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阿兰豁阿、诃额仑、孛儿帖在蒙古民族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三贤圣母”,其中诃额仑、孛儿帖是在阿尔山附近地区走出来的,因此,诃额仑、孛儿帖与阿尔山及其附近地区,有过历史渊源关系。
一、“三贤圣母”之诃额仑、孛儿帖
(一)诃额仑
诃额仑,也速该·把阿秃儿之妻,成吉思汗之母,弘吉剌之斡勒忽讷兀惕部人。她对蒙古民族历史的重要贡献是成功地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因此,被封为宣懿太后,后世蒙古民族称之为“圣母”。
诃额仑真正进入蒙古民族的视野,是从一次抢婚开始的,而这次抢婚被特·官布扎布所著《蒙古密码》说成是“照亮历史的一次抢婚”。《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则说成是“这场凶暴的攻击(指也速该抢婚)不仅将永远地改变她的一生,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秘史》详细地介绍了这次抢婚的经过:“此间,也速该·把阿秃儿在打猎途中遇见了自斡勒忽讷兀惕氏娶妻而来的也客赤列都。也速该窥见其女美丽无比,便回家伙同其兄捏坤太石、其弟答里台斡惕赤斤二人赶来……这样也速该·把阿秃儿把诃额仑带回家,当做了自己的妻子”。这一著名的抢婚事件,史料上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但是,根据成吉思汗出生的时间推断,这一“照亮历史的一次抢婚”应该发生在1160年前后。随后的1162年“夫人诃额仑在名为迭里温孛勒答黑的地方生下了成吉思汗”【1】。但是,随着也速该·把阿秃儿的被害,诃额仑成为孤儿寡母,家族也败落谷底,就在这个家族濒临灭亡,民族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诃额仑擎起历史的重任,在艰难与困苦的历史时期,挑起了家族和民族希望的历史重担。
1.巾帼女英雄
诃额仑作为一个女人,她是蒙古民族的巾帼女英雄。
也速该·把阿秃儿去世后,诃额仑遭到泰亦赤兀惕氏的遗弃。面对“深水已涸,明石已碎”【2】的也速该·把阿秃儿家庭的孤儿寡母“泰亦赤兀惕兄弟无情地将诃额仑孤儿寡母抛弃在了旧营盘里”【3】。但是,诃额仑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进行斗争。“也速该妻见众离去,乃乘马执纛,躬自追击之,仅邀甚少数而还”【4】。此时的诃额仑是文武双全,“乘马执纛”真乃蒙古民族巾帼女英雄之形象。成吉思汗在乞颜贵族的拥戴下登上汗位,但此时,成吉思汗在兵力上与其对手札木合相比处于劣势,但是,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亲率其所属部及娘家斡勒忽讷兀惕部人作为第一翼成功地击退了以札木合为首的十三翼之众,这是成吉思汗母子重振祖业的首战,也是成吉思汗进行统一诸部的开端,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地巩固了成吉思汗的汗权地位。
2.诃额仑是成功的女教育家
家庭的败落,诃额仑更加坚强地挺立于蒙古草原上。于是她
“穿起长袍系紧了带
腰上别着长袍的前襟
沿着斡难河上下奔波
拾来野果野菜艰辛养育着儿女
度日如年艰又难!
贤能美丽的诃额仑夫人
手握铁器和弯钩
穿行沟壑无阻拦
挖来野菜满屋香
养育儿女快成长!
贤能坚强的诃额仑哪
用野果喂养的孩子
出类拔萃地成长起来!
贤达美丽的诃额仑哪
用野菜喂养的孩子
气色不凡地壮实起来!
