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修志札记】精品意识是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发布时间:2025-03-28
  • 来源:《内蒙古印记》2024年第3期
  • 窦向华  韩文彬

     

    精品年鉴是年鉴事业追求的目标,而精品意识就是打造精品年鉴的决心和信心。只有以意识带动行动,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精品意识是对年鉴编纂的高标准、高价值的要求,是对年鉴框架、文字、数据、排版、装饰、特色的规范性、细节性、整体性的要求。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气、特色鲜明,才能记录好、留存好、传承好本行政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使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框架的科学性要求

    框架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和前提,是年鉴编纂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年鉴的框架如人体“骨架”,是年鉴内容的重要支撑,与年鉴的条目相依相存。所以年鉴框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年鉴整体质量的高低。

    精品意识对框架的要求是在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的基础上,内容也需科学分类、正确领属、编排有序的框架。首先是年鉴框架的要素体系,年鉴框架是以卷首图片、目录、特载、专记、专文、大事记、市(区)情概览、百科部类、下级政区、人物荣誉、附录、索引等内容组成,这是年鉴框架最基本且全面的框架体系,缺一不可的。被评为精品年鉴的框架均要素齐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其次年鉴框架的分类问题,科学分类问题一直以来是值得深究的课题。现今,年鉴分类方法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有的以部门单位分类设置,这种分类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框架内容无法覆盖全部内容,要不内容缺失,要不内容无法归类。还有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内容设置,这种设置只适用于部分内容,像政治类、生态类、民生类等内容还是没有分类的依据。根据精品年鉴的分类方法看,综合分类法是目前最适合于年鉴框架的分类方法。

    最后,是年鉴的框架比例、排序问题。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全面、系统反映本地区方方面面事物发展的“百科全书”,所以在设置框架时,应做到应记尽记,对重要内容和辅助内容进行鉴别,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年鉴记述框架内容比例适当。年鉴内容可分为三类,综合情况、百科内容、辅助资料,其中百科内容应在年鉴占比比例最高,其它次之。百科内容是年鉴的主要内容,包含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内容。

    框架排序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框架的排序不是简单的罗列,是暗含因果联系的,只有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框架才能体现年鉴价值,使读者追根溯源、理其脉络。《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这条规定明确年鉴内容的排序问题。因此年鉴框架,类目排序政治部类先排在最前,如党委、人大、人民政府、政协、纪委监委等。其次经济生态类,如经济管理、一二、三产业、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最后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健康、社会生活、应急管理及下辖行政区的内容。分目排序则是综合内容在前、重要性内容居中、管理类居后。条目则是概况条目在前、常规类、职能类的综合记事条目居中,特色类或单一性条目居后,且以时间或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二、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条目规范性要求

    条目作为年鉴最基本的单位,其特质短小精悍、信息密集、主题突出,是记述反映年鉴内容的最佳方式。规范记述条目是增强年鉴价值的保证。条目的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标题的确立、条目选题、条目写作方面。

    条目的标题是条目的“眼睛”,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窗口”。标题是对条目记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总结,树立正确标题直接关系到读者查阅资料的便捷和使用。条目标题的树立一定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条目标题要准确概括内容主题,避免标题过大过小,如某部门下设的条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记述本部门开展的学习工作和宣传工作,这种常规的工作学习是代表不了标题所涵盖的内容。二是中心词鲜明突出,中心词就是关键词,是条目内容最关键、最标志性的词语,只有准确的中心词才能完美的揭示条目内容,像“《兴安年鉴(2023)》编纂出版”。三是使用通识度高的词语,俗话说望文生义,在条目标题制作中使用通识度高的词语,能让读者更容易一目了然,了解条目内容,避免出现歧义,同时,使读者更容易查阅使用。

    条目选题,是指选取哪些资料进行编纂,归类成综合性条目、单一性条目。在条目选题问题上,应以特、大、要、新为选题标准,对各单位报送资料进行筛选,综合类内容归到概况条目当中,以职能职责、营收成果等内容以统一主题为标准,归类成综合记事条目,反映企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情况,还有对事件类、会议类、机构类、成果类、人物类内容进行收集补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形成单一性条目,以点的角度反映企事业单位年度内的新变化、新成就等动态信息。

