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卷首语 】教育谱新篇
  • 从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三河小学的朗朗书声,到贺兰山脚下阿拉善左旗第四中学足球少年在操场上的肆意驰骋,再到内蒙古大学实验室里师生钻研的身影,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内蒙古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内蒙古地区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经济与文化落后,受教育人口极少,全区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可谓举步维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程度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905所,在校学生385.27万人,各级各类教职工41.02万人。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内蒙古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区幼儿园仅有10所。70多年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截至目前,全区幼儿园达3958所,在园幼儿55.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2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3%。入园难、入园远的矛盾得到根本性缓解。

    从努力普及初等教育,到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向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进,办学水平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完成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完美蜕变。2021年,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52%。这些亮眼的数据,见证着基础教育质与量的双重飞跃。

    高等教育不甘示弱。70多年来,锚定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各高校积极晋位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学科,筹建高等研究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诸多科研成果破解了如肉牛养殖、生态环境污染等一个个现实难题,彰显出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职业教育蓬勃向上。自治区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了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人才成长通道,打破了学生升学的“天花板”,紧密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优化专业布局,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契合,为自治区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专业力量。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正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政策意见的推动下,全面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标准化、高教职教多样化发展,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区的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内蒙古印记》编辑部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