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情网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目录
彩页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编纂委员会名单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编辑人员名单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评审委员会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第一篇 政区
第一章 位置 建置 区划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苏木镇(场)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镇
第二节 额吉淖尔镇
第三节 阿拉坦合力苏木
第四节 嘎达布其镇
第五节 道特淖尔镇
第六节 萨麦苏木
第七节 嘎海乐苏木
第八节 满都宝拉格镇
第九节 呼热图淖尔苏木
第十节 宝格达山林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构造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特征
第二节 类型
第三节 地貌
第四节 平原草地
第五节 戈壁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四季特征
第二节 主要气候变化及成因
第三节 气候要素
第四章 水文(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五章 土壤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营养元素含量
第六章 植被
第一节 森林植被
第二节 草原植被
第三节 草场管理
第七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二节 林木资源及分布
第三节 水资源
第四节 野生植物资源
第五节 野生动物微生物
第六节 矿产资源
第八章 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三节 生物灾害
第四节 人为灾害
第五节 草原保护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第一节 数量
第二节 分布
第二章 人口变动
第一节 自然变动
第二节 机械变动
第三章 人口构成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 性别构成
第四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队伍建设
第四节 政策宣传
第五节 综合措施
第六节 出生率
第七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五章 人口普查
第一节 普查机构
第二节 普查结果
第六章 家庭户人口与城乡人口
第一节 总户数
第二节 城镇及牧区人口
第三节 总人口
第四篇 民族 宗教
第一章 民族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乌珠穆沁蒙古族姓氏分布
第二章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
第一节 蒙古族语言文字渊源
第二节 学习使用蒙古语文
第三章 民族事务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民族工作
第三节 民族干部
第四节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第五节 “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
第六节 蒙古族古籍整理
第四章 蒙古族风俗
第一节 生活习俗
第二节 生产习俗
第三节 岁时习俗
第四节 传统习俗
第五节 民间礼仪
第六节 民族传统娱乐活动
第七节 祭祀
第八节 民间禁忌
第九节 丧葬
第五章 宗教
第一节 宗教派别与主要活动
第二节 宗教管理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与党员大会
第一节 党代表选举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东乌旗委员会
第二节 中共东乌旗委员会工作机构
第三节 旗委中心工作
第四节 东乌旗委所辖苏木镇党委会
第三章 重大决策
第一节 畜牧业经济
第二节 生态与人口转移
第三节 社会保障
第四章 重要教育活动
第一节 “三讲”教育活动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第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
第五节 党员中心户
第五章 党务
第一节 办公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组织工作
第四节 宣传工作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第六节 政法工作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第八节 党校教育
第九节 档案
第十节 史志编研
第六章 纪律检查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纪检制度改革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第四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第五节 信访举报
第六节 违纪案件查处与申诉
第七章 机构编制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改革
第三节 管理
第四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第六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人大代表(2000—201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000—2010)
第二章 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2000—2010)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额吉淖尔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1997—2010)
第三节 阿拉坦合力苏木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节 嘎达布其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005.7—2010.12)
第五节 道特淖尔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节 萨麦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10.12)
第七节 满都宝力格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10.12)
第八节 呼热图淖尔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0.12)
第九节 巴彦霍布尔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6.3)
第十节 翁根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6.3)
第十一节 翁图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1.5)
第十二节 乌拉盖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三节 额和宝力格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四节 额仁高壁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五节 呼布沁高壁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5.5)
第十六节 宝力格苏木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七节 敦达高毕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1.6)
第三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第一节 常设机构
第二节 重要会议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篇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政府组成
第二节 工作机构与事业单位
第二章 重要会议
第一节 政府常务会议
第二节 旗长办公会议
第三章 综合政务
第一节 行政审批
第二节 信访工作
第三节 外事侨务
第四节 接待工作
第五节 口岸办公室
第六节 扶贫工作
第四章 行政监察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政纪教育
第三节 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
第八篇 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一章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节 政协委员
第二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2000—2010)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政协东乌旗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名录(2000—2010)
第二节 内设工作机构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节 参政议政
第二节 提案办理
第四节 视察与调查
第五节 咨询服务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
第九篇 军事
