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选矿困难。铁、稀土选矿工艺的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以回收铁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阶段
195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今长沙矿冶研究院)对白云鄂博矿石,先后进行了重选、浮选、磁选、焙烧磁选等工艺方面的22次试验。到1956年共提出6份研究报告。
1955~1957年,苏联有色冶金部矿物机械处理设计研究院又进行了补充试验,提出了5份试验报告。提出了3种选矿流程,但均为单一的选铁流程,没有对稀土、铌和萤石等进行综合回收。
2.以回收铁、稀土、萤石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阶段
1958年开始,包钢和有关科研单位逐步展开了矿石中稀土、萤石等矿物的选矿研究。
1968年4月,包钢选矿厂开展电磁强选试验。1970年5月,安装了20台环式强磁机,采用弱磁—强磁流程;
1972年4月,包钢选矿厂与北京矿冶研究所研制转笼永磁强磁机,以解决环式强磁机存在的球介质丢失严重,损耗大,选别指标低的问题。1977年,包钢选矿厂第五系列全部安装转笼式强磁机。取得指标为原矿含铁32.68%,含稀土5.26%、含氟10.31%、含磷0.91%;铁精矿含铁57.29%、含氟2.6%、含磷0.235%;铁回收率66.3%,铌在铁精矿中的回收率为23.85%。
1976年,包钢制造出筒式多梯度磁选机。1978年3月对设备进行改造,并对反浮选——多梯度磁选流程初步调整,取得平均指标:原矿含铁33.05%、含稀土5.27%、含氟8.323%、含磷0.78%;铁精矿含铁55.08%、含氟1.49%、含磷0.194%;铁回收率69.87%;稀土精矿品位14.96%,回收率10.2%。
3.以综合回收铁、稀土、铌、锰、磷和氟等元素而开展的选矿最佳流程研究阶段
1978年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包头冶金研究所、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包钢矿山研究所等对综合回收流程都进行了研究试验。1980年,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包头冶金研究所合作,在包钢有色三厂(今包钢稀土三厂)完成了浮选——选择性絮凝脱泥流程的半工业试验。但因选矿成本高,设备零部件磨损过快,难以保证正常生产,未能在生产中应用。1979年,长沙矿冶研究院提出弱磁—强磁—浮选综合回收选矿流程。1982~1984年,先后进行过2次扩大连续试验。磨矿粒度用常规手段即可,能耗、钢耗均低,精矿过滤较易,各项技术指标较好。
白云鄂博矿石的特殊性,引起了国外选矿科研机构的兴趣。继1955年苏联进行研究之后,1979年,日本同和矿业公司、神户制钢所、三井矿业公司、英国钢铁公司、法国的钢铁研究所,都曾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过试验研究。
1982年,包钢与德国卡哈德公司签订共同进行试验研究的协议。1983年10月,完成了各项试验研究工作,采用弱磁—浮选—强磁—浮选—强磁—浸出流程。本流程磨矿粒度要求325目或更细,且流程较复杂,未能进行半工业性试验。
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选矿困难。铁、稀土选矿工艺的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以回收铁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阶段
195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今长沙矿冶研究院)对白云鄂博矿石,先后进行了重选、浮选、磁选、焙烧磁选等工艺方面的22次试验。到1956年共提出6份研究报告。
1955~1957年,苏联有色冶金部矿物机械处理设计研究院又进行了补充试验,提出了5份试验报告。提出了3种选矿流程,但均为单一的选铁流程,没有对稀土、铌和萤石等进行综合回收。
2.以回收铁、稀土、萤石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阶段
1958年开始,包钢和有关科研单位逐步展开了矿石中稀土、萤石等矿物的选矿研究。
1968年4月,包钢选矿厂开展电磁强选试验。1970年5月,安装了20台环式强磁机,采用弱磁—强磁流程;
1972年4月,包钢选矿厂与北京矿冶研究所研制转笼永磁强磁机,以解决环式强磁机存在的球介质丢失严重,损耗大,选别指标低的问题。1977年,包钢选矿厂第五系列全部安装转笼式强磁机。取得指标为原矿含铁32.68%,含稀土5.26%、含氟10.31%、含磷0.91%;铁精矿含铁57.29%、含氟2.6%、含磷0.235%;铁回收率66.3%,铌在铁精矿中的回收率为23.85%。
1976年,包钢制造出筒式多梯度磁选机。1978年3月对设备进行改造,并对反浮选——多梯度磁选流程初步调整,取得平均指标:原矿含铁33.05%、含稀土5.27%、含氟8.323%、含磷0.78%;铁精矿含铁55.08%、含氟1.49%、含磷0.194%;铁回收率69.87%;稀土精矿品位14.96%,回收率10.2%。
3.以综合回收铁、稀土、铌、锰、磷和氟等元素而开展的选矿最佳流程研究阶段
1978年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包头冶金研究所、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包钢矿山研究所等对综合回收流程都进行了研究试验。1980年,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包头冶金研究所合作,在包钢有色三厂(今包钢稀土三厂)完成了浮选——选择性絮凝脱泥流程的半工业试验。但因选矿成本高,设备零部件磨损过快,难以保证正常生产,未能在生产中应用。1979年,长沙矿冶研究院提出弱磁—强磁—浮选综合回收选矿流程。1982~1984年,先后进行过2次扩大连续试验。磨矿粒度用常规手段即可,能耗、钢耗均低,精矿过滤较易,各项技术指标较好。
白云鄂博矿石的特殊性,引起了国外选矿科研机构的兴趣。继1955年苏联进行研究之后,1979年,日本同和矿业公司、神户制钢所、三井矿业公司、英国钢铁公司、法国的钢铁研究所,都曾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过试验研究。
1982年,包钢与德国卡哈德公司签订共同进行试验研究的协议。1983年10月,完成了各项试验研究工作,采用弱磁—浮选—强磁—浮选—强磁—浸出流程。本流程磨矿粒度要求325目或更细,且流程较复杂,未能进行半工业性试验。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