诃额仑夫人养育的孩子
个个长成英雄模样
英雄的孩儿报母恩
端坐河边钓鱼儿
钓来鱼儿养母亲!”【5】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等在勤劳的母亲诃额仑的精心培养下,个个都有了英雄的模样,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番曲折的过程,伟人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为了抢夺食物,成吉思汗同合撒尔一起射杀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在家庭面临分裂的危险之时,诃额仑及时教育了成吉思汗等,“我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为报泰亦赤兀惕欺辱我们之仇等而愁思之时,为何干出这等事来?”【6】“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这是一句有哲理的蒙古民族育人之语,这句话开启了蒙古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这与十世纪时期的阿阑豁阿的折箭训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蒙古民族还有一句很古老的谚语:“人要成才从小起教,马要成骏从驹起挑”,这些教育的语言都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要团结,二要从小就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实阿阑豁阿的折箭训子也好,诃额仑的“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以及《北史》中“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催,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好,都是在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一个生活在蛮荒年代的妇道人家,一个不懂得策划为何物的古代女性,竟以这样绝妙的方式诠释了一条永恒不朽的生活真谛,是的,不齐心、不协力,不把生命和力量焊接到一起,在那全然无序的掳掠年代,怎能保证族人的平安?怎能应对游牧化过程中行将出现的种种纷争?所以,勃兴之初的蒙古人就这样响亮地提出了团结的理念,为族人的凝聚提供了切身的理由”【7】。这里的语言方式、语言形象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共同演化出一条蒙古民族应该遵守的法则——“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理念成为生存的准则,其意义一直影响着蒙古民族,也一直影响着汉民族及其他各民族,这条准则,在现今中华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更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诃额仑的成功教育,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的子女教育上,更表现在成吉思汗进行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不断地为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
三军联合大胜蔑儿乞惕,而在“兀都亦惕蔑儿乞惕百姓溃逃后,有一五岁男孩被遗留在营盘中,他名叫曲出……是个目有神,面有光的小孩,联军将他捡来后献给诃额仑母亲为礼”【8】。在歼灭塔塔儿人后的“途中,成吉思汗从塔塔儿人营地拾到了一个小男孩”【9】。交给诃额仑,成为成吉思汗的第六个儿子,并起名失吉忽秃忽。在诃额仑的教育下,长大后的失吉忽秃忽被成吉思汗当作“听之聪耳,视之明目”【10】来使用。另外,还有自泰亦赤兀惕部别速惕营地的阔阔出,自主儿勤营地的孛罗忽勒等四名小孩,都培养成为“白天里的眼睛,黑夜里的耳朵”【11】。
3.诃额仑是蒙古民族史上的杰出女政治家
诃额仑作为杰出的女政治家的形象,并不是像唐朝的武则天直接掌管国家的朝政,甚至于因袭皇位,也不像乃马真皇后亲理朝政,更不同于慈禧的垂帘听政。她作为蒙古民族杰出的女政治家的形象,是在蒙古民族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蒙古民族的统一兴盛而走向何方等重大问题上,诃额仑的历史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成吉思汗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大汗帝国,而作为大汗的成吉思汗却做出了自剪羽翼的愚蠢行为。《蒙古秘史》叙述:“就在这时,通天巫前来向成吉思汗说道:‘札阿邻天神向我预示长生天旨意:一说是帖木真坐天下,再是说合撒儿坐天下。如不及早除掉合撒儿,将来之事实为难料’!……成吉思汗听了通天巫的蛊惑,抓来哈撒尔审问。诃额仑听说此事连夜急行来到了成吉思汗的驻地,对成吉思汗训诫到:“你这自咬己肋,自噬胞衣的东西!哈撒尔犯了什么罪了?……所以,帖木真有心力,哈撒尔有体力。哈撒尔能用其弯弓之力使得敌人陆续来降!用其射出之箭使逃走者返回乞降!”面对母亲的训斥,成吉思汗“则是奉命惟谨,敬畏有加”。作为母亲在关键的时候,及时制止了兄弟之间的杀戮。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政治斗争,蒙古民族刚刚从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走向统一,这个时候内部和睦则一点也不能松懈,否则,国家民族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一场可怕的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流血事件,就这样避免了,这个时候的诃额仑更是以一位女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力挽狂澜制止了本不该发生的政治事件。
作为女政治家的诃额仑,能够及时提醒成吉思汗无论何时“当防范而行之”。《蒙古源流》则是以其另一类事件的叙述,显示出其女政治家的风范。“主上(成吉思汗)闻言将行,乌格伦母夫人(月仑夫人即诃额仑)乃曰语云:勿以仇敌少而慢之,勿以毒蛇小而轻之,当防范而行之”,(成吉思汗合罕)遵言曰:“我母之命是也。遂命哈萨尔……有了母亲的这样关键的提醒,才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而后成吉思汗避开遭人暗算的命运。
作为女政治家的诃额仑的形象,更是通过敌人之口,使其形象更加完美。札木合被自己的同伴擒来后,对成吉思汗安达说:
“安达有智母
兄弟一群又俊杰
又聚英豪你周围
还有战马七十三!
