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四期
  • 【史海钩沉 】新民堡王爱召之役与“西军墓”
  •  

    2016818日,笔者与内蒙古党史研究室解良同志在达拉特旗史志办原科员、旗交通局退休干部王忠厚的引领下,浏览了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址。此“西军墓”,系1941年“新民堡王爱召之役”后修建,安葬的是宁夏马鸿宾部第81军第35师抗日阵亡的约500名官兵遗骸。

    上午,我们从达拉特旗政府驻地树林召镇乘坐王忠厚挚友郝光明的私家车东行,1056分到达新民堡“西军墓”附近,王忠厚指认在纵向公路西边有着一片沙蒿、杨树林的地方就是“西军墓”地,查看无任何标志与碑记。距此墓地段约百米的东北处是新民堡西门遗址,旁边正好有几位村民,经询问确认公路西边林草地归属店壕村,那里就是“西军墓”地。由于解良同志还承担其他旗县“十个全覆盖”工作任务,需要尽快赶火车返回,于是1111分即上车进入返程,总共在75年前修建在店壕村的“西军墓”、新民堡西门遗址待了15分钟,虽是浮光掠影,却也释怀笔者多年纸上谈兵之缺憾。另外,王忠厚及其挚友的个体小轿车为我们此行全程义助服务,特在此致谢。

    左起王忠厚、兰建忠、解良于新民堡城西门遗址留影  郝光明/

    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地

    与“西军”的不解之缘

    掠影店壕村“西军墓”,原本不属于笔者关注范围,说来话长,30年前笔者在乌拉特中旗从事编史修志工作,开始与“西军”结缘。“西军”,是指1938年由宁夏驻防河套抗战的马鸿宾部队,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含阿拉善旗)位于当时绥远省西部,所以被当地群众称为“西军”。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因为在我旗乌不浪口西侧有一处“西军”抗战阵亡官兵公墓,于是笔者开始追记这段“西军”抗战历史。其背景:

    1937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9月驻于宁夏的马鸿宾部第35师,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1军,104日马鸿宾升任军长。第81军所辖仍为原部队第35师(师长马腾蛟,辖4个步兵团)、独立第35旅、骑兵团。

    1938年春,当时因绥远傅作义部退守山西,蒋介石任命马鸿宾为绥西防守司令,开赴绥西。5月,马鸿宾赴绥西临河就职,指定狼山及乌不浪口至五原一带为第81军的防区。

    19401月,日军为了报复傅作义1939年发动的“冬季攻势”包头战役,调动平绥、同蒲两线之敌,共3万余人兵力,配有飞机、坦克、装甲车、重炮、各种毒气弹、汽车近千辆,兵分三路进犯河套。21日,北路日军在第26师团师团长黑田重德中将的指挥下,向五原乌镇、乌不浪口2个前沿阵地的马鸿宾部第35师守军发动攻击,激战之下,因敌势过强,第35师官兵牺牲1000余人,伤2000余人,其中冻伤者就达700余人。不久五原大捷后,当地军民为是役第35师抗日阵亡官兵修建了“乌不浪口阵亡官兵公墓”。

    为了寻获乌不浪口“西军”抗战阵亡官兵名单,修葺残存的烈士公墓,笔者向宁甘陕有关部门发信求助。1986516日,收到甘肃省政协惠赠《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马鸿宾史料专辑)。惜此专辑无马鸿宾将军在绥西五原战役的任何记载,仅有韩哲生的回忆录:《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然而该文章讲的是驻防伊克昭盟涉及王爱召、新民堡的战役。开篇“移防伊克昭盟”的时间是:“一九三九年秋,八十一军主力三十五师及两个骑兵连,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之达拉特旗属黄河南岸滩地(农业区归东胜县管)及滩南部沙窝台地一带,……”这使我很难理解,因为这个时间段第35师并未移防,仍在绥西后套;但是1940年初发生在绥西五原战役的第35师重大战事却无一字记述,所以甚感疑惑。后来发现有人据此记述绥西五原战役导致发生明显错误,一是“西军”提前一年移防伊克昭盟,二是移防了又返回绥西参加五原战役。实际“西军”移防伊克昭盟时间是1940年夏。

    199821日起,笔者仍继续搜求乌不浪口阵亡官兵名单,先后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宁夏中卫、中宁,陕西定边,甘肃平凉、临夏、靖远等地及江苏省方志办联系与求助。其后,信息反馈有平凉市方志办主任朱凤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张开森(介绍与孔庆泰先生通联),余无讯。2000213日,收到孔庆泰先生惠寄的马鸿宾第81军第35师“死亡官兵调查表”,共有117人名单,其中在绥远五原(作战地即今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四义堂、乌镇,时属五原——笔者注)阵亡者10名;在绥远包头阵亡者107名,初以为是在今包头地区或1939年冬参加包头战役阵亡者,然而查无任何线索;后以为事关“喋血恩格贝”(恩格贝,抗战时期达拉特旗地属包头县第四区),亦对接不上。直到20166月笔者明晰“喋血恩格贝”西沟沿战斗是傅作义部队参战,这样,所谓在包头阵亡的107人名单,完全可以与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阵亡官兵毫无悬念地对接,而且时间也对应,亦可相辅之前蒙宁两地对此段历史的亲历着、见证者、知情者、寻访者以正本清源的善果告慰先烈与世人。为此,将阵亡包头的“西军”名单附后,可谓是与“西军”的不解之缘吧。

     

    战役亲历者的回忆资料

    虽然当年上述马鸿宾史料专辑未能解决我们之希冀,但对于今之新民堡王爱召之役却是珍贵的历史见证资料。故整理摘录韩哲生的回忆录如下:

