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六期
  • 【史海钩沉】清代内蒙古哲里木盟召垦丈放蒙荒概述
  •  

    清初,内蒙古哲里木盟位于北纬 42°30′~47°30′,东经120°~126°。东南以柳条边为界,与盛京、吉林两将军辖境为邻;东北以松花江为界,与吉林、黑龙江两将军辖境为邻;西北以兴安岭为屏障,与锡林郭勒盟交接;西南连昭乌达盟(今赤峰市),正南一角与卓索图盟接壤。全盟辖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1952812日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后旗(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总面积约37.33 万平方公里(149.32万平方里),面积之大为内蒙古诸盟之冠。

    盟名起源于最初会盟地的地名,哲里木得名于哲理木山,古文献载名“者林目”,汉意马鞍肚带,源于哲理木山行貌。哲里木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苏木西北1.5 公里处,北部群山连绵,南部峰岭相迭,东西两侧山岭起伏。霍林河南北两源在它西边汇合,奔流而下,河谷宽阔,草木丰茂,是天然优良牧场和围猎、操练场地。会盟地位于这个大牧场党中央的一个大敖包。这个大敖包是盟长议事地,也是祭祖、祭天之地,举行仪式的中心场地。

    清代,清政府对内蒙古地区封建领地统治最基本的政策和制度是实行封禁、蒙汉分治。人为地限制蒙古族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蒙古地区同内地之间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天聪六年(1632年)十月,皇太极勘定“蒙古牧地疆界”。

    之后,制定政策和法令,封闭蒙古、封禁疆界、禁垦牧场。1900年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大举入侵,使近代中国的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已处于崩溃的边缘。空前的国内外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辛丑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白银4.5 万两)带来的财政枯竭,迫使清政府统治者不得不放弃旧制而施行新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恭格喇布坦奏请朝廷,愿划出一部分“游牧之地,招农垦种”【1】。嘉庆五年(1800年)奉旨,可“接地养民”,“以资蒙古生计”【2】。清政府将处理郭尔罗斯前旗蒙荒开垦的原则和办法,载入《大清会典事例》等文献中,通告各蒙旗。这一事例,事实上宣告蒙地开始弛禁。以此事例为标志,哲里木盟各蒙旗领地进入招垦时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发布“变法”通告,开始在全国推行所谓新政。搞“练兵筹饷”,加紧增加赋税以筹措赔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又宣布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即彻底废弃原有对蒙封禁、禁垦蒙地的政策,全面加强军政统治。以国家命令手段丈放招垦传统上属于内蒙古王公贵族所有的土地、牧场。放垦蒙地所得的押荒银(亦称地价)和垦熟后所征收的地租银,由国家和蒙旗分成。清政府把大批汉民移入蒙旗,大量拍卖蒙荒,乘机捞取巨款,蒙古王公贵族也从中搜刮财富,导致大片土地、牧场滥垦,天然草牧场遭到严重破坏。内蒙古哲里木盟招垦蒙荒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 私垦阶段

    东北地区的土地,清初亦实行封禁,自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颁行《辽东招民开垦例》,首先开放辽东地区,东北开始“辟郡县、招耕佃,乃有民籍”。以后虽然一再宣布某些地区的封禁,但皆是有禁而不绝,大批山东直隶(河北)地区的流民,涌向东北“求生”、“求食”或经商、伐木、淘金、打牲。尤其是当关内发生自然灾害之后。“闯关东”的群众,“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出山海关到辽西地区,或渡渤海,到辽东地区【3】。这些流民到东北之后,一部分落脚柳条边内,一部分出边到“东边外”,一部分出边到“西边外”。到“西边外”者即前往西辽河两岸的科尔沁左翼三旗境内。

    出吉林柳边的,则前往伊通河流域的前郭尔罗斯领地。什么时间,多少人口,落脚在什么地方形成居民聚落,现在没有具体资料能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

    初步统计,从顺治朝至乾隆年间,落居郭尔罗斯前旗境内者约有6000 人口;落居科尔沁左翼中旗者建74 个村屯,落居科尔沁左翼前旗者建7 个大屯。

    科尔沁左翼后旗“常突(今昌图县)额勒克”一带,首先出现东西长60 公里,南北宽30 公里左右的开垦区。对于这些入境垦荒的流民,各旗均未加以驱逐,亦未公开表示容留,但大多通过收租的方式加以默认。东北三将军对此亦未加以干预和呈报。

    二 、请旨招垦阶段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恭格喇布坦,首先向朝廷呈报私垦蒙荒面积和人口的安置问题,要求“划出游牧之地,招农垦种”。

    嘉庆五年(1800年),降旨:“令民人耕种”钠租,“以资蒙古生计”。在开垦地段置设长春厅,“管理民人事务”,“蒙汉划分治”【4】长春厅隶属于吉林将军,今后“不得再多招一户,不得再多垦一亩”。清政府将处理这个问题的经过和原则,载入《大清会典事例》和《理藩院则例》等文献中,通告各蒙旗。

    就事而论,这是对郭尔罗斯前旗的招垦既成事实的承认和善后处理,但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个旗的范围,这一决定等于宣告哲里木盟的领地开始弛禁,各旗札萨克普遍受到鼓舞和启示。于是,各旗纷纷凑请私垦时期存在的问题,清廷亦按处置郭尔罗斯前旗的原则,回答批复了各旗的请求。嘉庆八年(1803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的“七十四”屯,允准“照旧耕种”,暂归开原县管理。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开垦地设置昌图厅【5】。

    光绪三年(1877年),置怀德县、奉化县(今梨树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辽源州(今双辽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科尔沁左翼前旗境内置彰武县。闲散王公的领地亦出现了招垦,首开其端的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卓哩克图亲王,招垦民千余户【6】。从乾隆五十六年起到光绪二十八年近百年间,科尔沁左翼三旗和郭尔罗斯前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等五旗,大约招垦188 万垧以上【7】。由于蒙旗招垦,郭尔罗斯前旗南部以长春厅为中心,沿伊通河、驿马河、雾开河两岸,松花江中下游南岸,形成一大农业生产区。科尔沁左翼三旗南部以昌图厅为中心,沿西辽河两岸,形成另一农业生产区。在这两块农业生产区,析分蒙旗领地,置长春府、昌图府、辽源州、梨树、康平、怀德、农安、彰武等府州县【8】。

    四旗南部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盛京柳条边和吉林柳条边失去存在的意义。

    三 、官局主持丈放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战争、日俄战争,使关内关外的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到了破坏和沉重打击,逃难的人口增多,急剧并持续不断地向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移动,如何安置成了东北地区一大社会问题。

    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其西干线和支线通过哲里木盟蒙旗,俄国通过他们的官员和各种在华机构,诱惑蒙古王公喇嘛,强占蒙古草原,“哲里木盟10旗情形日益危急”,东北地方大吏要求改变蒙古疆域空虚状况,主张“经营内外蒙古荒地”,“以固边圉,以御地宝”。

    蒙古王公自招垦以后,普遍获得押荒银和地租银,经济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收入数额之多,远远超出牧业生产和摊派所得。因此,追求招垦的心态日益强烈。况且,自光绪朝以后各王公所需款项亦增加,生活腐化的程度也加深,追求货币的迫切性超过任何时期。

    战后,清政府国库一空如洗,“上下交困”,为解决财政危机,要求各省“就地筹饷。”东北三省是清朝财政的“协拨省”,官饷兵饷依赖关内各省和关税协拨,既然无法保证协拨,就势必迫使东北地方官署设法解决地方经费问题,其中来源之一就是招垦东北地区的官荒、皇家牧场荒、皇家围场荒,其中招垦蒙荒也成了来源的一部分。

    在上述的大背景下,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蒙地招垦进入官局主持阶段。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元月,黑龙江将军奉旨,成立“总理黑龙江札赉特等部蒙古荒务总局”,主持札、杜、郭后三旗招垦事务。相继盛京将军成立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的荒务局,主持这三旗的招垦事务。

    (一)扎赉特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黑龙江将军恩泽派员到三蒙旗勘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黑龙江副都统寿山提出奏陈,其中要求勘放蒙旗荒地,户部指令黑龙江将军提出具体办法。黑龙江将军认为,三蒙旗“可垦之田实多,虽该旗均以游牧为生,而近年牧不蕃息,蔓草平原闲置,殊觉可惜,况值新修铁路自西往东,直注三旗之地,他日横出旁溢,未必有侵占之虞”【9】。现在三旗财政困窘,所产的粮食不敷食用,只能“多开荒地奚以救此燃眉”。黑龙江将军提议,三旗蒙荒土质饶沃,出放时加倍收取押荒银,其中“以一半归之蒙古,既可救其艰窘,以一半归之国家,复可盖我度支,而民户乐于得荒”。“日后升科收租,亦于其中酌提经费,为安官设署之用。诚一举而数善备之道也”。

    清廷准予奏请,指令黑龙江将军主持丈放。黑龙江省当即派通判张心田、云骑尉舒尔干,到该旗商量出放地段。该旗“愿将其属界荒地南接郭前旗,东滨嫩江的四家子、二龙梭口等处,指出开放,”估计有毛荒100 万垧,扣实荒70 万垧,大约蒙古应得之一半价不计外,可为国家筹银49 万两。

    札赉特旗正在筹备招垦时,东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招垦之事暂停。《辛丑条约》签订后,“仍照前奏开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元月,派出5 起人员到段勘丈。这是哲里木盟蒙地全面开禁后,由官府主持招垦丈放的开端。

    截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丈放了莫勒红冈子、滔浪河北、二龙梭口、望海一带,计有生荒45.6981 万垧,熟地2.969 万余垧。每垧取押荒银4.2 吊,一半归旗一半归国家。蒙荒行局所需要的办公经费,在拨归旗和国家款项中,各提成100 文作为开支,不足时从国家款项中酌量拨补【10】。各招垦地6年升科,升科地每岁每垧取中钱660 文,其中420 文归蒙旗,240 文归国家。押荒银和租金归蒙旗部分,按札萨克四成、台吉三成五、庙仓二成五的比例分配。

