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情网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在党的二十大筹备召开期间,2022年8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以下简称《汇编》)首批12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主要包括1921年至1927年期间党的重要文献,共430余万字,收录各类文献1109篇,其中200余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汇编》各卷载文时段
及其第1卷载文概貌
《汇编》各卷载文时段为:第1卷1921年,但建党以前形成的部分重要文献以附编形式收入该卷,起止时间为1918年7月1日至1921年7月20日;第2-4卷分别为1922年、1923年、1924年;第5-6卷为1925年,两卷载文时段各半年;第7-9卷为1926年,各卷载文时段分别为:1-4月、5-7月、8-12月;第10-12卷为1927年,各卷载文时段分别为:1-5月、6-9月、10-12月,其中第11卷部分文献和第12卷的文献是反映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情况。
收入第1卷正编的文献20篇。内容分布为:党的一大通过的文献两篇、党的早期地方组织向一大汇报工作的文献2篇、回顾党的一大情况的文献1篇;中共中央局通告1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3篇、党的地方工作安排1篇;《劳动周刊》发刊词、《妇女声》宣言各1篇、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1篇;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1篇;在日本的党组织负责人施存统阐发唯物史观和批驳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文献各1篇;按发表时间顺序,陈独秀、彭湃、毛泽东文章各1篇、李大钊讲演1篇。
收入第1卷附编的文献共84篇(含1个篇组)。它们同样属于党的重要文献,并且各自都有独到的价值。这些文献中,以作者本名或化名署名的文章58篇,相关刊物发表的宣言、短言或通告10篇,相关研究社章程1篇,思想理论论争文章摘编1篇(组)(内含13篇),致书1篇,相关研究会介绍1篇。
正编文献的重点及其精要
正编文献的重点及其精要:一是党的一大文献所体现的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使命,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在这方面特别是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毫不含糊地宣示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名称;以“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作为党的政纲之首要内容;以通过“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作为党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主张等。此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所体现的,党在如何领导工人运动、如何领导对工人运动研究问题上所体现的国际视野和高度党性原则,及其对百年来党的工会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与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是党的一大文献所体现的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斗争中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陈独秀深入批判无政府主义。其中《和区声白讨论无政府主义》一文具有代表性。(2)旅日党组织负责人施存统,发表结合中国实际阐述唯物史观和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章:《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应用》《读新凯先生的共产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3)作为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发表了《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的讲演。除上述外,这段时间,从日本回国不久即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的彭湃,表了《告同胞》一文。
三是党的文献所体现的党对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这主要体现3个方面:(1)《中共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的发布。(2)作为中共中央成立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发布的3个宣言。(3)在这一阶段先后发表的其他5篇文献,也都反映了党在这方面的情况。
总之,《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1卷,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在筹备创建,以及在正式成立后不足半年间所部署和所从事的多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或参考,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并从中感悟这段历史对我们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鞭策与砥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附编文献的基本内容及其精要
附编文献的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8类:(1)对俄国十月革命性质与影响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介与阐发;(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革命大要问题进行的探讨;(3)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或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介以及对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探讨;(4)对中国时政问题的见解;(5)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的论争;(6)探索国家出路或以通俗语言向劳动群众宣传的革命道理;(7)社团宣言、研究会工作及简章以及对党的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情况的介绍;(8)记录劳动者生活的旅行记、对中国劳动运动的介绍及针砭时弊的杂文等。
附编文献中的精要:一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介与阐发。二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比较深度的探讨。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旗帜鲜明、有理有据的论争。四是中国先进分子对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以及重视与他们相结合,并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
学习附编文献利于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认识,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五四运动促进下,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仝华,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党的二十大筹备召开期间,2022年8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以下简称《汇编》)首批12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主要包括1921年至1927年期间党的重要文献,共430余万字,收录各类文献1109篇,其中200余篇为首次公开发表。
《汇编》各卷载文时段
及其第1卷载文概貌
《汇编》各卷载文时段为:第1卷1921年,但建党以前形成的部分重要文献以附编形式收入该卷,起止时间为1918年7月1日至1921年7月20日;第2-4卷分别为1922年、1923年、1924年;第5-6卷为1925年,两卷载文时段各半年;第7-9卷为1926年,各卷载文时段分别为:1-4月、5-7月、8-12月;第10-12卷为1927年,各卷载文时段分别为:1-5月、6-9月、10-12月,其中第11卷部分文献和第12卷的文献是反映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情况。
收入第1卷正编的文献20篇。内容分布为:党的一大通过的文献两篇、党的早期地方组织向一大汇报工作的文献2篇、回顾党的一大情况的文献1篇;中共中央局通告1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3篇、党的地方工作安排1篇;《劳动周刊》发刊词、《妇女声》宣言各1篇、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1篇;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1篇;在日本的党组织负责人施存统阐发唯物史观和批驳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文献各1篇;按发表时间顺序,陈独秀、彭湃、毛泽东文章各1篇、李大钊讲演1篇。
收入第1卷附编的文献共84篇(含1个篇组)。它们同样属于党的重要文献,并且各自都有独到的价值。这些文献中,以作者本名或化名署名的文章58篇,相关刊物发表的宣言、短言或通告10篇,相关研究社章程1篇,思想理论论争文章摘编1篇(组)(内含13篇),致书1篇,相关研究会介绍1篇。
正编文献的重点及其精要
正编文献的重点及其精要:一是党的一大文献所体现的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使命,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在这方面特别是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毫不含糊地宣示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名称;以“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作为党的政纲之首要内容;以通过“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作为党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主张等。此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所体现的,党在如何领导工人运动、如何领导对工人运动研究问题上所体现的国际视野和高度党性原则,及其对百年来党的工会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与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是党的一大文献所体现的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斗争中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陈独秀深入批判无政府主义。其中《和区声白讨论无政府主义》一文具有代表性。(2)旅日党组织负责人施存统,发表结合中国实际阐述唯物史观和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章:《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应用》《读新凯先生的共产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3)作为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发表了《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的讲演。除上述外,这段时间,从日本回国不久即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的彭湃,表了《告同胞》一文。
三是党的文献所体现的党对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这主要体现3个方面:(1)《中共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的发布。(2)作为中共中央成立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发布的3个宣言。(3)在这一阶段先后发表的其他5篇文献,也都反映了党在这方面的情况。
总之,《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1卷,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在筹备创建,以及在正式成立后不足半年间所部署和所从事的多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或参考,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并从中感悟这段历史对我们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鞭策与砥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附编文献的基本内容及其精要
附编文献的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8类:(1)对俄国十月革命性质与影响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介与阐发;(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革命大要问题进行的探讨;(3)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或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介以及对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探讨;(4)对中国时政问题的见解;(5)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的论争;(6)探索国家出路或以通俗语言向劳动群众宣传的革命道理;(7)社团宣言、研究会工作及简章以及对党的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情况的介绍;(8)记录劳动者生活的旅行记、对中国劳动运动的介绍及针砭时弊的杂文等。
附编文献中的精要:一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介与阐发。二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比较深度的探讨。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旗帜鲜明、有理有据的论争。四是中国先进分子对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以及重视与他们相结合,并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
学习附编文献利于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认识,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五四运动促进下,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仝华,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