    条目写作,是指记述的规范性、文体文风选择及文字使用的规范方面。条目写作区别于报告总结等公文写作,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记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的内容。对各企事业单位资料进行编辑时,直陈其事,开门见山,以数据资料和具体工作反映年度情况。

    三、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数据和文字资料的表述准确要求

    年鉴内容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数据资料由卷首的数字统计部分、内文中的数据统计表格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指标组成。数据主要来源是统计部门的统计公报和各部门提供的数据。

    “年鉴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使用的规范性以及表达的完整性”。正确的数据资料会给读者带来更方便的比较和利用。年鉴的数据资料应用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统计口径不一、数字书写不规范、计量单位不规范等。精品年鉴在数据资料的应用问题和来源问题上避免了这些问题。

    数据资料应用中要以统计部门资料为准,其它单位数据为辅,互相印证,统一口径,提高年鉴数据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一是数字书写规范化,区分好阿拉伯数字形式和汉字数字形式的书写要求,对统计类数据使用阿拉伯数字类记述,其他类情况采用汉字数字记述方式。二是计量单位使用规范化,年鉴数据应用中所有计量单位均采用汉字书写,不使用计量单位的符号书写,同时使用计量单位要遵守《有关量、单位、符号的一般规则》的规定。比如面积的计量单位使用公顷不使用亩等。

    文字资料的表述要准确,年鉴是官书,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公开出版的书籍,如果书中出现表述有误、表述不清的情况,对年鉴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对文字资料的处理尤为重要。

    四、精品意识是对年鉴外在质量的精美要求

    外在质量是指年鉴的内容排版和包装设计。精美是指年鉴的设计排版要有年度性、地域性及美观艺术性。年鉴内容在精心编纂的基础上,没有眼前一亮的排版设计,是无法吸引读者阅读的。人是感官动物,年鉴设计包装美观大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阅读欲望。年鉴的内容排版分为两类,一类是图片的排版,另一类是文字的排版。

    图片是年鉴的特殊表现形式,可直观、真实、形象生动的反映出年鉴内容。图片内容和排版关系到年鉴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图片设计排版,首先,要遵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图片资料要慎用少用领导、会议照片,慎用少用签字、奠基、剪彩等仪式照片,慎用摄影、书法、绘画等艺术图片。图片文字说明应当简洁、准确,时间、地点、事件及摄影者姓名或供图单位等要素要齐全。图片应当清晰,选图典型,构图美观。

    卷首图片,设置应注意选题立题根据,以特事、要事、新事、大事为主,聚焦年度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事件、政策、工程项目、外事活动等内容收集图片,通过各种版式设计,像图片形状、大小、背景等因素,构成有规律、有美感、有节奏的图集,展现年度区域特色。

    随文图片,是依附于年鉴文字内容的,是文字内容的佐证,是文字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设置时,要牢记“图随文走、图文相符”原则,“选用与条目中提到的大事要闻有关的彩色图片,还应选用一些主题突出、画面信息量丰富、对内文起到诠释和补充作用的随文图片,与文字条目相搭配,为历史留下珍贵图像资料”。

    文字排版方面,精品年鉴都采用三栏排版,这种排版一方面符合美学设计要求,美观大气。另一方面是资料密集度高,读者可以更容易获取信息资源。还有就是封面的设计包装,“年鉴封面先于内容向读者展现出年鉴的独特气质与内涵,呈现给读者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是庄重、典雅、大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精品年鉴封面包装简约时尚、庄重大气、极具特色,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做到了美与质的统一。所以年鉴封面设计一定要运用好色彩、文字、图案、材质元素,对封面设计包装,彰显出地域特色年度特点。

    五、精品意识是对年鉴地域特色的鲜明要求

    地域特色记述是精品年鉴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年鉴的重要标志。以精品年鉴来看,所评选出的年鉴均设置特色类目记述本行政区内的特点。