    上述开垦地域内,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大赉直隶厅【11】,在塔子城置分防经历。“蒙汉分治”,大赉厅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行政区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在景星镇添设分防经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放上述地段内的余毛荒,其中在大赉厅管内的约有151 垧,属景星镇分防经历管内的约有4320 垧。两项合计实荒3129 垧。每实荒一垧收押荒银1 4 分,共收取银0.4381 万两、每两随收经费银1 5 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续放大赉厅管内永庆,昇平地方的余荒8799 垧。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在黑龙江省省城设立垦务总局,在各荒段设立蒙荒行局,主持蒙旗放荒事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省试署民政司倪嗣冲呈请,在嫩江西岸该旗哈拉火烧地方,指拨荒段作陆军第三镇退伍军人屯垦地,每兵丁授予熟地百亩,地价照章劈分,蒙旗一半,垦地建房费由公家筹垫,每丁给牛粮种籽费62 两。自授地之年起,每丁当年缴还租费银31 两,第二年还31 两,第三年缴还62 两。第四年还93 两,第五年照章升科【12】。这一奏请得到了旨准。事隔一年后,经巡抚周树模调查,发现哈拉火烧地方地势低洼,碱甸沙滩多,上腴地亩另星无多。“退伍各兵多游惰自安,菽粟不辨者流,欲其从事耕凿,日习其苦之劳”,难以办到,去年“每亩仅获粮一斗上下,甚有颗粒俱无者,租费既难征收,口粮尚需筹给。”去年应拨退伍兵1000 人,实际到屯者仅200 人,现在仅剩百余名;况且倪嗣冲“承办屯垦营私舞弊”。周树模建议:“应即一概停止,已经开出的荒田,另招农民承佃【13】”。宣统二年(1911年)三月旨准停办。

    黑龙江省废止蒙地军屯后,发布《屯垦局改招民户章程》16 条。主要内容:民户到屯每户授熟地百亩,房舍1 所,牛1 头;民户如多壮丁1 名(男20 岁以上),多授熟地50 亩;上等熟地每垧作价5 两,外加经费银3 2 分,中荒每垧八钱外加1 6 分,先交一半秋后交清,七年升科【14】。

    综上所述,札赉特旗自光绪二十八年起,经官方主持丈放,共出放毛荒47.0251 万垧(不包括军屯地),熟地2.969 万垧。约占全旗土地面积的4/1015】。据光绪三十三年统计,大赉厅民人2709 户、2.32 万人。

    (二)杜尔伯特旗

    黑龙江省署设局主持丈放扎赉特旗荒地后,杜尔伯特旗也愿将本旗嫩江东一带荒地招垦。黑龙江将军达桂也认为,“东清铁路两侧,人烟寥落,遍地草菜,渐为东清公司占射,蒙旗痛庠不关、亦从未一清界址”【16】。光绪三十年(1904年),达桂同意该旗招垦,希望该旗首先勘放东清铁路两侧及与黑龙江省接壤的地段荒地。当年八月在省城设局开办。但是,由于该旗荒地沙碱居多,其间虽有肥沃之处,但皆不成片,领户皆裹足不前。同时,由于与郭尔罗斯后旗相邻,两旗之间的领地多年来常常发生纠葛,领户更不敢前往。屡经磋商先将界址划分清楚,然后再招垦,并调驻军队保护领荒。在这种情况下,奉吉两省领荒户前往报领。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放出毛荒20.8417 万垧,熟地0.106 万垧。又放迄东省界毛荒12.2136 万垧。

    共收得押荒银32 万两以上【17】。在所放地段内,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安达直隶厅,“蒙汉分治”,隶属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前次铁路两旁荒地放竣后,将军达桂与该旗商定,续放嫩江与省交界的间荒。当年七月十八日派骑都尉佐领庆恩前往查勘,除各台站及蒙古人村屯外,大约毛荒6 万多垧。九月开始放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报竣,计放出毛荒1.2466 万垧,蒙界毛荒4.4013万垧,蒙界熟地103 垧。升科年限和租率,归旗部分劈分办法与扎赉特旗大致相同。

    至清末止,杜尔伯特旗共出放毛荒38.7032 万垧,熟地0.1119 万垧。出荒面积约占全旗土地的3/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安达厅管辖的民人127 户、916 人。

    (三)科尔沁右翼前旗

    盛京蒙荒行局总办试用知府张心田等,奉盛京将军令,在沙渍茅土设立荒务局。带同员司,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到达科尔沁右翼前旗调查荒务。得知,除外来蒙户开垦地外,尚有南北长约四五百里,东西宽或百里或七八十里不等的地段,可以招垦。据其土性,荒地可划分三等,巴彦昭以北至沙渍茅土定为下等,沙渍茅土以北至洮儿河之间定为中等,洮儿河东北一带土脉膏腴,蒙民垦户全居于此,定为上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制订《札萨克图(即科尔沁右翼前旗)蒙荒更定章程》10 条,全文如下【18】:

    第一条:札萨克图郡王旗之全境,南北长一千余里,东西宽一百二三十里不等。此次勘得该旗北段,山岗平原河泡俱备,水草极为丰茂,原无垦户杂居,尽行划留该旗台吉壮丁牧畜。严立界址,不许民垦,亦不许该旗贪利私佃,以重本业。其南面原野平旷,河泡夹杂,南自巴彦昭北行东西,尽该旗之所有,南北约长四五百里、东西宽自七八十里至百里不等。凡旧有佃户处所全数勘作应放荒界,其间土脉肥硗不一,划为上中下三等,下等荒地援照札赉特成案,每实荒一垧取库平银1 4 钱;中等每垧加取银4 钱,上等每垧加收银8 钱,以示区别而杜争竞。正价外均收库平一五经费,以资办公。

    第二条:应放荒界之内仍遵原议予限,先尽该旗台吉壮丁等自备荒价,投局报领,照章发票,挨号拨地,届限租。如有该旗公共垣寝禁地佛寺鄂博庐墓以及驿站,并该旗台壮现在居住自种房地,亦准报明,即地之大小随绳量为留出,作为该旗己产,不准私典盗卖。按处丈清各造毗连,详注绳弓四至图式,绘入开方总图清册,分给该旗一份以凭查验。

    第三条:荒界宽阔将来一律开垦,均当先后安官设署,自应预躧街基,发留城镇以为治所而立市廛,兹于该管界适中之沙渍茅土地方,先定街基一处更名双流镇,纵横5 里,其间除划留垣壕官道街署庙宇学校一切公所,在城外附近宽留义地,设立马厂外,所余街基,按照各处成案,酌中参定纵横每丈见方,收地价银三分三厘。此项拟全行拨给该郡王办公之用,其常年征收基租,拟每一方丈作京钱30 文,以一半归将来添设地方衙门办公之需。

    续躧街趾照此一律办理。升科年限仿照生荒例,六年起算以示体恤。

    第四条:查该郡王缠讼多年,益形匮乏。兹拟此次加收中地之四钱、上地之八钱价银,全数拨归该王旗公共项下,藉以上副朝廷体恤蒙藩之恩,下纾该王艰窘之患。

    第五条:此段应放荒地,凡有领户,到局报明愿领某等荒地垧数,先将荒价交清,由局掣发予荒地,复将信票中段截留,委员缴局考查,领户执票梢以凭,换领蒙古大照。

    第六条:该旗原有垦户报领荒地不以地计,只以户计,每户纳银20 两,即准将地段尽力开垦,甚至有将原领之地转卖他人而复行私垦者,几至无以稽考。此次严定章程,先令旧垦户,执契投局报名,按照蒙王移送户册查对相符,核明曾在蒙旗交过押租银若干,即列入该户在已交荒价项下,俟分提款项时再于该旗应得款内,如数扣除。该户所种之地,如系某等即按此项所定上中下荒价,按垧补交承领准其永远为己业。如敢藉端狡赖及有抗延阻挠情事,即将该户所种地亩撤回令放,一面分别究治。

    第七条:此项荒地系仿照札赉特旧案,以288弓为一亩,10 亩为一垧,每毛荒一垧扣作七亩收取荒价,但须先将荒价交清,不得有架空拖欠映射诸弊。凡遇河泡水洼碱塘石田实系不堪耕种者,准由清丈委员照章量予折扣,图册归入绳弓,报明行局考查。如系沃土,领户有意狡展希图扣数,及委员受嘱受贿代为朦报者,查出一并惩治。其已垦成熟者应遵原奏,仍照定章当年升科。挨地之荒认领若干,亦照定章先收荒价,俟5年后第6年起科,至租赋如何征收,荒地放竣再行酌议奏明办理。

    第八条:开放之初,尚未设有地方官,而荒事办竣约须二三年之久,所有荒段一切词讼必须由行局秉公讯办,涉事体重大行局不能擅主仍归省审办。

    民间遇事亦不可略无管束,即由行局先验放乡约甲长数人,将地方乡社牌甲均编列整齐,验放乡甲后由行局发给执照归乡充当,有事则报经乡甲转禀行局,俟设有衙署即饬归地方官,另换执照。

    第九条:查原领蒙佃近有无力耕种,情甘退佃者,应由局另行招户承领,若原户自有妥实买户,愿将此地兑卖者,姑念原户开垦有年且盖有房间,准令就其所有熟地房间,稍收牛具花费,以示体恤。

    应征地价令买户承继但熟地除外。不准分毫私卖官荒,违者治罪。

    第十条:该旗界内旧户,有曾经为匪弃业潜逃,或系因乱他往逃避多年,现闻开荒来归认业者,此项逃户本属良莠不齐,年久似难分辨且多年未交租粮,若照现有旧户一律准其认业,势恐远年逃户纷假纷託前来办理,即无限制。凡遇此等逃户,即照新佃,准其备价挨号认领,俾有生业。不得任听假託侵赖,以免架名巧占渔利之弊。

    奉硃批钦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十九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先根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领荒招垦章程》,于是年七月正式招垦丈放。

    续放地段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报竣,共放出荒地62.5 万余垧,城基地125 万余方丈,得库平银86.6 万余两,经费库平银12 万余两【19】。所得正价银、加价银分作10 成,4 成归该郡王、3.5成归台壮、按户匀分,2.5 成归旗庙仓。

    盛京将军增褀奏请,在出放地段“酌设府县,划疆分治”。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在双流镇地方置洮南府【20】;在双流镇东北90 里的白城子,置靖安县【21】;在双流镇东南130 里的哈拉乌苏地方(后移七井子),置开通县【22】。1 2 县均隶属于盛京将军行政区域,蒙汉分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扎萨克图旗郡王愿将上述荒段内的余荒“续放”,即毗连靖安县的七十七道岭、毗连洮南府的黄羊圈、绰勒木山一带各余荒,荒界外的塔拉根、莫力克图、吴逊噶泉各沟川的新荒等等。候补知县张翼廷受委、前往上述地段设立蒙荒行局、总办勘放,一切办法均按前章办理。同年四月初一开办、九月底报竣,共放实荒8.9063 万垧,镇基地14.06 万方丈,另有山荒地11.7511 万垧无人认领,留做公共放牧地。共收放荒正价银18.218 万两,镇基地正价库平银7032 两,经费银2.8381 万两。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请,按台吉留地四方、壮丁二方标准,给旗留出牧养地。是年,札萨克图旗留出牧养地17.94万余垧。在爱其挠一带尚有余荒合地13.5 万余垧,由洮南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持出放。按中下等地收银,中等每垧(含经费银)2 7 6 分,下等每垧1 6 7 分。收银情况不详。

