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训练所。1956年,训练所又改建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主要用来对卫生部门的在职职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轮训。但终因该校经费等办学条件不足,既无专任教师,又无单独校舍(系占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卫生学校部分房舍),于1957年停办。之后,全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除各单位自己组织外,主要通过委托区内有办学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承办,或派赴区外有关单位学习深造。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停办2年后又恢复发展,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为后来全区在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日制高等、中等医学院校的兴建,特别是1958年以后,通过举办业余医学院校对在职职工进行培训和学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创办高等、中等业余医学院校各一所。业余医学院招收地对象是现职中级卫生人员,学制3年,通过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并晋升为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业余卫生学校招收地对象是现职初级卫生人员,学制3年,通过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并晋升为中级卫生技术职称。到1960年,全区不少地区先后办起19所高等业余医学院,39所中等业余卫生学校。共计培训2461名在职初、中级医疗卫生人员。
1960年全区六盟市业余医学院校设置表
表10-68
在1962年进行的整顿精简中,上述高、中等业余医学院校也进行整顿精简。呼和浩特市地区4所业余医学院,经过整顿保留下来2所,停办2所;包头市11所业余医学院,经过整顿保留下来3所,停办8所;乌、锡、哲、昭4盟各有业余医学院1所,均未保留。全区39所业余卫校,全部停办。到1963年时,1962年保留下来的5所业余医学院又停办3所,只留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所属的呼和浩特业余医学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设的业余医科大学2所。
内蒙古医学院附设的业余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学完全部课程,于1964年3月21日如期举行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70人,肄业者5人。这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举办高等业余医学教育以来首届毕业的学员。是年4月10日,根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委指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所属的呼和浩特业余医学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设业余医科大学合并,由内蒙古医学院领导。因内蒙古医学院教学任务重,难以兼顾,该业余医科大学停办。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各项建设,充实和提高教学力量,使之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培训职工的中心。1964年9月15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委批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关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四定”及进修学院的性质等问题的报告》,决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除了继续完成当时停办的包头医学院遗留下来的医疗本、专科学生的培养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对全区在职中级卫生人员的培养提高,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高级卫生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任务。该院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对象主要是:①为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未经过系统学习的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补修教育问题,可根据条件逐步举办医疗、公卫、药学等专业班,每年招收40人,学习期限以一年左右为原则。②为保证中级卫生人员的专科进修,分设医疗、公卫、药学、检验、高级护理等专科进修班各1个班。医疗专科班招收30人,其余各40人,学制3年(包括实习在内)。③举办各种卫生行政人员学习班,年招收培训160人,学习期限3~4个月。为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发展规模,在“四定”中被定为1964—1965年每年的培训任务为630人,在校学员最多可达800人的规模。
1966年6月至197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职工在职医学教育事业于“文化大革命”中整整中断5年。在这期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仅有的一所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随着包头医学专科学校、包头市卫生学校的“停课闹革命”,所担负的进修教育工作也陷于停顿。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委托或指定承担培训职工任务的一些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因本身的业务尚处于瘫痪状态,对开展在职进修教育一事更是无人过问。从1972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在所属单位安排、布置过一些职工医学教育任务,受到多方面的干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该项工作始终未能令人满意地完成。
195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训练所。1956年,训练所又改建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主要用来对卫生部门的在职职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轮训。但终因该校经费等办学条件不足,既无专任教师,又无单独校舍(系占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卫生学校部分房舍),于1957年停办。之后,全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除各单位自己组织外,主要通过委托区内有办学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承办,或派赴区外有关单位学习深造。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停办2年后又恢复发展,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为后来全区在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日制高等、中等医学院校的兴建,特别是1958年以后,通过举办业余医学院校对在职职工进行培训和学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创办高等、中等业余医学院校各一所。业余医学院招收地对象是现职中级卫生人员,学制3年,通过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并晋升为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业余卫生学校招收地对象是现职初级卫生人员,学制3年,通过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并晋升为中级卫生技术职称。到1960年,全区不少地区先后办起19所高等业余医学院,39所中等业余卫生学校。共计培训2461名在职初、中级医疗卫生人员。
1960年全区六盟市业余医学院校设置表
表10-68
在1962年进行的整顿精简中,上述高、中等业余医学院校也进行整顿精简。呼和浩特市地区4所业余医学院,经过整顿保留下来2所,停办2所;包头市11所业余医学院,经过整顿保留下来3所,停办8所;乌、锡、哲、昭4盟各有业余医学院1所,均未保留。全区39所业余卫校,全部停办。到1963年时,1962年保留下来的5所业余医学院又停办3所,只留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所属的呼和浩特业余医学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设的业余医科大学2所。
内蒙古医学院附设的业余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学完全部课程,于1964年3月21日如期举行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70人,肄业者5人。这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举办高等业余医学教育以来首届毕业的学员。是年4月10日,根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委指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所属的呼和浩特业余医学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设业余医科大学合并,由内蒙古医学院领导。因内蒙古医学院教学任务重,难以兼顾,该业余医科大学停办。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各项建设,充实和提高教学力量,使之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培训职工的中心。1964年9月15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委批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关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四定”及进修学院的性质等问题的报告》,决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除了继续完成当时停办的包头医学院遗留下来的医疗本、专科学生的培养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对全区在职中级卫生人员的培养提高,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高级卫生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任务。该院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对象主要是:①为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未经过系统学习的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补修教育问题,可根据条件逐步举办医疗、公卫、药学等专业班,每年招收40人,学习期限以一年左右为原则。②为保证中级卫生人员的专科进修,分设医疗、公卫、药学、检验、高级护理等专科进修班各1个班。医疗专科班招收30人,其余各40人,学制3年(包括实习在内)。③举办各种卫生行政人员学习班,年招收培训160人,学习期限3~4个月。为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发展规模,在“四定”中被定为1964—1965年每年的培训任务为630人,在校学员最多可达800人的规模。
1966年6月至197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职工在职医学教育事业于“文化大革命”中整整中断5年。在这期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仅有的一所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随着包头医学专科学校、包头市卫生学校的“停课闹革命”,所担负的进修教育工作也陷于停顿。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委托或指定承担培训职工任务的一些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因本身的业务尚处于瘫痪状态,对开展在职进修教育一事更是无人过问。从1972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在所属单位安排、布置过一些职工医学教育任务,受到多方面的干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该项工作始终未能令人满意地完成。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