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记寻踪】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王秀芳

     

    二连浩特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从建镇以来的“拉水吃”到后来的建设独立给水工程,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排除万难为千家万户供水的这段历史显得尤为珍贵。

    一、“拉水吃”的历史

    1956年,集二线建成后,二连浩特供水由铁路承担,用1台机车从赛乌苏拉水。机车每天往返两次,运输生活用水1000吨。铁路地区从1957年开始在赛乌苏打井抽水,铁路在赛乌苏打有7口潜井、1口机井,日供水量为1200吨。并在赛乌苏管道入口设有一个减压室,常设2人值班。

    1957年开始,地方政府委托城建科负责供水管理,1957—1965年间,共建成居民区采水点12处。1966年,由地方、铁路、二木站3家合建了由市区至赛乌苏的输水管线,工程总概算为161884.04元,共完成管道2481米。自此开始管道送水,自来水开始入户。

     

     图片24.jpg

    修建中的输水管线

     

    二、开启独立给水时代

    1976年,地方独立的给水工程——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开始建设,至此地方供水系统与铁路供水系统彻底分开。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开始于1976年第三季度,于1980年试投产,1982年竣工验收合格,共投资602万元,设计规模为2000立方米/日,水源地设在齐哈日格图林场南,建井3眼,经56.4公里输水管道引水入市区配水厂向居民供水。1989年,经查干特格洼地北坡增设中途加压泵站后,供水量翻番,达到4000立方米/日。

     

     图片25.jpg

    1993年11月,齐哈日格图至二连浩特市输水复线工程通水剪彩仪式

     

    三、建设第二水源地给水工程

    随着二连浩特市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原有的供水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用水需求。因此,1990年,二连浩特市政府开始建设齐哈日格图第二水源地及自来水复线工程。工程历时三年,1993年竣工,共投资3800余万元,新建水源井3眼,新修输水管线56.2公里,沿线增设闸阀,自动排气阀和泄水阀。近期供水量可达8000立方米/日,改自发电为常电供应,彻底解决了全市的供水问题。1999年6月6日至8月16日,自来水公司在齐哈水源地新建3眼机井,进一步增加了供给量。

    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新旧水源地的水源井日抽水量可达12000立方米/日,采取交替做业24小时不间断的用高压深井潜水泵将水抽入一级调节物——清水池中,再经二级加压泵房将水送入输水管道,经中途加压进入市区水厂,再供给用户。

    四、齐哈日格图水源地水文地质情况

    齐哈日格图地区区内地下为潜水或层间自由水。含水组由第三系新统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和砾岩组成,并埋藏于新生代古河道中。含水组呈南北向展布,一般厚度40米~60米,向河道两侧逐渐变薄。含水组顶板埋深由西向东增深,由10米增至95米。富水性于河道中部最好,一般单井出水量大于2000立方米/日,向两侧逐渐递减,水质也有由好变差的相应规律。总之,地下水分布有河道带水文地质特征。经查明区内地下水除局部地区有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外,主要来自南部的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且排泄于区外的巴润宝力格一带,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

    区内属典型大陆干旱草原型气候,雨量稀少,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仅为17739.53立方米/日。但由于含水组厚度较大,一般为40米~60米,故容积储存量很大,经计算达40.46亿立方米,其地下水侧向流补给量为17739.53立方米/日,可采容积储存资源为36954.5立方米/日,总计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54694.4立方米/日。按45000立方米/日的需水量计算,从百年开采条件下开采水位动态预测结果看,采区地下水位的一般降深为8米~18米,仅及含水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地下水资源是有保证的。从区内总的水质情况看,基本上是好的,但作为饮用水含氟量略高。氟化物含量为1.0毫克/升~14毫克/升。

    五、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

    水源地1997年新建管线637米,1999年新建管线880米。1999年,为解决边境部队吃水问题,新建市区至哨所的一线供水管线4.4公里,于7月19日正式通水。至1999年,市区内自来水管网长度为28.76公里,市区东侧铁路地区自来水自成管网系统,共有管网14.481公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二连浩特城镇建设和供水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连浩特市供水管网普遍运行超过20年,部分街路管网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为了切实解决老旧管网漏损问题,2023年,二连浩特市总投资17512万元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同时,还对3个小区的加压供水系统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供水水压不足的问题,为居民长期稳定、安全用水加上了“双保险”。

    (作者单位:二连浩特市档案史志馆)


