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党政军领导名录】
盟 委
书 记:邬宝恒
副书记:***(蒙古族)
邓秀英(女)
云 飞(蒙古族)
王晓成
委 员:张向阳
杨志民
王 联
庄国京
王有义
昝振英(女)
弓占维
王迎希
人 大
主 任:孙 国
副主任:孟和吉德(蒙古族)
王根宝
高瑞明
祁俊华(蒙古族)
行 署
盟 长:***(蒙古族)
副盟长:庄国京
昝振英(女)
贺永华
郭 宇
马祖融
黄志江(蒙古族)
冀学斌
政 协
主 席:韩 钢
副主席:苏木雅(女 蒙古族)
武振耀
张建方(回族)
吐 嘎(蒙古族)
程树祥
郑宝青
纪检委
书 记:邓秀英(女)
法 院
院 长:吴寿山
检察院
检察长:赵如意
军分区
司令员:王 联
政 委:于福章
【概况】
巴彦淖尔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 413平方公里。盟行署所在地临河市。年末全盟总人口为174.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47万人,农业人口118.66万人。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6.99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9.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6%。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25∶37调整为36∶27∶37,二产比重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3元。
全盟市场物价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同比上升0.1%。分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2.0%;居住类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升幅为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分别下降1.7%和0.4%。年末全盟单位从业人员为14.4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多。
年内完成财政总收入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6.36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支出为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收支矛盾有所缓解。在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7.7%,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5.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农业】
2002年,巴盟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按照"以种促养、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全盟各地大兴草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粮食播种面积由上年的21.72万公顷调减到20.16万公顷,减少7.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1.13万公顷,减少17.8%;小麦产量由上年的71.56万吨减少到59.03万吨,减少了17.5%。玉米播种面积为7.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6%;玉米产量为81.58万吨,增长了15.9%;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6%,其中,油料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35.59吨,比上年增长了4.4%。耕地内种牧草2.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倍,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55.8∶41.1∶3.1调整为52.3∶40.8∶6.9,绿色、无公害、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优质农产品比重有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19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机耕地面积36.26万公顷,增长9.9%;农牧区用电量2.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
【林业】
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启动为契机,以种树种草为重点,在全盟范围内掀起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潮,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6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了13.4%;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21万公顷,增长82.6%,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倍。
【畜牧业】
在盟委、行署提出的加快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导型农业向养殖业为主导型农业转变的思想指导下,巴盟各地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重点,积极推行舍饲养畜,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全盟年末牲畜总头数为621.09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46.54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472.99万头(只)。良种、改良种畜579.12万头(只),比重为93.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牲畜出栏302.6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6%,出栏率为52.7%,提高0.5个百分点。养牛业快速发展,年内共购进奶牛1.10万头,年末奶牛总头数达到2.55万头。
【工业 建筑业】
是年,巴盟把加速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立足骨干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和外引内联工作,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层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盟工业的快速增长。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5.4%。分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9.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9亿元,增长32.7%。主要产品,白酒增长53.3%,无毛绒增长35.6%,机制纸增长22.4%,小麦粉增长17.9%,啤酒增长13.0%。铜精矿含铜量、锌精矿含锌量、铁合金产量大幅度增大,发电量平稳增长。
是年,巴盟切实加强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减员增效工作,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为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亏损企业户数由上年的22户降至19户,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01.9%,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增长。年内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盟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0.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0.77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 632万元,增长72.1%,实现税金4 893万元,增长85.4%。
【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巴盟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升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完成22.12亿元,增长35.0%;更新改造投资3.87亿元,下降14.0%;房地产开发投资3.22亿元,下降9.2%;其它投资完成2.90亿元,下降10.8%。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地方项目完成投资的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22.00亿元,增长31.9%;非国有单位投资16.35亿元,增长2.2%。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技术改造方面转变。
【国内外贸易】
2002年,巴盟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稳中见旺。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实现10.48亿元,增长10.3%;县的零售额实现17.57亿元,增长8.6%;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0.33亿元,增长7.3%。分行业看,零售业零售总额25.50亿元,增长10.2%;餐饮业零售额7.80亿元,增长13.9%。电脑、移动电话、大屏幕彩电等销售量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趋势。巴盟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扩大出口,对外贸易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年内,全盟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 0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自营出口完成5 850万美元,增长1.0倍。在外贸出口中,国企完成1 405万美元,占2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 788万美元,占47.7%;私营企业完成1 657万美元,占28.3%。在出口总值中,羊绒制品出口2 604万美元,占44.5%;化工产品出口852万美元,占14.6%;无毛绒出口477万美元,占8.2%。是年共引进内资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项,实际资金到位额2 770万美元。年末在巴盟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9户。
【交通 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盟公路里程达到5 250公里;等级公路率为70.3%,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 343万吨,货物周转量22.3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8.8%;完成公路客运量2 344万人,旅客周转量16.02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8.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邮政总量0.48亿元,增长11.1%;移动业务总量2.86亿元,增长5.8%;电信总量达到1.61亿元。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8.6万户,比上年增长20.0%,电话普及率为38.9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3万户,比上年增长1.4倍。
【旅游业】
2002年末,全盟共有旅游企业44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家,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旅游从业人员2 838人。全年共接待游客35.1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4 280人(次),创汇137.4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0 682.7万元。
【金融 保险】
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70亿元,比年初增加13.74亿元,增长15.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增长1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9.76亿元,增长14.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84.5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7%,其中长期贷款19.02亿元,增长32.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9.80亿元,现金支出403.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22.2%;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4.18亿元,同比下降27.9%。
