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领导名录】
院长:李玉林(兼党委副书记)
副书记:毅力(兼纪委书记 蒙古族)
副院长:宋生贵 赵魁武(蒙古族)
【概况】2007年,学院占地近50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 626平方米。学院设有美术、艺术设计、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管理、影视戏剧6个系,1所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学院现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2007年在校学生3 750人,其中研究生29人,本科生2 723人,中专生899人,专科生22人,成人教育学生77人。全院教职工581人,少数民族占44%;其中,专任教师3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6人;国内外客座教授40多人。
【院庆】2007年,学院圆满完成50周年院庆工作,实现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50周年院庆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自治区政协主席陈光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党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长、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等先后为学院亲笔题词。自治区政府、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科技司等单位和日本、美国等国际友好院校、团体发来贺电贺信60余封;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自治区各兄弟院校及校友嘉宾1 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教学】坚持“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学科建设内涵,积累学科建设成果,以硕士学位点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音乐学、舞蹈学学科专业群,以进一步强化其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并拓展艺术学学科在民族艺术理论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其引领作用和基础地位,初步实现了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推进。艺术学学科申报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获得成功,成为自治区首个艺术类重点建设学科。为加强学位点建设,新遴选硕士生导师4人,招收首届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31名,推荐7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先后被评为校级和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学院有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个校级品牌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优秀课程,14个校级重点课程。
【科研创作】坚持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的办学思路,通过岗位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大力支持科研人员6人次先后赴蒙古、俄罗斯、新疆、锡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田野考察。全年共申报科研项目30余项,申报3项蒙文教材编译出版选题;2007年,新增与国外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艺术科学课题”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6项,评选2007年院级科研奖励基金项目9项。2007年,学院教师在国家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艺术创作和各类科研、创作与表演成果335项,有54项科研、创作、表演作品在省部级和自治区级以上的专业评奖与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性比赛中获奖6项,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奖48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2007年11月,在贵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学院代表内蒙古参赛的3个舞蹈作品分获荷花奖表演金奖、作品银奖和“十佳表演奖”,创造了内蒙古舞蹈艺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自治区争得荣誉。与此同时,在12月西安举行的、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上,学院师生摘得银奖和优秀奖;学生参加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第十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取得第一名,荣获“齐越奖”;在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学院美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7件作品和3篇论文分获奖项;在全区第三届室内乐大赛上,学院共60人(组)进入决赛并获奖项;另外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回望草原”全区写生作品展等专业大赛上,学院教师作品均获奖项等等。
【艺术展演】全年举办教学成果展示会、音乐会、文艺演出、教学观摩、作品展160余场;组织师生参加24场全国以及自治区的大型文艺演出, 如参加文化部、教育部、团党中央主办的第一次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党中央电视台《阳光大道》的录制等;分别举办美术系、艺术设计系2007届毕业生作品展,印象草原服装设计作品动态展、全国综合性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专场演出、首届内蒙古青春大使颁奖晚会等专场演出。在自治区60年大庆期间,学院400余名大中专学生成为自治区大庆主题晚会、呼和浩特市迎大庆文艺演出的主要演员,参加第四届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艺术节等等。
【对外交流】2007年与蒙古国音乐舞蹈学院、美国佛蒙特州学生艺术团成功实现互访,组团赴香港参加第四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蒙古国音乐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庆典等活动。与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签署《乌日汀哆艺术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协议。学院完成与美国佛蒙特州教育部门第四期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为24名学生颁发200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佛蒙特·枫叶”艺术教育奖学金,3名教师赴美语言培训。学院聘请外教1名,有3名留学生顺利毕业;选派3名教师前往美国等地学习深造,选派56人外出访问交流。
【基础设施】全年学院投入业务费500.52万元、教学差旅费23.4万元、体育维持费3.7万元、教学设备维修费8.28万元。四项经费共计535.96万余元,占学费收入比例的27.4%。2007年学院教学设备总值达2 353万元,投入240万元用于学院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的购置和更新,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占资产总量的比例达10.2%,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投入60多万元,对外承租教室3 909多平米新建东教学区,基本缓解了办学空间紧张的局面。学院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0个,共有座位655个;新增教学用计算机16台,教学用计算机达到了325台。
【学院十大新闻】 1.由赵林平创作、舞蹈系学生表演的男群舞《草原酒歌》、女群舞《塔林毕斯贵》,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分别荣获表演金奖和创作银奖;由呼德勒创作、表演的独舞《布日德赤那(苍狼)》荣获表演“十佳”奖。这是学院参赛“荷花奖”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自治区首次获得“荷花奖”金牌。
2.为表彰学院近年来在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表演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决定》,对学院进行表彰,授予学院“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区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以学院为榜样,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自治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
4.学院第一部反映建校50年发展历史与成就的校史《春华秋实五十年》及电视专题片《艺苑风华五十秋》、第一部由近百名校友撰写的纪念文集《艺苑情怀》、第一部《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音像制品于院庆期间隆重出版。
5.