    ……35师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达拉特旗。205团团长马维林、副团长韩哲生率团部及2个骑兵连驻新民堡。206团团部及1个营驻王爱召庙外,其余各营也驻滩上。35师师部驻李玉山圪堵(卜)。马鸿宾军部驻展旦召。其余部队驻在展旦召前面及迤西地区。

    1940年(1941年——笔者注)2月的一天,归绥日军以军用汽车六七十辆,载运军队及大炮,已从托克托县附近度过黄河,向西进犯。次日出时,日军军车已到新民堡阵地前方,先以30余门大炮猛轰,摧毁了我军右翼阵地,并包围过来,马鸿宾部向东北撤退,留一小部分战士坚持在前沿阵地掩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役阵亡副连长1人,排长2人,士兵40余人。

    日军占领新民堡后,第二天黎明,又向206团王爱召阵地进攻。马鸿宾指示206团撤向沙漠内部,损失较轻。

    此后,日军以新民堡为据点,向滩地进行“扫荡”战。我方驻军先后均撤至南面沙漠台地。马鸿宾命令各团利用沙漠地与敌周旋。

    “这样过了八九天,一天上午发现敌军车二、三十辆,满载敌兵,从新民堡出现,……进到距门坎(肯)梁约五、六华里之兰四圪坝(卜),正面有一不甚高大而坡度较陡的山岭,……当敌兵爬到半山腰时,我军在敌东面抢登山顶,转到敌人上面,我驻李玉山圪堵(卜)一连骑兵也从西翼登上山顶,一齐开枪猛击,将先头几十名敌人全数击毙,后续敌兵爬山佯攻,并抢运战死者尸体,我军沉着射击,并以手榴弹毙伤敌人二百多人。”我军此役伤亡二十多人。

    “经过这次打击,日军连夜在新民堡外焚烧死尸,据附近老乡说敌人将他们的重伤兵也浇上汽油,同死者一并烧了,哭叫之声惨不忍闻。第二天一早放火烧了新民堡民房及王爱召全部房屋,匆匆撤走。经过昭君坟、简板营子附近渡黄河北去,结束了敌兵所谓扫荡战。”【1

    另,张照寰、韩仲明回忆文章《马鸿宾部抗战在伊盟》记载:“1940年夏,马鸿宾将军到绥西视察所部时,鉴于绥西战役中日军无所顾忌,长驱直入的教训,遂向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建议,由他率领所部转进伊克昭盟北部,以威胁包头等地的日伪军之侧背,牵制敌人的力量。”“1940年夏马鸿宾争取傅作义同意率领所部4个团的兵力,冒着酷暑进入浩瀚的库布齐大沙漠,克服了干旱无水,行军困难的痛苦,进驻伊克昭盟北部的东胜一带,像一把锐利的尖刀,插入盘踞在包头的敌人侧背。”“1940年夏季马鸿宾部移驻伊克昭盟时,我是随军成员之一。在包头东滩战役中,我担任马献文师一团三营七连的上尉连长,经昭君坟之战后,晋升为三十五师师部骑兵连的少校连长。”

    包头东滩之战……“所属一〇三旅马维林团,在团部及一部分队伍被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直到最后剩下团长、副团长等寥寥数人。故当时流传着‘马鸿宾骑兵向日寇坦克打冲锋’的赞语。”【2

     

    内蒙古宁夏两地记述“西军”与“西军墓”

    1986年以来,内蒙古、宁夏两地文史、史志工作者及民间文史爱好者,记者、作家、新闻媒体先后挖掘整理报道“西军”在伊克昭盟抗战史料,迄今30年来,逐步对宁夏国民党军队第81军第35师在鄂尔多斯浴血抗战的史实有所清晰认识并希望修墓树碑,为了有助于资政存史,试对其探研过程回顾如下:

    11986年,达拉特旗政协文史委编印文史资料,收录云特并太(原伪蒙古军第4师第11237班长)忆述、甘维刚整理的《火烧王爱召》文章。第一次提到“西军”在伊克昭盟抗战,日军火烧王爱召。【3

    19956月,达拉特旗政协文史委编印《达拉特旗文史》第一辑(内部资料),正式收录甘维刚文章:《日寇炸毁王爱召之经过》。

    2004年袁志忠、张秉义编著《鄂尔多斯往事》,2005年袁志忠主编《黄河在咆哮》,均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均引用甘维刚原著“日军火烧王爱召内容”。

    22006年出版的《达拉特旗志》其中记述“火烧王爱召”,主要参考甘维刚原著。摘录如下:

    1940年,日军和伪蒙古军第4师攻打了驻扎在达拉特旗新民堡的国民党军。日军还多次派飞机轰炸王爱召和周围村庄,一个经堂被炸塌,召内的大喇嘛扎布被炸死。

    1941年农历正月十四日,驻扎在包头的日军小岛部队出动装满士兵的80辆卡车,在坦克、装甲车、飞机的掩护下,从银匠窑子过黄河,经三份子、邬家圪堵、东二柜来到西社村。驻守在大树湾一带的伪蒙古军第4师接到包头日军司令部的命令,由师长宝贵廷、参谋长乌力吉敖其尔指挥,从大树湾倾巢出动赶到西社,与日本军会合。上午10时左右,日本军的飞机开始轮番轰炸王爱召及周围,同时地面大炮也一齐轰击。驻扎在王爱召的国民党部队一直抗击到天黑,悄悄向南撤退。第二天早上,日军进驻王爱召,……把召里的喇嘛和附近的群众赶离王爱召,动用80多辆大卡车不分昼夜地抢运召庙内经300多年积存的文物珍宝。……到正月十七日晚,日军将召内珍宝文物全部抢完后,给召庙浇了汽油,于正月十八日凌晨4时许,开始放火焚烧召庙及周围民房,王爱召里外变成一片火海。……正月十九日早晨,日军开始撤退。下午4时左右,日军在离王爱召不远的红柳敖包架起大炮再次向王爱召轰击,直到太阳落山时才撤走。王爱召的大火烧了半月之久。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王爱召被日本侵略军炸成一片废墟。【4

