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说书艺人色仁栋鲁布,1885年,生于乌珠穆沁右翼旗宝如斯东佐奈林胡吉尔河,姓阿巴嘎楚德氏,父白音都仁。色仁栋鲁布不到十岁的时候,请他人给做了一把四胡,学着拉父亲常演奏的曲调,并能模仿说书艺人说些故事、“好来宝”的片段,以后他立志当一名说书艺人。色仁栋鲁布生得身高肩宽,臂长指细、长方脸、宽眉毛。他记忆力极强,一些故事情节听一遍就能记熟,演唱起来嗓音优美、吐字清晰。他为人谦虚稳重,心地善良、不贪财利、乐善好施,家境虽不富裕,但由于他勤于操持,亦不亚于中等殷实之家。色仁栋鲁布平日虽言语不多,可一拿起胡琴来就口若悬河,妙语横生,或含蓄,或诙谐,且通晓各种说书曲调。说书到深夜时更加精神焕发,手按琴弦,声调悠扬,引人入胜。他的说书艺术不仅在乌珠穆沁王府和本旗享有盛誉,在扎赉特、图谢图、达尔罕、翁牛特等旗也是闻名遐迩。由于色仁栋鲁布生性耿直,常受到封建上层的责难。有一次,他演唱自编的《面塑好来宝》,其中提到一些佛教经典的名称,王爷警告说:身为下等贱民,随意说佛和经典名称,为大不敬,今后不准!还有一次在王府说书,说道“胡雅格”一词,(甲胄之意),形容将军身披金甲、银甲、冒犯了王爷上辈的名讳,王爷悖然变色,指责道,你是我的奴仆,何故指名道姓说我长辈的名讳?
1942年,他在乌珠穆沁衙门一侧专门设蒙古包从事说书。他在书中说道:
“ |
官阶爵位虽高, |
|
奈何地藏闫罗。 |
||
金银财宝虽多, |
||
岂能永久受用? |
” |
表达了他对封建贵族欺凌百姓行为的愤恨。
1943年5月,旗里搞庆典,他应召前往,借住在一顶他人的帷幕里。一天来了一个衙门的听差,要他去王府里说书。他问起衙门里当差的都有哪些人,对方对答如流。将来人送走后,色仁栋鲁布说:“我去一趟东面的营子,很快就回”。但这一走竟溘然长逝。
他的主要作品有:《惧怕蝇子的牛》、《夏日祝辞》、《面塑好来宝》、《义军颂》、《圣军赞歌》等,其中《面塑好来宝》是他的代表作品。
民间口头诗人旺吉德玛1913年,生于乌珠穆沁右翼旗洪图苏木,她从小聪明过人、口齿伶俐。其父宝迪巴吉尔有一定文化,是当地的开明人士,父亲的社会交往和待人接物,给了幼小的旺吉德玛很深的影响。旺吉德玛十四岁出嫁到本旗一户平民家中,从此开始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在富人家做仆役。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她有许多口头诗歌创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旺吉德玛深受迫害,于1971年3月,去世。1979年,柴达木公社党委为旺吉德玛平反昭雪。
以下是旺吉德玛的作品片断:
穷人的苦难 |
||
为何这般深重? |
||
官府衙门的差役, |
||
为何如此繁重? |
||
阴曹地府闫罗 |
||
难道耳朵聋了吗? |
||
高居苍天的玉帝 |
||
难道眼睛瞎了吗? |
有一次旺吉德玛到王府看望当差的丈夫,正好举行“五月大集会”。官府一面在收受银两、牲畜,一面在审讯发落犯人。旺吉德玛对此愤慨地说:
有钱有势的人们 |
||
高坐上首款待, |
||
象我等这样穷人 |
||
挨打受骂遭欺凌。 |
||
官吏喝血醉倒, |
||
家狗吃肉昏睡, |
||
衙门俨然地狱, |
||
屠夫成了闫王。 |
那年代,衙门增加兵役,加重苛税,增多驿站驿差,加上旅蒙商盘剥,人民生活困苦难以述说。旺吉德玛对此进行了尖锐地揭露:
独生儿子, |
||
兵役捉去。 |
||
孤山羊羔 |
||
抢去抵债。 |
||
只剩一马, |
||
驿差牵走。 |
||
瘸腿绵羊 |
||
被狼吃掉。 |