第一章 人民武装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民兵
第三节 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
第二章 人民防空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组织指挥
第三节 通信警报
第四节 宣传教育
第十篇 人民团体 社会团体
第一章 工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共青团地方组织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共青团东乌旗团组织(包括内设机构)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五节 少先队工作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东乌旗妇女联合会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节 历届代表大会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第三节 牧区工程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设置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章 残疾人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八章 红十字会
第一节 机构(包括内设机构)
第二节 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九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一节 主要工作
第二节 荣誉
第十一篇 公检法司
第一章 公安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公安体制改革
第三节 队伍建设
第五节 警务侦查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七节 监所管理
第四节 治安管理
第二章 检察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刑事检察
第三节 职务犯罪检察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第三章 审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队伍建设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第四节 民商事案件审判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第六节 案件执行
第七节 法庭建设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司法体制改革
第三节 法制宣传教育
第四节 公证
第五节 律师事务
第六节 人民调解
第七节 法律援助
第八节 安置帮教工作
第九节 社区矫正工作
第十节 基层司法所建设
第十二篇 民政
第一章 机构与改革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二章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第一节 嘎查委员会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第三章 优抚安置
第一节 优抚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四章 救灾 救济
第一节 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重大自然灾害救济
第五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
第二节 救助
第六章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
第一节 社会福利
第二节 社会事务
第七章 “双拥”共建拥政爱民
第一节 军地建设
第二节 军民共建
第十三篇 人事 劳动 社会保障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人事管理
第一节 干部队伍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节 公务员管理
第四节 军转干部调配与培训
第五节 干部培训与人才交流
第六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第七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八节 工资福利
第九节 劳动仲裁
第三章 劳动管理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第二节 劳动就业再就业
第三节 劳动合同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五节 退休职工管理
第四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三节 医疗保险
第四节 工伤保险
第五节 失业保险
第六节 生育保险
第十四篇 经济综述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机构改革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实际完成计划
第三章 综合经济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第四章 经济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生产结构
第五章 居民生活
第一节 牧民生活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第十五篇 畜牧业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第一节 现代家庭牧场
第二节 农牧业机械化
第三节 畜牧业产业化
第四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节 牧区生态移民
第六节 牧区扶贫
第三章 草场
第一节 草场建设
第二节 草原保护管理
第四章 畜牧生产
第一节 牲畜常规指标
第二节 牲畜品种
第三节 畜群结构
第四节 畜种繁殖
第五节 饲料
第六节 家庭牧场生产、生活隔离区工程
第七节 动物疫病防治防控
第八节 经济效益
第五章 动物卫生检疫与兽医药监察
第一节 卫生检疫
第二节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第三节 兽医兽药监察
第四节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检查
第五节 违法案件查处
第六章 牧业机具
第一节 牧业机械与拥有量
第二节 牧机供应与修理
第三节 牧机培训与服务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
第五节 牧机推广
第七章 经营管理
第一节 管理方式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牧区合作经济组织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五节 多种经营项目工程建设
第十六篇 工业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章 行业结构
第一节 电力工业
第二节 石油工业
第三节 煤炭工业
第四节 畜产品加工业
第五节 工业产品产量及销售
第十七篇 林业 水利
第一章 林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林种树种分布
第四节 林业生产
第五节 森林保护
第六节 综合管理
第二章 水利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水利工程
第四节 牧区节水灌溉工程
第五节 防洪排涝
第六节 水土保持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第一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规划
第四节 旗府驻地建设
第五节 乡村建设
第六节 城市管理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政策法规
第三节 房屋建设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第三章 建筑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建筑设计
第三节 建筑面积
第四节 建筑市场管理
第四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三节 环保监督与执法
第十九篇 交通 邮电 信息产业
第一章 公路交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线路
第四节 公路建设
第五节 交通管理
第六节 公路运输
第七节 获盟级以上荣誉(2000—2010年)
第二章 邮政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邮路
第四节 投递
第五节 设施设备
第六节 主要业务
第七节 代理金融业务(邮政储蓄)
第三章 信息产业
第一节 中国网通(联通)东乌旗分公司
第二节 中国移动东乌旗分公司
第三节 中国电信东乌旗分公司
第二十篇 商粮物流 社会服务业
第一章 商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商业
第三节 专营商业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章 粮油经营
第一节 机构改革
第二节 粮油供应
第二十一篇 旅游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经营单位
第二章 旅游景观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山景区
第二节 乃林高勒旅游景区
第三节 宝格达乌拉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四节 宝拉格庙景点
第五节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第三章 旅游经营
第一节 旅游线路