    32015年,宁夏作家马濯华在《王爱召之战》一文中忆述了寻访“西军墓”过程,摘录如下:

    2006年秋天,达拉特旗的女教师田香兰和李瑞,看到牺牲在新民堡的宁夏抗战烈士后人寻找墓地的博文,出于民族大义,她们到新民堡乡寻访,找到了埋葬宁夏抗战牺牲将士的“西军墓”,幸运地找到了1941年新民堡——王爱召之战的目击者和埋尸人、已经88岁的店壕村老人石伟士。

    2007年,两位女教师根据石伟士的回忆,以《寻墓》为题博文客里写道:失去了联系没有撤退的“西军”与日寇展开了喋血战斗,或者阵亡或者受伤,失去战斗力的战士都被日寇用刺刀残忍地捅死了……

    2009年,我偶然看到这篇博文,内心实为震撼。

    2010830日,我和1名记者乘越野车长途跋涉前往包头,在向导的帮助下再前往达拉特旗,找到了王爱召镇的店壕村。这段战斗历史和遗址几近湮灭。简直是天意昭昭,我们竟然毫不费事地找到了石伟士。

    石伟士老人说:“战后,帮西军的人掩埋500多具烈士遗体时,他们用牛车从得胜太(应为“德胜泰”——笔者注)的新城、王爱召和新民堡的蓝四疙卜(应为“兰四圪卜”——笔者注)各处成批地拉运尸体,一次拉好几具尸体,就像装玉米捆那样,尸体压着尸体,再用绳子绑牢靠,运回来。开始埋在燕家壕,但西军的人嫌那里的土质不好,又迁到店壕,店壕村土质好。”【5

    4201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女教师李瑞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2006年深秋寻访“西军墓”,……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千里他乡,长眠在我们鄂尔多斯的地下,难道不能给他们立块碑吗?他们牺牲时,大多是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孩子啊!多少年来,他们的亲人盼他们,想他们,四处寻找他们,家里的亲人从幼童变成了白发老人,从青丝少年变做已故之人,而他们远行从军的亲人依然杳无音讯,那是怎样的等待与期盼?!【6

    52015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女教师田香兰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2006109日,我和同事一起乘车去达拉特旗的新民堡,……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埋葬宁夏抗战牺牲将士的石伟士老人,听他讲了一个鲜为人知、震撼人心的惨烈故事。

    那是抗战时期,从西面来的一支回族队伍,为了抗击日军从包头南下侵扰,会同友军在新民堡和日军打了一场恶战,西军死伤惨重,日军扑过来把在王爱召单身掩体内的西军伤员用刺刀刺死。这场战斗,大约有五百多名回族士兵战死在周围的各个战场上。

    ……西军墓在店壕村南边,在沙漠地带里,占地五到六亩。老人说当年西军和当地村民在墓地四周筑起一米多高的土围墙,多少年来,大人小孩都叫“西军墓”“老西军坟”“西军圐圙”。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西军墓高低不平。墓地南边和北边的围墙还残存着两小段土围墙,西边的围墙被风沙淹没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沙背了!”这里若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些坟包的,可以断定遗骸完整无损,坟包上面灰沙蒿长得又老又粗又茂盛。

    文章还提到,2012517日,达拉特旗宣传部部长在《达拉特旗快报》发表了《寻访西军》,叙说了2006年田李二位老师发现西军墓的缘由;2010年宁夏《新消息报》记者与达旗报社记者一同寻访西军墓,等等。宁夏石嘴山市回族女作家马利华的《寻踪达拉特旗》发表在《回族文学》2012年第4期,并被《达拉特文史》收集。【7

    62012423日,宁夏《新消息报》发表记者倪会智的专题报道:《店壕西军墓,何去何从》,再次呼吁抢救西军墓。记者与作家马丽华在达旗旗委后院见到了达拉特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达旗报社社长裴永锋,裴介绍,2010年给记者带路前往新民堡的张玉福去了北京,只能另找带路人。于是,记者他们到王爱召镇镇政府,在石伟士老人次子、59岁的石存根的带领下,到了目的地。此次,裴永峰介绍因为西军墓是近两年才发现的,详细的情况旗委领导还不太熟悉,短时间拿出解决方案不太现实。以后修志时,会将西军墓加进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事,而且会将其作为抗日遗址、遗迹进行上报,如有可能则建设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打算将关于西军墓的故事和相关资料在达拉特旗报上发表,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也算我们尽的一份力量吧。”裴永锋说。【8

    7)宁夏石嘴山作家马丽华女士,撰文《寻访西军墓(纪实)》,发表于宁夏文联《朔方》月刊,2015年第9期。其中记载:

    “我这次去,石伟士老人已经去世了,是2011年腊月初八去世的,享年93岁。”“包生福老人(宁夏平罗县居民——笔者注)当时是205团团部两个小勤务兵之一,留在团部看电话。……这时,整个阵地包括新民堡城已是浓烟滚滚,出现了《绥西抗战始末》一篇中周进朝老人(宁夏同心县居民——笔者注)所说的最可恶的一天,……新民堡阵地战壕里的士兵,与日军面对面刺刀相见,肉搏战,几个连的人最后都牺牲了。……包生福老人说,他和一个叫马舍巴的士兵跑在了一起,……沙漠滩地无遮无挡,撤退中同样死伤严重。数百人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都是205团的人。”

    820159月初,银川广播电视台摄制播放纪录片《浴血绥西》(3),报道“西军墓忆西军”。说起西军墓,“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纪念碑和标志的地方”。