而我生来孤儿身
既无知心好朋友
又无手足好兄弟
虽有妻子为长舌
因故不敌安达你
遭此败局已定然!”【12】
诃额仑无论是作为蒙古民族的教育家也好,杰出的女政治家也罢,她对蒙古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她理所当然地得到后人的尊重和敬仰。
4.诃额仑与额客多颜温度儿
额客多颜温度儿,位于扎赉特旗境内今称之为大神山。“此山就是成吉思汗时期成为斡赤斤和月仑(诃额仑)母亲的属民,游牧于岭南今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绰尔河流域的兀良罕人专为月仑母亲烧饭供物,进行祭祀的固定场地,由此而得名为额客多颜温度儿山”【13】。成吉思汗建立大汗国,实行诸弟、诸子各得一分子,当时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与其母诃额仑共获一万属民,封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以南直至哈拉哈河流域的呼伦贝尔草原,后来斡赤斤利用监国的身份,其领地渐渐扩至到洮儿河、绰尔河流域。绰尔河的上源是位于阿尔山境内的托欣河,该河是联结岭南、岭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位于阿尔山市明水河与天池镇之界山哈吗尔坝,又是岭南绰尔河与岭北哈拉哈河的重要分水岭。母亲诃额仑是伟大的母亲,又是蒙古民族的“三贤圣母”之一,因此,受到后人们的崇敬和敬仰,但是“以成吉思汗母亲月仑作为山神进行祭祀活动的地区在中国兴安盟独有”【14】,这说明了包括阿尔山在内的兴安盟地区与诃额仑更有着一层意义深重的关系。
(二)孛儿贴
孛儿贴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始于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为之说亲开始的。而这种婚姻与也速该的抢婚正好相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吉思汗少年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各部并立,互不同属,竞相征雄,使得战争异常频繁,各部势力此消彼长”。出于自身利益,在同各部的关系中,一方面是互相攻略,一方面是互为战略同盟,这种战略同盟或为安达关系,如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的同盟关系;或为姻亲关系的同盟,如成吉思汗与弘吉剌部的关系。相对来说安达关系的同盟一般比较短暂,今天是你,明天可能就是别人,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敌人。姻亲关系的同盟比较稳定,但是,这种姻亲关系的同盟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是一种婚姻制度的反映,是为了战略发展的需要,这种婚姻关系与美好的爱情,以及男欢女爱之情感背道而驰。也速该作为乞颜部的领袖,与其边邻强大的弘吉拉部结成稳固的姻亲关系同盟,无论是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还是蒙古民族的统一大业,都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成吉思汗与孛儿贴的结合不仅收到了政治同盟的良好效果,而且成吉思汗与孛儿贴还获得了美好的爱情。所以孛儿贴无论是作为主内的女人也好,还是作为国母的皇后也好,这对成吉思汗家庭内部的和谐,外部完成统一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1、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战略同盟者
“帖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就带他前往母舅斡勒忽讷惕人住地说亲。当走到扯克彻儿山、赤忽儿古山间时遇上了翁吉剌歹氏人德薛禅”【15】。而德薛禅家中有女儿孛儿帖长成吉思汗一岁,于是,也速该与德薛禅结为儿女亲家。铁木真与孛儿帖一段美好的姻缘从此开始。此后,无论是作为蒙古民族领袖的成吉思汗,还是“败落谷底,沦落荒野的高贵人家”【16】,作为娘亲的弘吉剌部的德薛禅都在最关键时候给予了巨大帮助,铸成成吉思汗之伟业。
蒙古民族与弘吉剌部以姻亲的方式所结成的战略同盟,从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开始,一直到北元时期。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开启了蒙古民族的新纪元。但是,这种伟大的结合,却是用也速该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一段姻缘就这样定下来后,也速该在回家的途中被塔塔儿部毒死。
2、母仪天下
成吉思汗成了亲,有了家业,而且有了新的战略同盟——客列亦惕酋长王罕和札木合。并且,三军联合成功地从蔑尔乞惕人手里救出孛儿帖,此后的成吉思汗便一步一步地走上霸业的征程。
