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年鉴编写)地方综合年鉴如何突出反映地方特点浅见
  •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地域范围,以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为记述内容,以年度为时间段限,由政府主办的权威性年鉴。地方综合年鉴必须突出反映地方特点,这已成为地方综合年鉴工作者的共识。笔者试图就如何突出反映地方特点谈点粗浅看法。

    所谓地方特点,是指那些本地与外地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事物。体现为奇、特、新、特有、特别罕见、特别突出等方面。有的可能影响范围广泛,如本地工业中具有地方特点的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农业中的主导农产品等,因其一业的兴起而带动一大片,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地域范围。有的可能是专业性较强,影响的领域只限于本行业、本专业,但纵向影响大,如全国首创、全国同行业领先等。有的名闻遐迩,几乎成为本地的象征。有的体现于技术上,有的体现于质量上,有的体现于数量上。有自然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在年鉴中突出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将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实用性,使年鉴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两个文明建设。

    一、升格提级

    一般说来,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都是当地同类事物中特别突出的,按“辈分”,与同类事物当属同级。论地位和影响,则是其它同类事物所无法比拟的。对这种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的记述,如果与其它同类事物等同,其特色就很容易被冲淡以至淹没。将它升格提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办法。

    目前已出版的年鉴大多为三级分类条目体,即设部类、分目、条目三个层次。那些影响范围广、地方特点特别突出的事物,可升格作为部类。如钢铁工业本是工业的一个门类,理应置于工业部类之中,作为一个分目。但对于有“钢都”之称的几个城市来说,则可升格为与工业部类并驾齐驱的部类。《鞍山年鉴》即将“鞍山钢铁工业公司”单列为一个部类。其它如乌海、萍乡、抚顺、大同的煤炭工业,大庆、东营的石油工业等,都在此列。

    那些地方特色虽然突出,但其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和地位,与上述情况相比相对弱一些,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相对小一些,则可以从同类事物中独立出来,升格为分目。如内蒙古的乳品业、钢铁工业、羊绒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工业产业,有的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所以我们在编写《内蒙古年鉴》时,是否可以从相关的工业条目中独立出来,各自成为与相关工业并列的工业部类中的分目。也可尝试多种形式的反映,譬如乳品业,也可以和伊利或蒙牛合作,从奶源、工艺流程、产品质量、营销策略、营销等多方面去记述。 

    二、标题醒目

    年鉴实行三级分类条目体,其部类标题应保持基本稳定,分目标题相对稳定。这两个层次作为年鉴结构的基本框架,不宜做大的变动。但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为突出地方特点,有的分目标题可适当予以增删调整。如《内蒙古年鉴》是否在一些相关的分目中,根据记述年份自治区的重、大、奇、特、怪、新等方面的事件(情)作适当调整,进而突出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事物。

    年鉴的条目,除“概况”、“综述”之类极少数外,绝大多数每年都是新面孔,“标题点晴”最大量的要运用于条目标题。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形式、“细胞”,是年鉴的主体内容,而条目的标题,又是条目主题的概括,也是条目的“眼睛”。反映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的条目,要力求使标题鲜明、新颖、准确,使读者通过条目题目就能领略到地方特点。如系国内首创、全国第一、全国称“最”的,就应在条目标题上点明。如《烟台年鉴》1992年组稿时,根据承编单位报送条目,拟定了“烟台无病毒果树试验场”设立条目,显然此条目反映不出该项内容是否具有特殊的地方特色。后经校阅初稿发现,该试验场已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检测确认,经国内外专家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且面积是国内最大的。因此,在终审时,便将其标题改为“烟台建成国内面积最大的脱毒苹果园”,从而将其突出地位显现了出来。