    各地区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文化特色都有所区别,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且设置的特色类目也是各色不一。对于特色类目的设置一直秉承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但在实际编纂当中,这种想法很容易走进误区。特色类目的设置是对本地区的特色和优点的发掘,无需进行比较,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发掘特色、突出特点、系统记述上来。本文认为,发掘地域特色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地情。地情是发掘自身特点、优点的前提,也是编纂好特色类目的基础。只有掌握和了解本地的地情信息,才能分辨出本地区优势类型。

    二是要了解时事政策和热点话题。特色类目的设置与时事政策和热点问题也有密切的关系,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会赋予政策覆盖地区新的变化、新的发展,会为我们设置特色类目提供新的信息和资料。

    三是要系统的记述本地特色内容。发掘地方特色只是设置特色类目的第一步,能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记述是为关键。不管哪部精品年鉴,特色类目设置均由3个或3个以上分目组成,在设置特色类目时,目光要放在特定的事件上,发掘本地区特、大、要、新事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整理,从而设置能立得住、特色鲜明的特色类目。以兴安盟来看,经济体量并不突出,旅游资源分散,在特色类目设置上需下更多功夫来挖掘,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来看资源较多。2023年,兴安盟粮食产量在全区排第二位,其中稻谷排第一,玉米排第二。“两牛”方面肉牛产量增长12.4%,奶牛产量增长17.9%,这些数据足以看出有着深入挖掘的潜能。所以可尝试设置“两米两牛”特色类目,以大米、玉米、奶牛、肉牛为切入点设置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销售情况、品牌创建、宣传报道、政策扶持等条目进行记述。

    总的来看,精品年鉴的创建,是对理论加以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对年鉴框架科学性的要求、是对条目内容规范性记述的要求、是对数据文字资料准确权威性的要求、是对版面排版精美的要求、是对设置特色类目鲜明的要求,只要遵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并发掘出本地区特色优势,就能编纂出属于自己独有的精品佳鉴,才能更好发挥年鉴资政、育人、存史之功能。

    (作者单位:兴安盟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修志札记】精品意识是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发布时间:2025-03-28
  • 来源:《内蒙古印记》2024年第3期
  • 窦向华  韩文彬

     

    精品年鉴是年鉴事业追求的目标,而精品意识就是打造精品年鉴的决心和信心。只有以意识带动行动,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精品意识是对年鉴编纂的高标准、高价值的要求,是对年鉴框架、文字、数据、排版、装饰、特色的规范性、细节性、整体性的要求。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气、特色鲜明,才能记录好、留存好、传承好本行政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使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框架的科学性要求

    框架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和前提,是年鉴编纂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年鉴的框架如人体“骨架”,是年鉴内容的重要支撑,与年鉴的条目相依相存。所以年鉴框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年鉴整体质量的高低。

    精品意识对框架的要求是在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的基础上,内容也需科学分类、正确领属、编排有序的框架。首先是年鉴框架的要素体系,年鉴框架是以卷首图片、目录、特载、专记、专文、大事记、市(区)情概览、百科部类、下级政区、人物荣誉、附录、索引等内容组成,这是年鉴框架最基本且全面的框架体系,缺一不可的。被评为精品年鉴的框架均要素齐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其次年鉴框架的分类问题,科学分类问题一直以来是值得深究的课题。现今,年鉴分类方法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有的以部门单位分类设置,这种分类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框架内容无法覆盖全部内容,要不内容缺失,要不内容无法归类。还有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内容设置,这种设置只适用于部分内容,像政治类、生态类、民生类等内容还是没有分类的依据。根据精品年鉴的分类方法看,综合分类法是目前最适合于年鉴框架的分类方法。

    最后,是年鉴的框架比例、排序问题。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全面、系统反映本地区方方面面事物发展的“百科全书”,所以在设置框架时,应做到应记尽记,对重要内容和辅助内容进行鉴别,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年鉴记述框架内容比例适当。年鉴内容可分为三类,综合情况、百科内容、辅助资料,其中百科内容应在年鉴占比比例最高,其它次之。百科内容是年鉴的主要内容,包含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内容。

