姥爷搭讪的张大哥,唠起了家常,引起了李存孝的心事。他想,人们都有爹爹,我爹爹啥样,可从没见过。想回去向妈妈问个明白。
李存孝抱住妈妈的双腿,央求着妈妈告诉他爹爹是谁?在哪里?小翠看着儿子那恳求的一双大眼睛,眼泪象断线的珠子掉在存孝那油黑的头发上。李存孝见妈妈哭了,又去问姥爷,姥爷叹了口气,双手抱住脑袋,放声大哭,一家人都哭了。由中午哭到晚上,又哭到夜里,妈妈哭睡了,姥姥哭睡了,姥爷也哭睡了。
“吱”的一声门开了,微弱的蓝光把小屋照亮了。走进一位英俊的书生,小翠一看便扑上去抱住了丈夫,哭诉了离别8年之情,拉过李存孝:“孩子,你爹来了,快去叫爹爹!”李存孝跪在地上向爹爹磕了3个响头,叫了3声爹爹。爹爹抱起儿子,两行热泪流下来,接着说:“小翠,我对不起你,自从你们一搬走,天意不让我跟到这里。有一个人把我的石人头砸掉了,现在天意让我找你们娘俩,又把北天窗附近的立在悬崖上的那块高大的巨石作为我的化身,我的石人头就在山脚下”。书生又跪下央求:“小翠,求求你们娘俩救救我,让儿子把我的石人头安上吧,我会永远在你们身边,千万别错过明天的正当午时呀!”说着,这书生的头落了地,蓝光渐渐的也消失了,小翠“啊”的一声,李存孝忙抱起人头高喊:爹爹等我给你安人头!”一下子把妈妈喊醒了,并把刚才的梦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妈妈也做了同样的梦。”说完紧紧地把存孝搂在怀里,轻声地把石秀才的事全讲给儿子听了。李存孝流着泪,欠起身子劝妈妈说:妈妈别难过了,我都明白了,天一亮我就去把爹爹的石人头安上,咱再也别提这事了。
第二天一早母子俩来到北天窗附近的巨石人下,找到石人头,李存孝磕了三个头,站起来走到石人头跟前,说:“爹爹孩儿给你安头来了!”说完弯下腰,双手将石人头从土里抠出来,举过头顶,蹬上悬崖,来到石人跟前,把石人头安上,然后走下山来。母子二人向石人拜了三拜,那石人也晃了三晃,再也不动了。现在那石人仍矗立在山上。
李存孝打虎
李存孝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对姥爷姥姥更加孝顺了,承担全部家务,不用人指点,什么活都能干。9岁时姥姥死了,12岁那年姥爷也死了,只有和妈妈两口人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妈妈在睡梦中被轰隆一声巨响惊醒,李存孝对妈妈说:“我梦见爹爹请来个天神,教我耍刀枪,使棍棒,我把山尖上3间草房大的那块大石头搬起来玩,玩完了扔到山下去了,爹爹和那个天神都笑了。妈妈心理明白了,对存孝说:“你爹是天神,当然要教他儿子了。”说着,劝存孝快睡觉,母子俩又进入了梦乡。
李存孝吃罢早饭,赶着羊上了山。就在这天,沙坨国李靖王带领着属下在山上打猎,碰见了一只猛虎向西狂奔。李靖王追了上去,当追到河洛堡后山林时,猛虎翻梁不见了。大队人马登上山顶,李靖王放眼一望,说声:“不好!猛虎窜入羊群了!”张弓搭箭,“嗖、嗖、嗖”连发3箭,都落在半山腰。只见一个穿红袄、绿短裤、头扎两根小辨的顽童,发出铜铃般的喊声:“今天又有虎肉下锅了。哪里跑!”见身边有一块数丈高的大石头,双手一抠咔嚓一声把那土埋一丈多深的大石头拔了出来,举过头顶,“嗖”的一声扔了过去,那老虎闪过石头,石头扑通一声落到山脚下,这孩子正是李存孝。老虎尾巴摇了两摇,一个饿虎扑食向他扑来。存孝没砸着它,心中就很恼怒。看见老虎凌空而起,便顺势来了个“白蟒翻身”,越过了老虎,又反身骑在老虎身上,使出了“罗汉夹山”的功夫。顿时,老虎的肋骨被夹断了七八根,“扑通”一声落在了存孝打它的那块巨石上。存孝来了个“空中坠石”,把老虎压住。老虎被压得四蹄乱蹬,巨石上蹬出好深的虎爪印。存孝左手揪住老虎头皮往下猛按,右手“力劈华山”,“咚、咚”只两声,老虎脑浆迸裂,气绝身亡。
在后山顶上站着的李靖王和他的属下,个个把脖子伸得很长,人人看得目瞪口呆。李靖王想,这顽童真乃神力,若收在身边,日后可助我成就大业。便策马前来,大声喊:“嘟!大胆顽童,竟敢打死我家养的虎?”顽童反问:“呔!你家养虎为何不好生看管,放出来搅我羊群?”李靖王被问住了,他换了个口气问道:“顽童,你叫何名?”“我姓李,叫李存孝,你敢怎样?”李靖王说:“我想叫你把虎给我送回去,咱算了事,文送武送皆可。”李存孝说:“什么叫文送、武送?”李靖王想试试李存孝的力气究竟有多大,便对李存孝说:“文送,就是把虎给我扛回去。这武送嘛,你把虎给我扔到梁前去,你看如何?”李存孝毫不思索,右手把老虎那粗大的尾巴抓起来,使出“弹打飞鹰”之功,“嗖”的一声,老虎顺山坡渐渐高飞,越过南天门,落在盆底沟门的山脚下,砸了个大坑。人们称它为“跌虎坑”。
从那以后,李靖王收了李存孝为义子,称他十三太保,给他修了个城,名叫“黑城”,令他驻守在这军事要地。那块大石头被人们称为“打虎石”,巨石上的虎爪印,现在还清晰可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