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门根据党中央要求,组织旗县以上医院医疗技术骨干到农牧区防病治病。
1959—196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也连年遭灾,居民粮食不足,城乡出现许多浮肿病人。为此,全区开展防治营养缺乏性浮肿、小儿营养不良、子宫脱垂和闭经的“四防”工作,从医院抽调大批人员参加。此项工作持续两年。
1965年,毛泽东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发表后,是年,全区旗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共组织448个医疗队,奔赴全区79个旗县的354个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参加医疗队的人员共计3653人,占当时全区卫生部门旗县及旗县以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50%。其中有教授、科主任52人,主治医师78人,中、西医师1015人,医士、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394人,院长、书记、站长、科长等116人。
1968年7月,天津市医疗队来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赴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的农村牧区进行扶贫医疗工作。
1978年后,大多数盟市都开展城市卫生机构支援农村牧区卫生机构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每个县以上的城市医疗卫生单位都与一个或几个乡(镇、苏木)卫生院挂钩,建立互相扶持关系。实行管理上指导,财力设备上支持,人员技术上支援,并对基层选送的人员免费培训等。
1986年10月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连续向科尔沁左翼中旗中心医院派遣5批医疗队。从此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坚持20年的扶贫医疗。1986—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先后派出将近300批医疗队到全区6个盟市20余个旗县进行过卫生科技扶贫。1986—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累计派出扶贫医务人员1668人次(其中43%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到26家受援医院和地区工作,累计救治病人18.7万人次,抢救危重患者980人,开展手术6000余例,并无偿支援受援医院、X线机等医疗设备42台(件)、汽车1辆,折合人民币170余万元,使受援单位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方面均有全面提高。
1997年,中宣部等10部委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宣传部等十三部门,分别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贯彻中宣部等十部委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意见》。是年,全区各盟市共组织医疗队224支,医务人员1000余人开展“巡回医疗”活动,无偿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共诊治病人2万余人次,开展手术200余例,免费发放药品14万元。从这一年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在部署每年的卫生下乡、扶贫医疗工作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通过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将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各自为战的分散的卫生下乡扶贫行动,变为有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的集团式作战的卫生扶贫济困战略行为。从此,卫生扶贫成内蒙古各级卫生管理部门项有目标、有责任、有要求、有检查的规范行为。
1998年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制定《关于卫生下乡对口扶贫的意见》《关于确定全区20所盟市以上医院对口帮扶贫困旗县医院的通知》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程”执行方案》,对全区卫生下乡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卫生下乡对口扶贫总体任务和主要措施。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项目的要求,2004年、2005年先后确定北京医科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对口支援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医院等3所基层医院。
2004年,全区20个城市大中型医院,与22个边远贫困旗县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共组织下乡医疗队348支,诊治患者118万次,向基层捐赠价值2482万元的药品,为农牧民减免诊疗费用69万元。2004年下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卫生教育考察团,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考察时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达成协议,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5年内每年派遣2名~3名副高以上蒙医师,赴博尔塔拉州蒙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指导,每期6个月~12个月,分批轮换,并接受博尔塔拉州蒙医院选派的每批数名蒙医药医师,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免费进修、培训。
2005年,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通知”精神,组织全区31所以三级医院为主的城市大型医院115名医师,对口支援27所旗县综合医院和4所旗县中蒙医院。是年7月,内蒙古中蒙医医院的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蒙医药专家,首批抵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院,在那里工作6个月(费用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承担),除正常出诊外,担负该地区蒙医临床指导、蒙医药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
1998—2005年,全区共派出下乡医疗队4500余支,下乡医务人员近5万余人次,免费诊治患者近30万人次,为农村牧区卫生机构赠送医疗设备近万台(件),赠送药品合25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近万次,培训医务人员6.7万余人次。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部门根据党中央要求,组织旗县以上医院医疗技术骨干到农牧区防病治病。
1959—196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也连年遭灾,居民粮食不足,城乡出现许多浮肿病人。为此,全区开展防治营养缺乏性浮肿、小儿营养不良、子宫脱垂和闭经的“四防”工作,从医院抽调大批人员参加。此项工作持续两年。
1965年,毛泽东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发表后,是年,全区旗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共组织448个医疗队,奔赴全区79个旗县的354个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参加医疗队的人员共计3653人,占当时全区卫生部门旗县及旗县以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50%。其中有教授、科主任52人,主治医师78人,中、西医师1015人,医士、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394人,院长、书记、站长、科长等116人。
1968年7月,天津市医疗队来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赴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的农村牧区进行扶贫医疗工作。
1978年后,大多数盟市都开展城市卫生机构支援农村牧区卫生机构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每个县以上的城市医疗卫生单位都与一个或几个乡(镇、苏木)卫生院挂钩,建立互相扶持关系。实行管理上指导,财力设备上支持,人员技术上支援,并对基层选送的人员免费培训等。
1986年10月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连续向科尔沁左翼中旗中心医院派遣5批医疗队。从此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坚持20年的扶贫医疗。1986—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先后派出将近300批医疗队到全区6个盟市20余个旗县进行过卫生科技扶贫。1986—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医院累计派出扶贫医务人员1668人次(其中43%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到26家受援医院和地区工作,累计救治病人18.7万人次,抢救危重患者980人,开展手术6000余例,并无偿支援受援医院、X线机等医疗设备42台(件)、汽车1辆,折合人民币170余万元,使受援单位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方面均有全面提高。
1997年,中宣部等10部委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宣传部等十三部门,分别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贯彻中宣部等十部委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意见》。是年,全区各盟市共组织医疗队224支,医务人员1000余人开展“巡回医疗”活动,无偿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共诊治病人2万余人次,开展手术200余例,免费发放药品14万元。从这一年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在部署每年的卫生下乡、扶贫医疗工作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通过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将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各自为战的分散的卫生下乡扶贫行动,变为有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的集团式作战的卫生扶贫济困战略行为。从此,卫生扶贫成内蒙古各级卫生管理部门项有目标、有责任、有要求、有检查的规范行为。
1998年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制定《关于卫生下乡对口扶贫的意见》《关于确定全区20所盟市以上医院对口帮扶贫困旗县医院的通知》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程”执行方案》,对全区卫生下乡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卫生下乡对口扶贫总体任务和主要措施。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项目的要求,2004年、2005年先后确定北京医科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对口支援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医院等3所基层医院。
2004年,全区20个城市大中型医院,与22个边远贫困旗县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共组织下乡医疗队348支,诊治患者118万次,向基层捐赠价值2482万元的药品,为农牧民减免诊疗费用69万元。2004年下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卫生教育考察团,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考察时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达成协议,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5年内每年派遣2名~3名副高以上蒙医师,赴博尔塔拉州蒙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指导,每期6个月~12个月,分批轮换,并接受博尔塔拉州蒙医院选派的每批数名蒙医药医师,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蒙医医院免费进修、培训。
2005年,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通知”精神,组织全区31所以三级医院为主的城市大型医院115名医师,对口支援27所旗县综合医院和4所旗县中蒙医院。是年7月,内蒙古中蒙医医院的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蒙医药专家,首批抵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医院,在那里工作6个月(费用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承担),除正常出诊外,担负该地区蒙医临床指导、蒙医药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
1998—2005年,全区共派出下乡医疗队4500余支,下乡医务人员近5万余人次,免费诊治患者近30万人次,为农村牧区卫生机构赠送医疗设备近万台(件),赠送药品合25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近万次,培训医务人员6.7万余人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