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建经费
第一笔基建经费12.5万元支出于民国37年(1948),占这一年全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的97.65%。
“一五”以前(1947—1952),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76.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4.4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2322.6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26.3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1962),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2032.1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5.98%。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442.2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3.54%。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197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仅在1970年支出了88万元,占“三五”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0.74%。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876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5.95%,较“三五”期间有较大的增加,较“文化大革命”以前各时期进行的卫生基本建设的规模小许多。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投入比“四五”时期增加了1116万多元,累计支出2992.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6.8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9084.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2.13%。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2 59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9.15%。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9 602.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9.49%;其中,中蒙医基建经费支出2147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基本建设支出的10.95%。进入“九五”(1996—2000)以后,自治区通过增加国家拨款,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项目和国债建设项目通过接受世界银行及国外贷款等各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全区卫生基本建设。为加强内蒙古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国家和自治区安排了大量的资金,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仅“十五”期间。(2001—2005)进行的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就配套投资了近9.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1 206.2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20 430.86万元,贷款7685.77万元,赠款165万元,其他4450万元在这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中,仅房屋基本建设一项,国家就投入了6.5亿元建设资金,完成的房屋建设面积超过了43.3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全区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表
表1-11
三、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建设
2004年下达,2005年启动实施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18 385万元,国家投资16 234万元,地方配套2151万元。主要用于以下项目建设。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等项目
国家投资3257万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177万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和卫生防疫车辆、计划免疫冷链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库建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设备装备和人才培养。为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地病中心、卫生监督所和12盟市急救中心、疾病控制中心、4个盟市地病中心及42个旗县疾病控制中心装备设备1893台件、防疫冷链车69辆。为38旗县妇幼所装备设备83台件,自治区培训人员150人次。
2.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440万元,用于中蒙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农村牧区中蒙医工作,即旗县级中蒙医院急诊科、感染科、中蒙医特色专科建设、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基层中蒙医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对8个旗县、1个盟市中蒙医医院装备设备29种63台件,培训人员900余人次。
3.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
总投资14 688万元,国家投资12 537万元,地方配套2151万元。
(1)旗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
国家投资2593万元,对全区83个旗县医院急诊、检验、传染科装备了设备,平均每个旗县医院装备设备18台件,价值31.24万元。
(2)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372万元,组织全区31所城市大型医院、155名医疗队员,对口支援27所旗县综合医院和4所旗县中蒙医院。10月,各受援机构门诊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近30 350多人次,住院病人增加近3000多人次,开展疑难手术454例,开展各种专题讲座近450多次。
(3)旗县医院医务人员培训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249万元,资助83个旗县医院830名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4)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1786万元,为自治区、8个盟市、34个旗县卫生监督机构装备了执法监督车和检测设备,共装备执法监督车51辆,培训卫生监督人员4600人次。
(5)农村牧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投资280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3万元,自治区、盟市、旗县配套1200万元),对全区140个中心卫生院装备了医疗设备和急救用车,共装备医疗设备1956台件(急救车辆137台),达到了国家装备标准。国家补助专项资金1322万元,对1326个苏木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主检医师、卫生院院长和12 800余名村卫生人员进行了传染病基本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6)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269万元,为7个第一批合作医疗试点旗县的县、乡管理机构装备办公设备和人员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3100人次。
(7)农村牧区改水改厕项目
总投资271万元,国家补助专项资金180万元,自治区配套91万元。为9个盟市30个旗县农村牧区修建卫生厕所10 400所,培训相关人员200名。
(8)艾滋病防治项目