第二节 人员培训管理
第三节 旅游综合服务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二十二篇 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非公企业
第二章 产业结构
第一节 工业企业
第二节 农业企业
第三节 建筑企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第五节 旅游业
第六节 社会服务业
第七节 其他企业
第二十三篇 财政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财政收入与收入构成
第一节 财政收入
第二节 收入构成
第三章 财政支出与支出构成
第一节 财政支出
第二节 支出构成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
第二节 集中支付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五节 政府采购管理
第六节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
第七节 税收政策管理
第八节 财政监督管理
第九节 会计事务管理
第二十四篇 税务
第一章 国家税务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第二节 税费收入
第三节 税收征管
第二章 地方税务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第二节 税收税率
第三节 税收收入
第四节 税收征管
第二十五篇 金融
第一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银行
第二节 保险
第二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节 保险体制改革
第三章 存款与贷款
第一节 存储款
第二节 贷款
第四章 金融管理
第一节 会计管理
第二节 账户管理
第三节 结算管理
第四节 外汇管理
第五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机构(东乌旗银监办)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二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计划编制
第三节 计划执行
第四节 项目管理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第六节 招商与引资
第二章 统计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专项普查
第四节 资料开发
第五节 统计网络
第六节 统计监督
第三章 审计
第一节 人员编制
第二节 内设机构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四节 荣誉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注册登记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第四节 企业管理
第五节 特殊行业管理
第六节 商标广告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第四节 计量监督管理
第五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六节 代码标识
第七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
第八节 行政执法
第六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 安全生产宣传
第五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六节 专项治理
第七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第八节 生产事故与处理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国土资源监察管理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六节 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七节 国土规划
第八章 口岸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口岸建设
第九章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
第四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第五节 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节 违法案件查处
第十章 海关检验检疫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业务
第二十七篇 教育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教育综合改革
第一节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人事及激励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两免一补”
第三章 学前教育
第一节 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节 学前入园率
第四章 义务教育
第一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初中教育
第五章 高中教育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制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第六章 民族教育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制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成人教育
第二节 职业教育
第八章 师资建设
第一节 教师队伍与培训
第二节 教师待遇
第九章 办学条件
第一节 校舍与设施建设
第二节 经费
第十章 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教研室建设
第二节 教学质量
第十一章 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第一节 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及语音室建设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十二章 教育督导与验收
第一节 建立督导责任制
第二节 治理乱收费
第三节 “两基”达标
第二十八篇 科学技术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技成果
第二节 科技推广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
第四节 科技专利
第三章 新能源利用
第一节 风能、太阳能利用
第二节 风光互补
第二十九篇 文化 体育 传媒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体制改革
第二章 文化场所及网络建设
第一节 文化场所建设
第二节 创建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第三章 文化团体
第一节 乌兰牧骑
第二节 主要设施
第三节 艺术创作
第四节 获奖情况
第五节 主要活动
第四章 群众文化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第二节 文化辅导及宣传
第三节 文化交流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五章 民间文化娱乐与民间工艺美术
第一节 民间文化娱乐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
第六章 图书
第一节 图书阅览
第二节 图书管理
第七章 文博工作
第一节 古城古庙遗址
第二节 古墓葬遗址
第三节 古代近现代建筑遗址
第四节 出土文物
第八章 广播电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广播
第四节 电视
第九章 体育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群众体育
第三节 民族体育
第四节 竞技体育
第五节 队伍 设施 经费
第三十篇 医疗卫生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三级医疗网
第二节 引入外资及对口支援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医疗机构
第三节 卫生机构
第四节 卫生系统党组织
第三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节 经费管理改革
第四节 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第四章 医疗设施及卫生队伍
第一节 人员构成
第二节 设施及业务科室
第五章 医疗
第一节 医疗器械设备
第二节 医疗技术
第三节 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四节 医护人员培训
第五节 巡回医疗
第六章 卫生防疫
第一节 疾病监测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第四节 结核病防治
第五节 突发性疾病防治
第六节 计划免疫
第七节 非典型肺炎防治
第七章 卫生保健
第一节 妇幼卫生与保健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
第四节 劳动保健
第五节 服务体系
第八章 公共卫生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食品卫生
第三节 学校卫生
第四节 农村牧区改水改厕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九章 教育与科研
第一节 医学教育
第二节 医学科研
人物
一、人物
(一)人物传略
(二)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二、荣誉
(一)先进集体
(二)先进个人
附录
文件辑存