    框架排序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框架的排序不是简单的罗列,是暗含因果联系的,只有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框架才能体现年鉴价值,使读者追根溯源、理其脉络。《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这条规定明确年鉴内容的排序问题。因此年鉴框架,类目排序政治部类先排在最前,如党委、人大、人民政府、政协、纪委监委等。其次经济生态类,如经济管理、一二、三产业、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最后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健康、社会生活、应急管理及下辖行政区的内容。分目排序则是综合内容在前、重要性内容居中、管理类居后。条目则是概况条目在前、常规类、职能类的综合记事条目居中,特色类或单一性条目居后,且以时间或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二、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条目规范性要求

    条目作为年鉴最基本的单位,其特质短小精悍、信息密集、主题突出,是记述反映年鉴内容的最佳方式。规范记述条目是增强年鉴价值的保证。条目的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标题的确立、条目选题、条目写作方面。

    条目的标题是条目的“眼睛”,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窗口”。标题是对条目记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总结,树立正确标题直接关系到读者查阅资料的便捷和使用。条目标题的树立一定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条目标题要准确概括内容主题,避免标题过大过小,如某部门下设的条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记述本部门开展的学习工作和宣传工作,这种常规的工作学习是代表不了标题所涵盖的内容。二是中心词鲜明突出,中心词就是关键词,是条目内容最关键、最标志性的词语,只有准确的中心词才能完美的揭示条目内容,像“《兴安年鉴(2023)》编纂出版”。三是使用通识度高的词语,俗话说望文生义,在条目标题制作中使用通识度高的词语,能让读者更容易一目了然,了解条目内容,避免出现歧义,同时,使读者更容易查阅使用。

    条目选题,是指选取哪些资料进行编纂,归类成综合性条目、单一性条目。在条目选题问题上,应以特、大、要、新为选题标准,对各单位报送资料进行筛选,综合类内容归到概况条目当中,以职能职责、营收成果等内容以统一主题为标准,归类成综合记事条目,反映企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情况,还有对事件类、会议类、机构类、成果类、人物类内容进行收集补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形成单一性条目,以点的角度反映企事业单位年度内的新变化、新成就等动态信息。

    条目写作,是指记述的规范性、文体文风选择及文字使用的规范方面。条目写作区别于报告总结等公文写作,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记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的内容。对各企事业单位资料进行编辑时,直陈其事,开门见山,以数据资料和具体工作反映年度情况。

    三、精品意识是对年鉴数据和文字资料的表述准确要求

    年鉴内容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数据资料由卷首的数字统计部分、内文中的数据统计表格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指标组成。数据主要来源是统计部门的统计公报和各部门提供的数据。

    “年鉴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使用的规范性以及表达的完整性”。正确的数据资料会给读者带来更方便的比较和利用。年鉴的数据资料应用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统计口径不一、数字书写不规范、计量单位不规范等。精品年鉴在数据资料的应用问题和来源问题上避免了这些问题。

    数据资料应用中要以统计部门资料为准,其它单位数据为辅,互相印证,统一口径,提高年鉴数据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一是数字书写规范化,区分好阿拉伯数字形式和汉字数字形式的书写要求,对统计类数据使用阿拉伯数字类记述,其他类情况采用汉字数字记述方式。二是计量单位使用规范化,年鉴数据应用中所有计量单位均采用汉字书写,不使用计量单位的符号书写,同时使用计量单位要遵守《有关量、单位、符号的一般规则》的规定。比如面积的计量单位使用公顷不使用亩等。

    文字资料的表述要准确,年鉴是官书,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公开出版的书籍,如果书中出现表述有误、表述不清的情况,对年鉴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对文字资料的处理尤为重要。

    四、精品意识是对年鉴外在质量的精美要求

    外在质量是指年鉴的内容排版和包装设计。精美是指年鉴的设计排版要有年度性、地域性及美观艺术性。年鉴内容在精心编纂的基础上,没有眼前一亮的排版设计,是无法吸引读者阅读的。人是感官动物,年鉴设计包装美观大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阅读欲望。年鉴的内容排版分为两类,一类是图片的排版,另一类是文字的排版。