    前各次所放各荒,垦熟者不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决定,升科年限应缓3年。镇基地地租援照科左前旗例,一律免征。

    靖安县境内原放荒地内,有沙碱荒1.937 万余垧,按一五折扣合实荒0.29 万余万垧。至宣统二年(1910年)仅放出0.13 万余垧,尚有0.19 万余万垧无人来领。商得该旗同意,按照郭后旗成案、对无人承领的余荒免价招垦,每垧只收经费银4 钱,以资办公【23】。

    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报告,札萨克图旗出放的各等荒地,共收库平银61.2505 万两,其中除开支护局兵垧外,下余59.5049 万两,国家与蒙旗对半劈分。另收加价银15.2238 万两,城基地银4.1301 万两【24】。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札萨克图旗郡王乌泰,因欠俄债29 万卢布问题,引起中俄交涉,此外尚欠京债等无力偿还。国家贷款偿债,将留给台壮的牧养地招垦,得放荒银约0.9565 万两,归偿大清银行。

    清末统计,札萨克图旗共放出荒地101.6615万垧,城基地0.931 万垧,所放荒地约占全旗面积6/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洮南府辖8社领125 村屯, 民2885 户、1.69 万人。开通县辖8 社领113 村屯,民1835 户、1.68 万人。靖安县辖4 区领41 村屯,民1726 户、1.18 万人。

    (四)科尔沁右翼后旗

    在蒙旗招垦阶段,科尔沁右翼后旗就已经招垦了部分荒地,但出放的面积不大,也无一定章程。

    旗札萨克私招的垦户称“红户”,台壮私招的垦户称“黑户”。

    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盛京将军增褀委派蒙荒局总办张心田,前往科尔沁右翼后旗劝导放荒,理蕃院下札催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旗札萨克愿将洮儿河南岸100 里方圆的荒地勘放。

    在丈放前,旗札萨克拉什敏珠尔先向奉天省署两次借款2.5 万两,言明从放荒收价中归偿,以应敷“办公急需”【2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仿科尔沁右翼前旗成案,制定《丈放科右后旗荒地变通办理章程》,按照这一章程于同年七月开办,十一月报竣。

    共放出荒地24.1458 万垧,城基街基地115.452 平方丈。共收正价库平银32.7037 万两。除对半劈分外,在国家应得部分里提成1.5 万两,赏给该旗协理、印务2 员作津贴。收城基价库平银5.7726 万两,经费库平银5.7714 万两【26】。

    在上述放荒地段内,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谢家窝卜置安广县,隶于洮南府【27】。

    旗札萨克拉什敏珠尔中年无子,听信喇嘛建议,在北山上修建新的公府和喇嘛庙,行建5年,亏银6 万余两。公府迁住新址后,因财力日蹙,部分房舍工程不能竣工,派印军济克吉特加卜到洮南府,向“寓庆升”商号贷款1.5 万两【28】。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便以“急需款项”为由,要求招垦洮儿河北岸荒,奉旨后总办毛祖模经手办理,制定《续放科右后旗河北余荒章程》。按照这个章程,共丈放生荒19.4 万垧,撤局后由洮南府知府孙葆瑨兼办善后事宜。放垦报竣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在南叉干挠置镇东县隶于洮南府。【29】宣统元年(1909年),续放哈沙图阿勒坦、克呼特苏衣两驿站以南的荒地,约3200 方里。

    到清末统计,科尔沁右翼后旗出荒41.6991 万垧,熟地1.8467 万垧,镇基地115.452 平方丈(合0.603 万垧)。全旗开垦面积约占全旗面积的6/10。【30】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安广县辖8 个乡,领141 个屯。民1344 户、1.04 万人。镇东县辖5 个乡,领141 各屯,民1631 户、2.03 万人。

    (五)科尔沁右翼中旗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盛京将军赵尔巽派留奉补用张心田,前往王府商议招垦事宜。仿照科尔沁右翼前旗章程,丈放茂改吐山以南得力四台、以北之阿力加拉嗄一带荒地,南北长360 里,东西宽40 里,大约有毛荒64.8 万垧。科尔沁右翼中旗制定的《放荒章程》中规定,上等每垧实荒收库平银4 4 钱,中等2 4 钱,下等1 4 钱。

    国家与蒙旗对半劈分。每地价银100 两随收经费银15 两作办公经费。全荒地段绳丈分等,当众掣签!掣及某号即归某人承领,由行局发给丈单,荒价银交齐即行换发蒙汉合璧大照,以便执业。城基地每方丈收价银5 分,计宽一丈长六十丈应收库平银3两,全归王旗,随收一五经费银以资办公。台壮均留牧养地,台吉两方,壮丁一方不收荒价。园寝、佛寺、鄂博、圣泉等,有应留者皆留,不得出放。

    熟地当年升科,生荒6年升科。租率实荒每垧年收中钱660 文,其中240 文归国家,余之归蒙旗。城基地每方征租中钱30 文,15 文归地方办公用,余之归旗。所有升科租赋,归设治民署经征,蒙旗应得部分,由民署统一拨付。

    上述荒段报竣后,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在荒段内置开通镇、醴泉镇。宣统元年三月,于醴泉置醴泉县【31】,隶于奉天省洮南府。

    旗札萨克因欠商债过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续放高利坂荒地,在霍林河与阿木台河之间,面积约有34.25 平方公里(137 平方里)。为了招来领户,四出张贴广告。在昌图府一带贴出《科右中旗蒙荒行局告示》,介绍了领荒位置、丈放办法、租率等4 款。宣统三年,又以洮南府名义在奉天省各处张贴告示,如在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贴出《洮南府知府孙葆瑨招垦告示》。

    在新设置的醴泉县境内,耕种情况并不好,出荒8年,全段毛荒共756 万亩,垦熟者只占3%。镇基地合673 垧,出放8年而兴修者寥寥,修建之户不过1/10。民,2年(1913年)102日,奉天省行政公署特发布训令,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在18个月内,凡报领而未垦之户,务必携带犁具来段开垦,愈期未到者,概行注销名册,撤佃另放,并原交荒价一半缴还,以一半充公。街基未修之处,限于本年冬季务要将料备齐,于来年春季动土兴修,愈期不修者,即行撤佃另放,所交价银按土地同样处理” 【32】。

    当年10月,再次发出训令督促。领户迟迟不肯的原因,主要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移民不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领荒者包揽大段,居奇待利之诡计造成,这次训令严加取缔包揽,凡18 个月内愈期不到段开垦者,一律撤荒另放【33】。两训令发布之后,大段包揽者洮南华兴公司,急忙向各处张贴广告,招揽佃户。他们在广告中说,本公司在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利坂领有上等黑土荒地一段,分立大小村屯11 处,设有镇基、住房、碾磨、食井、护家枪械等,免交巡警费、牛具籽种按每方570 亩计,由公司垫办中钱300 吊,免利,3年归还,地无租价,3年后再行议租。另一大段包揽者豫丰源垦务公司,在辽源、宽甸、复州、义州、营口、辽阳、金州等地张贴广告,招佃户到高利坂地方领荒。并提出了一些优待条件。如在街基内营商者,2年内一律免税;承领6年后,按7 折纳课;招领不收现款,2月后缴价;公司租给牛,每头每年租粮3 担,需地一方有租牛4 头每人发给吃粮1 石,每方需籽种3 担,估计秋后每方净得洋180 元,实有利可得【34】。

    至清末统计,科尔沁右翼中旗共出荒75.6 万垧,约占全旗土地面积的3/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醴泉县所辖面积约3.3944 平方里。居民40余户。

    (六)郭尔罗斯后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黑龙江将军恩泽奏请招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着手进行,但刚一开始就陷入了“三喇嘛荒案”的交涉中。

    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根据理刑主事庆山的报告,该旗与吉林相邻的铁路以西地段,尚有生荒可以出放。蒙旗也同意放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报竣,共出放毛荒15.2866 万垧,收库平银22.4713 万两,经费银3.3706 万两。

    在上述所出放的地段内,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肇东分防经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肇州直隶厅,隶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巡防局委员崇绶主持,出放了铁路西北以南老虎背、莲花甸等处的甸荒,计5.949 万垧,收得荒价银8.745 万两。

    郭尔罗斯后旗松花江北岸的一带地方,与吉林仅隔一江,是商船必经之路,省府要求开拓商埠,开放该处余荒“以得利权,而固疆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旗同意出放。截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共放出毛荒13.0179 万垧,收荒价银19.1363 万两,又每垧加收3 两,两项合计总收入46.4739 万两,此外又收经费银6.9714 万两。【35

    该旗升科和租率、分成等办法,与扎赉特旗大致相同。光绪三十四年(19.8年)春,经甘井子荒务局总理何棫朴,招垦和丈放了莲花泡、老虎背、三道岗子、河神口子等地方,计毛荒29.5137 万垧、实收荒价银41.8927 万两。

    至清末统计,全旗共出放荒地63.7672 万垧,占全旗土地面积的5/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肇州厅所属民人538 个村屯、5373 户、2.84万人。

    (七)郭尔罗斯前旗

    在蒙荒全部开禁后,郭尔罗斯前旗处于东三省的交通要道。所以,供应所需较他旗为多,旗札萨克“债累之苦”亦为各旗所未有。“咸同之际,用兵东南,征调黑龙江兵过境,驿站往来连年供给,本旗从征官兵置备垧械复多,耕费咄嗟。集款悉以重利贷请商人,而浪滥侵蚀又为蒙旗习惯,由于上困于债,民苦于兵,旗员之罔利营私者,转日以冲牣,历年既久逋负愈多,本利环生,新旧重叠,竟无脱身之策。”【36】截至光绪二十八年统计,旗札萨克奇默特色木丕勒,积欠的各债银30 余万两,市钱80余万吊。蒙地开禁后,旗札萨克援先祖之例,愿继续招垦,用押荒所得的钱来偿还各债。吉林将军长顺表示赞同。于是郭尔罗斯前旗又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招垦。

    但是,该旗尚有余荒之处,一是乌拉衙门隐匿之荒;二是长岭子一带荒地;三是长春府东塔呼一带的荒地。该旗要求出放长岭子荒地约30.286 万垧。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长春府派通判张呈泰前往该地,成立蒙荒行局,主持丈放(后改长岭蒙荒招垦处)。荒行局公布《章程》10 条,按井开方招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长岭县,隶于吉林省行政区域,除招垦新户外,从农安县划出三区归长岭县管辖。但由于按井招垦面积过大,领佃者不多,两年间仅放出毛荒8.4741 万垧。

    蒙荒行局决定改为按方招垦,降低荒价,荒地不分等级,报领者交纳地价后发给《大照》。宣统元年(1910年),又放出12.6688 万垧。所剩下的8.8857万垧交官商合办的农林蚕牧股份公司主持出放。