著名的说书艺人色仁栋鲁布,1885年,生于乌珠穆沁右翼旗宝如斯东佐奈林胡吉尔河,姓阿巴嘎楚德氏,父白音都仁。色仁栋鲁布不到十岁的时候,请他人给做了一把四胡,学着拉父亲常演奏的曲调,并能模仿说书艺人说些故事、“好来宝”的片段,以后他立志当一名说书艺人。色仁栋鲁布生得身高肩宽,臂长指细、长方脸、宽眉毛。他记忆力极强,一些故事情节听一遍就能记熟,演唱起来嗓音优美、吐字清晰。他为人谦虚稳重,心地善良、不贪财利、乐善好施,家境虽不富裕,但由于他勤于操持,亦不亚于中等殷实之家。色仁栋鲁布平日虽言语不多,可一拿起胡琴来就口若悬河,妙语横生,或含蓄,或诙谐,且通晓各种说书曲调。说书到深夜时更加精神焕发,手按琴弦,声调悠扬,引人入胜。他的说书艺术不仅在乌珠穆沁王府和本旗享有盛誉,在扎赉特、图谢图、达尔罕、翁牛特等旗也是闻名遐迩。由于色仁栋鲁布生性耿直,常受到封建上层的责难。有一次,他演唱自编的《面塑好来宝》,其中提到一些佛教经典的名称,王爷警告说:身为下等贱民,随意说佛和经典名称,为大不敬,今后不准!还有一次在王府说书,说道“胡雅格”一词,(甲胄之意),形容将军身披金甲、银甲、冒犯了王爷上辈的名讳,王爷悖然变色,指责道,你是我的奴仆,何故指名道姓说我长辈的名讳?
1942年,他在乌珠穆沁衙门一侧专门设蒙古包从事说书。他在书中说道:
“ |
官阶爵位虽高, |
|
奈何地藏闫罗。 |
||
金银财宝虽多, |
||
岂能永久受用? |
” |
表达了他对封建贵族欺凌百姓行为的愤恨。
1943年5月,旗里搞庆典,他应召前往,借住在一顶他人的帷幕里。一天来了一个衙门的听差,要他去王府里说书。他问起衙门里当差的都有哪些人,对方对答如流。将来人送走后,色仁栋鲁布说:“我去一趟东面的营子,很快就回”。但这一走竟溘然长逝。
他的主要作品有:《惧怕蝇子的牛》、《夏日祝辞》、《面塑好来宝》、《义军颂》、《圣军赞歌》等,其中《面塑好来宝》是他的代表作品。
民间口头诗人旺吉德玛1913年,生于乌珠穆沁右翼旗洪图苏木,她从小聪明过人、口齿伶俐。其父宝迪巴吉尔有一定文化,是当地的开明人士,父亲的社会交往和待人接物,给了幼小的旺吉德玛很深的影响。旺吉德玛十四岁出嫁到本旗一户平民家中,从此开始了她坎坷的人生之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在富人家做仆役。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她有许多口头诗歌创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旺吉德玛深受迫害,于1971年3月,去世。1979年,柴达木公社党委为旺吉德玛平反昭雪。
以下是旺吉德玛的作品片断:
穷人的苦难 |
||
为何这般深重? |
||
官府衙门的差役, |
||
为何如此繁重? |
||
阴曹地府闫罗 |
||
难道耳朵聋了吗? |
||
高居苍天的玉帝 |
||
难道眼睛瞎了吗? |
有一次旺吉德玛到王府看望当差的丈夫,正好举行“五月大集会”。官府一面在收受银两、牲畜,一面在审讯发落犯人。旺吉德玛对此愤慨地说:
有钱有势的人们 |
||
高坐上首款待, |
||
象我等这样穷人 |
||
挨打受骂遭欺凌。 |
||
官吏喝血醉倒, |
||
家狗吃肉昏睡, |
||
衙门俨然地狱, |
||
屠夫成了闫王。 |
那年代,衙门增加兵役,加重苛税,增多驿站驿差,加上旅蒙商盘剥,人民生活困苦难以述说。旺吉德玛对此进行了尖锐地揭露:
独生儿子, |
||
兵役捉去。 |
||
孤山羊羔 |
||
抢去抵债。 |
||
只剩一马, |
||
驿差牵走。 |
||
瘸腿绵羊 |
||
被狼吃掉。 |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