续志始末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供稿人员名单
目录
彩页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编纂委员会名单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编辑人员名单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评审委员会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第一篇 政区
第一章 位置 建置 区划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苏木镇(场)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镇
第二节 额吉淖尔镇
第三节 阿拉坦合力苏木
第四节 嘎达布其镇
第五节 道特淖尔镇
第六节 萨麦苏木
第七节 嘎海乐苏木
第八节 满都宝拉格镇
第九节 呼热图淖尔苏木
第十节 宝格达山林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构造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特征
第二节 类型
第三节 地貌
第四节 平原草地
第五节 戈壁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四季特征
第二节 主要气候变化及成因
第三节 气候要素
第四章 水文(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五章 土壤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
第二节 营养元素含量
第六章 植被
第一节 森林植被
第二节 草原植被
第三节 草场管理
第七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二节 林木资源及分布
第三节 水资源
第四节 野生植物资源
第五节 野生动物微生物
第六节 矿产资源
第八章 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三节 生物灾害
第四节 人为灾害
第五节 草原保护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第一节 数量
第二节 分布
第二章 人口变动
第一节 自然变动
第二节 机械变动
第三章 人口构成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 性别构成
第四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队伍建设
第四节 政策宣传
第五节 综合措施
第六节 出生率
第七节 计划生育管理
第五章 人口普查
第一节 普查机构
第二节 普查结果
第六章 家庭户人口与城乡人口
第一节 总户数
第二节 城镇及牧区人口
第三节 总人口
第四篇 民族 宗教
第一章 民族
第一节 民族构成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乌珠穆沁蒙古族姓氏分布
第二章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
第一节 蒙古族语言文字渊源
第二节 学习使用蒙古语文
第三章 民族事务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民族工作
第三节 民族干部
第四节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第五节 “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
第六节 蒙古族古籍整理
第四章 蒙古族风俗
第一节 生活习俗
第二节 生产习俗
第三节 岁时习俗
第四节 传统习俗
第五节 民间礼仪
第六节 民族传统娱乐活动
第七节 祭祀
第八节 民间禁忌
第九节 丧葬
第五章 宗教
第一节 宗教派别与主要活动
第二节 宗教管理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与党员大会
第一节 党代表选举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东乌旗委员会
第二节 中共东乌旗委员会工作机构
第三节 旗委中心工作
第四节 东乌旗委所辖苏木镇党委会
第三章 重大决策
第一节 畜牧业经济
第二节 生态与人口转移
第三节 社会保障
第四章 重要教育活动
第一节 “三讲”教育活动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第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
第五节 党员中心户
第五章 党务
第一节 办公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组织工作
第四节 宣传工作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第六节 政法工作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第八节 党校教育
第九节 档案
第十节 史志编研
第六章 纪律检查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纪检制度改革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第四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第五节 信访举报
第六节 违纪案件查处与申诉
第七章 机构编制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改革
第三节 管理
第四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第六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人大代表(2000—201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000—2010)
第二章 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2000—2010)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额吉淖尔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1997—2010)
第三节 阿拉坦合力苏木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节 嘎达布其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005.7—2010.12)
第五节 道特淖尔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节 萨麦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10.12)
第七节 满都宝力格苏木、镇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10.12)
第八节 呼热图淖尔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0.12)
第九节 巴彦霍布尔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6.3)
第十节 翁根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6.3)
第十一节 翁图苏木人民代表大会(2000.1—2001.5)
第十二节 乌拉盖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三节 额和宝力格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四节 额仁高壁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6.3)
第十五节 呼布沁高壁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5.5)
第十六节 宝力格苏木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七节 敦达高毕苏木人民代表大会(1997.1—2001.6)
第三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第一节 常设机构
第二节 重要会议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篇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政府组成
第二节 工作机构与事业单位
第二章 重要会议
第一节 政府常务会议
第二节 旗长办公会议
第三章 综合政务
第一节 行政审批
第二节 信访工作
第三节 外事侨务
第四节 接待工作
第五节 口岸办公室
第六节 扶贫工作
第四章 行政监察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政纪教育
第三节 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
第八篇 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一章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节 政协委员
第二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2000—2010)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政协东乌旗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名录(2000—2010)
第二节 内设工作机构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节 参政议政
第二节 提案办理
第四节 视察与调查
第五节 咨询服务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
第九篇 军事
第一章 人民武装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民兵
第三节 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