2002年全盟保险业保费收入16 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财产险收入3 946.6万元,增长11.2%;人寿险收入12 473.0万元,增长44.0%。保险业务支出2 7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支出1 792.5万元,增长14.0%;人寿险支出913万元,增长13.6%。
【科技 教育】
年末,全盟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9个。年内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有2项;授权专利12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项,合同成交额3 806万元。科技经费支出1 041.6万元,其中用于全盟各类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18万元。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十项工程",共推行各类技术标准规程44项,推广先进技术10类,开展试验研究项目11项。
年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 266人,比上年增长200%;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906人,增长21.3%;普通中学在校生数12.05万人,增长6.7%;小学在校生数13.02万人,减少8.9%。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2.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文化 卫生 体育】
年末,全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8座,公共图书馆服务点134个;文化馆8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档案馆9个;年末拥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发射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8.1%;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台3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3%;《巴彦淖尔报》全年出版548万份。
年末,全盟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9个,设在农牧区的113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妇幼卫生机构4个。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4 680张,比上年增加256张,其中农村牧区拥有病床1 702张。全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360人,其中农牧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 146人。
全盟体育健儿在2002年国内比赛中,共获奖牌47枚,比上年增长38.2%,其中获金牌21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占全部在校生数的8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是年,巴盟重点加强以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有计划地推行轮牧或休牧,对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行封育禁牧。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行到重视。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完成治理项目投资14亿元。盟内累计设立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的3个,自治区级的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54万公顷。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达标区面积23.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4个,控制区面积250.4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全盟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5 59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 750元,增加17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其中,农民收入2 762元,增加173元,牧民收入2 508元,增加143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亦不同程度地增加。
年末,全盟有13.73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1.77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退休费社会统筹。年末,城镇各种社区服务中心有26个;全盟各类社会福利床位250张,收养人数200人;城镇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人数307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07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77万元。
【存在问题】
在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整体素质和效益仍不够理想;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经济回升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不很牢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仍比较困难;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贺涛)
【党政军领导名录】
盟 委
书 记:邬宝恒
副书记:***(蒙古族)
邓秀英(女)
云 飞(蒙古族)
王晓成
委 员:张向阳
杨志民
王 联
庄国京
王有义
昝振英(女)
弓占维
王迎希
人 大
主 任:孙 国
副主任:孟和吉德(蒙古族)
王根宝
高瑞明
祁俊华(蒙古族)
行 署
盟 长:***(蒙古族)
副盟长:庄国京
昝振英(女)
贺永华
郭 宇
马祖融
黄志江(蒙古族)
冀学斌
政 协
主 席:韩 钢
副主席:苏木雅(女 蒙古族)
武振耀
张建方(回族)
吐 嘎(蒙古族)
程树祥
郑宝青
纪检委
书 记:邓秀英(女)
法 院
院 长:吴寿山
检察院
检察长:赵如意
军分区
司令员:王 联
政 委:于福章
【概况】
巴彦淖尔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 413平方公里。盟行署所在地临河市。年末全盟总人口为174.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47万人,农业人口118.66万人。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6.99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9.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6%。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25∶37调整为36∶27∶37,二产比重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3元。
全盟市场物价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同比上升0.1%。分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2.0%;居住类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升幅为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分别下降1.7%和0.4%。年末全盟单位从业人员为14.4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多。
年内完成财政总收入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6.36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支出为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收支矛盾有所缓解。在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7.7%,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5.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农业】
2002年,巴盟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按照"以种促养、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全盟各地大兴草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粮食播种面积由上年的21.72万公顷调减到20.16万公顷,减少7.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1.13万公顷,减少17.8%;小麦产量由上年的71.56万吨减少到59.03万吨,减少了17.5%。玉米播种面积为7.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6%;玉米产量为81.58万吨,增长了15.9%;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6%,其中,油料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35.59吨,比上年增长了4.4%。耕地内种牧草2.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倍,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55.8∶41.1∶3.1调整为52.3∶40.8∶6.9,绿色、无公害、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优质农产品比重有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19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机耕地面积36.26万公顷,增长9.9%;农牧区用电量2.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
【林业】
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启动为契机,以种树种草为重点,在全盟范围内掀起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潮,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6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了13.4%;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21万公顷,增长82.6%,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倍。
【畜牧业】
在盟委、行署提出的加快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导型农业向养殖业为主导型农业转变的思想指导下,巴盟各地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重点,积极推行舍饲养畜,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全盟年末牲畜总头数为621.09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46.54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472.99万头(只)。良种、改良种畜579.12万头(只),比重为93.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牲畜出栏302.6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6%,出栏率为52.7%,提高0.5个百分点。养牛业快速发展,年内共购进奶牛1.10万头,年末奶牛总头数达到2.55万头。
【工业 建筑业】
