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十一月下旬的一天,一条桃色婚外情新闻轰动了元朝亦集乃路的黑城。
事情还得从1983年和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在额济纳旗黑城两次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说起,从获得的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随手抛弃、又被中国考古学者采集到的黑城文书残卷中,人们了解了这段婚外情案件的大致轮廓。这条新闻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失林的年轻女子,而与此关联的男主角叫阎从亮。
失林是元朝大都人,父名张二,母名春花,失林是家中长女。从失林的父母名字看,失林家是汉族。也许是当时的汉族有取蒙古族名字的社会风气吧。失林花季之年,张家的邻居倒剌大姐为失林拉纤作媒,说男方是大都城的回族商人脱黑尔,家道殷实,打算娶失林为妻。当时,作为色目人的回回商人,不仅手里有钱,而且社会地位也比三等人的汉人要高。张家是小户人家,能高攀上回族商人,并且身为正妻,如同天上掉馅饼砸了脑袋,自然喜出望外。于是,由母亲春花做主,把失林嫁给了脱黑尔。可是脱黑尔并不爱失林,很快就将失林转给另一个回族商人脱黑帖木作为义女收养。不久,脱黑帖木要带着在大都筹集的货物到岭北行省哈喇和林一带经商,还打算从那里继续西行到阿尔泰以西的中亚地区去。失林担心自己到了那些地方,会被脱黑帖木当作驱口卖掉。作为大都城的居民,失林知道大都就有驱口市场,那里公开进行着驱口买卖。而一旦被卖为驱口,不但自己永远失去自由,而且子孙世代为奴,永无出头之日。于是性情刚烈的失林坚决不愿跟随脱黑帖木北行。脱黑帖木倒也没有勉强失林,就以索回收养失林时曾经给过脱黑尔二十锭彩礼为由,将失林转嫁给了回族商人阿兀,失林就做了阿兀的小老婆。当小老婆就小老婆吧,虽比不上正妻的尊贵,但总比驱口强上百倍。
阿兀是亦集乃路治所黑城礼拜寺(见图一)教士管辖的回回包银户,算是当地的有钱人。阿兀家有正室,失林为妾。元朝法律规定:只要有婚书就允许纳妾。阿兀还有两男一女三个驱口,伺奉阿兀的妻子。失林随阿兀从大都回到黑城后,阿兀仍旧经常赴岭北做买卖。结果在至正二十二年的三月,阿兀到岭北做买卖期间,失林与邻居阎从亮相识并且相爱,最终酿出了一场轰动黑城的桃色官司。
年纪轻轻的失林,三次嫁给回回商人,最终远离家乡,远离家人,没有爱情、没有朋友,在地处西北大戈壁的黑城孤独的生活着。丈夫阿兀是回回商,失林与丈夫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会相同,丈夫还经常到岭北等地去做买卖,夫妻一起生活的日子不多。况且失林只是个小老婆,地位不高,还常常受到打骂,所以失林觉得自己很不幸。她渴望真正的爱情,渴望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样一来,失林一旦遇到充满青春活力而又能倾诉衷肠的阎从亮,就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的憧憬变为现实。
阎从亮原来是陕西行省巩昌府巩西县的军户,换句话说相当于预备役军人。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红巾军攻破巩昌城,阎从亮为逃避战乱离开了巩西县,两年后流落到了亦集乃路,先是住在黑城东关(见图二),靠打零工为生,后来与城里头东街(见图三)的住户沈坊正合伙制作马鞍用的油皮韂,这样就和失林成了邻居。
据失林的供词陈述:失林经常看见一个身体壮实的小伙子在沈坊正家的房顶上晾晒油皮韂。后来,失林得知小伙子名叫阎从亮,年龄24岁,恰与自己同龄,一种由衷的好感便渐渐酝酿于心头。失林家门前有口井,阎从亮去打水,常常遇到也去打水的失林,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熟悉了起来。
失林的家乡在繁华的大都城,亦集乃路离家有三四千里之远,在这里举目无亲,在阿兀家常常遭受打骂,还总是担心不知何时阿兀会把她当驱口卖掉,因此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自从认识阎从亮后,失林便经常去找他,把他当作知心人来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心中的忧愁。阎从亮禁不起失林真挚感情的冲击,男子汉的勇气促使他竟然提出来让失林把她与阿兀的婚书偷出来销毁,然后向官府状告阿兀把良家女子失林作为驱口对待,等官府判决阿兀与失林分离后,他一定娶失林为妻。