作为安达的战略同盟,今天是同盟者,明天可能就会举刀相见,札木合与成吉思汗的战略同盟也如此:“太祖与札木合自幼为安达,至是益德之,同牧于豁儿豁纳黑主不儿。岁余,札木合意叵测,后劝太祖避之”。【17】《蒙古秘史》对这段悬案交代得颇细,札木合对成吉思汗说:“靠座山坡扎营吧,好让牧羊人充其腹,行来无束!”孛儿帖听了这段话说道:“听说札木合安达极易厌倦,现在是否到了厌倦我们的时候了?札木合刚才的话可能是比喻我们而说,我们不必扎营,而应彻夜前行,远远地离开他札木合”【18】。其实,这里的札木合已经怀有吞并成吉思汗的动向,孛儿帖能远见卓识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另起炉灶,这是母仪天下在其刚刚起步阶段,为了寻求发展之路,割袍断义,而走向更加辉煌之路。
获得成功的男人,往往更容易走向错误的一边,作为母仪天下的孛儿帖则能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其错误,使其能够不断发展强大。《新元史》记载:“太祖称号,巫者阔阔出笞辱皇弟斡赤斤,泣告太祖。后闻之,愀然曰:汗在,而小臣横姿如是,倘百年后,其能长憚三千之孙乎!太祖乃命斡赤斤拉杀阔阔出。后明识善断,尤为太祖所重。”孛儿帖在历史的关键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孛儿帖成为蒙古民族史上的“三贤圣母”之一。
我们从后世人们的评价可窥视出作为弘吉剌部的孛儿帖对历史的贡献:忽必烈建立元朝帝国时,于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谥光献翼圣皇后。册文曰:“尊祖宗,致诚孝,实王政之攸先;法天地,建鸿名,亦母仪之克称。肆先虔于太室,庸昭示于后昆,体兹至公,节以大惠。钦惟光献皇后,宅收渊静,禀德柔嘉,当圣神创业之初,有夙夜求贤之助。功施社稷,垂慈训于景襄;庆衍宫闱,流徽音于庄圣。协赞龙飞之运,永诒燕翼之谋。惟周人著称《思齐》,亦推本兴王之迹;在汉世始谥光烈,盖笃申追远之情。是用稽迪旧章,增崇遗美。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光献翼圣皇后。伏惟淑灵降格,典礼备膺,于亿万年,茂隆丕祚。”【19】《蒙古秘史》则记载,孛儿帖兀真,为人端庄、深明大义、聪慧贤明,是一个才情兼备的美貌女子,辅成吉思汗奠定蒙古帝国基业。成吉思汗最困难时期,不离不弃嫁给他追随他!蒙古历史研究专家孟松林写到:“孛儿帖兀真在成吉思汗整个战争生涯中起到关键后勤作用,不管成吉思汗走到哪里,家里营盘由孛儿帖兀真管理。”苏和巴特尔(蒙古国历史学教授)则认为:“孛儿帖兀真不仅是成吉思汗生活中忠实伴侣,而且在危难时刻会挺身而出的具有组织能力领导才能的得力助手。”【20】
在辅佐成吉思汗成就伟业的过程中,诃额仑和孛儿帖两位女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蒙古民族历史的发展。
二、弘吉刺部与阿尔山地区
弘吉刺部初“居于苦烈儿温度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21】,约相当于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河一带【22】。“但是,有资料显示,可以认为是额尔古纳河上游的哈拉哈河也是弘吉剌部的牧地”【23】。《金史·宗浩传》里的大臣完颜襄则认为弘吉剌部为蒙古入侵中原的门户,“襄以谓若攻破广吉剌,则阻珝无东顾忧,不若留之,以牵其势”。所以,弘吉剌的留存直接关系到北方的安全。《中国历代战争史》则认为弘吉剌、塔塔儿、汪古部为金朝守边门之三只猎犬。综上所述,弘吉剌在金朝时期居于内外金界壕之间,也里古纳河以南,跨哈拉哈河,西南接塔塔儿、西北邻茶赤剌部和蒙古部,东与金界壕与金朝为界,其中的斡勒忽讷兀惕为其分支,特·官布扎布认为“成吉思汗的第一夫人孛儿贴和母亲诃额仑都是斡勒忽讷兀惕部。《阿尔山地区在蒙古民族成长中的历史地位》认为“翁吉剌部斡勒忽讷兀惕(蒙古语意为山里的翁吉剌人)位置约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和阿尔山市交界地辉河上游的林草结合当地带,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以辉河为界,阿尔山市、新巴尔虎左旗与鄂温克族自治旗以辉河上源辉腾高勒乌日格乌拉为界,而孛儿贴则游牧于彻克撤列山与赤儿忽山之间广袤的原野,即现在的新巴尔虎右旗中北部中国与蒙古国交界的草原上,诃额仑之娘家中间隔阔连湖(呼伦湖),都属于斡勒忽讷兀惕部”。作为娘亲的阿尔山地区,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期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同王罕决战中,成吉思汗曾一度失利,退至今阿尔山地区的努木尔根河与哈拉哈河的交界地区的三角山一带,而后召集旧部,包括游牧于哈拉哈河入贝尔湖的弘吉剌部,而后,成吉思汗一个出其不备的反击,彻底击败了王罕的军队。
(二)征讨乃蛮时,作为阿尔山地区的罕达盖河流域,是成吉思汗下营整军之地,这次整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后来讨乃蛮,攻金朝,灭西夏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三)岁甲(1214年)分封时,斡赤斤获得了今哈拉哈河至也里古纳河一带的广大地区。至乃颜时期扩大到洮儿河、绰尔河流域。而后,乃颜的属民兀良哈部在绰尔河流域建立起纪念诃额仑之大神山。
蒙古民族的“三贤圣母”之诃额仑、孛儿帖,都是从森林和草原的结合当地带阿尔山及附近地区走出来的,她们不仅走进了蒙古民族的视野,也走进了中华民族的视野,更走进了世界人民的视野。她们是蒙古民族的伟大母亲。