第二章 人民防空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组织指挥
第三节 通信警报
第四节 宣传教育
第十篇 人民团体 社会团体
第一章 工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共青团地方组织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共青团东乌旗团组织(包括内设机构)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五节 少先队工作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东乌旗妇女联合会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节 主要工作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节 历届代表大会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第三节 牧区工程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设置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章 残疾人联合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第二节 机构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八章 红十字会
第一节 机构(包括内设机构)
第二节 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九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一节 主要工作
第二节 荣誉
第十一篇 公检法司
第一章 公安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公安体制改革
第三节 队伍建设
第五节 警务侦查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七节 监所管理
第四节 治安管理
第二章 检察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刑事检察
第三节 职务犯罪检察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第三章 审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队伍建设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第四节 民商事案件审判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第六节 案件执行
第七节 法庭建设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司法体制改革
第三节 法制宣传教育
第四节 公证
第五节 律师事务
第六节 人民调解
第七节 法律援助
第八节 安置帮教工作
第九节 社区矫正工作
第十节 基层司法所建设
第十二篇 民政
第一章 机构与改革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二章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第一节 嘎查委员会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第三章 优抚安置
第一节 优抚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四章 救灾 救济
第一节 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重大自然灾害救济
第五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
第二节 救助
第六章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
第一节 社会福利
第二节 社会事务
第七章 “双拥”共建拥政爱民
第一节 军地建设
第二节 军民共建
第十三篇 人事 劳动 社会保障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人事管理
第一节 干部队伍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节 公务员管理
第四节 军转干部调配与培训
第五节 干部培训与人才交流
第六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第七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八节 工资福利
第九节 劳动仲裁
第三章 劳动管理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第二节 劳动就业再就业
第三节 劳动合同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五节 退休职工管理
第四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第三节 医疗保险
第四节 工伤保险
第五节 失业保险
第六节 生育保险
第十四篇 经济综述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机构改革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实际完成计划
第三章 综合经济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第四章 经济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生产结构
第五章 居民生活
第一节 牧民生活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第十五篇 畜牧业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第一节 现代家庭牧场
第二节 农牧业机械化
第三节 畜牧业产业化
第四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节 牧区生态移民
第六节 牧区扶贫
第三章 草场
第一节 草场建设
第二节 草原保护管理
第四章 畜牧生产
第一节 牲畜常规指标
第二节 牲畜品种
第三节 畜群结构
第四节 畜种繁殖
第五节 饲料
第六节 家庭牧场生产、生活隔离区工程
第七节 动物疫病防治防控
第八节 经济效益
第五章 动物卫生检疫与兽医药监察
第一节 卫生检疫
第二节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第三节 兽医兽药监察
第四节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检查
第五节 违法案件查处
第六章 牧业机具
第一节 牧业机械与拥有量
第二节 牧机供应与修理
第三节 牧机培训与服务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
第五节 牧机推广
第七章 经营管理
第一节 管理方式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牧区合作经济组织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五节 多种经营项目工程建设
第十六篇 工业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章 行业结构
第一节 电力工业
第二节 石油工业
第三节 煤炭工业
第四节 畜产品加工业
第五节 工业产品产量及销售
第十七篇 林业 水利
第一章 林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林种树种分布
第四节 林业生产
第五节 森林保护
第六节 综合管理
第二章 水利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水利工程
第四节 牧区节水灌溉工程
第五节 防洪排涝
第六节 水土保持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第一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规划
第四节 旗府驻地建设
第五节 乡村建设
第六节 城市管理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政策法规
第三节 房屋建设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第三章 建筑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建筑设计
第三节 建筑面积
第四节 建筑市场管理
第四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三节 环保监督与执法
第十九篇 交通 邮电 信息产业
第一章 公路交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线路
第四节 公路建设
第五节 交通管理
第六节 公路运输
第七节 获盟级以上荣誉(2000—2010年)
第二章 邮政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邮路
第四节 投递
第五节 设施设备
第六节 主要业务
第七节 代理金融业务(邮政储蓄)
第三章 信息产业
第一节 中国网通(联通)东乌旗分公司
第二节 中国移动东乌旗分公司
第三节 中国电信东乌旗分公司
第二十篇 商粮物流 社会服务业
第一章 商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商业
第三节 专营商业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章 粮油经营
第一节 机构改革
第二节 粮油供应
第二十一篇 旅游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经营单位
第二章 旅游景观
第一节 乌里雅斯太山景区
第二节 乃林高勒旅游景区
第三节 宝格达乌拉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四节 宝拉格庙景点
第五节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第三章 旅游经营
第一节 旅游线路
第二节 人员培训管理