    宣统元年,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沐徳乡的第四、五、六、七甲拨出设县,取两乡之名各一个字,定名为德惠县。德惠县隶于吉林省行政区域。至此,在郭尔罗斯前旗所开垦的蒙地上,置了1 3 县,均隶属吉林省管辖。据光绪三十三年统计,长春府耕地面积为37.3331 万垧,辖5 区民人57423 户、46.97 万人,其中农安县耕地面积为41.0022 万垧,辖12 区,民35539 户、28.77 万人。长岭县耕地面积为30.0285 万垧,民850 户、7100 人。德惠县耕地18.9262 万垧。至清末,全旗被开垦的土地,约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10

    (八)科尔沁左翼中旗

    这个阶段科科尔沁左翼中旗占用荒地和开垦,是由于开僻洮南府至辽源州之间的道路,需要占用科尔沁左翼中旗领地而引起的。从洮南府进奉天省要经过辽源州(今郑家屯),全程约100 余公里。

    这段路程全部经过科尔沁左翼中旗的领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认为,这段路途沙漠无垠,村落绝少,裹粮缺乏,行旅维艰,盗贼也多,派兵巡缉又苦于驻扎寥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奏请,自辽源州以北经卧虎屯至边昭止,开辟一条官道,沿路两旁地段各划10 里,“从事垦放,以谋生聚庶,洮辽联络一气” 【37】。在具体商讨中,该旗恐有碍蒙民生计,加以拒绝。宣统二年(1911年)闰二月,东三省总督再次奏请,强调指出,开辟官道为“安民设治,冀以固边圉而杜觊觎。”该旗蒙地横断全盟,“日俄两国辄以诱惑蒙旗之手段,侵为干涉主义,协谋所及隐以洮儿河南北为界,今道路不辟,布置无从,领土之权瞬为外人所据,则事后更难措手”。经再三劝导,加之“有岁租之进项”,科尔沁左翼中旗遂接受了劝谕。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制定《出放达尔罕王旗洮辽站荒规则》,明确规定这次放荒是为了开辟洮辽道路,筹设驿站。拟由辽源州之东阎家崴子起,直至郭尔罗斯前旗界,南北长144 里,全段荒地约2502 方,合计毛荒8.3025 万垧。段内原有蒙户村屯周围,一律各留地1 方。在官道扼要之处设三镇,即安乐、保康、开化。每隔10 里为一段,每段设村屯1 处,计14 屯【38】。

    卓哩克图亲王为偿还京债,再次要求出放荒地,他愿出放领地巴林他拉牧场7 万垧,约得押荒银10 余万两,清廷允准。一切丈放办法照旧例办理,昌图府派补用道黄仕福为总办,前往会同卓哩克图亲王筹办【39】。民国元年(1912年)1月开丈,丈放了东至巴林他拉,西至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长50 里、宽30 里,共放出荒地6.75 万垧。

    民国6年(1917年)又添放2.25 万垧【40】。

    综上所记,从清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的9年间,8 个旗共招垦了蒙荒454 万余垧,约为前90余年招垦面积的2.4 倍左右。在开垦区段内,又自然形成两大农业生产区域,即以松嫩平原的肇州三厅为中心,以洮儿河流域的洮南府为中心。在这两块区域内建置1 3 7 县。分别隶属于奉天省和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哲里木盟东部各旗的经济面貌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清一代,哲里木盟蒙荒总计招垦约在643 万垧以上,在哲里木盟蒙旗的开垦领地上,置3 13 12 县,约占面积7 万平方公里(28 万余平方里),分别隶属于东三省,成为东三省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九)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嘉庆七年(1802年),旗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报请朝廷批准,开放常突额勒克一常地方,诏准借地养民,招民垦殖;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续开八面城荒和夹荒地;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开放库都力(今康平县境内)一带地方。前,3次放垦称为“三展荒边”,开荒面积占当时全旗总面积的7/10 强(约545.37 公里)。

    (十)扎鲁特旗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扎鲁特左、右二旗首批召垦放荒1.1 万公顷。

    (十一)开鲁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热河都统廷杰与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洽商,阿鲁科尔沁旗报效荒地7000 顷(每顷为100亩),东扎鲁特旗报效荒地5000 顷,西扎鲁特旗报效荒地6000 顷,合计共1.8 万顷。光绪三十三年八月(19079月),在上述三旗报效荒地的塔甸镇子地方,设立了“三旗垦务局”,派遣钟元(字甸)任垦务总办,并派员勘丈可耕荒地。据同年十一月初十都统廷杰向朝廷申报,“勘丈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东、西扎鲁特旗三旗蒙荒,计可耕之地八千余顷,刻期招领,请颁发空白照五千张,以凭转发填用”。

    宣统二年九月二十七日(19101029日),朝廷批准,三旗垦务局与巴林垦务局合并,在林西县设立了“总办热河三旗巴林旗荒垦务行局”,任廷杰为垦务行局总办。两局合并后,由于经办领域广大和账目混乱,于宣统三年六月初九(191074日),“总办热河三旗巴林旗荒垦务行局”撤销,巴林三旗垦务由林西、开鲁两县就近兼办。开鲁原三旗垦务局改称开鲁垦务局。当时民间称其为“地局子”。开鲁县垦务局一直到民国10年(1921年),计划出放的荒地出放完毕才撤销。县知事陶初白、张秉黎等先后兼理垦务。垦务局设有文案委员、收支委员、监绳委员、绘图委员,均为热河批准委用。另有书手五六人,绳夫和局役依丈地设绳多少和局务的闲忙随时雇用。垦务局有少量的马队(骑兵)和步兵,称护垦队。丈放土地除热河向朝廷奏定的垦务章程外,垦务局还规定有“丈放规则”。

    垦务局以丈放委员发给领户,载明坐落、地址、四邻、长宽弓码的大小号为凭证,收款发照。

    宣统年间以前发的是度支部发放的“龙照”。

    四、析出地域置府、州、厅、县及人口

    嘉庆五年(1800年),郭尔罗斯前旗开垦地段内设置长春厅。嘉庆十一年(1806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开垦地段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置奉化县(今梨树县)、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光绪六年(1880年),置康平县。光绪十五年(1889年),郭尔罗斯前旗开垦地段置农安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置辽源州(今双辽县),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开垦地段置彰武县。

    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蒙旗招垦转入官局主持招垦阶段。开垦地区转向了洮儿河两岸和嫩江流域,即科尔沁右翼三旗和东清铁路西干线两侧的三旗。光绪三十年,置洮南府(今洮南市)、靖安县(今白城市)、开通县(今通榆县)、大赉直隶厅(今大安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安广县(今大安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肇州直隶厅和安达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长岭县。宣统元年(1909年),置醴泉县(今突泉县)。宣统二年(1910年),置德惠县、镇东县(今镇赉县)等【41】。

    18001910年哲里木盟领地设治一览表【42

     

     

    上述析出的蒙地约占蒙旗总面积的20% 左右。

    蒙古王公的领地减少了,各旗面积也缩小了。这是各蒙旗执政王公在招垦勘放时所不曾预料到的。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统计,19 个府厅州县内的汉、回等民族人口,大约有28 万户以上,他们分散在6000 多个村屯之中,约有220 万人以上,蒙边人口稀疏的状态有极大地改变。19 个府厅州县的耕地,每年所生产的五谷杂粮约有773 万石以上,各县建仓囤粮,自给有余,余粮远销外地,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对蒙旗牧民的政治生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变革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也造成了蒙地设治境内阶级关系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注释:

    1】《吉林通志》,卷一

    2】《长春县志》,卷一,第60

    3】田志和:《论历史上的东北流民》,载《档案管理与历史研究》,第356365 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1月版

    4】《吉林通志》,卷二九【5】《理藩院则例》,卷十;《户部则例》,卷七。

    6】田志和:《清代科左三旗的招垦和出荒》,《哲里木文物通讯》,1982年创刊号。

    7】据统计,各旗开垦的面积:郭前旗72 万垧,科左中旗71 万垧,科左后旗27 万垧,科左前旗7.7万垧,科右前旗4.2 万垧,三陵养息牧6.4 万垧。

    8】科左前旗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奉旨,献出一部分牧地,作永陵、昭陵、福陵三陵供牲牧养之地,称“三陵养息牧”。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招垦。

    9】《黑龙江志稿》,卷八,<垦丈>

    10】《政治官报》,第二〇七号,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11】大赉直隶厅19133月改名大赉县。民国时期隶于黑龙江省,东北沦陷时期隶于龙江省。

    195810月与安广县合并称大安县,隶于吉林省,19888月改设大安市。

    12】《政治官报》,第三五五号,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13】《远东报》,宣统二年三月十八日。

    14】《吉长日报》,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15】《政治官报》,第八四五号,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16】《东三省政略》,卷二,< 蒙务上>,第16 页。

    17】《黑龙江时报》,1912111日。

    18】《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19】《东三省政略》,<财政篇·奉省垦务>,第5 页。

    20】洮南府于19132月改名洮南县。东北沦陷时期隶于龙江省,19547月划归吉林省。

    195810月与白城县合并称洮安县。19875月改为洮南市。

    21】靖安县于19142月更名洮安县,1934年划归龙江省,19385月改名白城县。195810月撤消县的建制置白城市归吉林省管辖。

    22】开通县于19547月划归吉林省,195810月与瞻榆县合并称通榆县。

    23】《政治官报》,第931 号,宣统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24】《扎萨克图旗放地清单》。

    25】《东华续录》(光绪朝),卷一八八。

    26】《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日。

    27】安广县于195810月与大赉县合并称大安县,隶于吉林省。19888月改建为大安市。

    28】《镇东县志》,卷二,19177月版。

    2919478月镇东县于赉北县合并称镇赉县,1954年划归吉林省管辖。

    30】《政治官报》,第841 号;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31】醴泉县于1914年更名突泉县。195910月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4月恢复突泉县建制。19698月划归吉林省。19797月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8010月划归兴安盟管辖。

    32】《奉天公报》,第五一六号,民国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33】《奉天公报》,第五五一号,民国二年十月二日。

    34】《盛京时报》,191375日。

    35】《东三省政略》,< 蒙务下·筹蒙篇>,第842 页。

    36】《东三省政略》,< 蒙务上·蒙旗篇>,第84 页。

    37】《东三省政略》,卷二。

    38】《政治官报》,第一二三〇号,宣统三年三月七日。

    39】《盛京时报》,民国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40】《东三省公报》,1913721日。

    41】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开发概述》,<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一期;田志和:《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1月版。

    42】各数字录自《清史搞》、《东三省纪略》、《奉天郡邑志》、《蒙古地志》、《政治官报》及县志。长春、长岭、德惠三县面积按照垦面积推算而得。醴泉县户口按民十三年数缩小这算,德惠县人口按户8 倍推算。