6.院庆期间,学院精心打造的一部舞剧、两次展览、六场演出,集中展示了学院建校50年的特色与成就、实力与辉煌,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一部舞剧是大型蒙古族主题舞蹈《吉祥草原》;两次展览是:建校50周年艺术设计作品展、美术作品展;六场演出是:“走向辉煌”庆典文艺演出、琴声中的草原—器乐专场演出、草原听百灵—声乐专场演出、龙腾虎跃—打击乐专场演出、“永恒的乌尔丽歌”—影视戏剧专场演出、“初升的太阳”—附中专场演出。
7.学院新院徽、院训于50周年院庆期间正式投入使用。新院徽基本图形为圆形,由内圆与外圆和蒙、汉、英三种文字及蓝、绿两种颜色组成。内圆主图形由甲骨文“艺”字创意而来,表达了学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新院训为八个字:“德高艺美、智圆行方”。
8.2007年报考学院的考生人数接近万人,再创新高,较2004年翻了一番。2007年的招生工作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首次实现了网上报名;二是生源来自区内外700多所学校,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努力采取措施贯彻李玉林院长提出的“学院要立足选拔具有天分的优秀人才”的招生思想,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
9.被誉为“蒙古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的一代艺术大师色拉西的铜制雕像,于
10.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艺术学学科成为内蒙古大学重点学科、“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影视戏剧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桂晓英)
【领导名录】
院长:李玉林(兼党委副书记)
副书记:毅力(兼纪委书记 蒙古族)
副院长:宋生贵 赵魁武(蒙古族)
【概况】2007年,学院占地近50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 626平方米。学院设有美术、艺术设计、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管理、影视戏剧6个系,1所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学院现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2007年在校学生3 750人,其中研究生29人,本科生2 723人,中专生899人,专科生22人,成人教育学生77人。全院教职工581人,少数民族占44%;其中,专任教师38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6人;国内外客座教授40多人。
【院庆】2007年,学院圆满完成50周年院庆工作,实现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50周年院庆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自治区政协主席陈光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党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长、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等先后为学院亲笔题词。自治区政府、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科技司等单位和日本、美国等国际友好院校、团体发来贺电贺信60余封;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自治区各兄弟院校及校友嘉宾1 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教学】坚持“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学科建设内涵,积累学科建设成果,以硕士学位点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音乐学、舞蹈学学科专业群,以进一步强化其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并拓展艺术学学科在民族艺术理论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其引领作用和基础地位,初步实现了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推进。艺术学学科申报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获得成功,成为自治区首个艺术类重点建设学科。为加强学位点建设,新遴选硕士生导师4人,招收首届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31名,推荐7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先后被评为校级和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学院有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个校级品牌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优秀课程,14个校级重点课程。
【科研创作】坚持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四位一体的办学思路,通过岗位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大力支持科研人员6人次先后赴蒙古、俄罗斯、新疆、锡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田野考察。全年共申报科研项目30余项,申报3项蒙文教材编译出版选题;2007年,新增与国外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艺术科学课题”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6项,评选2007年院级科研奖励基金项目9项。2007年,学院教师在国家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艺术创作和各类科研、创作与表演成果335项,有54项科研、创作、表演作品在省部级和自治区级以上的专业评奖与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性比赛中获奖6项,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奖48项;出版教材专著11部。2007年11月,在贵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学院代表内蒙古参赛的3个舞蹈作品分获荷花奖表演金奖、作品银奖和“十佳表演奖”,创造了内蒙古舞蹈艺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自治区争得荣誉。与此同时,在12月西安举行的、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上,学院师生摘得银奖和优秀奖;学生参加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第十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朗诵比赛取得第一名,荣获“齐越奖”;在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学院美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7件作品和3篇论文分获奖项;在全区第三届室内乐大赛上,学院共60人(组)进入决赛并获奖项;另外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回望草原”全区写生作品展等专业大赛上,学院教师作品均获奖项等等。