注释:
【1】——【3】《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4】(《多桑蒙古史》上册,瑞典,多桑撰,冯承钧译著集,2014年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5】——【6】《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7】《蒙古密码》,特官布扎布,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第31页)
【8】——【12】《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3】——【14】《中国·乌兰浩特首届“蒙元文化论坛”论文选》,序言,齐木德道尔吉
【15】《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6】《蒙古密码》,特官布扎布,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
【17】《新元史》,柯劭忞撰,中华书局
【18】《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9】《元史》列传第一·后妃一
【20】选自网络《弘吉剌·孛尔帖》
【21】《元史特薛禅传》
【22】《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白拉都格其,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三期
【23】《12世纪——17世纪哈拉哈河流域蒙古统治家族的变迁》,玉芝,《中国·阿尔山首届成吉思汗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蒙元文化论坛文集》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史志档案局)
阿兰豁阿、诃额仑、孛儿帖在蒙古民族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三贤圣母”,其中诃额仑、孛儿帖是在阿尔山附近地区走出来的,因此,诃额仑、孛儿帖与阿尔山及其附近地区,有过历史渊源关系。
一、“三贤圣母”之诃额仑、孛儿帖
(一)诃额仑
诃额仑,也速该·把阿秃儿之妻,成吉思汗之母,弘吉剌之斡勒忽讷兀惕部人。她对蒙古民族历史的重要贡献是成功地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因此,被封为宣懿太后,后世蒙古民族称之为“圣母”。
诃额仑真正进入蒙古民族的视野,是从一次抢婚开始的,而这次抢婚被特·官布扎布所著《蒙古密码》说成是“照亮历史的一次抢婚”。《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则说成是“这场凶暴的攻击(指也速该抢婚)不仅将永远地改变她的一生,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秘史》详细地介绍了这次抢婚的经过:“此间,也速该·把阿秃儿在打猎途中遇见了自斡勒忽讷兀惕氏娶妻而来的也客赤列都。也速该窥见其女美丽无比,便回家伙同其兄捏坤太石、其弟答里台斡惕赤斤二人赶来……这样也速该·把阿秃儿把诃额仑带回家,当做了自己的妻子”。这一著名的抢婚事件,史料上没有确切的时间记载,但是,根据成吉思汗出生的时间推断,这一“照亮历史的一次抢婚”应该发生在1160年前后。随后的1162年“夫人诃额仑在名为迭里温孛勒答黑的地方生下了成吉思汗”【1】。但是,随着也速该·把阿秃儿的被害,诃额仑成为孤儿寡母,家族也败落谷底,就在这个家族濒临灭亡,民族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诃额仑擎起历史的重任,在艰难与困苦的历史时期,挑起了家族和民族希望的历史重担。
1.巾帼女英雄
诃额仑作为一个女人,她是蒙古民族的巾帼女英雄。
也速该·把阿秃儿去世后,诃额仑遭到泰亦赤兀惕氏的遗弃。面对“深水已涸,明石已碎”【2】的也速该·把阿秃儿家庭的孤儿寡母“泰亦赤兀惕兄弟无情地将诃额仑孤儿寡母抛弃在了旧营盘里”【3】。但是,诃额仑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进行斗争。“也速该妻见众离去,乃乘马执纛,躬自追击之,仅邀甚少数而还”【4】。此时的诃额仑是文武双全,“乘马执纛”真乃蒙古民族巾帼女英雄之形象。成吉思汗在乞颜贵族的拥戴下登上汗位,但此时,成吉思汗在兵力上与其对手札木合相比处于劣势,但是,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亲率其所属部及娘家斡勒忽讷兀惕部人作为第一翼成功地击退了以札木合为首的十三翼之众,这是成吉思汗母子重振祖业的首战,也是成吉思汗进行统一诸部的开端,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地巩固了成吉思汗的汗权地位。
2.诃额仑是成功的女教育家
家庭的败落,诃额仑更加坚强地挺立于蒙古草原上。于是她
“穿起长袍系紧了带
腰上别着长袍的前襟
沿着斡难河上下奔波
拾来野果野菜艰辛养育着儿女
度日如年艰又难!
贤能美丽的诃额仑夫人
手握铁器和弯钩
穿行沟壑无阻拦
挖来野菜满屋香
养育儿女快成长!
贤能坚强的诃额仑哪
用野果喂养的孩子
出类拔萃地成长起来!
贤达美丽的诃额仑哪
用野菜喂养的孩子
气色不凡地壮实起来!