转眼进入了冬季,十一月二十三日过午,阎从亮到井上打水,失林把偷出的婚书从怀中掏出交给阎从亮。由于失林不识字,就把存放在一起的三张文书一起偷了出来,让阎从亮挑出她与阿兀的婚书。不幸的是阎从亮也是睁眼瞎,他只好找书生史外郎认读。史外郎看后告诉阎从亮,一份是失林的婚书,另外两份是买卖驱口的文书,并问阎从亮这三份文书是哪里来的?阎从亮说是在东街等着买柴火时捡的。史外郎便告诉阎从亮这文书都是人家有用的东西,不要毁了。二十七日,阎从亮把驱口的两件文书退给失林,同时告诉失林晚上到他住处商量事情。晚上掌灯时分,失林到了阎从亮住处,阎从亮从房檐下取出婚书,两人商量后,把婚书投到灶窟里烧毁了。后来,失林在官府的供词对这件事做了如下供述:“我□□来■当日上灯后从亮在家坐■。从亮于房内将元藏汉儿■林□说文字系阿兀娶你为□妾■烧者者,等候一二日,我每(们)赴官司告阿兀将你■却行压良为驱将断出来□,我做■每(们)两个永远夫妻。说罢,有本妇■一纸对失林前去灶窟用火烧毁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就在失林和阎从亮密谋怎样告官赎身之时,阿兀从岭北满载而归。十一月二十九日,阿兀在大街上遇到了史外郎,好倒腾闲话的史外郎告诉阿兀,说有人找他看过阿兀与失林的婚书以及阿兀买卖驱口的凭证。阿兀立即回家查看,发现放在红木匣里的文书都不见了,便追问失林。失林从铺盖里取出两份文书,说三张纸我给邻居阎从亮看过,他还给了我这两张纸。阿兀拿着剩下的两份文书在礼拜寺门口请官府任职的徐典看后,立即把此事告到了亦集乃路总管府。
总管府官员根据刑房呈报的文件,立即把原告、被告、证人都带到衙门,按律审问了失林和阎从亮两天两夜,失林和阎从亮被迫如实供认。人犯的供词和证人的证词等,都按照法律程序处理完毕。官府做出如下判决:“官罪犯止以不容量■四十七下单■兀收管着■一名阎从亮状招■前件议得■……台旨。至正廿二年十二月 取责领人■初九日。”就是说,总管府判决杖笞失林四十七下,然后由阿兀当场领回严加看管。至于阎从亮,则因为案卷的文字缺失,人们则永远不知道判决的结果是什么了。
失林被阿兀领回去后怎么样了?婚姻是继续维持还是被转卖给了他人?阎从亮被判何等刑罚?这期间,元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期。6年后,明军将领徐达攻占了元朝大都城,10年后的1372年,明征西将军冯胜采取筑坝断水战略,迫使黑城守军投降。那么,已是36岁少妇的失林的命运是否得到了改变?
然而,历史却把这一切都湮灭在了时光的长河里,只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唏嘘和叹息……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十一月下旬的一天,一条桃色婚外情新闻轰动了元朝亦集乃路的黑城。
事情还得从1983年和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在额济纳旗黑城两次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说起,从获得的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随手抛弃、又被中国考古学者采集到的黑城文书残卷中,人们了解了这段婚外情案件的大致轮廓。这条新闻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失林的年轻女子,而与此关联的男主角叫阎从亮。
失林是元朝大都人,父名张二,母名春花,失林是家中长女。从失林的父母名字看,失林家是汉族。也许是当时的汉族有取蒙古族名字的社会风气吧。失林花季之年,张家的邻居倒剌大姐为失林拉纤作媒,说男方是大都城的回族商人脱黑尔,家道殷实,打算娶失林为妻。当时,作为色目人的回回商人,不仅手里有钱,而且社会地位也比三等人的汉人要高。张家是小户人家,能高攀上回族商人,并且身为正妻,如同天上掉馅饼砸了脑袋,自然喜出望外。于是,由母亲春花做主,把失林嫁给了脱黑尔。可是脱黑尔并不爱失林,很快就将失林转给另一个回族商人脱黑帖木作为义女收养。不久,脱黑帖木要带着在大都筹集的货物到岭北行省哈喇和林一带经商,还打算从那里继续西行到阿尔泰以西的中亚地区去。失林担心自己到了那些地方,会被脱黑帖木当作驱口卖掉。作为大都城的居民,失林知道大都就有驱口市场,那里公开进行着驱口买卖。而一旦被卖为驱口,不但自己永远失去自由,而且子孙世代为奴,永无出头之日。于是性情刚烈的失林坚决不愿跟随脱黑帖木北行。脱黑帖木倒也没有勉强失林,就以索回收养失林时曾经给过脱黑尔二十锭彩礼为由,将失林转嫁给了回族商人阿兀,失林就做了阿兀的小老婆。当小老婆就小老婆吧,虽比不上正妻的尊贵,但总比驱口强上百倍。
阿兀是亦集乃路治所黑城礼拜寺(见图一)教士管辖的回回包银户,算是当地的有钱人。阿兀家有正室,失林为妾。元朝法律规定:只要有婚书就允许纳妾。阿兀还有两男一女三个驱口,伺奉阿兀的妻子。失林随阿兀从大都回到黑城后,阿兀仍旧经常赴岭北做买卖。结果在至正二十二年的三月,阿兀到岭北做买卖期间,失林与邻居阎从亮相识并且相爱,最终酿出了一场轰动黑城的桃色官司。