    三、增加比重

    一般说来,地方特点特别突出的事物,对本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改革开放的影响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突出,业绩也较显著。如果在年鉴中以与同类事物相同的篇幅来反映它,显然是不适宜的。尽管有的已实行了提级升格,但仍然无法满足充分反映其特色的需要。因此,加大此类内容的比重,势在必行。如泰山对泰安市来说,可名副其实地称之为泰安市的特征。为突出这一特点,《泰安年鉴》中单列“泰山与旅游”部类,其所辖的6个分目,前5个标题都直书泰山,最后一个分目“旅游”内容也以“泰山”为主。其19851990年卷(创刊号)中此部类共列49个条目,共约2万字,而其它“山”仅在“全市概况”部类中的“自然条件”条目中以416字反映,而其中191字又是反映泰山山脉的。这种内容比重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该书突出泰山特色的良苦用心。毫无疑问,收效自不言明。

    四、位置前置

    将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在年鉴内容安排次序上适当前置,在位置上予以突出,也不失为突出地方特点的良方。这已为许多地方综合年鉴所采用。如《鞍山年鉴》中将“鞍山钢铁公司”置于“地方工业”之前;《大连年鉴》将“口岸”部类放在“交通·邮电”之前;《武汉年鉴》把“钢铁工业”分目排在工业部类各工业门类之首。这种做法,从篇目的排列次序上就可以突现地方特点。

    五、纵横比较

    比较是显现差异的重要手段。所谓纵横比较,就是运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实或数据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就能突出地显现地方特点。例如《内蒙古年鉴》中,可增设12个盟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数统计表,把12个盟市国民经济总产值、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农牧民年人均收入等内容列入其中,从而使全区12个盟市经济状况和各项指标所处位次一目了然。

    在记述中,适当地与外地同类地区、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是显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湖南年鉴》中便设有“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栏目,收效甚好。此外,地方特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加强纵向比较,以显示地方特点的变化。重要数据的年度对比,年终与年初地对比,本年度与历史上典型年份地对比,都能更好地显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的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

    六、图照彰示

    图和照片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和直观性,是书刊中最活泼、最便捷、最简明、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是其它文件所无法与之比拟的,故有“尺幅万里”和“一图胜千言”之说。适当地运用图和照片,还可收到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之效。地形图可尽现山川特色,区域图可明行政区划,如有物产图、名胜古迹分布图,对地方特色的反映就更加突出了。照片比图更胜一筹。日语照片的单词就是“写真”。可以说照片是事物的最真实的写照,反映效果最佳。目前出版的年鉴大多装帧精美,并加以彩色护封。许多年鉴的护封就选用了最能突出地方特点的彩色照片,将本地最具特色的事物以彩色照片形式冠于护封之上,这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具。如《泰安年鉴》护封就选用了“泰山日出”;《武汉年鉴》护封多次刊载武汉胜景“黄鹤楼”;《深圳特区年鉴》选用了连接香港与内地的“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关”;《烟台年鉴》曾选用“烟台港”。年鉴中多有彩色插页,选用具有地方特色事物的照片,也可突出地方特点。《济南年鉴》载有一系列“泉”景,突出反映了“泉城”特色:《青岛年鉴)>一系列海滨秀色和崂山风光照片,展示了该市挟山海之胜的旅游名城丰姿。此外,重大事件、名优特产品、重要人物、典型建筑、著名企业、重要活动等,以彩照表现出来,将更加突出。

    七、集中记述或综合概括   

    有的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领域窄、范围小、影响不大,不可能以较大篇幅反映。如分散记述,易被冲淡以至淹没。如能找出它们的共性,将它们集中起来或单设“概况”条目记述,则易形成“拳头”,收效将更加明显。如将一地的全国首创,全国第一,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国内纪录并获第一名等项事物, 归纳合并到专设的一个部类中,集中记述。每年多者百余项,少者八九十项,集中到一起,每项事物均冠于“中华之最”名下,既提高了它们身价,又使这些优势和特色得以集中体现,还将起到增强当地人民光荣感和自豪感。

    八、附录辅助

    附录并非另册,也非附庸,而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出反映地方特色的不容忽视的阵地。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在相关部类中不宜全面反映,便可辑入附录,灵活反映。如典型企业介绍、名优产品简介,辑于附录之中,可起到集中突出之效。

    九、大事记要

    许多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可在大事记中简要记述。大事记的内容选取标准一般较高,选入大事记的事物都是比较重大、重要的,“身价”自与一般事物不同。同时,大事记也是年鉴读者普遍关注的内容。将可以用事件形式记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辑入大事记,显然是更为突出了。