是年,巴盟把加速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立足骨干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和外引内联工作,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层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盟工业的快速增长。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5.4%。分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9.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9亿元,增长32.7%。主要产品,白酒增长53.3%,无毛绒增长35.6%,机制纸增长22.4%,小麦粉增长17.9%,啤酒增长13.0%。铜精矿含铜量、锌精矿含锌量、铁合金产量大幅度增大,发电量平稳增长。
是年,巴盟切实加强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减员增效工作,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为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亏损企业户数由上年的22户降至19户,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01.9%,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增长。年内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盟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0.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0.77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 632万元,增长72.1%,实现税金4 893万元,增长85.4%。
【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巴盟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升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完成22.12亿元,增长35.0%;更新改造投资3.87亿元,下降14.0%;房地产开发投资3.22亿元,下降9.2%;其它投资完成2.90亿元,下降10.8%。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地方项目完成投资的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22.00亿元,增长31.9%;非国有单位投资16.35亿元,增长2.2%。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技术改造方面转变。
【国内外贸易】
2002年,巴盟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稳中见旺。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实现10.48亿元,增长10.3%;县的零售额实现17.57亿元,增长8.6%;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0.33亿元,增长7.3%。分行业看,零售业零售总额25.50亿元,增长10.2%;餐饮业零售额7.80亿元,增长13.9%。电脑、移动电话、大屏幕彩电等销售量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趋势。巴盟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扩大出口,对外贸易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年内,全盟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 0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自营出口完成5 850万美元,增长1.0倍。在外贸出口中,国企完成1 405万美元,占2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 788万美元,占47.7%;私营企业完成1 657万美元,占28.3%。在出口总值中,羊绒制品出口2 604万美元,占44.5%;化工产品出口852万美元,占14.6%;无毛绒出口477万美元,占8.2%。是年共引进内资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项,实际资金到位额2 770万美元。年末在巴盟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9户。
【交通 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盟公路里程达到5 250公里;等级公路率为70.3%,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 343万吨,货物周转量22.3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8.8%;完成公路客运量2 344万人,旅客周转量16.02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8.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邮政总量0.48亿元,增长11.1%;移动业务总量2.86亿元,增长5.8%;电信总量达到1.61亿元。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8.6万户,比上年增长20.0%,电话普及率为38.9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3万户,比上年增长1.4倍。
【旅游业】
2002年末,全盟共有旅游企业44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家,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旅游从业人员2 838人。全年共接待游客35.1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4 280人(次),创汇137.4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0 682.7万元。
【金融 保险】
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70亿元,比年初增加13.74亿元,增长15.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42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增长1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9.76亿元,增长14.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84.5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7%,其中长期贷款19.02亿元,增长32.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9.80亿元,现金支出403.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22.2%;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4.18亿元,同比下降27.9%。
2002年全盟保险业保费收入16 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财产险收入3 946.6万元,增长11.2%;人寿险收入12 473.0万元,增长44.0%。保险业务支出2 7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支出1 792.5万元,增长14.0%;人寿险支出913万元,增长13.6%。
【科技 教育】
年末,全盟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9个。年内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有2项;授权专利12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项,合同成交额3 806万元。科技经费支出1 041.6万元,其中用于全盟各类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18万元。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十项工程",共推行各类技术标准规程44项,推广先进技术10类,开展试验研究项目11项。
年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 266人,比上年增长200%;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906人,增长21.3%;普通中学在校生数12.05万人,增长6.7%;小学在校生数13.02万人,减少8.9%。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2.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文化 卫生 体育】
年末,全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8座,公共图书馆服务点134个;文化馆8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档案馆9个;年末拥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发射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8.1%;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台3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3%;《巴彦淖尔报》全年出版548万份。
年末,全盟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9个,设在农牧区的113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妇幼卫生机构4个。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4 680张,比上年增加256张,其中农村牧区拥有病床1 702张。全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360人,其中农牧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 146人。
全盟体育健儿在2002年国内比赛中,共获奖牌47枚,比上年增长38.2%,其中获金牌21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占全部在校生数的8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是年,巴盟重点加强以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有计划地推行轮牧或休牧,对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行封育禁牧。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行到重视。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完成治理项目投资14亿元。盟内累计设立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的3个,自治区级的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54万公顷。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达标区面积23.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4个,控制区面积250.4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全盟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5 59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 750元,增加17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其中,农民收入2 762元,增加173元,牧民收入2 508元,增加143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亦不同程度地增加。
年末,全盟有13.73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1.77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退休费社会统筹。年末,城镇各种社区服务中心有26个;全盟各类社会福利床位250张,收养人数200人;城镇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人数307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07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77万元。
【存在问题】
在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整体素质和效益仍不够理想;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经济回升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不很牢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仍比较困难;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