年纪轻轻的失林,三次嫁给回回商人,最终远离家乡,远离家人,没有爱情、没有朋友,在地处西北大戈壁的黑城孤独的生活着。丈夫阿兀是回回商,失林与丈夫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会相同,丈夫还经常到岭北等地去做买卖,夫妻一起生活的日子不多。况且失林只是个小老婆,地位不高,还常常受到打骂,所以失林觉得自己很不幸。她渴望真正的爱情,渴望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样一来,失林一旦遇到充满青春活力而又能倾诉衷肠的阎从亮,就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的憧憬变为现实。
阎从亮原来是陕西行省巩昌府巩西县的军户,换句话说相当于预备役军人。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红巾军攻破巩昌城,阎从亮为逃避战乱离开了巩西县,两年后流落到了亦集乃路,先是住在黑城东关(见图二),靠打零工为生,后来与城里头东街(见图三)的住户沈坊正合伙制作马鞍用的油皮韂,这样就和失林成了邻居。
据失林的供词陈述:失林经常看见一个身体壮实的小伙子在沈坊正家的房顶上晾晒油皮韂。后来,失林得知小伙子名叫阎从亮,年龄24岁,恰与自己同龄,一种由衷的好感便渐渐酝酿于心头。失林家门前有口井,阎从亮去打水,常常遇到也去打水的失林,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熟悉了起来。
失林的家乡在繁华的大都城,亦集乃路离家有三四千里之远,在这里举目无亲,在阿兀家常常遭受打骂,还总是担心不知何时阿兀会把她当驱口卖掉,因此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自从认识阎从亮后,失林便经常去找他,把他当作知心人来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心中的忧愁。阎从亮禁不起失林真挚感情的冲击,男子汉的勇气促使他竟然提出来让失林把她与阿兀的婚书偷出来销毁,然后向官府状告阿兀把良家女子失林作为驱口对待,等官府判决阿兀与失林分离后,他一定娶失林为妻。
转眼进入了冬季,十一月二十三日过午,阎从亮到井上打水,失林把偷出的婚书从怀中掏出交给阎从亮。由于失林不识字,就把存放在一起的三张文书一起偷了出来,让阎从亮挑出她与阿兀的婚书。不幸的是阎从亮也是睁眼瞎,他只好找书生史外郎认读。史外郎看后告诉阎从亮,一份是失林的婚书,另外两份是买卖驱口的文书,并问阎从亮这三份文书是哪里来的?阎从亮说是在东街等着买柴火时捡的。史外郎便告诉阎从亮这文书都是人家有用的东西,不要毁了。二十七日,阎从亮把驱口的两件文书退给失林,同时告诉失林晚上到他住处商量事情。晚上掌灯时分,失林到了阎从亮住处,阎从亮从房檐下取出婚书,两人商量后,把婚书投到灶窟里烧毁了。后来,失林在官府的供词对这件事做了如下供述:“我□□来■当日上灯后从亮在家坐■。从亮于房内将元藏汉儿■林□说文字系阿兀娶你为□妾■烧者者,等候一二日,我每(们)赴官司告阿兀将你■却行压良为驱将断出来□,我做■每(们)两个永远夫妻。说罢,有本妇■一纸对失林前去灶窟用火烧毁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就在失林和阎从亮密谋怎样告官赎身之时,阿兀从岭北满载而归。十一月二十九日,阿兀在大街上遇到了史外郎,好倒腾闲话的史外郎告诉阿兀,说有人找他看过阿兀与失林的婚书以及阿兀买卖驱口的凭证。阿兀立即回家查看,发现放在红木匣里的文书都不见了,便追问失林。失林从铺盖里取出两份文书,说三张纸我给邻居阎从亮看过,他还给了我这两张纸。阿兀拿着剩下的两份文书在礼拜寺门口请官府任职的徐典看后,立即把此事告到了亦集乃路总管府。
总管府官员根据刑房呈报的文件,立即把原告、被告、证人都带到衙门,按律审问了失林和阎从亮两天两夜,失林和阎从亮被迫如实供认。人犯的供词和证人的证词等,都按照法律程序处理完毕。官府做出如下判决:“官罪犯止以不容量■四十七下单■兀收管着■一名阎从亮状招■前件议得■……台旨。至正廿二年十二月 取责领人■初九日。”就是说,总管府判决杖笞失林四十七下,然后由阿兀当场领回严加看管。至于阎从亮,则因为案卷的文字缺失,人们则永远不知道判决的结果是什么了。
失林被阿兀领回去后怎么样了?婚姻是继续维持还是被转卖给了他人?阎从亮被判何等刑罚?这期间,元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期。6年后,明军将领徐达攻占了元朝大都城,10年后的1372年,明征西将军冯胜采取筑坝断水战略,迫使黑城守军投降。那么,已是36岁少妇的失林的命运是否得到了改变?
然而,历史却把这一切都湮灭在了时光的长河里,只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唏嘘和叹息……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