    (田志和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学忠系科尔沁右翼前旗党史地方志局原局长,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清代内蒙古哲里木盟召垦丈放蒙荒概述
  •  

    清初,内蒙古哲里木盟位于北纬 42°30′~47°30′,东经120°~126°。东南以柳条边为界,与盛京、吉林两将军辖境为邻;东北以松花江为界,与吉林、黑龙江两将军辖境为邻;西北以兴安岭为屏障,与锡林郭勒盟交接;西南连昭乌达盟(今赤峰市),正南一角与卓索图盟接壤。全盟辖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1952812日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后旗(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总面积约37.33 万平方公里(149.32万平方里),面积之大为内蒙古诸盟之冠。

    盟名起源于最初会盟地的地名,哲里木得名于哲理木山,古文献载名“者林目”,汉意马鞍肚带,源于哲理木山行貌。哲里木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苏木西北1.5 公里处,北部群山连绵,南部峰岭相迭,东西两侧山岭起伏。霍林河南北两源在它西边汇合,奔流而下,河谷宽阔,草木丰茂,是天然优良牧场和围猎、操练场地。会盟地位于这个大牧场党中央的一个大敖包。这个大敖包是盟长议事地,也是祭祖、祭天之地,举行仪式的中心场地。

    清代,清政府对内蒙古地区封建领地统治最基本的政策和制度是实行封禁、蒙汉分治。人为地限制蒙古族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蒙古地区同内地之间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天聪六年(1632年)十月,皇太极勘定“蒙古牧地疆界”。

    之后,制定政策和法令,封闭蒙古、封禁疆界、禁垦牧场。1900年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大举入侵,使近代中国的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已处于崩溃的边缘。空前的国内外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辛丑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白银4.5 万两)带来的财政枯竭,迫使清政府统治者不得不放弃旧制而施行新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恭格喇布坦奏请朝廷,愿划出一部分“游牧之地,招农垦种”【1】。嘉庆五年(1800年)奉旨,可“接地养民”,“以资蒙古生计”【2】。清政府将处理郭尔罗斯前旗蒙荒开垦的原则和办法,载入《大清会典事例》等文献中,通告各蒙旗。这一事例,事实上宣告蒙地开始弛禁。以此事例为标志,哲里木盟各蒙旗领地进入招垦时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发布“变法”通告,开始在全国推行所谓新政。搞“练兵筹饷”,加紧增加赋税以筹措赔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又宣布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即彻底废弃原有对蒙封禁、禁垦蒙地的政策,全面加强军政统治。以国家命令手段丈放招垦传统上属于内蒙古王公贵族所有的土地、牧场。放垦蒙地所得的押荒银(亦称地价)和垦熟后所征收的地租银,由国家和蒙旗分成。清政府把大批汉民移入蒙旗,大量拍卖蒙荒,乘机捞取巨款,蒙古王公贵族也从中搜刮财富,导致大片土地、牧场滥垦,天然草牧场遭到严重破坏。内蒙古哲里木盟招垦蒙荒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 私垦阶段

    东北地区的土地,清初亦实行封禁,自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颁行《辽东招民开垦例》,首先开放辽东地区,东北开始“辟郡县、招耕佃,乃有民籍”。以后虽然一再宣布某些地区的封禁,但皆是有禁而不绝,大批山东直隶(河北)地区的流民,涌向东北“求生”、“求食”或经商、伐木、淘金、打牲。尤其是当关内发生自然灾害之后。“闯关东”的群众,“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出山海关到辽西地区,或渡渤海,到辽东地区【3】。这些流民到东北之后,一部分落脚柳条边内,一部分出边到“东边外”,一部分出边到“西边外”。到“西边外”者即前往西辽河两岸的科尔沁左翼三旗境内。

    出吉林柳边的,则前往伊通河流域的前郭尔罗斯领地。什么时间,多少人口,落脚在什么地方形成居民聚落,现在没有具体资料能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

    初步统计,从顺治朝至乾隆年间,落居郭尔罗斯前旗境内者约有6000 人口;落居科尔沁左翼中旗者建74 个村屯,落居科尔沁左翼前旗者建7 个大屯。

    科尔沁左翼后旗“常突(今昌图县)额勒克”一带,首先出现东西长60 公里,南北宽30 公里左右的开垦区。对于这些入境垦荒的流民,各旗均未加以驱逐,亦未公开表示容留,但大多通过收租的方式加以默认。东北三将军对此亦未加以干预和呈报。

    二 、请旨招垦阶段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恭格喇布坦,首先向朝廷呈报私垦蒙荒面积和人口的安置问题,要求“划出游牧之地,招农垦种”。

    嘉庆五年(1800年),降旨:“令民人耕种”钠租,“以资蒙古生计”。在开垦地段置设长春厅,“管理民人事务”,“蒙汉划分治”【4】长春厅隶属于吉林将军,今后“不得再多招一户,不得再多垦一亩”。清政府将处理这个问题的经过和原则,载入《大清会典事例》和《理藩院则例》等文献中,通告各蒙旗。

    就事而论,这是对郭尔罗斯前旗的招垦既成事实的承认和善后处理,但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个旗的范围,这一决定等于宣告哲里木盟的领地开始弛禁,各旗札萨克普遍受到鼓舞和启示。于是,各旗纷纷凑请私垦时期存在的问题,清廷亦按处置郭尔罗斯前旗的原则,回答批复了各旗的请求。嘉庆八年(1803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的“七十四”屯,允准“照旧耕种”,暂归开原县管理。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开垦地设置昌图厅【5】。

    光绪三年(1877年),置怀德县、奉化县(今梨树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辽源州(今双辽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科尔沁左翼前旗境内置彰武县。闲散王公的领地亦出现了招垦,首开其端的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卓哩克图亲王,招垦民千余户【6】。从乾隆五十六年起到光绪二十八年近百年间,科尔沁左翼三旗和郭尔罗斯前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等五旗,大约招垦188 万垧以上【7】。由于蒙旗招垦,郭尔罗斯前旗南部以长春厅为中心,沿伊通河、驿马河、雾开河两岸,松花江中下游南岸,形成一大农业生产区。科尔沁左翼三旗南部以昌图厅为中心,沿西辽河两岸,形成另一农业生产区。在这两块农业生产区,析分蒙旗领地,置长春府、昌图府、辽源州、梨树、康平、怀德、农安、彰武等府州县【8】。

    四旗南部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盛京柳条边和吉林柳条边失去存在的意义。

    三 、官局主持丈放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战争、日俄战争,使关内关外的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到了破坏和沉重打击,逃难的人口增多,急剧并持续不断地向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移动,如何安置成了东北地区一大社会问题。

    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其西干线和支线通过哲里木盟蒙旗,俄国通过他们的官员和各种在华机构,诱惑蒙古王公喇嘛,强占蒙古草原,“哲里木盟10旗情形日益危急”,东北地方大吏要求改变蒙古疆域空虚状况,主张“经营内外蒙古荒地”,“以固边圉,以御地宝”。

    蒙古王公自招垦以后,普遍获得押荒银和地租银,经济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收入数额之多,远远超出牧业生产和摊派所得。因此,追求招垦的心态日益强烈。况且,自光绪朝以后各王公所需款项亦增加,生活腐化的程度也加深,追求货币的迫切性超过任何时期。

    战后,清政府国库一空如洗,“上下交困”,为解决财政危机,要求各省“就地筹饷。”东北三省是清朝财政的“协拨省”,官饷兵饷依赖关内各省和关税协拨,既然无法保证协拨,就势必迫使东北地方官署设法解决地方经费问题,其中来源之一就是招垦东北地区的官荒、皇家牧场荒、皇家围场荒,其中招垦蒙荒也成了来源的一部分。

    在上述的大背景下,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蒙地招垦进入官局主持阶段。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元月,黑龙江将军奉旨,成立“总理黑龙江札赉特等部蒙古荒务总局”,主持札、杜、郭后三旗招垦事务。相继盛京将军成立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的荒务局,主持这三旗的招垦事务。

    (一)扎赉特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黑龙江将军恩泽派员到三蒙旗勘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黑龙江副都统寿山提出奏陈,其中要求勘放蒙旗荒地,户部指令黑龙江将军提出具体办法。黑龙江将军认为,三蒙旗“可垦之田实多,虽该旗均以游牧为生,而近年牧不蕃息,蔓草平原闲置,殊觉可惜,况值新修铁路自西往东,直注三旗之地,他日横出旁溢,未必有侵占之虞”【9】。现在三旗财政困窘,所产的粮食不敷食用,只能“多开荒地奚以救此燃眉”。黑龙江将军提议,三旗蒙荒土质饶沃,出放时加倍收取押荒银,其中“以一半归之蒙古,既可救其艰窘,以一半归之国家,复可盖我度支,而民户乐于得荒”。“日后升科收租,亦于其中酌提经费,为安官设署之用。诚一举而数善备之道也”。

    清廷准予奏请,指令黑龙江将军主持丈放。黑龙江省当即派通判张心田、云骑尉舒尔干,到该旗商量出放地段。该旗“愿将其属界荒地南接郭前旗,东滨嫩江的四家子、二龙梭口等处,指出开放,”估计有毛荒100 万垧,扣实荒70 万垧,大约蒙古应得之一半价不计外,可为国家筹银49 万两。

    札赉特旗正在筹备招垦时,东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招垦之事暂停。《辛丑条约》签订后,“仍照前奏开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元月,派出5 起人员到段勘丈。这是哲里木盟蒙地全面开禁后,由官府主持招垦丈放的开端。

    截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丈放了莫勒红冈子、滔浪河北、二龙梭口、望海一带,计有生荒45.6981 万垧,熟地2.969 万余垧。每垧取押荒银4.2 吊,一半归旗一半归国家。蒙荒行局所需要的办公经费,在拨归旗和国家款项中,各提成100 文作为开支,不足时从国家款项中酌量拨补【10】。各招垦地6年升科,升科地每岁每垧取中钱660 文,其中420 文归蒙旗,240 文归国家。押荒银和租金归蒙旗部分,按札萨克四成、台吉三成五、庙仓二成五的比例分配。