第三节 旅游综合服务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二十二篇 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非公企业
第二章 产业结构
第一节 工业企业
第二节 农业企业
第三节 建筑企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第五节 旅游业
第六节 社会服务业
第七节 其他企业
第二十三篇 财政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财政收入与收入构成
第一节 财政收入
第二节 收入构成
第三章 财政支出与支出构成
第一节 财政支出
第二节 支出构成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
第二节 集中支付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五节 政府采购管理
第六节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
第七节 税收政策管理
第八节 财政监督管理
第九节 会计事务管理
第二十四篇 税务
第一章 国家税务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第二节 税费收入
第三节 税收征管
第二章 地方税务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第二节 税收税率
第三节 税收收入
第四节 税收征管
第二十五篇 金融
第一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银行
第二节 保险
第二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节 保险体制改革
第三章 存款与贷款
第一节 存储款
第二节 贷款
第四章 金融管理
第一节 会计管理
第二节 账户管理
第三节 结算管理
第四节 外汇管理
第五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机构(东乌旗银监办)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二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计划编制
第三节 计划执行
第四节 项目管理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第六节 招商与引资
第二章 统计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专项普查
第四节 资料开发
第五节 统计网络
第六节 统计监督
第三章 审计
第一节 人员编制
第二节 内设机构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四节 荣誉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注册登记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第四节 企业管理
第五节 特殊行业管理
第六节 商标广告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第四节 计量监督管理
第五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六节 代码标识
第七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
第八节 行政执法
第六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 安全生产宣传
第五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六节 专项治理
第七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第八节 生产事故与处理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国土资源监察管理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六节 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七节 国土规划
第八章 口岸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口岸建设
第九章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
第四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第五节 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节 违法案件查处
第十章 海关检验检疫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业务
第二十七篇 教育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章 教育综合改革
第一节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人事及激励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两免一补”
第三章 学前教育
第一节 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节 学前入园率
第四章 义务教育
第一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初中教育
第五章 高中教育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制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第六章 民族教育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制
第三节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成人教育
第二节 职业教育
第八章 师资建设
第一节 教师队伍与培训
第二节 教师待遇
第九章 办学条件
第一节 校舍与设施建设
第二节 经费
第十章 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教研室建设
第二节 教学质量
第十一章 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第一节 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及语音室建设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十二章 教育督导与验收
第一节 建立督导责任制
第二节 治理乱收费
第三节 “两基”达标
第二十八篇 科学技术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技成果
第二节 科技推广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
第四节 科技专利
第三章 新能源利用
第一节 风能、太阳能利用
第二节 风光互补
第二十九篇 文化 体育 传媒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体制改革
第二章 文化场所及网络建设
第一节 文化场所建设
第二节 创建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第三章 文化团体
第一节 乌兰牧骑
第二节 主要设施
第三节 艺术创作
第四节 获奖情况
第五节 主要活动
第四章 群众文化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第二节 文化辅导及宣传
第三节 文化交流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五章 民间文化娱乐与民间工艺美术
第一节 民间文化娱乐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
第六章 图书
第一节 图书阅览
第二节 图书管理
第七章 文博工作
第一节 古城古庙遗址
第二节 古墓葬遗址
第三节 古代近现代建筑遗址
第四节 出土文物
第八章 广播电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三节 广播
第四节 电视
第九章 体育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群众体育
第三节 民族体育
第四节 竞技体育
第五节 队伍 设施 经费
第三十篇 医疗卫生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三级医疗网
第二节 引入外资及对口支援
第二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医疗机构
第三节 卫生机构
第四节 卫生系统党组织
第三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节 经费管理改革
第四节 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第四章 医疗设施及卫生队伍
第一节 人员构成
第二节 设施及业务科室
第五章 医疗
第一节 医疗器械设备
第二节 医疗技术
第三节 农村牧区合作医疗
第四节 医护人员培训
第五节 巡回医疗
第六章 卫生防疫
第一节 疾病监测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第四节 结核病防治
第五节 突发性疾病防治
第六节 计划免疫
第七节 非典型肺炎防治
第七章 卫生保健
第一节 妇幼卫生与保健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
第四节 劳动保健
第五节 服务体系
第八章 公共卫生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食品卫生
第三节 学校卫生
第四节 农村牧区改水改厕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九章 教育与科研
第一节 医学教育
第二节 医学科研
人物
一、人物
(一)人物传略
(二)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二、荣誉
(一)先进集体
(二)先进个人
附录
文件辑存
续志始末
《东乌珠穆沁旗志(2000—2010年)》 供稿人员名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