    大事记一般记述简单,多用一句话概括,突出了重要性,但缺点是全面性却嫌不足。一些特别重要的事物,还可用专题条目的形式(有的可用分目),载入“综述”部类,从而做到位置突出,内容全面,特色明显。

    十、索引提示   

    索引是年鉴这一资料性工具书的重要检索手段,是提高年鉴质量和使用效率的重要检索系统。索引的编制,同样可以在突出反映地方特点上下功夫。索引编制得当,能使地方特色在索引主题词中得到体现,且有利于读者通过索引发现并更好地检索、阅读、了解。如提炼好主题词,加大地方特色事物的索引内容比重,变换角度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一事多索引,都可以使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在索引中更加突出反映。

    任何同类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两重性,地方综合年鉴亦同样如此。共性亦即普遍性:第一,是指地方综合年鉴共有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等,是每部地方综合年鉴都必须具备和遵循的。第二,地力综合年鉴也是年鉴,它本身也不能脱离年鉴的基本性质、特征、要求和规律。个性亦即特殊性,是指表现于各部地方综合年鉴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地方综合年鉴如果只有共性而无个性,成书后必然是“千人一面”、“千鉴一模”,无特色、无深度,平淡无奇,因而无生命力而难以生存。反之,如果一味地强调个性,片面突出特色,而置年鉴和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特征于不顾,成书后恐有是否姓“鉴”之争。笔者认为,地方特点亦即个性特征,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命,实行规范化亦即坚持共性,也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命和根本。突出地方特点,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融共性与个性于一体,寓共性于个性之中。既要根据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要求,加强规范化,又要在坚持普遍性实现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反映地方特点。通过个性反映共性,通过特殊性揭示普遍性。成书后既可保持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特征,符合其一切规范,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使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具备,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又切合当地实际,独具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应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突出反映地方特点的基本准则。

    以上拙见是自己的想法,可行性、实用性不知有多少,权且是抛砖引玉,有望方家校正。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年鉴编写)地方综合年鉴如何突出反映地方特点浅见
  •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地域范围,以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为记述内容,以年度为时间段限,由政府主办的权威性年鉴。地方综合年鉴必须突出反映地方特点,这已成为地方综合年鉴工作者的共识。笔者试图就如何突出反映地方特点谈点粗浅看法。

    所谓地方特点,是指那些本地与外地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事物。体现为奇、特、新、特有、特别罕见、特别突出等方面。有的可能影响范围广泛,如本地工业中具有地方特点的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农业中的主导农产品等,因其一业的兴起而带动一大片,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地域范围。有的可能是专业性较强,影响的领域只限于本行业、本专业,但纵向影响大,如全国首创、全国同行业领先等。有的名闻遐迩,几乎成为本地的象征。有的体现于技术上,有的体现于质量上,有的体现于数量上。有自然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在年鉴中突出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将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实用性,使年鉴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两个文明建设。

    一、升格提级

    一般说来,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都是当地同类事物中特别突出的,按“辈分”,与同类事物当属同级。论地位和影响,则是其它同类事物所无法比拟的。对这种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的记述,如果与其它同类事物等同,其特色就很容易被冲淡以至淹没。将它升格提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理想办法。

    目前已出版的年鉴大多为三级分类条目体,即设部类、分目、条目三个层次。那些影响范围广、地方特点特别突出的事物,可升格作为部类。如钢铁工业本是工业的一个门类,理应置于工业部类之中,作为一个分目。但对于有“钢都”之称的几个城市来说,则可升格为与工业部类并驾齐驱的部类。《鞍山年鉴》即将“鞍山钢铁工业公司”单列为一个部类。其它如乌海、萍乡、抚顺、大同的煤炭工业,大庆、东营的石油工业等,都在此列。

    那些地方特色虽然突出,但其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和地位,与上述情况相比相对弱一些,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相对小一些,则可以从同类事物中独立出来,升格为分目。如内蒙古的乳品业、钢铁工业、羊绒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工业产业,有的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所以我们在编写《内蒙古年鉴》时,是否可以从相关的工业条目中独立出来,各自成为与相关工业并列的工业部类中的分目。也可尝试多种形式的反映,譬如乳品业,也可以和伊利或蒙牛合作,从奶源、工艺流程、产品质量、营销策略、营销等多方面去记述。 