    上述开垦地域内,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大赉直隶厅【11】,在塔子城置分防经历。“蒙汉分治”,大赉厅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行政区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在景星镇添设分防经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放上述地段内的余毛荒,其中在大赉厅管内的约有151 垧,属景星镇分防经历管内的约有4320 垧。两项合计实荒3129 垧。每实荒一垧收押荒银1 4 分,共收取银0.4381 万两、每两随收经费银1 5 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续放大赉厅管内永庆,昇平地方的余荒8799 垧。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在黑龙江省省城设立垦务总局,在各荒段设立蒙荒行局,主持蒙旗放荒事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省试署民政司倪嗣冲呈请,在嫩江西岸该旗哈拉火烧地方,指拨荒段作陆军第三镇退伍军人屯垦地,每兵丁授予熟地百亩,地价照章劈分,蒙旗一半,垦地建房费由公家筹垫,每丁给牛粮种籽费62 两。自授地之年起,每丁当年缴还租费银31 两,第二年还31 两,第三年缴还62 两。第四年还93 两,第五年照章升科【12】。这一奏请得到了旨准。事隔一年后,经巡抚周树模调查,发现哈拉火烧地方地势低洼,碱甸沙滩多,上腴地亩另星无多。“退伍各兵多游惰自安,菽粟不辨者流,欲其从事耕凿,日习其苦之劳”,难以办到,去年“每亩仅获粮一斗上下,甚有颗粒俱无者,租费既难征收,口粮尚需筹给。”去年应拨退伍兵1000 人,实际到屯者仅200 人,现在仅剩百余名;况且倪嗣冲“承办屯垦营私舞弊”。周树模建议:“应即一概停止,已经开出的荒田,另招农民承佃【13】”。宣统二年(1911年)三月旨准停办。

    黑龙江省废止蒙地军屯后,发布《屯垦局改招民户章程》16 条。主要内容:民户到屯每户授熟地百亩,房舍1 所,牛1 头;民户如多壮丁1 名(男20 岁以上),多授熟地50 亩;上等熟地每垧作价5 两,外加经费银3 2 分,中荒每垧八钱外加1 6 分,先交一半秋后交清,七年升科【14】。

    综上所述,札赉特旗自光绪二十八年起,经官方主持丈放,共出放毛荒47.0251 万垧(不包括军屯地),熟地2.969 万垧。约占全旗土地面积的4/1015】。据光绪三十三年统计,大赉厅民人2709 户、2.32 万人。

    (二)杜尔伯特旗

    黑龙江省署设局主持丈放扎赉特旗荒地后,杜尔伯特旗也愿将本旗嫩江东一带荒地招垦。黑龙江将军达桂也认为,“东清铁路两侧,人烟寥落,遍地草菜,渐为东清公司占射,蒙旗痛庠不关、亦从未一清界址”【16】。光绪三十年(1904年),达桂同意该旗招垦,希望该旗首先勘放东清铁路两侧及与黑龙江省接壤的地段荒地。当年八月在省城设局开办。但是,由于该旗荒地沙碱居多,其间虽有肥沃之处,但皆不成片,领户皆裹足不前。同时,由于与郭尔罗斯后旗相邻,两旗之间的领地多年来常常发生纠葛,领户更不敢前往。屡经磋商先将界址划分清楚,然后再招垦,并调驻军队保护领荒。在这种情况下,奉吉两省领荒户前往报领。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放出毛荒20.8417 万垧,熟地0.106 万垧。又放迄东省界毛荒12.2136 万垧。

    共收得押荒银32 万两以上【17】。在所放地段内,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安达直隶厅,“蒙汉分治”,隶属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前次铁路两旁荒地放竣后,将军达桂与该旗商定,续放嫩江与省交界的间荒。当年七月十八日派骑都尉佐领庆恩前往查勘,除各台站及蒙古人村屯外,大约毛荒6 万多垧。九月开始放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报竣,计放出毛荒1.2466 万垧,蒙界毛荒4.4013万垧,蒙界熟地103 垧。升科年限和租率,归旗部分劈分办法与扎赉特旗大致相同。

    至清末止,杜尔伯特旗共出放毛荒38.7032 万垧,熟地0.1119 万垧。出荒面积约占全旗土地的3/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安达厅管辖的民人127 户、916 人。

    (三)科尔沁右翼前旗

    盛京蒙荒行局总办试用知府张心田等,奉盛京将军令,在沙渍茅土设立荒务局。带同员司,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到达科尔沁右翼前旗调查荒务。得知,除外来蒙户开垦地外,尚有南北长约四五百里,东西宽或百里或七八十里不等的地段,可以招垦。据其土性,荒地可划分三等,巴彦昭以北至沙渍茅土定为下等,沙渍茅土以北至洮儿河之间定为中等,洮儿河东北一带土脉膏腴,蒙民垦户全居于此,定为上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制订《札萨克图(即科尔沁右翼前旗)蒙荒更定章程》10 条,全文如下【18】:

    第一条:札萨克图郡王旗之全境,南北长一千余里,东西宽一百二三十里不等。此次勘得该旗北段,山岗平原河泡俱备,水草极为丰茂,原无垦户杂居,尽行划留该旗台吉壮丁牧畜。严立界址,不许民垦,亦不许该旗贪利私佃,以重本业。其南面原野平旷,河泡夹杂,南自巴彦昭北行东西,尽该旗之所有,南北约长四五百里、东西宽自七八十里至百里不等。凡旧有佃户处所全数勘作应放荒界,其间土脉肥硗不一,划为上中下三等,下等荒地援照札赉特成案,每实荒一垧取库平银1 4 钱;中等每垧加取银4 钱,上等每垧加收银8 钱,以示区别而杜争竞。正价外均收库平一五经费,以资办公。

    第二条:应放荒界之内仍遵原议予限,先尽该旗台吉壮丁等自备荒价,投局报领,照章发票,挨号拨地,届限租。如有该旗公共垣寝禁地佛寺鄂博庐墓以及驿站,并该旗台壮现在居住自种房地,亦准报明,即地之大小随绳量为留出,作为该旗己产,不准私典盗卖。按处丈清各造毗连,详注绳弓四至图式,绘入开方总图清册,分给该旗一份以凭查验。

    第三条:荒界宽阔将来一律开垦,均当先后安官设署,自应预躧街基,发留城镇以为治所而立市廛,兹于该管界适中之沙渍茅土地方,先定街基一处更名双流镇,纵横5 里,其间除划留垣壕官道街署庙宇学校一切公所,在城外附近宽留义地,设立马厂外,所余街基,按照各处成案,酌中参定纵横每丈见方,收地价银三分三厘。此项拟全行拨给该郡王办公之用,其常年征收基租,拟每一方丈作京钱30 文,以一半归将来添设地方衙门办公之需。

    续躧街趾照此一律办理。升科年限仿照生荒例,六年起算以示体恤。

    第四条:查该郡王缠讼多年,益形匮乏。兹拟此次加收中地之四钱、上地之八钱价银,全数拨归该王旗公共项下,藉以上副朝廷体恤蒙藩之恩,下纾该王艰窘之患。

    第五条:此段应放荒地,凡有领户,到局报明愿领某等荒地垧数,先将荒价交清,由局掣发予荒地,复将信票中段截留,委员缴局考查,领户执票梢以凭,换领蒙古大照。

    第六条:该旗原有垦户报领荒地不以地计,只以户计,每户纳银20 两,即准将地段尽力开垦,甚至有将原领之地转卖他人而复行私垦者,几至无以稽考。此次严定章程,先令旧垦户,执契投局报名,按照蒙王移送户册查对相符,核明曾在蒙旗交过押租银若干,即列入该户在已交荒价项下,俟分提款项时再于该旗应得款内,如数扣除。该户所种之地,如系某等即按此项所定上中下荒价,按垧补交承领准其永远为己业。如敢藉端狡赖及有抗延阻挠情事,即将该户所种地亩撤回令放,一面分别究治。

    第七条:此项荒地系仿照札赉特旧案,以288弓为一亩,10 亩为一垧,每毛荒一垧扣作七亩收取荒价,但须先将荒价交清,不得有架空拖欠映射诸弊。凡遇河泡水洼碱塘石田实系不堪耕种者,准由清丈委员照章量予折扣,图册归入绳弓,报明行局考查。如系沃土,领户有意狡展希图扣数,及委员受嘱受贿代为朦报者,查出一并惩治。其已垦成熟者应遵原奏,仍照定章当年升科。挨地之荒认领若干,亦照定章先收荒价,俟5年后第6年起科,至租赋如何征收,荒地放竣再行酌议奏明办理。

    第八条:开放之初,尚未设有地方官,而荒事办竣约须二三年之久,所有荒段一切词讼必须由行局秉公讯办,涉事体重大行局不能擅主仍归省审办。

    民间遇事亦不可略无管束,即由行局先验放乡约甲长数人,将地方乡社牌甲均编列整齐,验放乡甲后由行局发给执照归乡充当,有事则报经乡甲转禀行局,俟设有衙署即饬归地方官,另换执照。

    第九条:查原领蒙佃近有无力耕种,情甘退佃者,应由局另行招户承领,若原户自有妥实买户,愿将此地兑卖者,姑念原户开垦有年且盖有房间,准令就其所有熟地房间,稍收牛具花费,以示体恤。

    应征地价令买户承继但熟地除外。不准分毫私卖官荒,违者治罪。

    第十条:该旗界内旧户,有曾经为匪弃业潜逃,或系因乱他往逃避多年,现闻开荒来归认业者,此项逃户本属良莠不齐,年久似难分辨且多年未交租粮,若照现有旧户一律准其认业,势恐远年逃户纷假纷託前来办理,即无限制。凡遇此等逃户,即照新佃,准其备价挨号认领,俾有生业。不得任听假託侵赖,以免架名巧占渔利之弊。

    奉硃批钦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十九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先根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领荒招垦章程》,于是年七月正式招垦丈放。

    续放地段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报竣,共放出荒地62.5 万余垧,城基地125 万余方丈,得库平银86.6 万余两,经费库平银12 万余两【19】。所得正价银、加价银分作10 成,4 成归该郡王、3.5成归台壮、按户匀分,2.5 成归旗庙仓。

    盛京将军增褀奏请,在出放地段“酌设府县,划疆分治”。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在双流镇地方置洮南府【20】;在双流镇东北90 里的白城子,置靖安县【21】;在双流镇东南130 里的哈拉乌苏地方(后移七井子),置开通县【22】。1 2 县均隶属于盛京将军行政区域,蒙汉分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扎萨克图旗郡王愿将上述荒段内的余荒“续放”,即毗连靖安县的七十七道岭、毗连洮南府的黄羊圈、绰勒木山一带各余荒,荒界外的塔拉根、莫力克图、吴逊噶泉各沟川的新荒等等。候补知县张翼廷受委、前往上述地段设立蒙荒行局、总办勘放,一切办法均按前章办理。同年四月初一开办、九月底报竣,共放实荒8.9063 万垧,镇基地14.06 万方丈,另有山荒地11.7511 万垧无人认领,留做公共放牧地。共收放荒正价银18.218 万两,镇基地正价库平银7032 两,经费银2.8381 万两。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请,按台吉留地四方、壮丁二方标准,给旗留出牧养地。是年,札萨克图旗留出牧养地17.94万余垧。在爱其挠一带尚有余荒合地13.5 万余垧,由洮南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持出放。按中下等地收银,中等每垧(含经费银)2 7 6 分,下等每垧1 6 7 分。收银情况不详。

    前各次所放各荒,垦熟者不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决定,升科年限应缓3年。镇基地地租援照科左前旗例,一律免征。