诃额仑夫人养育的孩子
个个长成英雄模样
英雄的孩儿报母恩
端坐河边钓鱼儿
钓来鱼儿养母亲!”【5】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等在勤劳的母亲诃额仑的精心培养下,个个都有了英雄的模样,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番曲折的过程,伟人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为了抢夺食物,成吉思汗同合撒尔一起射杀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在家庭面临分裂的危险之时,诃额仑及时教育了成吉思汗等,“我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为报泰亦赤兀惕欺辱我们之仇等而愁思之时,为何干出这等事来?”【6】“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这是一句有哲理的蒙古民族育人之语,这句话开启了蒙古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这与十世纪时期的阿阑豁阿的折箭训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蒙古民族还有一句很古老的谚语:“人要成才从小起教,马要成骏从驹起挑”,这些教育的语言都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要团结,二要从小就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实阿阑豁阿的折箭训子也好,诃额仑的“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以及《北史》中“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催,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好,都是在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一个生活在蛮荒年代的妇道人家,一个不懂得策划为何物的古代女性,竟以这样绝妙的方式诠释了一条永恒不朽的生活真谛,是的,不齐心、不协力,不把生命和力量焊接到一起,在那全然无序的掳掠年代,怎能保证族人的平安?怎能应对游牧化过程中行将出现的种种纷争?所以,勃兴之初的蒙古人就这样响亮地提出了团结的理念,为族人的凝聚提供了切身的理由”【7】。这里的语言方式、语言形象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共同演化出一条蒙古民族应该遵守的法则——“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理念成为生存的准则,其意义一直影响着蒙古民族,也一直影响着汉民族及其他各民族,这条准则,在现今中华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更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诃额仑的成功教育,不仅仅表现在家庭的子女教育上,更表现在成吉思汗进行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不断地为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
三军联合大胜蔑儿乞惕,而在“兀都亦惕蔑儿乞惕百姓溃逃后,有一五岁男孩被遗留在营盘中,他名叫曲出……是个目有神,面有光的小孩,联军将他捡来后献给诃额仑母亲为礼”【8】。在歼灭塔塔儿人后的“途中,成吉思汗从塔塔儿人营地拾到了一个小男孩”【9】。交给诃额仑,成为成吉思汗的第六个儿子,并起名失吉忽秃忽。在诃额仑的教育下,长大后的失吉忽秃忽被成吉思汗当作“听之聪耳,视之明目”【10】来使用。另外,还有自泰亦赤兀惕部别速惕营地的阔阔出,自主儿勤营地的孛罗忽勒等四名小孩,都培养成为“白天里的眼睛,黑夜里的耳朵”【11】。
3.诃额仑是蒙古民族史上的杰出女政治家
诃额仑作为杰出的女政治家的形象,并不是像唐朝的武则天直接掌管国家的朝政,甚至于因袭皇位,也不像乃马真皇后亲理朝政,更不同于慈禧的垂帘听政。她作为蒙古民族杰出的女政治家的形象,是在蒙古民族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尤其是在蒙古民族的统一兴盛而走向何方等重大问题上,诃额仑的历史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成吉思汗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大汗帝国,而作为大汗的成吉思汗却做出了自剪羽翼的愚蠢行为。《蒙古秘史》叙述:“就在这时,通天巫前来向成吉思汗说道:‘札阿邻天神向我预示长生天旨意:一说是帖木真坐天下,再是说合撒儿坐天下。如不及早除掉合撒儿,将来之事实为难料’!……成吉思汗听了通天巫的蛊惑,抓来哈撒尔审问。诃额仑听说此事连夜急行来到了成吉思汗的驻地,对成吉思汗训诫到:“你这自咬己肋,自噬胞衣的东西!哈撒尔犯了什么罪了?……所以,帖木真有心力,哈撒尔有体力。哈撒尔能用其弯弓之力使得敌人陆续来降!用其射出之箭使逃走者返回乞降!”面对母亲的训斥,成吉思汗“则是奉命惟谨,敬畏有加”。作为母亲在关键的时候,及时制止了兄弟之间的杀戮。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政治斗争,蒙古民族刚刚从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走向统一,这个时候内部和睦则一点也不能松懈,否则,国家民族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一场可怕的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流血事件,就这样避免了,这个时候的诃额仑更是以一位女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力挽狂澜制止了本不该发生的政治事件。
作为女政治家的诃额仑,能够及时提醒成吉思汗无论何时“当防范而行之”。《蒙古源流》则是以其另一类事件的叙述,显示出其女政治家的风范。“主上(成吉思汗)闻言将行,乌格伦母夫人(月仑夫人即诃额仑)乃曰语云:勿以仇敌少而慢之,勿以毒蛇小而轻之,当防范而行之”,(成吉思汗合罕)遵言曰:“我母之命是也。遂命哈萨尔……有了母亲的这样关键的提醒,才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而后成吉思汗避开遭人暗算的命运。
作为女政治家的诃额仑的形象,更是通过敌人之口,使其形象更加完美。札木合被自己的同伴擒来后,对成吉思汗安达说:
“安达有智母
兄弟一群又俊杰
又聚英豪你周围
还有战马七十三!
