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流派
15世纪以后,蒙古医学至少存在有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传统蒙医学派、藏医学派和近代蒙医学派。
1.传统蒙医学派
这一学派的中坚,大多是传统蒙古医学理论与疗术的继承者与捍卫者。正骨、正脑、饮食、滋补、推拿、罨敷、酸马奶、矿泉疗法等蒙医传统疗术及理论,在已经过去的历史年代为蒙古族的生存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得到更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蒙医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明末清初的著名蒙古族医生绰尔济·墨尔根与觉罗·伊桑阿等,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蒙医理论与骨外伤治疗技术方面,有许多突出的贡献。传统蒙医学派的医生大多信仰萨满教,许多正骨师本身又兼任萨满教中的萨满,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有许多带有萨满教的烙印。
传统蒙医学派的理论经验和治疗技术的传授,大多通过家传、带徒、私淑传授,只传授给嫡系子孙,甚至连女儿都不传。弟子学徒,甚至连姓氏都改随师父。
2.藏医学派
这个学派由坚持《四部医典》理论和经验的蒙古医学家组成。藏医学派的成员大多是黄教的信徒,许多人还是曼巴扎仓的僧医和教师,理论水平较一般蒙医有超群的表现。许多人称为“雄根额木其”(“经典医生”的意思)。藏医学派的成员大多精通藏语,是《四部医典》最初的拜读者,也是《四部医典》较早的诠释者、翻译者。用藏文编写的许多诠释文章和经验体会,为在蒙古地区弘扬《四部医典》及相关的藏医学理论和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例如,准噶尔著名的宗教活动家、学者、翻译家赞雅斑智达在翻译《金光明经》等200余部藏文历史、文学、天文等方面著作的同时,亦翻译了《四部医典》等医学方面的著作。龙日格丹德尔和云丹满仁巴是藏医学派的代表人物。
3.近代蒙医学派
在公元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一个新的蒙古医学流派,又从传统蒙医学派和藏医学派的队伍中分化、独立出来。这个新的学术派别的成员,既重视《四部医典》的理论成就及其对蒙古医学的影响,又不菲薄蒙古传统医学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主张从蒙古民族世代居住生活的中国北方草原、森林地带的实际出发,以蒙古民族长期积累的传统的防病、治病、用药、保健等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纳藏医学、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以及汉医学和其他兄弟民族医学的相关知识,为蒙古医学构筑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
18世纪中叶,“近代蒙医学派”已经成为当时蒙古医学的主流派。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18世纪卫拉特著名蒙古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19世纪奈曼旗著名蒙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卫拉特蒙古医生敏如尔占布拉,鄂尔多斯公召庙活佛伊希丹金旺吉拉与察哈尔的罗布桑苏勒和木等。
二、历史名著
《饮膳正要》:元朝太医忽思慧1330年用汉文编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是较早、较集中收录蒙药方剂(特别是验方)的一部先驱性医药学著作。忽思慧(生卒年不详)蒙古族,元代营养学家。于延祐至天历年间(1314~1329)任饮膳太医,掌管宫廷饮食营养卫生,著作有《饮膳正要》三卷。
《二十五味方剂集》:罗布桑丹金扎布(1639~1704)著,作者是出生于外蒙古(今蒙古国)赛音诺颜汗盟的一位活佛。该书收集并整理了常用的蒙药方剂25味共30种。
《甘露之泉》:(藏名:都德泽楚俊),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板共40页。该书系蒙医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围绕蒙医关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看法、原则和临床用药的方法等,从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蒙医“六基症”的理论,就是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的。
《白露医法从新》:(藏名:都德泽色拉朶尔)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94页。作者除将蒙医临证各科病目、症状及治疗分为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外科、温病、传染病、脏腑病等加以论述外,重点讲述了蒙医脉诊、尿诊、配药等的注意事项,药物炮制方法和针灸刺血穴位等。