    二、标题醒目

    年鉴实行三级分类条目体,其部类标题应保持基本稳定,分目标题相对稳定。这两个层次作为年鉴结构的基本框架,不宜做大的变动。但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为突出地方特点,有的分目标题可适当予以增删调整。如《内蒙古年鉴》是否在一些相关的分目中,根据记述年份自治区的重、大、奇、特、怪、新等方面的事件(情)作适当调整,进而突出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事物。

    年鉴的条目,除“概况”、“综述”之类极少数外,绝大多数每年都是新面孔,“标题点晴”最大量的要运用于条目标题。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形式、“细胞”,是年鉴的主体内容,而条目的标题,又是条目主题的概括,也是条目的“眼睛”。反映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的条目,要力求使标题鲜明、新颖、准确,使读者通过条目题目就能领略到地方特点。如系国内首创、全国第一、全国称“最”的,就应在条目标题上点明。如《烟台年鉴》1992年组稿时,根据承编单位报送条目,拟定了“烟台无病毒果树试验场”设立条目,显然此条目反映不出该项内容是否具有特殊的地方特色。后经校阅初稿发现,该试验场已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检测确认,经国内外专家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且面积是国内最大的。因此,在终审时,便将其标题改为“烟台建成国内面积最大的脱毒苹果园”,从而将其突出地位显现了出来。

    三、增加比重

    一般说来,地方特点特别突出的事物,对本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改革开放的影响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突出,业绩也较显著。如果在年鉴中以与同类事物相同的篇幅来反映它,显然是不适宜的。尽管有的已实行了提级升格,但仍然无法满足充分反映其特色的需要。因此,加大此类内容的比重,势在必行。如泰山对泰安市来说,可名副其实地称之为泰安市的特征。为突出这一特点,《泰安年鉴》中单列“泰山与旅游”部类,其所辖的6个分目,前5个标题都直书泰山,最后一个分目“旅游”内容也以“泰山”为主。其19851990年卷(创刊号)中此部类共列49个条目,共约2万字,而其它“山”仅在“全市概况”部类中的“自然条件”条目中以416字反映,而其中191字又是反映泰山山脉的。这种内容比重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该书突出泰山特色的良苦用心。毫无疑问,收效自不言明。

    四、位置前置

    将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在年鉴内容安排次序上适当前置,在位置上予以突出,也不失为突出地方特点的良方。这已为许多地方综合年鉴所采用。如《鞍山年鉴》中将“鞍山钢铁公司”置于“地方工业”之前;《大连年鉴》将“口岸”部类放在“交通·邮电”之前;《武汉年鉴》把“钢铁工业”分目排在工业部类各工业门类之首。这种做法,从篇目的排列次序上就可以突现地方特点。

    五、纵横比较

    比较是显现差异的重要手段。所谓纵横比较,就是运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实或数据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就能突出地显现地方特点。例如《内蒙古年鉴》中,可增设12个盟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数统计表,把12个盟市国民经济总产值、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农牧民年人均收入等内容列入其中,从而使全区12个盟市经济状况和各项指标所处位次一目了然。

    在记述中,适当地与外地同类地区、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是显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湖南年鉴》中便设有“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栏目,收效甚好。此外,地方特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加强纵向比较,以显示地方特点的变化。重要数据的年度对比,年终与年初地对比,本年度与历史上典型年份地对比,都能更好地显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的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