而我生来孤儿身
既无知心好朋友
又无手足好兄弟
虽有妻子为长舌
因故不敌安达你
遭此败局已定然!”【12】
诃额仑无论是作为蒙古民族的教育家也好,杰出的女政治家也罢,她对蒙古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她理所当然地得到后人的尊重和敬仰。
4.诃额仑与额客多颜温度儿
额客多颜温度儿,位于扎赉特旗境内今称之为大神山。“此山就是成吉思汗时期成为斡赤斤和月仑(诃额仑)母亲的属民,游牧于岭南今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绰尔河流域的兀良罕人专为月仑母亲烧饭供物,进行祭祀的固定场地,由此而得名为额客多颜温度儿山”【13】。成吉思汗建立大汗国,实行诸弟、诸子各得一分子,当时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与其母诃额仑共获一万属民,封地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以南直至哈拉哈河流域的呼伦贝尔草原,后来斡赤斤利用监国的身份,其领地渐渐扩至到洮儿河、绰尔河流域。绰尔河的上源是位于阿尔山境内的托欣河,该河是联结岭南、岭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位于阿尔山市明水河与天池镇之界山哈吗尔坝,又是岭南绰尔河与岭北哈拉哈河的重要分水岭。母亲诃额仑是伟大的母亲,又是蒙古民族的“三贤圣母”之一,因此,受到后人们的崇敬和敬仰,但是“以成吉思汗母亲月仑作为山神进行祭祀活动的地区在中国兴安盟独有”【14】,这说明了包括阿尔山在内的兴安盟地区与诃额仑更有着一层意义深重的关系。
(二)孛儿贴
孛儿贴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始于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为之说亲开始的。而这种婚姻与也速该的抢婚正好相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吉思汗少年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各部并立,互不同属,竞相征雄,使得战争异常频繁,各部势力此消彼长”。出于自身利益,在同各部的关系中,一方面是互相攻略,一方面是互为战略同盟,这种战略同盟或为安达关系,如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的同盟关系;或为姻亲关系的同盟,如成吉思汗与弘吉剌部的关系。相对来说安达关系的同盟一般比较短暂,今天是你,明天可能就是别人,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敌人。姻亲关系的同盟比较稳定,但是,这种姻亲关系的同盟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是一种婚姻制度的反映,是为了战略发展的需要,这种婚姻关系与美好的爱情,以及男欢女爱之情感背道而驰。也速该作为乞颜部的领袖,与其边邻强大的弘吉拉部结成稳固的姻亲关系同盟,无论是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还是蒙古民族的统一大业,都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成吉思汗与孛儿贴的结合不仅收到了政治同盟的良好效果,而且成吉思汗与孛儿贴还获得了美好的爱情。所以孛儿贴无论是作为主内的女人也好,还是作为国母的皇后也好,这对成吉思汗家庭内部的和谐,外部完成统一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1、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战略同盟者
“帖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就带他前往母舅斡勒忽讷惕人住地说亲。当走到扯克彻儿山、赤忽儿古山间时遇上了翁吉剌歹氏人德薛禅”【15】。而德薛禅家中有女儿孛儿帖长成吉思汗一岁,于是,也速该与德薛禅结为儿女亲家。铁木真与孛儿帖一段美好的姻缘从此开始。此后,无论是作为蒙古民族领袖的成吉思汗,还是“败落谷底,沦落荒野的高贵人家”【16】,作为娘亲的弘吉剌部的德薛禅都在最关键时候给予了巨大帮助,铸成成吉思汗之伟业。
蒙古民族与弘吉剌部以姻亲的方式所结成的战略同盟,从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开始,一直到北元时期。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开启了蒙古民族的新纪元。但是,这种伟大的结合,却是用也速该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一段姻缘就这样定下来后,也速该在回家的途中被塔塔儿部毒死。
2、母仪天下
成吉思汗成了亲,有了家业,而且有了新的战略同盟——客列亦惕酋长王罕和札木合。并且,三军联合成功地从蔑尔乞惕人手里救出孛儿帖,此后的成吉思汗便一步一步地走上霸业的征程。
作为安达的战略同盟,今天是同盟者,明天可能就会举刀相见,札木合与成吉思汗的战略同盟也如此:“太祖与札木合自幼为安达,至是益德之,同牧于豁儿豁纳黑主不儿。岁余,札木合意叵测,后劝太祖避之”。【17】《蒙古秘史》对这段悬案交代得颇细,札木合对成吉思汗说:“靠座山坡扎营吧,好让牧羊人充其腹,行来无束!”孛儿帖听了这段话说道:“听说札木合安达极易厌倦,现在是否到了厌倦我们的时候了?札木合刚才的话可能是比喻我们而说,我们不必扎营,而应彻夜前行,远远地离开他札木合”【18】。其实,这里的札木合已经怀有吞并成吉思汗的动向,孛儿帖能远见卓识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另起炉灶,这是母仪天下在其刚刚起步阶段,为了寻求发展之路,割袍断义,而走向更加辉煌之路。
获得成功的男人,往往更容易走向错误的一边,作为母仪天下的孛儿帖则能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其错误,使其能够不断发展强大。《新元史》记载:“太祖称号,巫者阔阔出笞辱皇弟斡赤斤,泣告太祖。后闻之,愀然曰:汗在,而小臣横姿如是,倘百年后,其能长憚三千之孙乎!太祖乃命斡赤斤拉杀阔阔出。后明识善断,尤为太祖所重。”孛儿帖在历史的关键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孛儿帖成为蒙古民族史上的“三贤圣母”之一。