  • 【史记寻踪】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王秀芳

     

    二连浩特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从建镇以来的“拉水吃”到后来的建设独立给水工程,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排除万难为千家万户供水的这段历史显得尤为珍贵。

    一、“拉水吃”的历史

    1956年,集二线建成后,二连浩特供水由铁路承担,用1台机车从赛乌苏拉水。机车每天往返两次,运输生活用水1000吨。铁路地区从1957年开始在赛乌苏打井抽水,铁路在赛乌苏打有7口潜井、1口机井,日供水量为1200吨。并在赛乌苏管道入口设有一个减压室,常设2人值班。

    1957年开始,地方政府委托城建科负责供水管理,1957—1965年间,共建成居民区采水点12处。1966年,由地方、铁路、二木站3家合建了由市区至赛乌苏的输水管线,工程总概算为161884.04元,共完成管道2481米。自此开始管道送水,自来水开始入户。

     

     图片24.jpg

    修建中的输水管线

     

    二、开启独立给水时代

    1976年,地方独立的给水工程——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开始建设,至此地方供水系统与铁路供水系统彻底分开。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开始于1976年第三季度,于1980年试投产,1982年竣工验收合格,共投资602万元,设计规模为2000立方米/日,水源地设在齐哈日格图林场南,建井3眼,经56.4公里输水管道引水入市区配水厂向居民供水。1989年,经查干特格洼地北坡增设中途加压泵站后,供水量翻番,达到4000立方米/日。

     

     图片25.jpg

    1993年11月,齐哈日格图至二连浩特市输水复线工程通水剪彩仪式

     

    三、建设第二水源地给水工程

    随着二连浩特市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原有的供水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用水需求。因此,1990年,二连浩特市政府开始建设齐哈日格图第二水源地及自来水复线工程。工程历时三年,1993年竣工,共投资3800余万元,新建水源井3眼,新修输水管线56.2公里,沿线增设闸阀,自动排气阀和泄水阀。近期供水量可达8000立方米/日,改自发电为常电供应,彻底解决了全市的供水问题。1999年6月6日至8月16日,自来水公司在齐哈水源地新建3眼机井,进一步增加了供给量。

    齐哈日格图给水工程新旧水源地的水源井日抽水量可达12000立方米/日,采取交替做业24小时不间断的用高压深井潜水泵将水抽入一级调节物——清水池中,再经二级加压泵房将水送入输水管道,经中途加压进入市区水厂,再供给用户。

    四、齐哈日格图水源地水文地质情况

    齐哈日格图地区区内地下为潜水或层间自由水。含水组由第三系新统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和砾岩组成,并埋藏于新生代古河道中。含水组呈南北向展布,一般厚度40米~60米,向河道两侧逐渐变薄。含水组顶板埋深由西向东增深,由10米增至95米。富水性于河道中部最好,一般单井出水量大于2000立方米/日,向两侧逐渐递减,水质也有由好变差的相应规律。总之,地下水分布有河道带水文地质特征。经查明区内地下水除局部地区有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外,主要来自南部的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且排泄于区外的巴润宝力格一带,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

    区内属典型大陆干旱草原型气候,雨量稀少,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仅为17739.53立方米/日。但由于含水组厚度较大,一般为40米~60米,故容积储存量很大,经计算达40.46亿立方米,其地下水侧向流补给量为17739.53立方米/日,可采容积储存资源为36954.5立方米/日,总计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54694.4立方米/日。按45000立方米/日的需水量计算,从百年开采条件下开采水位动态预测结果看,采区地下水位的一般降深为8米~18米,仅及含水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地下水资源是有保证的。从区内总的水质情况看,基本上是好的,但作为饮用水含氟量略高。氟化物含量为1.0毫克/升~14毫克/升。

    五、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

    水源地1997年新建管线637米,1999年新建管线880米。1999年,为解决边境部队吃水问题,新建市区至哨所的一线供水管线4.4公里,于7月19日正式通水。至1999年,市区内自来水管网长度为28.76公里,市区东侧铁路地区自来水自成管网系统,共有管网14.481公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二连浩特城镇建设和供水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连浩特市供水管网普遍运行超过20年,部分街路管网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为了切实解决老旧管网漏损问题,2023年,二连浩特市总投资17512万元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同时,还对3个小区的加压供水系统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供水水压不足的问题,为居民长期稳定、安全用水加上了“双保险”。

    (作者单位:二连浩特市档案史志馆)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