    靖安县境内原放荒地内,有沙碱荒1.937 万余垧,按一五折扣合实荒0.29 万余万垧。至宣统二年(1910年)仅放出0.13 万余垧,尚有0.19 万余万垧无人来领。商得该旗同意,按照郭后旗成案、对无人承领的余荒免价招垦,每垧只收经费银4 钱,以资办公【23】。

    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报告,札萨克图旗出放的各等荒地,共收库平银61.2505 万两,其中除开支护局兵垧外,下余59.5049 万两,国家与蒙旗对半劈分。另收加价银15.2238 万两,城基地银4.1301 万两【24】。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札萨克图旗郡王乌泰,因欠俄债29 万卢布问题,引起中俄交涉,此外尚欠京债等无力偿还。国家贷款偿债,将留给台壮的牧养地招垦,得放荒银约0.9565 万两,归偿大清银行。

    清末统计,札萨克图旗共放出荒地101.6615万垧,城基地0.931 万垧,所放荒地约占全旗面积6/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洮南府辖8社领125 村屯, 民2885 户、1.69 万人。开通县辖8 社领113 村屯,民1835 户、1.68 万人。靖安县辖4 区领41 村屯,民1726 户、1.18 万人。

    (四)科尔沁右翼后旗

    在蒙旗招垦阶段,科尔沁右翼后旗就已经招垦了部分荒地,但出放的面积不大,也无一定章程。

    旗札萨克私招的垦户称“红户”,台壮私招的垦户称“黑户”。

    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盛京将军增褀委派蒙荒局总办张心田,前往科尔沁右翼后旗劝导放荒,理蕃院下札催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旗札萨克愿将洮儿河南岸100 里方圆的荒地勘放。

    在丈放前,旗札萨克拉什敏珠尔先向奉天省署两次借款2.5 万两,言明从放荒收价中归偿,以应敷“办公急需”【2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仿科尔沁右翼前旗成案,制定《丈放科右后旗荒地变通办理章程》,按照这一章程于同年七月开办,十一月报竣。

    共放出荒地24.1458 万垧,城基街基地115.452 平方丈。共收正价库平银32.7037 万两。除对半劈分外,在国家应得部分里提成1.5 万两,赏给该旗协理、印务2 员作津贴。收城基价库平银5.7726 万两,经费库平银5.7714 万两【26】。

    在上述放荒地段内,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谢家窝卜置安广县,隶于洮南府【27】。

    旗札萨克拉什敏珠尔中年无子,听信喇嘛建议,在北山上修建新的公府和喇嘛庙,行建5年,亏银6 万余两。公府迁住新址后,因财力日蹙,部分房舍工程不能竣工,派印军济克吉特加卜到洮南府,向“寓庆升”商号贷款1.5 万两【28】。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便以“急需款项”为由,要求招垦洮儿河北岸荒,奉旨后总办毛祖模经手办理,制定《续放科右后旗河北余荒章程》。按照这个章程,共丈放生荒19.4 万垧,撤局后由洮南府知府孙葆瑨兼办善后事宜。放垦报竣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在南叉干挠置镇东县隶于洮南府。【29】宣统元年(1909年),续放哈沙图阿勒坦、克呼特苏衣两驿站以南的荒地,约3200 方里。

    到清末统计,科尔沁右翼后旗出荒41.6991 万垧,熟地1.8467 万垧,镇基地115.452 平方丈(合0.603 万垧)。全旗开垦面积约占全旗面积的6/10。【30】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安广县辖8 个乡,领141 个屯。民1344 户、1.04 万人。镇东县辖5 个乡,领141 各屯,民1631 户、2.03 万人。

    (五)科尔沁右翼中旗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盛京将军赵尔巽派留奉补用张心田,前往王府商议招垦事宜。仿照科尔沁右翼前旗章程,丈放茂改吐山以南得力四台、以北之阿力加拉嗄一带荒地,南北长360 里,东西宽40 里,大约有毛荒64.8 万垧。科尔沁右翼中旗制定的《放荒章程》中规定,上等每垧实荒收库平银4 4 钱,中等2 4 钱,下等1 4 钱。

    国家与蒙旗对半劈分。每地价银100 两随收经费银15 两作办公经费。全荒地段绳丈分等,当众掣签!掣及某号即归某人承领,由行局发给丈单,荒价银交齐即行换发蒙汉合璧大照,以便执业。城基地每方丈收价银5 分,计宽一丈长六十丈应收库平银3两,全归王旗,随收一五经费银以资办公。台壮均留牧养地,台吉两方,壮丁一方不收荒价。园寝、佛寺、鄂博、圣泉等,有应留者皆留,不得出放。

    熟地当年升科,生荒6年升科。租率实荒每垧年收中钱660 文,其中240 文归国家,余之归蒙旗。城基地每方征租中钱30 文,15 文归地方办公用,余之归旗。所有升科租赋,归设治民署经征,蒙旗应得部分,由民署统一拨付。

    上述荒段报竣后,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在荒段内置开通镇、醴泉镇。宣统元年三月,于醴泉置醴泉县【31】,隶于奉天省洮南府。

    旗札萨克因欠商债过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续放高利坂荒地,在霍林河与阿木台河之间,面积约有34.25 平方公里(137 平方里)。为了招来领户,四出张贴广告。在昌图府一带贴出《科右中旗蒙荒行局告示》,介绍了领荒位置、丈放办法、租率等4 款。宣统三年,又以洮南府名义在奉天省各处张贴告示,如在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贴出《洮南府知府孙葆瑨招垦告示》。

    在新设置的醴泉县境内,耕种情况并不好,出荒8年,全段毛荒共756 万亩,垦熟者只占3%。镇基地合673 垧,出放8年而兴修者寥寥,修建之户不过1/10。民,2年(1913年)102日,奉天省行政公署特发布训令,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在18个月内,凡报领而未垦之户,务必携带犁具来段开垦,愈期未到者,概行注销名册,撤佃另放,并原交荒价一半缴还,以一半充公。街基未修之处,限于本年冬季务要将料备齐,于来年春季动土兴修,愈期不修者,即行撤佃另放,所交价银按土地同样处理” 【32】。

    当年10月,再次发出训令督促。领户迟迟不肯的原因,主要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移民不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领荒者包揽大段,居奇待利之诡计造成,这次训令严加取缔包揽,凡18 个月内愈期不到段开垦者,一律撤荒另放【33】。两训令发布之后,大段包揽者洮南华兴公司,急忙向各处张贴广告,招揽佃户。他们在广告中说,本公司在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利坂领有上等黑土荒地一段,分立大小村屯11 处,设有镇基、住房、碾磨、食井、护家枪械等,免交巡警费、牛具籽种按每方570 亩计,由公司垫办中钱300 吊,免利,3年归还,地无租价,3年后再行议租。另一大段包揽者豫丰源垦务公司,在辽源、宽甸、复州、义州、营口、辽阳、金州等地张贴广告,招佃户到高利坂地方领荒。并提出了一些优待条件。如在街基内营商者,2年内一律免税;承领6年后,按7 折纳课;招领不收现款,2月后缴价;公司租给牛,每头每年租粮3 担,需地一方有租牛4 头每人发给吃粮1 石,每方需籽种3 担,估计秋后每方净得洋180 元,实有利可得【34】。

    至清末统计,科尔沁右翼中旗共出荒75.6 万垧,约占全旗土地面积的3/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醴泉县所辖面积约3.3944 平方里。居民40余户。

    (六)郭尔罗斯后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黑龙江将军恩泽奏请招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着手进行,但刚一开始就陷入了“三喇嘛荒案”的交涉中。

    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根据理刑主事庆山的报告,该旗与吉林相邻的铁路以西地段,尚有生荒可以出放。蒙旗也同意放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报竣,共出放毛荒15.2866 万垧,收库平银22.4713 万两,经费银3.3706 万两。

    在上述所出放的地段内,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肇东分防经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肇州直隶厅,隶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巡防局委员崇绶主持,出放了铁路西北以南老虎背、莲花甸等处的甸荒,计5.949 万垧,收得荒价银8.745 万两。

    郭尔罗斯后旗松花江北岸的一带地方,与吉林仅隔一江,是商船必经之路,省府要求开拓商埠,开放该处余荒“以得利权,而固疆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旗同意出放。截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共放出毛荒13.0179 万垧,收荒价银19.1363 万两,又每垧加收3 两,两项合计总收入46.4739 万两,此外又收经费银6.9714 万两。【35

    该旗升科和租率、分成等办法,与扎赉特旗大致相同。光绪三十四年(19.8年)春,经甘井子荒务局总理何棫朴,招垦和丈放了莲花泡、老虎背、三道岗子、河神口子等地方,计毛荒29.5137 万垧、实收荒价银41.8927 万两。

    至清末统计,全旗共出放荒地63.7672 万垧,占全旗土地面积的5/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统计,肇州厅所属民人538 个村屯、5373 户、2.84万人。

    (七)郭尔罗斯前旗

    在蒙荒全部开禁后,郭尔罗斯前旗处于东三省的交通要道。所以,供应所需较他旗为多,旗札萨克“债累之苦”亦为各旗所未有。“咸同之际,用兵东南,征调黑龙江兵过境,驿站往来连年供给,本旗从征官兵置备垧械复多,耕费咄嗟。集款悉以重利贷请商人,而浪滥侵蚀又为蒙旗习惯,由于上困于债,民苦于兵,旗员之罔利营私者,转日以冲牣,历年既久逋负愈多,本利环生,新旧重叠,竟无脱身之策。”【36】截至光绪二十八年统计,旗札萨克奇默特色木丕勒,积欠的各债银30 余万两,市钱80余万吊。蒙地开禁后,旗札萨克援先祖之例,愿继续招垦,用押荒所得的钱来偿还各债。吉林将军长顺表示赞同。于是郭尔罗斯前旗又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招垦。

    但是,该旗尚有余荒之处,一是乌拉衙门隐匿之荒;二是长岭子一带荒地;三是长春府东塔呼一带的荒地。该旗要求出放长岭子荒地约30.286 万垧。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长春府派通判张呈泰前往该地,成立蒙荒行局,主持丈放(后改长岭蒙荒招垦处)。荒行局公布《章程》10 条,按井开方招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长岭县,隶于吉林省行政区域,除招垦新户外,从农安县划出三区归长岭县管辖。但由于按井招垦面积过大,领佃者不多,两年间仅放出毛荒8.4741 万垧。

    蒙荒行局决定改为按方招垦,降低荒价,荒地不分等级,报领者交纳地价后发给《大照》。宣统元年(1910年),又放出12.6688 万垧。所剩下的8.8857万垧交官商合办的农林蚕牧股份公司主持出放。