    920159月初,宁夏广播电视台摄制播放纪录片《绥西抗战》下集,讲述绥西抗战往事(六)新民堡、王爱召之战,其中解说词:“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新民堡乡店壕村,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西军墓的地方。没有墓碑,没有坟包,只是沙地上的一片小树林。”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佐证资料

    2016830日,笔者收到与鄂尔多斯市党史研究室斯琴科长交流的资料,其中涉及“西军”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文字资料2页、地图资料数页,惜均无原文件名称及页码;地图缺“附图第一”新民堡第1页。鉴此,笔者结合曾摘录的二史档案馆个别重点目录,补正了1个文件名称及注明第398页码,余缺待考。为提供文史研究者参考,对上述资料整理如下:

    1941296时,新民堡王爱召之役我敌战前态势图,标记:昭君坟,驻日军约200余人,汽车20余辆。三村,驻森盖林庆部伪蒙挺进军500余人。大树湾据点,出动伪骑兵300余人、炮2门、汽车40余辆进至树林召方向;包头南海子据点,出动伪骑兵200余人、炮4门、战车3辆、汽车40余辆进至王爱召方向;……缺新民堡图示资料。

    马鸿宾所属第81军第35师:第207团各营分驻塔尼召、东官府营子、展旦召;第206团各营分驻什尼召、营盘召、白泥壕、常太圪卜、王爱召;第205团各营分驻新民堡(据“附图第一”补记)。海子湾(李祥圪堵)驻骑兵团第3连,五福社西南驻骑兵团第13连部分,营盘召东南驻骑兵团第1连。

    213日,日伪军一部撤回大树湾,一部经新城撤向西北,一部经大红奎过黄河北去。【9

    210日,王爱召失陷,守军退李玉山圪卜。马鸿宾军长率司令部直属各小部队百余名,在哈什拉川、大那林沟交叉点布防,以遏敌伪进扰东胜县。

    11日,伪绥西联军王英、陈秉义部进驻新民堡,督攻秦油房(坊)、206团阵地。驻东胜县之西军独立旅增援到王正壕,夜袭王爱召之敌,未有效果,退贺家壕一带。马军长派游击小部队袭击敌之侧背,及破坏其后方交通。中午,第1团到达,即命令增加哈什拉川阵地。

    12日,敌骑兵百余名进攻兰四圪卜,守军退兰四脑包,敌烧毁兰四圪卜村,遂逸去。马军长派一排兵力与35师密切联络及威力搜索外,余控制在哈什拉川,严阵以待。

    13日,战事停日,日军纵火烧毁新民堡一带村庄,遂乘汽车逸去。

    14日,伪军陈秉义部骑兵四五百名进驻五福社、三分子、六分子一带,西军35师进驻新民堡附近村庄。马军长以一部仍固守原阵地,以一部推进至沙畔,另派排长安永祥率所部向三、六分子一带威力搜索。

    15日,敌又以一部日军进驻新城二里半,向包头架设电线,又运来大批铁丝,并砍伐树木架设铁丝网,企图以此封锁黄河,以防国军特务人员过河侦查敌情。【10

    81军马鸿宾部驻李玉山圪卜、营盘召、王爱召、惠盛泉、秦油房(坊)一带,兵力步兵5个团、骑兵1个团、炮兵1个营,军师长均驻节营盘召。此次作战,第205团损失较大,206团损失甚微,其余各团无甚损失。闻日军伤亡200余名。新民堡敌我均未驻兵。【11

     

    与田香兰老师通联信息

    20101126日,田香兰老师根据新民堡80岁老人王金福提供的资料,利用2周的时间绘制了《抗战时期达拉特旗相关地名图》,是应《碧血1940》的宁夏作家马濯华的要求绘制的,原件送给了石嘴山女作家马丽华。201619日笔者收到这份地名图的电子版,发现其中有地名错误:如“兰四圪卜”,误为“蓝四圪卜”;此外田老师所撰《难泯的情愫》(最完整版)文章中还有地名“德胜泰”,误写“得胜太”。”随即告知其中的地名错误,因为笔者发现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回忆文章将乌不浪口地区的个别地名记错,如“乌兰脑包”误记为“乌拉垴包”“乌拉敖包”,“四义堂”误记为“四意堂”、“司仪堂”等,前者已属约定俗成地名,后者却有严格固定含义,即徐耀、常进荣、陈三登、张三4人合资购置并经营土地,以“四股合力,讲义气”,取名“四义堂”而形成的地名。然而,此后到纪念抗战胜利5070周年时仍每每延错。所以类此错误须早一些纠正为好。上面201011月的手绘地图地名、所撰文章之错已经以讹传讹,故需正之,依据如下:

    1)本篇,前述1985年韩哲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其中原文地名记作“兰四圪坝(卜),见原著第47页。

    21941年,军委会来往文电记载:“敌骑兵百余名进攻兰四圪卜”,见本篇注释:[10]其中212日条目。另,同内容,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军委会与八战区朱绍良等关于“收复”大青山等问题的来往文电》,全宗号787,案卷号4745,第40页。

    3198611月版,“达拉特旗地名图”地名标为“兰四圪卜”、“德胜泰”。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名委员会编:《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名志》伊克昭盟分册插图230231页。

    20151220日,请田香兰老师转告2012年她联系的博客之友“随意春芳歇”,因其博友2012822日的博文《碧血绥西,祖父忠骸今安在?》不禁令人唏嘘。故请转告他:早在2000年我已获得西军抗战阵亡绥远包头的107人名单的信息,只是当时无定论方向,而今据其寻“我的祖父王彦福”信息,查知“8135205团上等兵王彦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豫望镇人)”,系1941329日阵亡于绥远包头(即今达拉特旗境内)。母马氏。一次恤金120元,年恤金60元。请恤者机关姓名:陆军第81军军长马鸿宾。20151227日,田老师回复说:联系不上该银川博友了。