我们从后世人们的评价可窥视出作为弘吉剌部的孛儿帖对历史的贡献:忽必烈建立元朝帝国时,于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谥光献翼圣皇后。册文曰:“尊祖宗,致诚孝,实王政之攸先;法天地,建鸿名,亦母仪之克称。肆先虔于太室,庸昭示于后昆,体兹至公,节以大惠。钦惟光献皇后,宅收渊静,禀德柔嘉,当圣神创业之初,有夙夜求贤之助。功施社稷,垂慈训于景襄;庆衍宫闱,流徽音于庄圣。协赞龙飞之运,永诒燕翼之谋。惟周人著称《思齐》,亦推本兴王之迹;在汉世始谥光烈,盖笃申追远之情。是用稽迪旧章,增崇遗美。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光献翼圣皇后。伏惟淑灵降格,典礼备膺,于亿万年,茂隆丕祚。”【19】《蒙古秘史》则记载,孛儿帖兀真,为人端庄、深明大义、聪慧贤明,是一个才情兼备的美貌女子,辅成吉思汗奠定蒙古帝国基业。成吉思汗最困难时期,不离不弃嫁给他追随他!蒙古历史研究专家孟松林写到:“孛儿帖兀真在成吉思汗整个战争生涯中起到关键后勤作用,不管成吉思汗走到哪里,家里营盘由孛儿帖兀真管理。”苏和巴特尔(蒙古国历史学教授)则认为:“孛儿帖兀真不仅是成吉思汗生活中忠实伴侣,而且在危难时刻会挺身而出的具有组织能力领导才能的得力助手。”【20】
在辅佐成吉思汗成就伟业的过程中,诃额仑和孛儿帖两位女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蒙古民族历史的发展。
二、弘吉刺部与阿尔山地区
弘吉刺部初“居于苦烈儿温度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21】,约相当于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河一带【22】。“但是,有资料显示,可以认为是额尔古纳河上游的哈拉哈河也是弘吉剌部的牧地”【23】。《金史·宗浩传》里的大臣完颜襄则认为弘吉剌部为蒙古入侵中原的门户,“襄以谓若攻破广吉剌,则阻珝无东顾忧,不若留之,以牵其势”。所以,弘吉剌的留存直接关系到北方的安全。《中国历代战争史》则认为弘吉剌、塔塔儿、汪古部为金朝守边门之三只猎犬。综上所述,弘吉剌在金朝时期居于内外金界壕之间,也里古纳河以南,跨哈拉哈河,西南接塔塔儿、西北邻茶赤剌部和蒙古部,东与金界壕与金朝为界,其中的斡勒忽讷兀惕为其分支,特·官布扎布认为“成吉思汗的第一夫人孛儿贴和母亲诃额仑都是斡勒忽讷兀惕部。《阿尔山地区在蒙古民族成长中的历史地位》认为“翁吉剌部斡勒忽讷兀惕(蒙古语意为山里的翁吉剌人)位置约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和阿尔山市交界地辉河上游的林草结合当地带,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以辉河为界,阿尔山市、新巴尔虎左旗与鄂温克族自治旗以辉河上源辉腾高勒乌日格乌拉为界,而孛儿贴则游牧于彻克撤列山与赤儿忽山之间广袤的原野,即现在的新巴尔虎右旗中北部中国与蒙古国交界的草原上,诃额仑之娘家中间隔阔连湖(呼伦湖),都属于斡勒忽讷兀惕部”。作为娘亲的阿尔山地区,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期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同王罕决战中,成吉思汗曾一度失利,退至今阿尔山地区的努木尔根河与哈拉哈河的交界地区的三角山一带,而后召集旧部,包括游牧于哈拉哈河入贝尔湖的弘吉剌部,而后,成吉思汗一个出其不备的反击,彻底击败了王罕的军队。
(二)征讨乃蛮时,作为阿尔山地区的罕达盖河流域,是成吉思汗下营整军之地,这次整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后来讨乃蛮,攻金朝,灭西夏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三)岁甲(1214年)分封时,斡赤斤获得了今哈拉哈河至也里古纳河一带的广大地区。至乃颜时期扩大到洮儿河、绰尔河流域。而后,乃颜的属民兀良哈部在绰尔河流域建立起纪念诃额仑之大神山。
蒙古民族的“三贤圣母”之诃额仑、孛儿帖,都是从森林和草原的结合当地带阿尔山及附近地区走出来的,她们不仅走进了蒙古民族的视野,也走进了中华民族的视野,更走进了世界人民的视野。她们是蒙古民族的伟大母亲。
注释:
【1】——【3】《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4】(《多桑蒙古史》上册,瑞典,多桑撰,冯承钧译著集,2014年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5】——【6】《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7】《蒙古密码》,特官布扎布,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第31页)
【8】——【12】《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3】——【14】《中国·乌兰浩特首届“蒙元文化论坛”论文选》,序言,齐木德道尔吉
【15】《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6】《蒙古密码》,特官布扎布,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
【17】《新元史》,柯劭忞撰,中华书局
【18】《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
【19】《元史》列传第一·后妃一
【20】选自网络《弘吉剌·孛尔帖》
【21】《元史特薛禅传》
【22】《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白拉都格其,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三期
【23】《12世纪——17世纪哈拉哈河流域蒙古统治家族的变迁》,玉芝,《中国·阿尔山首届成吉思汗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蒙元文化论坛文集》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史志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