《甘露点滴》:(藏名:都德泽梯格巴)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74页,是一部蒙医临证各科和疗术的简明论著。该书除将蒙医临证各科按“六基症、十要症、五官症、脏腑病……”分成22章54节论述外,还介绍了腹泻剂等7种疗法以及矿泉浴、蒙古正脑术等疗术和有关药方的知识。
《甘露汇集》:(藏名:都德泽朶敦),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40页,是作者关于蒙医各科临证的又一部简明著作。书中进一步论述了“六基症”和“十要症”的治疗方法,并将其概括为101种疾病。
《认药水晶鉴》:(藏名:西勒朶尔米龙)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100页,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蒙药学著作。该书把药物分为矿物药、珠宝药、植物药、动物药等七类,并详细阐述了799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和炮制法。书中附录部分还收载了药引子、刺血、针灸穴位图解等。伊希巴拉珠尔(1704~1788),出生于卫拉特部一个蒙古族贵族家庭。7岁在青海贡龙寺学徒,8岁又被送到塔尔寺学习医药、语言与佛学。一生大部分时间到处行医或从事学术研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使清朝政府封他为“扎那格堪布(知名学者)。一生著作丰厚,内容涉及文史、哲学、佛学、天文、地理、医学等许多领域。其中,对蒙医理论体系创建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著作有《甘露之泉》、《白露医法从新》、《甘露点滴》、《甘露汇集》和《认药水晶鉴》等5部。这些著作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将《四部医典》的理论与蒙古人的体质,生活习俗及居住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等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理论研究。
《认药学》:罗布桑苏勒和木著。包括四部分内容,即《珠宝、土石类认药学》、《木、田野、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盐、灰、动物类认药学》,是一部关于蒙药学研究的完整专著。作者将678种药物分成10类,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性味、功能、质量、种类等。
《油剂制法》:罗布桑苏勒和木著。该书记录并丰富了蒙医学临床和方剂知识,主要论述了巴萨木油剂制法,阿尔山疗法,疟疾、梅毒、皮肤病治疗法,鼻药制剂法以及种牛痘法等内容。
《脉诊概要》:罗布桑苏勒和木著。该书主要论述蒙医脉诊,并附录有放血经络穴位。罗布桑苏勒和木(1740~1810),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杰出的蒙古族医学家,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出生于察哈尔镶黄旗赛汗诺尔。10多岁时开始学医,尤其精通蒙药学。对哲学、天文、历算、诗歌创作、文学等多有研究,23岁时因研究哲学获“格西”学位。一生著作丰厚,其中医药方面的撰述有《认药学》、《油剂制法》、《脉诊概要》等。
《药方》:公·官布扎布著。木刻版印刷。它以蒙医验方为主,吸收了一些藏医及中医验方等,并把蒙医临床各科常见病方剂分为102个题目进行整理和论述。
《藏蒙汉合璧药名》:公·官布扎布著。是藏、蒙、汉三种文字对照的药名词典。该书分八个大题整理了70多种药物名称。该书以木刻版印行过两次。
《珊瑚验方》:伊希丹金旺吉拉著。是用藏文诗歌体写成的蒙医临床手册。全书所载以内、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和温病、传染病等多发病的治疗为主,同时还载入220多种方剂,100多种零星疗术,38种药物炮制法。该书在鄂尔多斯以木刻版印行,成为蒙医临床必读手册。
《医学歌诀一百五十四首》:伊希丹金旺吉拉著。按歌赋体裁用蒙文写成。全诗分序言、理论概要、脉诊、尿诊,以及三邪症、温热病、脏腑疾患、五官病、妇科病等疾病之治疗、药物疗术、治疗原则等十三个部分。内容系统完整、语句优美凝练,易诵易记,一度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伊希丹金旺吉拉(1853~1906),蒙古族杰出的诗人、医学家。出生于察哈尔盟正镶白旗杜荣敖包村一个官宦家庭。7岁时应鄂尔多斯郡王旗公召庙第五世活佛沙卜隆召聘,在公召庙学习蒙文、藏文和医学。20多岁时专程赴青海安多塔尔寺学习佛教哲学和医学。30岁返回鄂尔多斯后开始了在草原上游走行医的生涯。足迹所至,除鄂尔多斯七旗、察哈尔、锡林郭勒等地区外,还到过外蒙古(今蒙古国)、布利亚特(今俄罗斯布利亚特共和国)。一生至少编写过四部医学著作。《珍宝验方》和《珍珠验方》早已失散,存世的只有《珊瑚验方》和《医学歌诀一百五十四首》。《珊瑚验方》一书中,载有伊希丹金旺吉拉在“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指导下个人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收集了许多为他所用、并被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汉医、藏医,甚至俄罗斯医学的成果和经验。