    图片是年鉴的特殊表现形式,可直观、真实、形象生动的反映出年鉴内容。图片内容和排版关系到年鉴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图片设计排版,首先,要遵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图片资料要慎用少用领导、会议照片,慎用少用签字、奠基、剪彩等仪式照片,慎用摄影、书法、绘画等艺术图片。图片文字说明应当简洁、准确,时间、地点、事件及摄影者姓名或供图单位等要素要齐全。图片应当清晰,选图典型,构图美观。

    卷首图片,设置应注意选题立题根据,以特事、要事、新事、大事为主,聚焦年度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事件、政策、工程项目、外事活动等内容收集图片,通过各种版式设计,像图片形状、大小、背景等因素,构成有规律、有美感、有节奏的图集,展现年度区域特色。

    随文图片,是依附于年鉴文字内容的,是文字内容的佐证,是文字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设置时,要牢记“图随文走、图文相符”原则,“选用与条目中提到的大事要闻有关的彩色图片,还应选用一些主题突出、画面信息量丰富、对内文起到诠释和补充作用的随文图片,与文字条目相搭配,为历史留下珍贵图像资料”。

    文字排版方面,精品年鉴都采用三栏排版,这种排版一方面符合美学设计要求,美观大气。另一方面是资料密集度高,读者可以更容易获取信息资源。还有就是封面的设计包装,“年鉴封面先于内容向读者展现出年鉴的独特气质与内涵,呈现给读者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是庄重、典雅、大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精品年鉴封面包装简约时尚、庄重大气、极具特色,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做到了美与质的统一。所以年鉴封面设计一定要运用好色彩、文字、图案、材质元素,对封面设计包装,彰显出地域特色年度特点。

    五、精品意识是对年鉴地域特色的鲜明要求

    地域特色记述是精品年鉴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年鉴的重要标志。以精品年鉴来看,所评选出的年鉴均设置特色类目记述本行政区内的特点。

    各地区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文化特色都有所区别,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且设置的特色类目也是各色不一。对于特色类目的设置一直秉承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但在实际编纂当中,这种想法很容易走进误区。特色类目的设置是对本地区的特色和优点的发掘,无需进行比较,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发掘特色、突出特点、系统记述上来。本文认为,发掘地域特色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地情。地情是发掘自身特点、优点的前提,也是编纂好特色类目的基础。只有掌握和了解本地的地情信息,才能分辨出本地区优势类型。

    二是要了解时事政策和热点话题。特色类目的设置与时事政策和热点问题也有密切的关系,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会赋予政策覆盖地区新的变化、新的发展,会为我们设置特色类目提供新的信息和资料。

    三是要系统的记述本地特色内容。发掘地方特色只是设置特色类目的第一步,能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记述是为关键。不管哪部精品年鉴,特色类目设置均由3个或3个以上分目组成,在设置特色类目时,目光要放在特定的事件上,发掘本地区特、大、要、新事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整理,从而设置能立得住、特色鲜明的特色类目。以兴安盟来看,经济体量并不突出,旅游资源分散,在特色类目设置上需下更多功夫来挖掘,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来看资源较多。2023年,兴安盟粮食产量在全区排第二位,其中稻谷排第一,玉米排第二。“两牛”方面肉牛产量增长12.4%,奶牛产量增长17.9%,这些数据足以看出有着深入挖掘的潜能。所以可尝试设置“两米两牛”特色类目,以大米、玉米、奶牛、肉牛为切入点设置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销售情况、品牌创建、宣传报道、政策扶持等条目进行记述。

    总的来看,精品年鉴的创建,是对理论加以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对年鉴框架科学性的要求、是对条目内容规范性记述的要求、是对数据文字资料准确权威性的要求、是对版面排版精美的要求、是对设置特色类目鲜明的要求,只要遵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并发掘出本地区特色优势,就能编纂出属于自己独有的精品佳鉴,才能更好发挥年鉴资政、育人、存史之功能。

    (作者单位:兴安盟档案史志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