    六、图照彰示

    图和照片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和直观性,是书刊中最活泼、最便捷、最简明、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是其它文件所无法与之比拟的,故有“尺幅万里”和“一图胜千言”之说。适当地运用图和照片,还可收到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之效。地形图可尽现山川特色,区域图可明行政区划,如有物产图、名胜古迹分布图,对地方特色的反映就更加突出了。照片比图更胜一筹。日语照片的单词就是“写真”。可以说照片是事物的最真实的写照,反映效果最佳。目前出版的年鉴大多装帧精美,并加以彩色护封。许多年鉴的护封就选用了最能突出地方特点的彩色照片,将本地最具特色的事物以彩色照片形式冠于护封之上,这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具。如《泰安年鉴》护封就选用了“泰山日出”;《武汉年鉴》护封多次刊载武汉胜景“黄鹤楼”;《深圳特区年鉴》选用了连接香港与内地的“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关”;《烟台年鉴》曾选用“烟台港”。年鉴中多有彩色插页,选用具有地方特色事物的照片,也可突出地方特点。《济南年鉴》载有一系列“泉”景,突出反映了“泉城”特色:《青岛年鉴)>一系列海滨秀色和崂山风光照片,展示了该市挟山海之胜的旅游名城丰姿。此外,重大事件、名优特产品、重要人物、典型建筑、著名企业、重要活动等,以彩照表现出来,将更加突出。

    七、集中记述或综合概括   

    有的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领域窄、范围小、影响不大,不可能以较大篇幅反映。如分散记述,易被冲淡以至淹没。如能找出它们的共性,将它们集中起来或单设“概况”条目记述,则易形成“拳头”,收效将更加明显。如将一地的全国首创,全国第一,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国内纪录并获第一名等项事物, 归纳合并到专设的一个部类中,集中记述。每年多者百余项,少者八九十项,集中到一起,每项事物均冠于“中华之最”名下,既提高了它们身价,又使这些优势和特色得以集中体现,还将起到增强当地人民光荣感和自豪感。

    八、附录辅助

    附录并非另册,也非附庸,而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出反映地方特色的不容忽视的阵地。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在相关部类中不宜全面反映,便可辑入附录,灵活反映。如典型企业介绍、名优产品简介,辑于附录之中,可起到集中突出之效。

    九、大事记要

    许多表现为地方特点的事物,可在大事记中简要记述。大事记的内容选取标准一般较高,选入大事记的事物都是比较重大、重要的,“身价”自与一般事物不同。同时,大事记也是年鉴读者普遍关注的内容。将可以用事件形式记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辑入大事记,显然是更为突出了。

    大事记一般记述简单,多用一句话概括,突出了重要性,但缺点是全面性却嫌不足。一些特别重要的事物,还可用专题条目的形式(有的可用分目),载入“综述”部类,从而做到位置突出,内容全面,特色明显。

    十、索引提示   

    索引是年鉴这一资料性工具书的重要检索手段,是提高年鉴质量和使用效率的重要检索系统。索引的编制,同样可以在突出反映地方特点上下功夫。索引编制得当,能使地方特色在索引主题词中得到体现,且有利于读者通过索引发现并更好地检索、阅读、了解。如提炼好主题词,加大地方特色事物的索引内容比重,变换角度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一事多索引,都可以使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在索引中更加突出反映。

    任何同类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两重性,地方综合年鉴亦同样如此。共性亦即普遍性:第一,是指地方综合年鉴共有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等,是每部地方综合年鉴都必须具备和遵循的。第二,地力综合年鉴也是年鉴,它本身也不能脱离年鉴的基本性质、特征、要求和规律。个性亦即特殊性,是指表现于各部地方综合年鉴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地方综合年鉴如果只有共性而无个性,成书后必然是“千人一面”、“千鉴一模”,无特色、无深度,平淡无奇,因而无生命力而难以生存。反之,如果一味地强调个性,片面突出特色,而置年鉴和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特征于不顾,成书后恐有是否姓“鉴”之争。笔者认为,地方特点亦即个性特征,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命,实行规范化亦即坚持共性,也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命和根本。突出地方特点,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融共性与个性于一体,寓共性于个性之中。既要根据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要求,加强规范化,又要在坚持普遍性实现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反映地方特点。通过个性反映共性,通过特殊性揭示普遍性。成书后既可保持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特征,符合其一切规范,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使地方综合年鉴的共性具备,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又切合当地实际,独具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应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突出反映地方特点的基本准则。

    以上拙见是自己的想法,可行性、实用性不知有多少,权且是抛砖引玉,有望方家校正。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