《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图鉴》、《本草图鉴》):占布拉道尔吉著。以木刻版印行。该书把879种蒙医常用药物按矿物药、动物药等类别分成八部24类,详细阐述了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入药部分、采集时节及炮制方法;并详细标明了每味药物的蒙、汉、藏名。书中还收有蒙医外科术疗器具图、放血穴位图、针灸穴位图、人体解剖图等许多图解说明,并附有药物插图576张。占布拉道尔吉,19世纪著名的蒙药学家。19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奈曼旗扎克王第十一代承袭者萨噶拉的家中,系清朝奈曼旗宝日胡硕庙的第四代活佛。他用藏文编著的《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图鉴》),收载蒙医临床常用药物879种,附插图576幅。
《普济杂方》:高世格亲著。完成于19世纪末期(清同治年间)。该书整理综括了蒙医临证各科疾病常用方剂及简易治疗方法,并附有藏、蒙、满、汉文药物名称对照。在阿拉善旗九寺存有木刻版本。
《普济金色诃子集》:阿旺·罗布桑丹毕扎拉仓著。1813年用藏文写成。该书把蒙医临证各科的内容分为十六章详细论述,其中有不少独特的见解与经验。该书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在锡林郭勒等地。
《观者之喜》: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著。该书实际上是一部蒙医临床手册,简要介绍并论述了蒙医临床用316种方剂,570多种药物。
《普济验方手册》:扎拉萨敖斯尔著。该书是一部袖珍验方集、临床参考手册,将蒙医各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分为82节详加论述,并收集整理有227个方剂。
《方海》(又名《医法海鉴》):青海卫拉特著名蒙医药学家敏如拉·占布拉(1789~1838)用藏文编著的一部完整系统的蒙药方剂学经典著作。该书把收载的近2 000多种方剂分为76章,做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许多古典蒙医著作中没有提及的新见解、新内容。例如治疗赫依症的大、中、小三种滋补剂等。该书收载的大部分方剂,至今仍为蒙医临床各科所应用。
一、学术流派
15世纪以后,蒙古医学至少存在有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传统蒙医学派、藏医学派和近代蒙医学派。
1.传统蒙医学派
这一学派的中坚,大多是传统蒙古医学理论与疗术的继承者与捍卫者。正骨、正脑、饮食、滋补、推拿、罨敷、酸马奶、矿泉疗法等蒙医传统疗术及理论,在已经过去的历史年代为蒙古族的生存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得到更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蒙医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明末清初的著名蒙古族医生绰尔济·墨尔根与觉罗·伊桑阿等,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蒙医理论与骨外伤治疗技术方面,有许多突出的贡献。传统蒙医学派的医生大多信仰萨满教,许多正骨师本身又兼任萨满教中的萨满,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有许多带有萨满教的烙印。
传统蒙医学派的理论经验和治疗技术的传授,大多通过家传、带徒、私淑传授,只传授给嫡系子孙,甚至连女儿都不传。弟子学徒,甚至连姓氏都改随师父。
2.藏医学派
这个学派由坚持《四部医典》理论和经验的蒙古医学家组成。藏医学派的成员大多是黄教的信徒,许多人还是曼巴扎仓的僧医和教师,理论水平较一般蒙医有超群的表现。许多人称为“雄根额木其”(“经典医生”的意思)。藏医学派的成员大多精通藏语,是《四部医典》最初的拜读者,也是《四部医典》较早的诠释者、翻译者。用藏文编写的许多诠释文章和经验体会,为在蒙古地区弘扬《四部医典》及相关的藏医学理论和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例如,准噶尔著名的宗教活动家、学者、翻译家赞雅斑智达在翻译《金光明经》等200余部藏文历史、文学、天文等方面著作的同时,亦翻译了《四部医典》等医学方面的著作。龙日格丹德尔和云丹满仁巴是藏医学派的代表人物。
3.近代蒙医学派
在公元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一个新的蒙古医学流派,又从传统蒙医学派和藏医学派的队伍中分化、独立出来。这个新的学术派别的成员,既重视《四部医典》的理论成就及其对蒙古医学的影响,又不菲薄蒙古传统医学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主张从蒙古民族世代居住生活的中国北方草原、森林地带的实际出发,以蒙古民族长期积累的传统的防病、治病、用药、保健等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纳藏医学、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以及汉医学和其他兄弟民族医学的相关知识,为蒙古医学构筑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
