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起舞
据《清史稿·乐志》记载:“喜起舞,大臣二十二人,朝服仪刀,入,三叩,兴,退东位西向立。以两而进,舞毕三叩,退。次队继进如前仪。”又据《啸亭续录》记载:“凡大燕享,选侍卫之狷捷者十人,咸一品朝服,舞于庭除,歌者豹皮褂貂帽,用国语奏歌,皆敷陈国家忧勤开创之事。乐工吹箫击鼓以和,舞者应节和拍,颇有古人起舞之意,谓之喜起舞。”喜起舞虽由以前的自娱性舞蹈变为表演性的庆典舞蹈,但仍保持着民间舞蹈的勃勃生气。
清宫的宴乐,一般称“九部乐”,都是乐舞相结合的形式。据《清史稿·乐志》记载:“宴乐有九:一曰队舞、一曰瓦尔喀部乐、一曰朝鲜乐、一曰蒙古乐、一曰回部乐、一曰番子乐、一曰廓尔喀部乐、一曰缅甸国乐、一曰安南国乐。”这些乐舞各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清代满族的歌舞艺术。
喜起舞
据《清史稿·乐志》记载:“喜起舞,大臣二十二人,朝服仪刀,入,三叩,兴,退东位西向立。以两而进,舞毕三叩,退。次队继进如前仪。”又据《啸亭续录》记载:“凡大燕享,选侍卫之狷捷者十人,咸一品朝服,舞于庭除,歌者豹皮褂貂帽,用国语奏歌,皆敷陈国家忧勤开创之事。乐工吹箫击鼓以和,舞者应节和拍,颇有古人起舞之意,谓之喜起舞。”喜起舞虽由以前的自娱性舞蹈变为表演性的庆典舞蹈,但仍保持着民间舞蹈的勃勃生气。
清宫的宴乐,一般称“九部乐”,都是乐舞相结合的形式。据《清史稿·乐志》记载:“宴乐有九:一曰队舞、一曰瓦尔喀部乐、一曰朝鲜乐、一曰蒙古乐、一曰回部乐、一曰番子乐、一曰廓尔喀部乐、一曰缅甸国乐、一曰安南国乐。”这些乐舞各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清代满族的歌舞艺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