【艺术展演】全年举办教学成果展示会、音乐会、文艺演出、教学观摩、作品展160余场;组织师生参加24场全国以及自治区的大型文艺演出, 如参加文化部、教育部、团党中央主办的第一次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党中央电视台《阳光大道》的录制等;分别举办美术系、艺术设计系2007届毕业生作品展,印象草原服装设计作品动态展、全国综合性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专场演出、首届内蒙古青春大使颁奖晚会等专场演出。在自治区60年大庆期间,学院400余名大中专学生成为自治区大庆主题晚会、呼和浩特市迎大庆文艺演出的主要演员,参加第四届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艺术节等等。
【对外交流】2007年与蒙古国音乐舞蹈学院、美国佛蒙特州学生艺术团成功实现互访,组团赴香港参加第四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蒙古国音乐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庆典等活动。与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签署《乌日汀哆艺术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协议。学院完成与美国佛蒙特州教育部门第四期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为24名学生颁发200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佛蒙特·枫叶”艺术教育奖学金,3名教师赴美语言培训。学院聘请外教1名,有3名留学生顺利毕业;选派3名教师前往美国等地学习深造,选派56人外出访问交流。
【基础设施】全年学院投入业务费500.52万元、教学差旅费23.4万元、体育维持费3.7万元、教学设备维修费8.28万元。四项经费共计535.96万余元,占学费收入比例的27.4%。2007年学院教学设备总值达2 353万元,投入240万元用于学院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的购置和更新,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占资产总量的比例达10.2%,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投入60多万元,对外承租教室3 909多平米新建东教学区,基本缓解了办学空间紧张的局面。学院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0个,共有座位655个;新增教学用计算机16台,教学用计算机达到了325台。
【学院十大新闻】 1.由赵林平创作、舞蹈系学生表演的男群舞《草原酒歌》、女群舞《塔林毕斯贵》,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分别荣获表演金奖和创作银奖;由呼德勒创作、表演的独舞《布日德赤那(苍狼)》荣获表演“十佳”奖。这是学院参赛“荷花奖”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自治区首次获得“荷花奖”金牌。
2.为表彰学院近年来在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表演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决定》,对学院进行表彰,授予学院“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区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以学院为榜样,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自治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
4.学院第一部反映建校50年发展历史与成就的校史《春华秋实五十年》及电视专题片《艺苑风华五十秋》、第一部由近百名校友撰写的纪念文集《艺苑情怀》、第一部《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音像制品于院庆期间隆重出版。
5.
6.院庆期间,学院精心打造的一部舞剧、两次展览、六场演出,集中展示了学院建校50年的特色与成就、实力与辉煌,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一部舞剧是大型蒙古族主题舞蹈《吉祥草原》;两次展览是:建校50周年艺术设计作品展、美术作品展;六场演出是:“走向辉煌”庆典文艺演出、琴声中的草原—器乐专场演出、草原听百灵—声乐专场演出、龙腾虎跃—打击乐专场演出、“永恒的乌尔丽歌”—影视戏剧专场演出、“初升的太阳”—附中专场演出。
7.学院新院徽、院训于50周年院庆期间正式投入使用。新院徽基本图形为圆形,由内圆与外圆和蒙、汉、英三种文字及蓝、绿两种颜色组成。内圆主图形由甲骨文“艺”字创意而来,表达了学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新院训为八个字:“德高艺美、智圆行方”。
8.2007年报考学院的考生人数接近万人,再创新高,较2004年翻了一番。2007年的招生工作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首次实现了网上报名;二是生源来自区内外700多所学校,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努力采取措施贯彻李玉林院长提出的“学院要立足选拔具有天分的优秀人才”的招生思想,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
9.被誉为“蒙古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的一代艺术大师色拉西的铜制雕像,于
10.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艺术学学科成为内蒙古大学重点学科、“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影视戏剧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桂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