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义,意思是:“宣读”“朗读”“读物”。据历史记载:《古兰经》是安拉在公元610年的“盖德尔”之夜,命令天使吉卜利勒向先知穆罕默德开始陆续颁降《古兰经》文。直至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归真,“启示”中止。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的法典”,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来源和根本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各教派学说的立论基础。
《古兰经》的全部内容,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典章制度,阐明了伊斯兰教的信仰纲领是:信安拉,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末日的审判。
《古兰经》中还为穆斯林规定了在维护安拉独一基础上的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宗教义务有:念动、礼拜、斋戒、朝觐和交纳天课等。
《古兰经》中提出的孝敬双亲、主持公正、接济亲属、怜惜贫孤、慷慨助人、反对浪费等一系列伦理道德主张,是伊斯兰教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
《古兰经》还提出了以下几种法规:无息借贷法、遗嘱继承法、婚姻法和为维护和稳定已经确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制定的刑律。
《古兰经》中还记载了古代传说和人物故事,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说人物,用反对多神、信仰一神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神教的系统,而先知穆罕默德则是这个一神教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宣传的伊斯兰教是对过去众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复和继续。
《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容,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并对后来阿拉伯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社会变革,因此它还是研究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以及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情况的重要历史文献。
“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传教过程中的言论和行为举止的记录,各家统计的数字多寡不一,圣训学家布哈里集录的数额为60万段,伊本·罕百勒集录的数额为75万段,艾布·达乌德集录的数额为50万段。圣训中有的是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经文涵义、寓意的阐述和解释,有的是先知同弟子通过对话和问答的形式发表的有关教义、教法的训诫和道德教诲,有的是他举行某项宗教功课和从事某项社会活动时的行为侧记。全部圣训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为安拉之道终生奋斗业绩的体现和记载。圣训由传述世系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既包括有关伊斯兰教的信仰、教律教规、宗教功修(含程序和要领)、道德修养与处世做人、求知、生活规范,也包括穆圣处理、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刑事、民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圣训有长有短,有的洋洋千言,号召人们信主顺圣,历述教义教规,纵谈往昔民族和历史事件;有的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采取寓言、格言、预言、预许和比喻等形式,讲述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有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用以折服敌手;有的词锋犀利,意在痛斥“异端邪说”,指陈时弊。
六大信仰(伊玛尼)
六大信仰是伊斯兰教6条基本信仰纲领的总称,简称“六信”。内容是:“信仰真主、天使、天经、圣人、后世,并信仰祸福都是前定。”
1.信安拉
在“伊玛尼”的内涵中,安拉居于最高的地位。《古兰经》明确称颂安拉是独一的、无始的、最崇高的、实在的主,是创造、主宰并超绝万物的主,是全知全能的主。穆斯林享有知足和达观的意识,即归因于他们坚信并把一切希望寄托于超越物质界存在的最高的安拉。
2.信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古兰经》明确指出:穆罕默德本人也是一个凡人,并非崇拜对象,他只是在人间为安拉“报喜信”,“传警告”,是安拉派遣的使者,是所有先知中的最后一位“封印”先知,因而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3.信经典
即信仰安拉所降示的一切经典,主要指《古兰经》。《古兰经》中有70余处,明确提到该经是安拉降示的经典,并强调它本身即是安拉的语言,是人类绝无能力创造的妙文。
4.信天使
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纯洁无邪,无性别,长有翅膀,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天使数目繁多,各司其职。最著名的有四大天使,其中吉卜利勒天使地位最高,他奉安拉之命向穆罕默德传达“启示”,是玄灵和忠实的精神,是人类的朋友。
5.信末日
伊斯兰教提倡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既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亦应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激励人们认主独一,坚定信仰,行善戒恶,要人们确信安拉在末日将复活人类,全面总结清算每个人在现世的表现,根据善恶给以奖惩,善者进天园,恶者进火狱。
6.信前定