    但可以看到该银川博友20128月博文的结尾:“据悉,当地党委和政府已初步议定将西军墓遗址的保护列入议事日程,并计划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绥西抗战牺牲将士的后人,内心充满无限感激,我们翘首企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为了有助于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自20002月收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孔庆泰先生义助寄来的西军阵亡绥远五原10人、包头107人的名单,予与先生素无交往,而先生极为认真负责回复,令人钦佩。孔庆泰先生,1936年生,江苏句容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终身从事民国档案整理、编研。他帮助我们时已退休,为了不辜负孔先生善举之功德,扩大影响,产生社会效益,20024月笔者被离岗遂即自费编著小册子《草原史话》、200512月主编旗政协文史资料《乌拉特中旗文史》第一辑,均将所收录西军阵亡官兵名录全部重新整理付印。宁夏有关方面亦利用过。此次有必要再将这份107人名单附后,以便“对号入座”于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阵亡者,作为准确无疑的碑记资料,以利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新民堡王爱召战役第81军第35师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5团阵亡官兵

    1941124日,29日、11日,318日、20日、29日于绥远包头)

    团部:

            上尉书记 晋增禄陕西韩城

    通信排:

            一等兵 马义孝宁夏豫旺

            上等兵 刘占全宁夏中宁

            一等兵 王聚才甘肃海原

            下士班长 马永安甘肃平凉

    步炮连:

            一等兵 任青宁夏宁夏

            一等兵 余得水甘肃固原

            一等兵 张升朝宁夏平罗

            一等兵 罗长柱宁夏宁夏

            上等兵 张宏彦宁夏宁夏

            一等兵 阎明林宁夏宁朔

            下士班长 李生福甘肃皋兰

            中士班长 马得福甘肃固原

            二等兵 尹魁宁夏宁夏

            二等兵 马双柱宁夏宁朔

            上等兵 马思来宁夏宁朔

            二等兵 傅长太宁夏宁朔

            一等兵 哈芝宁夏宁朔

            上等兵 丁福山宁夏宁朔

            二等兵 黄青国宁夏宁夏

    机枪连:

            一等兵 马俊武甘肃海源

            一等兵 王生禄宁夏宁朔

            上等兵 庞占贵甘肃固原

            一等兵 杨生玉宁夏宁夏

            中士班长 金长才宁夏豫旺

            一等兵 张成仁宁夏宁朔

            一等兵 孟长生宁夏中卫

            一等兵 田顺发宁夏中宁

            中士班长 袁才香宁夏中宁

            一等兵 王志德宁夏宁朔

    一连:

            中尉连附 李得瑞宁夏平罗

            上等兵 董积德宁夏中宁

    二连:

            下士班长 王福成宁夏金积

            上等兵 王彦福宁夏豫旺

            一等兵 王连甘肃平凉

            下士班长 唐世杰陕西蒲城

    三连:

            一等兵 丁海兴甘肃平凉

            二等兵 王怀璧宁夏平罗

            一等兵 王玉忠甘肃固原

            上等兵 刘进才甘肃固原

            二等兵 赵万才宁夏平罗

            一等兵 李秉申宁夏中宁

            二等兵 王善德甘肃平凉

    四连:

            上等兵 刘占祥宁夏宁朔

            一等兵 李登荣宁夏宁朔

            一等兵 张兴先甘肃临夏

            上等兵 王克勤甘肃固原

            中士班长 张存仁宁夏金积

            二等兵 丁秋义宁夏中宁

            一等兵 郭明祥宁夏中宁

    五连:

            一等兵 谢凤祥青海民和

            一等兵 李子敬陕西大荔

            一等兵 摆忠熊甘肃会宁

            一等兵 赵全有甘肃会宁

    六连:

            上尉连长 马辅信宁夏平罗

            一等兵 马胡赛甘肃临夏

            上等兵 王守明甘肃会宁

            一等兵 黄生福宁夏中宁

            中士班长 赵生贵宁夏灵武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6团阵亡官兵

    194129日、10日于绥远包头)

    一连:

            中尉连附 杨春元宁夏宁夏

            二等兵 唐大元宁夏中宁

            上等兵 蔡福仓甘肃静宁

            一等兵 王占顺宁夏灵武

            上等兵 丁国良宁夏金积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7团阵亡官兵

    1941317日、18日、20日、22日、28日、31日于绥远包头)

    二营:

            少校营长 王瑔宁夏中宁

            上等兵 刘怀宗甘肃靖远

    机枪连:

            上等兵 马魁麟宁夏平罗

    一连:

            一等兵 艾存善宁夏中卫

    二连:

            中尉连附 王国栋甘肃临夏

            一等兵 张汉三宁夏中卫

            二等兵 王民宁夏中卫

            上等兵 雍积福宁夏中卫

    四连:

            一等兵 铁斌宁夏金积

            一等兵 贺万得宁夏平罗

            二等兵 杨青山宁夏平罗

            一等兵 张文礼宁夏宁夏

            一等兵 敬全祥甘肃环县

            一等兵 吕占清宁夏宁夏

            一等兵 张永华甘肃固原

            二等兵 徐崇明宁夏平罗

            一等兵 廉生禄宁夏中卫

            一等兵 张银青宁夏中卫

            一等兵 郭玉珍宁夏宁夏

    五连:

            少尉连附 张子敬宁夏磴口

            上等兵 戴子建甘肃海原

            一等兵 门金年宁夏中卫

            一等兵 王义宁夏中宁

            二等兵 曹国顺宁夏宁朔

            一等兵 何才宁夏中卫

    六连:

            上等兵 张得清甘肃固原

            上等兵 张国维甘肃静宁

            上等兵 丁九锡宁夏金积

            一等兵 马占忠宁夏金积

            二等兵 吴杰宁夏宁夏

            二等兵 李金山宁夏宁夏

            二等兵钱云龙宁夏中卫

            上等兵 张聚宝甘肃海原

            一等兵 白天祥宁夏中卫

            上等兵 张崇德宁夏中卫

            下士班长 马武灵甘肃固原

            一等兵 王明宁夏宁朔

            一等兵 俞占鳌宁夏中卫

            一等兵 任明元宁夏宁朔

     

    陆军第81军骑兵团阵亡官兵

    194129日、12日于绥远包头)

    第二连:

            中尉连附 马有才甘肃临夏

            二等兵 马如意甘肃秦安

            一等兵 张发科甘肃庆阳

            上等兵 何生花甘肃海原

    备注:

    1)上述《英名录》资料来源:2000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孔庆泰先生义助,笔者整理重新排列。其中,籍贯宁夏宁夏(县),19414月,更名为宁夏贺兰县。

    2)上述整理的原件为1941年“陆军第81军第35师死亡官兵调查表”,其中死亡地点:绥远包头。此“包头”,据《绥远通志稿》第一册“包头县全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据《包头市郊区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2月版)等志书确指,应为当时包头县第四区(第四区辖8个主村、153个附村,计161个自然村,即位于今包头市黄河以南的达拉特旗境内)。19581月,包头市郊区黄河以南的大树湾、天义长(昌)、二锁圪梁3个乡划归伊克昭盟达拉特旗。

    附图:

    包头县全图(《绥远通志稿》第一册,第243页)

    注释:

    1】韩哲生:《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4月,第4548页。

    2】张照寰、韩仲明:《马鸿宾部抗战在伊盟》,《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6辑,1985年印,第106108页。

    3】云特并太忆述、甘维刚整理:《火烧王爱召》,内蒙古达拉特旗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编:《达拉特旗文史资料》(征求意见稿)第三期,198610月付印,打字机打印、油印本,第34页。

    4】《达拉特旗志》编委会:《达拉特旗志》第二十二编军事,远方出版社,2006年,第611612页。

    5】马濯华:《王爱召之战》,宁夏政协办公厅主办《华兴时报》,2015618日“史海新报”版第10版。

    6】李瑞:《寻访回族西军墓》,鄂尔多斯文联:《鄂尔多斯》月刊,2015年第9期第7576页。

    7】田香兰《难泯的情愫》,鄂尔多斯文联:《鄂尔多斯》月刊,2015年第9期第7782页。

    8】倪会智/文李亮/图:《店壕西军墓,何去何从?》,宁夏日报社主管并主办《新消息报》,2012423日第26版。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787,卷宗号13146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军委会国民党中执委、蒙藏委员会等有关绥境敌伪近况情报》(四),全宗号787,卷宗号12773,第398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军委会国民党中执委、蒙藏委员会等有关绥境敌伪近况情报》(四),全宗号787,卷宗号1277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

     

    内蒙古年鉴2015卷出版发行

     

    内蒙古年鉴20152015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6万字,设特载、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林水与农村经济、工业、科技、教育、盟市旗县、大事记、人物等35个类目。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4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是自治区权威的综合性资料巨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田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 】新民堡王爱召之役与“西军墓”
  •  

    2016818日,笔者与内蒙古党史研究室解良同志在达拉特旗史志办原科员、旗交通局退休干部王忠厚的引领下,浏览了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址。此“西军墓”,系1941年“新民堡王爱召之役”后修建,安葬的是宁夏马鸿宾部第81军第35师抗日阵亡的约500名官兵遗骸。

    上午,我们从达拉特旗政府驻地树林召镇乘坐王忠厚挚友郝光明的私家车东行,1056分到达新民堡“西军墓”附近,王忠厚指认在纵向公路西边有着一片沙蒿、杨树林的地方就是“西军墓”地,查看无任何标志与碑记。距此墓地段约百米的东北处是新民堡西门遗址,旁边正好有几位村民,经询问确认公路西边林草地归属店壕村,那里就是“西军墓”地。由于解良同志还承担其他旗县“十个全覆盖”工作任务,需要尽快赶火车返回,于是1111分即上车进入返程,总共在75年前修建在店壕村的“西军墓”、新民堡西门遗址待了15分钟,虽是浮光掠影,却也释怀笔者多年纸上谈兵之缺憾。另外,王忠厚及其挚友的个体小轿车为我们此行全程义助服务,特在此致谢。

    左起王忠厚、兰建忠、解良于新民堡城西门遗址留影  郝光明/

    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地

    与“西军”的不解之缘

    掠影店壕村“西军墓”,原本不属于笔者关注范围,说来话长,30年前笔者在乌拉特中旗从事编史修志工作,开始与“西军”结缘。“西军”,是指1938年由宁夏驻防河套抗战的马鸿宾部队,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含阿拉善旗)位于当时绥远省西部,所以被当地群众称为“西军”。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因为在我旗乌不浪口西侧有一处“西军”抗战阵亡官兵公墓,于是笔者开始追记这段“西军”抗战历史。其背景:

    1937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9月驻于宁夏的马鸿宾部第35师,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1军,104日马鸿宾升任军长。第81军所辖仍为原部队第35师(师长马腾蛟,辖4个步兵团)、独立第35旅、骑兵团。

    1938年春,当时因绥远傅作义部退守山西,蒋介石任命马鸿宾为绥西防守司令,开赴绥西。5月,马鸿宾赴绥西临河就职,指定狼山及乌不浪口至五原一带为第81军的防区。

    19401月,日军为了报复傅作义1939年发动的“冬季攻势”包头战役,调动平绥、同蒲两线之敌,共3万余人兵力,配有飞机、坦克、装甲车、重炮、各种毒气弹、汽车近千辆,兵分三路进犯河套。21日,北路日军在第26师团师团长黑田重德中将的指挥下,向五原乌镇、乌不浪口2个前沿阵地的马鸿宾部第35师守军发动攻击,激战之下,因敌势过强,第35师官兵牺牲1000余人,伤2000余人,其中冻伤者就达700余人。不久五原大捷后,当地军民为是役第35师抗日阵亡官兵修建了“乌不浪口阵亡官兵公墓”。