    宣统元年,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沐徳乡的第四、五、六、七甲拨出设县,取两乡之名各一个字,定名为德惠县。德惠县隶于吉林省行政区域。至此,在郭尔罗斯前旗所开垦的蒙地上,置了1 3 县,均隶属吉林省管辖。据光绪三十三年统计,长春府耕地面积为37.3331 万垧,辖5 区民人57423 户、46.97 万人,其中农安县耕地面积为41.0022 万垧,辖12 区,民35539 户、28.77 万人。长岭县耕地面积为30.0285 万垧,民850 户、7100 人。德惠县耕地18.9262 万垧。至清末,全旗被开垦的土地,约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10

    (八)科尔沁左翼中旗

    这个阶段科科尔沁左翼中旗占用荒地和开垦,是由于开僻洮南府至辽源州之间的道路,需要占用科尔沁左翼中旗领地而引起的。从洮南府进奉天省要经过辽源州(今郑家屯),全程约100 余公里。

    这段路程全部经过科尔沁左翼中旗的领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认为,这段路途沙漠无垠,村落绝少,裹粮缺乏,行旅维艰,盗贼也多,派兵巡缉又苦于驻扎寥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奏请,自辽源州以北经卧虎屯至边昭止,开辟一条官道,沿路两旁地段各划10 里,“从事垦放,以谋生聚庶,洮辽联络一气” 【37】。在具体商讨中,该旗恐有碍蒙民生计,加以拒绝。宣统二年(1911年)闰二月,东三省总督再次奏请,强调指出,开辟官道为“安民设治,冀以固边圉而杜觊觎。”该旗蒙地横断全盟,“日俄两国辄以诱惑蒙旗之手段,侵为干涉主义,协谋所及隐以洮儿河南北为界,今道路不辟,布置无从,领土之权瞬为外人所据,则事后更难措手”。经再三劝导,加之“有岁租之进项”,科尔沁左翼中旗遂接受了劝谕。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制定《出放达尔罕王旗洮辽站荒规则》,明确规定这次放荒是为了开辟洮辽道路,筹设驿站。拟由辽源州之东阎家崴子起,直至郭尔罗斯前旗界,南北长144 里,全段荒地约2502 方,合计毛荒8.3025 万垧。段内原有蒙户村屯周围,一律各留地1 方。在官道扼要之处设三镇,即安乐、保康、开化。每隔10 里为一段,每段设村屯1 处,计14 屯【38】。

    卓哩克图亲王为偿还京债,再次要求出放荒地,他愿出放领地巴林他拉牧场7 万垧,约得押荒银10 余万两,清廷允准。一切丈放办法照旧例办理,昌图府派补用道黄仕福为总办,前往会同卓哩克图亲王筹办【39】。民国元年(1912年)1月开丈,丈放了东至巴林他拉,西至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长50 里、宽30 里,共放出荒地6.75 万垧。

    民国6年(1917年)又添放2.25 万垧【40】。

    综上所记,从清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的9年间,8 个旗共招垦了蒙荒454 万余垧,约为前90余年招垦面积的2.4 倍左右。在开垦区段内,又自然形成两大农业生产区域,即以松嫩平原的肇州三厅为中心,以洮儿河流域的洮南府为中心。在这两块区域内建置1 3 7 县。分别隶属于奉天省和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哲里木盟东部各旗的经济面貌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清一代,哲里木盟蒙荒总计招垦约在643 万垧以上,在哲里木盟蒙旗的开垦领地上,置3 13 12 县,约占面积7 万平方公里(28 万余平方里),分别隶属于东三省,成为东三省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九)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嘉庆七年(1802年),旗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报请朝廷批准,开放常突额勒克一常地方,诏准借地养民,招民垦殖;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续开八面城荒和夹荒地;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开放库都力(今康平县境内)一带地方。前,3次放垦称为“三展荒边”,开荒面积占当时全旗总面积的7/10 强(约545.37 公里)。

    (十)扎鲁特旗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扎鲁特左、右二旗首批召垦放荒1.1 万公顷。

    (十一)开鲁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热河都统廷杰与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洽商,阿鲁科尔沁旗报效荒地7000 顷(每顷为100亩),东扎鲁特旗报效荒地5000 顷,西扎鲁特旗报效荒地6000 顷,合计共1.8 万顷。光绪三十三年八月(19079月),在上述三旗报效荒地的塔甸镇子地方,设立了“三旗垦务局”,派遣钟元(字甸)任垦务总办,并派员勘丈可耕荒地。据同年十一月初十都统廷杰向朝廷申报,“勘丈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东、西扎鲁特旗三旗蒙荒,计可耕之地八千余顷,刻期招领,请颁发空白照五千张,以凭转发填用”。

    宣统二年九月二十七日(19101029日),朝廷批准,三旗垦务局与巴林垦务局合并,在林西县设立了“总办热河三旗巴林旗荒垦务行局”,任廷杰为垦务行局总办。两局合并后,由于经办领域广大和账目混乱,于宣统三年六月初九(191074日),“总办热河三旗巴林旗荒垦务行局”撤销,巴林三旗垦务由林西、开鲁两县就近兼办。开鲁原三旗垦务局改称开鲁垦务局。当时民间称其为“地局子”。开鲁县垦务局一直到民国10年(1921年),计划出放的荒地出放完毕才撤销。县知事陶初白、张秉黎等先后兼理垦务。垦务局设有文案委员、收支委员、监绳委员、绘图委员,均为热河批准委用。另有书手五六人,绳夫和局役依丈地设绳多少和局务的闲忙随时雇用。垦务局有少量的马队(骑兵)和步兵,称护垦队。丈放土地除热河向朝廷奏定的垦务章程外,垦务局还规定有“丈放规则”。

    垦务局以丈放委员发给领户,载明坐落、地址、四邻、长宽弓码的大小号为凭证,收款发照。

    宣统年间以前发的是度支部发放的“龙照”。

    四、析出地域置府、州、厅、县及人口

    嘉庆五年(1800年),郭尔罗斯前旗开垦地段内设置长春厅。嘉庆十一年(1806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开垦地段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置奉化县(今梨树县)、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光绪六年(1880年),置康平县。光绪十五年(1889年),郭尔罗斯前旗开垦地段置农安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垦地段置辽源州(今双辽县),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开垦地段置彰武县。

    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蒙旗招垦转入官局主持招垦阶段。开垦地区转向了洮儿河两岸和嫩江流域,即科尔沁右翼三旗和东清铁路西干线两侧的三旗。光绪三十年,置洮南府(今洮南市)、靖安县(今白城市)、开通县(今通榆县)、大赉直隶厅(今大安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置安广县(今大安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肇州直隶厅和安达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长岭县。宣统元年(1909年),置醴泉县(今突泉县)。宣统二年(1910年),置德惠县、镇东县(今镇赉县)等【41】。

    18001910年哲里木盟领地设治一览表【42

     

     

    上述析出的蒙地约占蒙旗总面积的20% 左右。

    蒙古王公的领地减少了,各旗面积也缩小了。这是各蒙旗执政王公在招垦勘放时所不曾预料到的。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统计,19 个府厅州县内的汉、回等民族人口,大约有28 万户以上,他们分散在6000 多个村屯之中,约有220 万人以上,蒙边人口稀疏的状态有极大地改变。19 个府厅州县的耕地,每年所生产的五谷杂粮约有773 万石以上,各县建仓囤粮,自给有余,余粮远销外地,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对蒙旗牧民的政治生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变革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也造成了蒙地设治境内阶级关系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注释:

    1】《吉林通志》,卷一

    2】《长春县志》,卷一,第60

    3】田志和:《论历史上的东北流民》,载《档案管理与历史研究》,第356365 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1月版

    4】《吉林通志》,卷二九【5】《理藩院则例》,卷十;《户部则例》,卷七。

    6】田志和:《清代科左三旗的招垦和出荒》,《哲里木文物通讯》,1982年创刊号。

    7】据统计,各旗开垦的面积:郭前旗72 万垧,科左中旗71 万垧,科左后旗27 万垧,科左前旗7.7万垧,科右前旗4.2 万垧,三陵养息牧6.4 万垧。

    8】科左前旗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奉旨,献出一部分牧地,作永陵、昭陵、福陵三陵供牲牧养之地,称“三陵养息牧”。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招垦。

    9】《黑龙江志稿》,卷八,<垦丈>

    10】《政治官报》,第二〇七号,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11】大赉直隶厅19133月改名大赉县。民国时期隶于黑龙江省,东北沦陷时期隶于龙江省。

    195810月与安广县合并称大安县,隶于吉林省,19888月改设大安市。

    12】《政治官报》,第三五五号,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13】《远东报》,宣统二年三月十八日。

    14】《吉长日报》,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15】《政治官报》,第八四五号,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16】《东三省政略》,卷二,< 蒙务上>,第16 页。

    17】《黑龙江时报》,1912111日。

    18】《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19】《东三省政略》,<财政篇·奉省垦务>,第5 页。

    20】洮南府于19132月改名洮南县。东北沦陷时期隶于龙江省,19547月划归吉林省。

    195810月与白城县合并称洮安县。19875月改为洮南市。

    21】靖安县于19142月更名洮安县,1934年划归龙江省,19385月改名白城县。195810月撤消县的建制置白城市归吉林省管辖。

    22】开通县于19547月划归吉林省,195810月与瞻榆县合并称通榆县。

    23】《政治官报》,第931 号,宣统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24】《扎萨克图旗放地清单》。

    25】《东华续录》(光绪朝),卷一八八。

    26】《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日。

    27】安广县于195810月与大赉县合并称大安县,隶于吉林省。19888月改建为大安市。

    28】《镇东县志》,卷二,19177月版。

    2919478月镇东县于赉北县合并称镇赉县,1954年划归吉林省管辖。

    30】《政治官报》,第841 号;宣统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31】醴泉县于1914年更名突泉县。195910月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4月恢复突泉县建制。19698月划归吉林省。19797月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8010月划归兴安盟管辖。

    32】《奉天公报》,第五一六号,民国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33】《奉天公报》,第五五一号,民国二年十月二日。

    34】《盛京时报》,191375日。

    35】《东三省政略》,< 蒙务下·筹蒙篇>,第842 页。

    36】《东三省政略》,< 蒙务上·蒙旗篇>,第84 页。

    37】《东三省政略》,卷二。

    38】《政治官报》,第一二三〇号,宣统三年三月七日。

    39】《盛京时报》,民国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40】《东三省公报》,1913721日。

    41】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开发概述》,<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一期;田志和:《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1月版。

    42】各数字录自《清史搞》、《东三省纪略》、《奉天郡邑志》、《蒙古地志》、《政治官报》及县志。长春、长岭、德惠三县面积按照垦面积推算而得。醴泉县户口按民十三年数缩小这算,德惠县人口按户8 倍推算。

    (田志和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学忠系科尔沁右翼前旗党史地方志局原局长,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