总投资1716万元,国家投资1416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完成了全区6316例既往有偿献血员,38 530例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和收教所、戒毒所吸毒人员,卖淫嫖娼等重点人群的HIV免费筛查;对全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236人进行了自愿咨询检测培训;完成了12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除外)4454人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完成了4个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妇幼保健机构14 000例孕妇的孕前HIV筛查工作;建立4个国家级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和7个行为监测哨点,开展了相关监测工作,并对167名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完成了12个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52个旗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建立;为2个盟市级、3个县级初筛实验室装备了生物安全柜;为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了CD4细胞检测仪;印制了一组八张的张贴画232 000份,宣传小折页264 150份,小画册88 000份,宣传用扑克5700套,纸杯114 000只,钱夹巾57 000袋,年历10 100个、挂历390个;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外的12个盟市和43个旗县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对98 304户发放了宣传材料,提高了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成立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对162名干预队员进行了培训;在12个盟市和10个旗县开展同伴教育,在22个县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实施了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对全区503名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了治疗培训;对14例艾滋病患者实施了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检测在内的相关服务,开展了耐药监测工作,采血液样品9人份;完成4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项目对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包头市东河区两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进行中期督导,防治工作得到了督导组的好评;采供血机构制作了5部无偿献血公益广告,临床用血师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00名,举办无偿献血宣传活动20期,对无偿献血人员培训200名。在血液质量管理方面为自治区和12个盟市及10个旗县采供血机构、贮血库装备贮血冰箱23台,为自治区血液中心装备大型采血车1辆。
(9)结核病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结核病防治项目685万元。新启动了三个项目旗县,实现了DOTS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发现并免费治疗16 472例肺结核病人(包括涂阳和涂阴肺结核病人);按照项目计划,完成了495个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痰涂片检查点建设及显微镜的采购任务;为34个旗(县、市、区)配置观片灯和操作台;按照方案追踪线索调查了7618例可疑肺结核病患者,完成了目标任务的38.09%。
(10)鼠疫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600万元,完成了8个国家和4个自治区固定监测点及既往人间鼠疫疫区及动物鼠疫频发地区鼠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了23个旗县的动物间疫情,实现了不发生人间疫情的目标;对12个盟市、54个旗县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10名;通过宣传媒体在疫区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鼠疫的预防知识,普及“三报三不”,增加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印制发放宣传画、宣传单各20 000份,培训手册200份;为基层装备生物安全柜48台,培养箱65台,应急机动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解剖镜、手提式高压灭菌器、紫外消毒灯、个人防护设备54套,鼠防专用车辆8台。
(11)地方病防治项目
总投资393万元,国家投资293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完成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水源性高碘调查工作;为基层装备723分光光度计33台,砷化氢发生器2980套和部分检测试剂,氟电极105个。
(12)计划免疫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568万元,对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专业骨干AFP监测、计划免疫管理规范、GAVI项目、疾病控制及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培训,共培训免疫规划专业骨干132名。完成了AFP病例监测实验室监测工作。全区报告AFP病例49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02/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7.2%,48小时调查率为95.7%,麻痹后75天随访表送达率为75%,便标本7天送达率为85.1%,分离结果30天内反馈率为83.3%。对全区重点地区开展了2004/2005年度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对49个旗县的常驻0岁~3岁儿童和57个旗县流动儿童开展了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接种常驻适龄儿童280 971人,接种率97.0%;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接种适龄儿童18 052人,接种率94.7%。第二轮对42个旗县区的常驻儿童、50个旗县区的流动儿童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第二轮强化免疫接种常驻儿童219 733人,接种率97.8%,流动儿童强化免疫16 469人,接种率93.8%。下发乙肝疫苗221 272人份,0.5毫升自毁型注射器849 600支,0.1毫千自毁型注射器79 200支注射器,乙型肝炎疫苗库存6805人份。建立了全区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旗县实行了双月报告,其中22个旗县实行月报告。全区12盟市101个旗县(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报告。截至10月31日,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405例,无死亡病例,超过上年全年发病数(1217),发病数较上年同期病例上升了约3倍,按全年计算麻疹发病率达到14.31/10万。开展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宣传,印制《条例》小册子1万份,下发至各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开展《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举办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培训班。
(13)SARS、人禽流感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项目
国家补助经费108万元,用于开展培训、监测、报告、流调、处理等工作。
(14)流行病学培训和流感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经费49万元,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完成了2期流感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监测技术培训班,对2个监测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专家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现场督导。按照《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在赤峰市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两个监测点开展了流感监测工作,监测对象、病源学、流行病学、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组织实施。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55份,接种鸡胚3900枚,分离阳性标本38份,其中,乙型19株,甲1型10株,未鉴定9株。按照国家安排内蒙古选派20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对全区12盟(市)72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各盟(市)对101个旗县(市区)415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15)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投资904万元,国家补助444万元,自治区配套380万元,盟市、旗县配套80万元,用于55个项目旗县的人员培训,专家指导,健康教育,住院分娩贫困救助,苏木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基本设备装备。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1330人次;救助住院分娩贫困产妇6246人,救助金额73.29万元;为项目旗县保健所、苏木乡镇卫生院产儿科装备基本设备2480台件,价值490万元。
