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清初,磴口地区属阿拉善王爷封地;乾隆年鉴,选定磴口为吉兰太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西 92公里 ,南北 65公里 ,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2.42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82人。其中:少数民族11 314人(蒙古族5 199人,回族5 405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46万人,农业人口6.96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43.9:56.1。辖3镇1苏木1个乡级办事处,共46个村(嘎查),253个村民小组(独贵龙);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分场2个。共16个民族,总人口12.24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30 5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4 487美元;财政总收入18 60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 948万元,增长16.5%。
【农牧业】 201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1 4058.5万元,增长36.5%,农作物总播面积67.37万亩,比上年增长28.9%。粮食作物面积27.84万亩,增长15.6%。畜牧业产值33 20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1%。年度牲畜存栏总数39.8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大牲畜4万头,增长5.61%(其中奶牛26 094头,当年购进1 244头);羊33.71万只,增长1.39%;猪2.16万口,下降17.1%。出栏总数为37.1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6.5%;出栏率93.65%,同比上升18.05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9 135吨,增长5%;牛奶产量83 544吨,增长13.11%。
【工业】 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550 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 086.6万元,增长10.7%;全部工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20.7%,产品产销率98%,与上年持平。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3 796元,比上年增加1121元,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0 282元,增长12.0%。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 220元,比上年增加684元,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8 287元,增长9.6%;牧民人均纯收入7 892元,增长6.2%。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1 979元,占纯收入的24%。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4 172元,增长3.3%。恩格尔系数44.3%。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 980人,全部为企业参保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5 94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 96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 02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 644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52 794人,参合率达94%,基金共计791万元。城镇低保对象5 640人,月人均补助水平261元;农牧区低保对象4842人,月人均补助水平148元。敬老院1个,床位52张,入住率81%。
【概况】 清初,磴口地区属阿拉善王爷封地;乾隆年鉴,选定磴口为吉兰太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东西 92公里 ,南北 65公里 ,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2.42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82人。其中:少数民族11 314人(蒙古族5 199人,回族5 405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46万人,农业人口6.96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43.9:56.1。辖3镇1苏木1个乡级办事处,共46个村(嘎查),253个村民小组(独贵龙);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分场2个。共16个民族,总人口12.24万。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30 5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4 487美元;财政总收入18 60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 948万元,增长16.5%。
【农牧业】 201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1 4058.5万元,增长36.5%,农作物总播面积67.37万亩,比上年增长28.9%。粮食作物面积27.84万亩,增长15.6%。畜牧业产值33 20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1%。年度牲畜存栏总数39.8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大牲畜4万头,增长5.61%(其中奶牛26 094头,当年购进1 244头);羊33.71万只,增长1.39%;猪2.16万口,下降17.1%。出栏总数为37.1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6.5%;出栏率93.65%,同比上升18.05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9 135吨,增长5%;牛奶产量83 544吨,增长13.11%。
【工业】 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550 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 086.6万元,增长10.7%;全部工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20.7%,产品产销率98%,与上年持平。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3 796元,比上年增加1121元,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0 282元,增长12.0%。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 220元,比上年增加684元,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8 287元,增长9.6%;牧民人均纯收入7 892元,增长6.2%。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1 979元,占纯收入的24%。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4 172元,增长3.3%。恩格尔系数44.3%。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 980人,全部为企业参保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5 94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 96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 02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 644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52 794人,参合率达94%,基金共计791万元。城镇低保对象5 640人,月人均补助水平261元;农牧区低保对象4842人,月人均补助水平148元。敬老院1个,床位52张,入住率81%。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