    为了寻获乌不浪口“西军”抗战阵亡官兵名单,修葺残存的烈士公墓,笔者向宁甘陕有关部门发信求助。1986516日,收到甘肃省政协惠赠《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马鸿宾史料专辑)。惜此专辑无马鸿宾将军在绥西五原战役的任何记载,仅有韩哲生的回忆录:《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然而该文章讲的是驻防伊克昭盟涉及王爱召、新民堡的战役。开篇“移防伊克昭盟”的时间是:“一九三九年秋,八十一军主力三十五师及两个骑兵连,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之达拉特旗属黄河南岸滩地(农业区归东胜县管)及滩南部沙窝台地一带,……”这使我很难理解,因为这个时间段第35师并未移防,仍在绥西后套;但是1940年初发生在绥西五原战役的第35师重大战事却无一字记述,所以甚感疑惑。后来发现有人据此记述绥西五原战役导致发生明显错误,一是“西军”提前一年移防伊克昭盟,二是移防了又返回绥西参加五原战役。实际“西军”移防伊克昭盟时间是1940年夏。

    199821日起,笔者仍继续搜求乌不浪口阵亡官兵名单,先后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宁夏中卫、中宁,陕西定边,甘肃平凉、临夏、靖远等地及江苏省方志办联系与求助。其后,信息反馈有平凉市方志办主任朱凤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张开森(介绍与孔庆泰先生通联),余无讯。2000213日,收到孔庆泰先生惠寄的马鸿宾第81军第35师“死亡官兵调查表”,共有117人名单,其中在绥远五原(作战地即今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四义堂、乌镇,时属五原——笔者注)阵亡者10名;在绥远包头阵亡者107名,初以为是在今包头地区或1939年冬参加包头战役阵亡者,然而查无任何线索;后以为事关“喋血恩格贝”(恩格贝,抗战时期达拉特旗地属包头县第四区),亦对接不上。直到20166月笔者明晰“喋血恩格贝”西沟沿战斗是傅作义部队参战,这样,所谓在包头阵亡的107人名单,完全可以与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阵亡官兵毫无悬念地对接,而且时间也对应,亦可相辅之前蒙宁两地对此段历史的亲历着、见证者、知情者、寻访者以正本清源的善果告慰先烈与世人。为此,将阵亡包头的“西军”名单附后,可谓是与“西军”的不解之缘吧。

     

    战役亲历者的回忆资料

    虽然当年上述马鸿宾史料专辑未能解决我们之希冀,但对于今之新民堡王爱召之役却是珍贵的历史见证资料。故整理摘录韩哲生的回忆录如下:

    ……35师从绥西移防伊克昭盟北部达拉特旗。205团团长马维林、副团长韩哲生率团部及2个骑兵连驻新民堡。206团团部及1个营驻王爱召庙外,其余各营也驻滩上。35师师部驻李玉山圪堵(卜)。马鸿宾军部驻展旦召。其余部队驻在展旦召前面及迤西地区。

    1940年(1941年——笔者注)2月的一天,归绥日军以军用汽车六七十辆,载运军队及大炮,已从托克托县附近度过黄河,向西进犯。次日出时,日军军车已到新民堡阵地前方,先以30余门大炮猛轰,摧毁了我军右翼阵地,并包围过来,马鸿宾部向东北撤退,留一小部分战士坚持在前沿阵地掩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役阵亡副连长1人,排长2人,士兵40余人。

    日军占领新民堡后,第二天黎明,又向206团王爱召阵地进攻。马鸿宾指示206团撤向沙漠内部,损失较轻。

    此后,日军以新民堡为据点,向滩地进行“扫荡”战。我方驻军先后均撤至南面沙漠台地。马鸿宾命令各团利用沙漠地与敌周旋。

    “这样过了八九天,一天上午发现敌军车二、三十辆,满载敌兵,从新民堡出现,……进到距门坎(肯)梁约五、六华里之兰四圪坝(卜),正面有一不甚高大而坡度较陡的山岭,……当敌兵爬到半山腰时,我军在敌东面抢登山顶,转到敌人上面,我驻李玉山圪堵(卜)一连骑兵也从西翼登上山顶,一齐开枪猛击,将先头几十名敌人全数击毙,后续敌兵爬山佯攻,并抢运战死者尸体,我军沉着射击,并以手榴弹毙伤敌人二百多人。”我军此役伤亡二十多人。

    “经过这次打击,日军连夜在新民堡外焚烧死尸,据附近老乡说敌人将他们的重伤兵也浇上汽油,同死者一并烧了,哭叫之声惨不忍闻。第二天一早放火烧了新民堡民房及王爱召全部房屋,匆匆撤走。经过昭君坟、简板营子附近渡黄河北去,结束了敌兵所谓扫荡战。”【1

    另,张照寰、韩仲明回忆文章《马鸿宾部抗战在伊盟》记载:“1940年夏,马鸿宾将军到绥西视察所部时,鉴于绥西战役中日军无所顾忌,长驱直入的教训,遂向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建议,由他率领所部转进伊克昭盟北部,以威胁包头等地的日伪军之侧背,牵制敌人的力量。”“1940年夏马鸿宾争取傅作义同意率领所部4个团的兵力,冒着酷暑进入浩瀚的库布齐大沙漠,克服了干旱无水,行军困难的痛苦,进驻伊克昭盟北部的东胜一带,像一把锐利的尖刀,插入盘踞在包头的敌人侧背。”“1940年夏季马鸿宾部移驻伊克昭盟时,我是随军成员之一。在包头东滩战役中,我担任马献文师一团三营七连的上尉连长,经昭君坟之战后,晋升为三十五师师部骑兵连的少校连长。”