二、基建经费
第一笔基建经费12.5万元支出于民国37年(1948),占这一年全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的97.65%。
“一五”以前(1947—1952),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76.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4.4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2322.6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26.3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1962),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2032.1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5.98%。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442.2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3.54%。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197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仅在1970年支出了88万元,占“三五”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0.74%。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876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5.95%,较“三五”期间有较大的增加,较“文化大革命”以前各时期进行的卫生基本建设的规模小许多。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投入比“四五”时期增加了1116万多元,累计支出2992.8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6.8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9084.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12.13%。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2 59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9.15%。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5),全区卫生基本建设经费累计支出19 602.0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9.49%;其中,中蒙医基建经费支出2147万元,占同期全区卫生基本建设支出的10.95%。进入“九五”(1996—2000)以后,自治区通过增加国家拨款,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项目和国债建设项目通过接受世界银行及国外贷款等各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全区卫生基本建设。为加强内蒙古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国家和自治区安排了大量的资金,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仅“十五”期间。(2001—2005)进行的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就配套投资了近9.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1 206.2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20 430.86万元,贷款7685.77万元,赠款165万元,其他4450万元在这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中,仅房屋基本建设一项,国家就投入了6.5亿元建设资金,完成的房屋建设面积超过了43.3万平方米。
“十五”期间全区15个卫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表
表1-11
三、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建设
2004年下达,2005年启动实施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18 385万元,国家投资16 234万元,地方配套2151万元。主要用于以下项目建设。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等项目
国家投资3257万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177万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和卫生防疫车辆、计划免疫冷链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库建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设备装备和人才培养。为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地病中心、卫生监督所和12盟市急救中心、疾病控制中心、4个盟市地病中心及42个旗县疾病控制中心装备设备1893台件、防疫冷链车69辆。为38旗县妇幼所装备设备83台件,自治区培训人员150人次。
2.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440万元,用于中蒙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农村牧区中蒙医工作,即旗县级中蒙医院急诊科、感染科、中蒙医特色专科建设、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基层中蒙医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对8个旗县、1个盟市中蒙医医院装备设备29种63台件,培训人员900余人次。
3.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
总投资14 688万元,国家投资12 537万元,地方配套2151万元。
(1)旗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
国家投资2593万元,对全区83个旗县医院急诊、检验、传染科装备了设备,平均每个旗县医院装备设备18台件,价值31.24万元。
(2)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372万元,组织全区31所城市大型医院、155名医疗队员,对口支援27所旗县综合医院和4所旗县中蒙医院。10月,各受援机构门诊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近30 350多人次,住院病人增加近3000多人次,开展疑难手术454例,开展各种专题讲座近450多次。
(3)旗县医院医务人员培训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249万元,资助83个旗县医院830名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4)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1786万元,为自治区、8个盟市、34个旗县卫生监督机构装备了执法监督车和检测设备,共装备执法监督车51辆,培训卫生监督人员4600人次。
(5)农村牧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投资280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3万元,自治区、盟市、旗县配套1200万元),对全区140个中心卫生院装备了医疗设备和急救用车,共装备医疗设备1956台件(急救车辆137台),达到了国家装备标准。国家补助专项资金1322万元,对1326个苏木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主检医师、卫生院院长和12 800余名村卫生人员进行了传染病基本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6)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269万元,为7个第一批合作医疗试点旗县的县、乡管理机构装备办公设备和人员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3100人次。
(7)农村牧区改水改厕项目
总投资271万元,国家补助专项资金180万元,自治区配套91万元。为9个盟市30个旗县农村牧区修建卫生厕所10 400所,培训相关人员200名。
(8)艾滋病防治项目
