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珍珠滩)西部的生命之旅
  •   题记:从六十年代,西部的浩瀚里,从此便在这片土地徘徊。眺望阿拉善台地,在骆驼队的链接里,把起伏和舒缓一并留给了跋涉者和思想者。这一切都定格在沙漠之舟一步一步地前行,只有驼铃为他们孤独地喝彩。
    1
      在西部行路,如同感受生命的全部历程、全部幸福和苦难。
      不经意间或倏然间,路已走出大半程,无法返回,无法止歇,无法叹息,那是留在朔漠中永远的尴尬和痛苦。
      仿佛还在当年的羊圈沟凝望那团山峦和跳动在地平线的烟云蒸腾,远去的人和事,那些骆驼和羊的抖擞,记忆皆已荒芜成黑戈壁的碎石,一粒一粒晶莹着。
    2
      一不小心成了七七级,在兰州十里店的西北师大读书,似乎还不全知生命的真实含义,只知道柳永、列夫•托尔斯泰,到图书馆占位子,早点儿到食堂打一份香不够的酱排骨。
      晚上翻墙到省委党校蹭电视看,一不小心就遭到看门老汉的呵斥,也许当年被嘲弄的学子,现在已是这所学校的至尊了,说来可笑。
    3
      毕业了,还是回西部,西部有女人,烧酒和诗歌。
      那时在边城巴彦浩特出门,许多时候坐上车了,才想该在哪下车;有时在站台等车,还不知道是往上还是往下,向东还是向西,走着看。
      那时双脚踩着褐黄,眼睛却使劲地凝视蔚蓝和白皙等诱人的冷色,心理全是空落落的不着边际的梦和梦也梦不到的梦。
    4
      一顿牛肉面打发一天是常有的事,早点午餐合二为一亦属平常,只是渴望多些牛肉丁、香菜之类,也别忘了进了牛肉面馆人模狗样地吆喝一声:二细,多放辣子!
      生活其实有时候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瓶啤酒二十个羊肉串十个腰子,逛逛超市遛遛广场再到书市翻几页吃惊和刺激,但酒要少喝,该喝好的就不要喝不好的,该喝啤的就不要喝白的。
      误事丢人不说,喝坏了身体,谁也帮不了你。
      实在没必要为什么人什么事较劲了。
    5
      心理时常惦记着遥远的弱水。那年从雅干过八道桥,睡了三觉才看见胡杨和红柳。而七百公里的颠簸只是为了探访风雪中的二里子河和青山头,只是为了解开宝日乌拉草原的神秘。
      也想着毛目的话题,这里离喇嘛井和海森楚鲁已经不远了。
      站在金塔县鼎新镇政府门口,我才感到这条河之于这块土地的刻骨铭心,可以说就是无数只饭碗,无数个女人的质地,无数双纯真无邪的眸子,无数块棉田和稻菽、红枣、软儿梨。
    6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草绿的时节让人们萌生许多激情和幻想。
      绿了的还有我忐忑不安的构想和许多要办的事难办的事让人头痛的事。
      记得去年在乌鲁木齐街头,我才感到什么叫无知和鼠目寸光。
      那座城市连同那块地域一样让我大吃一惊。
      这是一座大得让人不知所措的边城,林立的高楼犹如步入钢筋混凝土的峡谷,繁华的市井足以使任何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至今,二道桥子的吆喝和鼓声仿佛还在耳际萦绕。
    7
      而在兰州,人们感觉到的则是古老现代的交织,不事张扬地崛起,和那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让人们明白什么叫大气,什么叫秀美,什么叫天然。
      我在兰州生活了四年,当年连一只船、东岗这样的地方都能找到。
      而现在去兰州则有可能迷失。
      此刻站在滨河路的黄河儿女雕塑面前,抚摸着古老的黄河水车,胸中涌起的该是怎样的波澜和怎样的百感交集。
    8
      西安则是原汁原味的古老。
      走进书院门、钟楼,你就明白了陕西为什么能产生贾平凹、陈忠实。
      才知道羊肉泡馍、葫芦头之于这座城市的是什么,一嗓子秦腔喊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势。
    9
      西宁超然。
      西宁是烤灌汤、烤湟鱼、烤羊棒骨烟熏火燎出来的古城。要想醉,青稞酒十几个系列的牌子让你喝不够,让你如同永远吃了酒柿子,摸不清江河源的东南西北。
      不由想起诗人昌耀,和他青铜般艰涩的诗句。
    10
      四十年了,行走在西部,跌跌撞撞。
      西部如同湟水,如同花儿与少年,如同可可西里,展示生命和爱情的地老天荒。
      永远的牦牛、藏羚羊、黑帐篷、雪山寺庙,向我们传递生命的密码和爱的不朽。
      而自己呢?一辈子也没干成什么事,就老了。也就是吃掉了几群羊,喝掉了几吨酒,写了几本书,还戴了顶自治区作协副主席的帽子。
    11
      在西部行走,我无法停住脚步。因为我知道身后有一双期待的眼睛在盯着我,凝视着我。我必须用前行的背影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西部汉子,否则我将对不起她,我自己也将沦落为绝世的悲怆……