18世纪中叶,“近代蒙医学派”已经成为当时蒙古医学的主流派。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18世纪卫拉特著名蒙古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19世纪奈曼旗著名蒙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卫拉特蒙古医生敏如尔占布拉,鄂尔多斯公召庙活佛伊希丹金旺吉拉与察哈尔的罗布桑苏勒和木等。
二、历史名著
《饮膳正要》:元朝太医忽思慧1330年用汉文编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是较早、较集中收录蒙药方剂(特别是验方)的一部先驱性医药学著作。忽思慧(生卒年不详)蒙古族,元代营养学家。于延祐至天历年间(1314~1329)任饮膳太医,掌管宫廷饮食营养卫生,著作有《饮膳正要》三卷。
《二十五味方剂集》:罗布桑丹金扎布(1639~1704)著,作者是出生于外蒙古(今蒙古国)赛音诺颜汗盟的一位活佛。该书收集并整理了常用的蒙药方剂25味共30种。
《甘露之泉》:(藏名:都德泽楚俊),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板共40页。该书系蒙医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围绕蒙医关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看法、原则和临床用药的方法等,从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蒙医“六基症”的理论,就是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的。
《白露医法从新》:(藏名:都德泽色拉朶尔)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94页。作者除将蒙医临证各科病目、症状及治疗分为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外科、温病、传染病、脏腑病等加以论述外,重点讲述了蒙医脉诊、尿诊、配药等的注意事项,药物炮制方法和针灸刺血穴位等。
《甘露点滴》:(藏名:都德泽梯格巴)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74页,是一部蒙医临证各科和疗术的简明论著。该书除将蒙医临证各科按“六基症、十要症、五官症、脏腑病……”分成22章54节论述外,还介绍了腹泻剂等7种疗法以及矿泉浴、蒙古正脑术等疗术和有关药方的知识。
《甘露汇集》:(藏名:都德泽朶敦),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40页,是作者关于蒙医各科临证的又一部简明著作。书中进一步论述了“六基症”和“十要症”的治疗方法,并将其概括为101种疾病。
《认药水晶鉴》:(藏名:西勒朶尔米龙)伊希巴拉珠尔著。全书木刻版共100页,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蒙药学著作。该书把药物分为矿物药、珠宝药、植物药、动物药等七类,并详细阐述了799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和炮制法。书中附录部分还收载了药引子、刺血、针灸穴位图解等。伊希巴拉珠尔(1704~1788),出生于卫拉特部一个蒙古族贵族家庭。7岁在青海贡龙寺学徒,8岁又被送到塔尔寺学习医药、语言与佛学。一生大部分时间到处行医或从事学术研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使清朝政府封他为“扎那格堪布(知名学者)。一生著作丰厚,内容涉及文史、哲学、佛学、天文、地理、医学等许多领域。其中,对蒙医理论体系创建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著作有《甘露之泉》、《白露医法从新》、《甘露点滴》、《甘露汇集》和《认药水晶鉴》等5部。这些著作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将《四部医典》的理论与蒙古人的体质,生活习俗及居住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等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理论研究。
《认药学》:罗布桑苏勒和木著。包括四部分内容,即《珠宝、土石类认药学》、《木、田野、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盐、灰、动物类认药学》,是一部关于蒙药学研究的完整专著。作者将678种药物分成10类,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性味、功能、质量、种类等。