伊斯兰教认为,凡万事万物皆由安拉“前定”(又称主的“定然”),是人的意志不能违抗的。《古兰经》指出:安拉“预定万物”。伊斯兰教认为,前定与自由意志的相互关系是:既反对极端的宿命论,也反对绝对的人定论;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顺其前定,自负其责。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义,意思是:“宣读”“朗读”“读物”。据历史记载:《古兰经》是安拉在公元610年的“盖德尔”之夜,命令天使吉卜利勒向先知穆罕默德开始陆续颁降《古兰经》文。直至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归真,“启示”中止。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的法典”,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来源和根本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各教派学说的立论基础。
《古兰经》的全部内容,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典章制度,阐明了伊斯兰教的信仰纲领是:信安拉,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末日的审判。
《古兰经》中还为穆斯林规定了在维护安拉独一基础上的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宗教义务有:念动、礼拜、斋戒、朝觐和交纳天课等。
《古兰经》中提出的孝敬双亲、主持公正、接济亲属、怜惜贫孤、慷慨助人、反对浪费等一系列伦理道德主张,是伊斯兰教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
《古兰经》还提出了以下几种法规:无息借贷法、遗嘱继承法、婚姻法和为维护和稳定已经确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制定的刑律。
《古兰经》中还记载了古代传说和人物故事,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说人物,用反对多神、信仰一神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神教的系统,而先知穆罕默德则是这个一神教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宣传的伊斯兰教是对过去众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复和继续。
《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容,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并对后来阿拉伯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社会变革,因此它还是研究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以及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情况的重要历史文献。
“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传教过程中的言论和行为举止的记录,各家统计的数字多寡不一,圣训学家布哈里集录的数额为60万段,伊本·罕百勒集录的数额为75万段,艾布·达乌德集录的数额为50万段。圣训中有的是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经文涵义、寓意的阐述和解释,有的是先知同弟子通过对话和问答的形式发表的有关教义、教法的训诫和道德教诲,有的是他举行某项宗教功课和从事某项社会活动时的行为侧记。全部圣训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为安拉之道终生奋斗业绩的体现和记载。圣训由传述世系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既包括有关伊斯兰教的信仰、教律教规、宗教功修(含程序和要领)、道德修养与处世做人、求知、生活规范,也包括穆圣处理、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刑事、民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圣训有长有短,有的洋洋千言,号召人们信主顺圣,历述教义教规,纵谈往昔民族和历史事件;有的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采取寓言、格言、预言、预许和比喻等形式,讲述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与道德修养;有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用以折服敌手;有的词锋犀利,意在痛斥“异端邪说”,指陈时弊。
六大信仰(伊玛尼)
六大信仰是伊斯兰教6条基本信仰纲领的总称,简称“六信”。内容是:“信仰真主、天使、天经、圣人、后世,并信仰祸福都是前定。”
1.信安拉
在“伊玛尼”的内涵中,安拉居于最高的地位。《古兰经》明确称颂安拉是独一的、无始的、最崇高的、实在的主,是创造、主宰并超绝万物的主,是全知全能的主。穆斯林享有知足和达观的意识,即归因于他们坚信并把一切希望寄托于超越物质界存在的最高的安拉。
2.信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古兰经》明确指出:穆罕默德本人也是一个凡人,并非崇拜对象,他只是在人间为安拉“报喜信”,“传警告”,是安拉派遣的使者,是所有先知中的最后一位“封印”先知,因而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3.信经典
即信仰安拉所降示的一切经典,主要指《古兰经》。《古兰经》中有70余处,明确提到该经是安拉降示的经典,并强调它本身即是安拉的语言,是人类绝无能力创造的妙文。
4.信天使
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纯洁无邪,无性别,长有翅膀,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天使数目繁多,各司其职。最著名的有四大天使,其中吉卜利勒天使地位最高,他奉安拉之命向穆罕默德传达“启示”,是玄灵和忠实的精神,是人类的朋友。
5.信末日
伊斯兰教提倡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既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亦应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激励人们认主独一,坚定信仰,行善戒恶,要人们确信安拉在末日将复活人类,全面总结清算每个人在现世的表现,根据善恶给以奖惩,善者进天园,恶者进火狱。
6.信前定
伊斯兰教认为,凡万事万物皆由安拉“前定”(又称主的“定然”),是人的意志不能违抗的。《古兰经》指出:安拉“预定万物”。伊斯兰教认为,前定与自由意志的相互关系是:既反对极端的宿命论,也反对绝对的人定论;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顺其前定,自负其责。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