      (作者:国家一级作家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西部的生命之旅
  •   题记:从六十年代,西部的浩瀚里,从此便在这片土地徘徊。眺望阿拉善台地,在骆驼队的链接里,把起伏和舒缓一并留给了跋涉者和思想者。这一切都定格在沙漠之舟一步一步地前行,只有驼铃为他们孤独地喝彩。
    1
      在西部行路,如同感受生命的全部历程、全部幸福和苦难。
      不经意间或倏然间,路已走出大半程,无法返回,无法止歇,无法叹息,那是留在朔漠中永远的尴尬和痛苦。
      仿佛还在当年的羊圈沟凝望那团山峦和跳动在地平线的烟云蒸腾,远去的人和事,那些骆驼和羊的抖擞,记忆皆已荒芜成黑戈壁的碎石,一粒一粒晶莹着。
    2
      一不小心成了七七级,在兰州十里店的西北师大读书,似乎还不全知生命的真实含义,只知道柳永、列夫•托尔斯泰,到图书馆占位子,早点儿到食堂打一份香不够的酱排骨。
      晚上翻墙到省委党校蹭电视看,一不小心就遭到看门老汉的呵斥,也许当年被嘲弄的学子,现在已是这所学校的至尊了,说来可笑。
    3
      毕业了,还是回西部,西部有女人,烧酒和诗歌。
      那时在边城巴彦浩特出门,许多时候坐上车了,才想该在哪下车;有时在站台等车,还不知道是往上还是往下,向东还是向西,走着看。
      那时双脚踩着褐黄,眼睛却使劲地凝视蔚蓝和白皙等诱人的冷色,心理全是空落落的不着边际的梦和梦也梦不到的梦。
    4
      一顿牛肉面打发一天是常有的事,早点午餐合二为一亦属平常,只是渴望多些牛肉丁、香菜之类,也别忘了进了牛肉面馆人模狗样地吆喝一声:二细,多放辣子!
      生活其实有时候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瓶啤酒二十个羊肉串十个腰子,逛逛超市遛遛广场再到书市翻几页吃惊和刺激,但酒要少喝,该喝好的就不要喝不好的,该喝啤的就不要喝白的。
      误事丢人不说,喝坏了身体,谁也帮不了你。
      实在没必要为什么人什么事较劲了。
    5
      心理时常惦记着遥远的弱水。那年从雅干过八道桥,睡了三觉才看见胡杨和红柳。而七百公里的颠簸只是为了探访风雪中的二里子河和青山头,只是为了解开宝日乌拉草原的神秘。
      也想着毛目的话题,这里离喇嘛井和海森楚鲁已经不远了。
      站在金塔县鼎新镇政府门口,我才感到这条河之于这块土地的刻骨铭心,可以说就是无数只饭碗,无数个女人的质地,无数双纯真无邪的眸子,无数块棉田和稻菽、红枣、软儿梨。
    6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草绿的时节让人们萌生许多激情和幻想。
      绿了的还有我忐忑不安的构想和许多要办的事难办的事让人头痛的事。
      记得去年在乌鲁木齐街头,我才感到什么叫无知和鼠目寸光。
      那座城市连同那块地域一样让我大吃一惊。
      这是一座大得让人不知所措的边城,林立的高楼犹如步入钢筋混凝土的峡谷,繁华的市井足以使任何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至今,二道桥子的吆喝和鼓声仿佛还在耳际萦绕。
    7
      而在兰州,人们感觉到的则是古老现代的交织,不事张扬地崛起,和那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让人们明白什么叫大气,什么叫秀美,什么叫天然。
      我在兰州生活了四年,当年连一只船、东岗这样的地方都能找到。
      而现在去兰州则有可能迷失。
      此刻站在滨河路的黄河儿女雕塑面前,抚摸着古老的黄河水车,胸中涌起的该是怎样的波澜和怎样的百感交集。
    8
      西安则是原汁原味的古老。
      走进书院门、钟楼,你就明白了陕西为什么能产生贾平凹、陈忠实。
      才知道羊肉泡馍、葫芦头之于这座城市的是什么,一嗓子秦腔喊出了八百里秦川的气势。
    9
      西宁超然。
      西宁是烤灌汤、烤湟鱼、烤羊棒骨烟熏火燎出来的古城。要想醉,青稞酒十几个系列的牌子让你喝不够,让你如同永远吃了酒柿子,摸不清江河源的东南西北。
      不由想起诗人昌耀,和他青铜般艰涩的诗句。
    10
      四十年了,行走在西部,跌跌撞撞。
      西部如同湟水,如同花儿与少年,如同可可西里,展示生命和爱情的地老天荒。
      永远的牦牛、藏羚羊、黑帐篷、雪山寺庙,向我们传递生命的密码和爱的不朽。
      而自己呢?一辈子也没干成什么事,就老了。也就是吃掉了几群羊,喝掉了几吨酒,写了几本书,还戴了顶自治区作协副主席的帽子。
    11
      在西部行走,我无法停住脚步。因为我知道身后有一双期待的眼睛在盯着我,凝视着我。我必须用前行的背影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西部汉子,否则我将对不起她,我自己也将沦落为绝世的悲怆……
      (作者:国家一级作家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