总投资1716万元,国家投资1416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完成了全区6316例既往有偿献血员,38 530例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和收教所、戒毒所吸毒人员,卖淫嫖娼等重点人群的HIV免费筛查;对全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236人进行了自愿咨询检测培训;完成了12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除外)4454人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完成了4个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妇幼保健机构14 000例孕妇的孕前HIV筛查工作;建立4个国家级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和7个行为监测哨点,开展了相关监测工作,并对167名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完成了12个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52个旗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建立;为2个盟市级、3个县级初筛实验室装备了生物安全柜;为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了CD4细胞检测仪;印制了一组八张的张贴画232 000份,宣传小折页264 150份,小画册88 000份,宣传用扑克5700套,纸杯114 000只,钱夹巾57 000袋,年历10 100个、挂历390个;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外的12个盟市和43个旗县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对98 304户发放了宣传材料,提高了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成立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对162名干预队员进行了培训;在12个盟市和10个旗县开展同伴教育,在22个县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实施了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对全区503名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了治疗培训;对14例艾滋病患者实施了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检测在内的相关服务,开展了耐药监测工作,采血液样品9人份;完成4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项目对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包头市东河区两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进行中期督导,防治工作得到了督导组的好评;采供血机构制作了5部无偿献血公益广告,临床用血师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00名,举办无偿献血宣传活动20期,对无偿献血人员培训200名。在血液质量管理方面为自治区和12个盟市及10个旗县采供血机构、贮血库装备贮血冰箱23台,为自治区血液中心装备大型采血车1辆。
(9)结核病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结核病防治项目685万元。新启动了三个项目旗县,实现了DOTS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发现并免费治疗16 472例肺结核病人(包括涂阳和涂阴肺结核病人);按照项目计划,完成了495个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痰涂片检查点建设及显微镜的采购任务;为34个旗(县、市、区)配置观片灯和操作台;按照方案追踪线索调查了7618例可疑肺结核病患者,完成了目标任务的38.09%。
(10)鼠疫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600万元,完成了8个国家和4个自治区固定监测点及既往人间鼠疫疫区及动物鼠疫频发地区鼠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了23个旗县的动物间疫情,实现了不发生人间疫情的目标;对12个盟市、54个旗县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10名;通过宣传媒体在疫区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鼠疫的预防知识,普及“三报三不”,增加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印制发放宣传画、宣传单各20 000份,培训手册200份;为基层装备生物安全柜48台,培养箱65台,应急机动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解剖镜、手提式高压灭菌器、紫外消毒灯、个人防护设备54套,鼠防专用车辆8台。
(11)地方病防治项目
总投资393万元,国家投资293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完成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水源性高碘调查工作;为基层装备723分光光度计33台,砷化氢发生器2980套和部分检测试剂,氟电极105个。
(12)计划免疫项目
国家补助专项资金568万元,对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专业骨干AFP监测、计划免疫管理规范、GAVI项目、疾病控制及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培训,共培训免疫规划专业骨干132名。完成了AFP病例监测实验室监测工作。全区报告AFP病例49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02/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7.2%,48小时调查率为95.7%,麻痹后75天随访表送达率为75%,便标本7天送达率为85.1%,分离结果30天内反馈率为83.3%。对全区重点地区开展了2004/2005年度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对49个旗县的常驻0岁~3岁儿童和57个旗县流动儿童开展了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接种常驻适龄儿童280 971人,接种率97.0%;流动儿童的强化免疫接种适龄儿童18 052人,接种率94.7%。第二轮对42个旗县区的常驻儿童、50个旗县区的流动儿童开展了强化免疫活动,第二轮强化免疫接种常驻儿童219 733人,接种率97.8%,流动儿童强化免疫16 469人,接种率93.8%。下发乙肝疫苗221 272人份,0.5毫升自毁型注射器849 600支,0.1毫千自毁型注射器79 200支注射器,乙型肝炎疫苗库存6805人份。建立了全区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所有旗县实行了双月报告,其中22个旗县实行月报告。全区12盟市101个旗县(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报告。截至10月31日,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405例,无死亡病例,超过上年全年发病数(1217),发病数较上年同期病例上升了约3倍,按全年计算麻疹发病率达到14.31/10万。开展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宣传,印制《条例》小册子1万份,下发至各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开展《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举办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培训班。
(13)SARS、人禽流感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项目
国家补助经费108万元,用于开展培训、监测、报告、流调、处理等工作。
(14)流行病学培训和流感防治项目
国家补助经费49万元,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完成了2期流感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监测技术培训班,对2个监测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专家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现场督导。按照《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在赤峰市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两个监测点开展了流感监测工作,监测对象、病源学、流行病学、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组织实施。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55份,接种鸡胚3900枚,分离阳性标本38份,其中,乙型19株,甲1型10株,未鉴定9株。按照国家安排内蒙古选派20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对全区12盟(市)72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各盟(市)对101个旗县(市区)415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15)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投资904万元,国家补助444万元,自治区配套380万元,盟市、旗县配套80万元,用于55个项目旗县的人员培训,专家指导,健康教育,住院分娩贫困救助,苏木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基本设备装备。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1330人次;救助住院分娩贫困产妇6246人,救助金额73.29万元;为项目旗县保健所、苏木乡镇卫生院产儿科装备基本设备2480台件,价值490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