《油剂制法》:罗布桑苏勒和木著。该书记录并丰富了蒙医学临床和方剂知识,主要论述了巴萨木油剂制法,阿尔山疗法,疟疾、梅毒、皮肤病治疗法,鼻药制剂法以及种牛痘法等内容。
《脉诊概要》:罗布桑苏勒和木著。该书主要论述蒙医脉诊,并附录有放血经络穴位。罗布桑苏勒和木(1740~1810),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杰出的蒙古族医学家,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出生于察哈尔镶黄旗赛汗诺尔。10多岁时开始学医,尤其精通蒙药学。对哲学、天文、历算、诗歌创作、文学等多有研究,23岁时因研究哲学获“格西”学位。一生著作丰厚,其中医药方面的撰述有《认药学》、《油剂制法》、《脉诊概要》等。
《药方》:公·官布扎布著。木刻版印刷。它以蒙医验方为主,吸收了一些藏医及中医验方等,并把蒙医临床各科常见病方剂分为102个题目进行整理和论述。
《藏蒙汉合璧药名》:公·官布扎布著。是藏、蒙、汉三种文字对照的药名词典。该书分八个大题整理了70多种药物名称。该书以木刻版印行过两次。
《珊瑚验方》:伊希丹金旺吉拉著。是用藏文诗歌体写成的蒙医临床手册。全书所载以内、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和温病、传染病等多发病的治疗为主,同时还载入220多种方剂,100多种零星疗术,38种药物炮制法。该书在鄂尔多斯以木刻版印行,成为蒙医临床必读手册。
《医学歌诀一百五十四首》:伊希丹金旺吉拉著。按歌赋体裁用蒙文写成。全诗分序言、理论概要、脉诊、尿诊,以及三邪症、温热病、脏腑疾患、五官病、妇科病等疾病之治疗、药物疗术、治疗原则等十三个部分。内容系统完整、语句优美凝练,易诵易记,一度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伊希丹金旺吉拉(1853~1906),蒙古族杰出的诗人、医学家。出生于察哈尔盟正镶白旗杜荣敖包村一个官宦家庭。7岁时应鄂尔多斯郡王旗公召庙第五世活佛沙卜隆召聘,在公召庙学习蒙文、藏文和医学。20多岁时专程赴青海安多塔尔寺学习佛教哲学和医学。30岁返回鄂尔多斯后开始了在草原上游走行医的生涯。足迹所至,除鄂尔多斯七旗、察哈尔、锡林郭勒等地区外,还到过外蒙古(今蒙古国)、布利亚特(今俄罗斯布利亚特共和国)。一生至少编写过四部医学著作。《珍宝验方》和《珍珠验方》早已失散,存世的只有《珊瑚验方》和《医学歌诀一百五十四首》。《珊瑚验方》一书中,载有伊希丹金旺吉拉在“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指导下个人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收集了许多为他所用、并被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汉医、藏医,甚至俄罗斯医学的成果和经验。
《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图鉴》、《本草图鉴》):占布拉道尔吉著。以木刻版印行。该书把879种蒙医常用药物按矿物药、动物药等类别分成八部24类,详细阐述了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入药部分、采集时节及炮制方法;并详细标明了每味药物的蒙、汉、藏名。书中还收有蒙医外科术疗器具图、放血穴位图、针灸穴位图、人体解剖图等许多图解说明,并附有药物插图576张。占布拉道尔吉,19世纪著名的蒙药学家。19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奈曼旗扎克王第十一代承袭者萨噶拉的家中,系清朝奈曼旗宝日胡硕庙的第四代活佛。他用藏文编著的《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图鉴》),收载蒙医临床常用药物879种,附插图576幅。
《普济杂方》:高世格亲著。完成于19世纪末期(清同治年间)。该书整理综括了蒙医临证各科疾病常用方剂及简易治疗方法,并附有藏、蒙、满、汉文药物名称对照。在阿拉善旗九寺存有木刻版本。
《普济金色诃子集》:阿旺·罗布桑丹毕扎拉仓著。1813年用藏文写成。该书把蒙医临证各科的内容分为十六章详细论述,其中有不少独特的见解与经验。该书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在锡林郭勒等地。
《观者之喜》: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著。该书实际上是一部蒙医临床手册,简要介绍并论述了蒙医临床用316种方剂,570多种药物。
《普济验方手册》:扎拉萨敖斯尔著。该书是一部袖珍验方集、临床参考手册,将蒙医各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分为82节详加论述,并收集整理有227个方剂。
《方海》(又名《医法海鉴》):青海卫拉特著名蒙医药学家敏如拉·占布拉(1789~1838)用藏文编著的一部完整系统的蒙药方剂学经典著作。该书把收载的近2 000多种方剂分为76章,做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许多古典蒙医著作中没有提及的新见解、新内容。例如治疗赫依症的大、中、小三种滋补剂等。该书收载的大部分方剂,至今仍为蒙医临床各科所应用。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