    包头东滩之战……“所属一〇三旅马维林团,在团部及一部分队伍被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直到最后剩下团长、副团长等寥寥数人。故当时流传着‘马鸿宾骑兵向日寇坦克打冲锋’的赞语。”【2

     

    内蒙古宁夏两地记述“西军”与“西军墓”

    1986年以来,内蒙古、宁夏两地文史、史志工作者及民间文史爱好者,记者、作家、新闻媒体先后挖掘整理报道“西军”在伊克昭盟抗战史料,迄今30年来,逐步对宁夏国民党军队第81军第35师在鄂尔多斯浴血抗战的史实有所清晰认识并希望修墓树碑,为了有助于资政存史,试对其探研过程回顾如下:

    11986年,达拉特旗政协文史委编印文史资料,收录云特并太(原伪蒙古军第4师第11237班长)忆述、甘维刚整理的《火烧王爱召》文章。第一次提到“西军”在伊克昭盟抗战,日军火烧王爱召。【3

    19956月,达拉特旗政协文史委编印《达拉特旗文史》第一辑(内部资料),正式收录甘维刚文章:《日寇炸毁王爱召之经过》。

    2004年袁志忠、张秉义编著《鄂尔多斯往事》,2005年袁志忠主编《黄河在咆哮》,均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均引用甘维刚原著“日军火烧王爱召内容”。

    22006年出版的《达拉特旗志》其中记述“火烧王爱召”,主要参考甘维刚原著。摘录如下:

    1940年,日军和伪蒙古军第4师攻打了驻扎在达拉特旗新民堡的国民党军。日军还多次派飞机轰炸王爱召和周围村庄,一个经堂被炸塌,召内的大喇嘛扎布被炸死。

    1941年农历正月十四日,驻扎在包头的日军小岛部队出动装满士兵的80辆卡车,在坦克、装甲车、飞机的掩护下,从银匠窑子过黄河,经三份子、邬家圪堵、东二柜来到西社村。驻守在大树湾一带的伪蒙古军第4师接到包头日军司令部的命令,由师长宝贵廷、参谋长乌力吉敖其尔指挥,从大树湾倾巢出动赶到西社,与日本军会合。上午10时左右,日本军的飞机开始轮番轰炸王爱召及周围,同时地面大炮也一齐轰击。驻扎在王爱召的国民党部队一直抗击到天黑,悄悄向南撤退。第二天早上,日军进驻王爱召,……把召里的喇嘛和附近的群众赶离王爱召,动用80多辆大卡车不分昼夜地抢运召庙内经300多年积存的文物珍宝。……到正月十七日晚,日军将召内珍宝文物全部抢完后,给召庙浇了汽油,于正月十八日凌晨4时许,开始放火焚烧召庙及周围民房,王爱召里外变成一片火海。……正月十九日早晨,日军开始撤退。下午4时左右,日军在离王爱召不远的红柳敖包架起大炮再次向王爱召轰击,直到太阳落山时才撤走。王爱召的大火烧了半月之久。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王爱召被日本侵略军炸成一片废墟。【4

    32015年,宁夏作家马濯华在《王爱召之战》一文中忆述了寻访“西军墓”过程,摘录如下:

    2006年秋天,达拉特旗的女教师田香兰和李瑞,看到牺牲在新民堡的宁夏抗战烈士后人寻找墓地的博文,出于民族大义,她们到新民堡乡寻访,找到了埋葬宁夏抗战牺牲将士的“西军墓”,幸运地找到了1941年新民堡——王爱召之战的目击者和埋尸人、已经88岁的店壕村老人石伟士。

    2007年,两位女教师根据石伟士的回忆,以《寻墓》为题博文客里写道:失去了联系没有撤退的“西军”与日寇展开了喋血战斗,或者阵亡或者受伤,失去战斗力的战士都被日寇用刺刀残忍地捅死了……

    2009年,我偶然看到这篇博文,内心实为震撼。

    2010830日,我和1名记者乘越野车长途跋涉前往包头,在向导的帮助下再前往达拉特旗,找到了王爱召镇的店壕村。这段战斗历史和遗址几近湮灭。简直是天意昭昭,我们竟然毫不费事地找到了石伟士。

    石伟士老人说:“战后,帮西军的人掩埋500多具烈士遗体时,他们用牛车从得胜太(应为“德胜泰”——笔者注)的新城、王爱召和新民堡的蓝四疙卜(应为“兰四圪卜”——笔者注)各处成批地拉运尸体,一次拉好几具尸体,就像装玉米捆那样,尸体压着尸体,再用绳子绑牢靠,运回来。开始埋在燕家壕,但西军的人嫌那里的土质不好,又迁到店壕,店壕村土质好。”【5

    4201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女教师李瑞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2006年深秋寻访“西军墓”,……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千里他乡,长眠在我们鄂尔多斯的地下,难道不能给他们立块碑吗?他们牺牲时,大多是十八九,二十出头的孩子啊!多少年来,他们的亲人盼他们,想他们,四处寻找他们,家里的亲人从幼童变成了白发老人,从青丝少年变做已故之人,而他们远行从军的亲人依然杳无音讯,那是怎样的等待与期盼?!【6

    52015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女教师田香兰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2006109日,我和同事一起乘车去达拉特旗的新民堡,……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埋葬宁夏抗战牺牲将士的石伟士老人,听他讲了一个鲜为人知、震撼人心的惨烈故事。

    那是抗战时期,从西面来的一支回族队伍,为了抗击日军从包头南下侵扰,会同友军在新民堡和日军打了一场恶战,西军死伤惨重,日军扑过来把在王爱召单身掩体内的西军伤员用刺刀刺死。这场战斗,大约有五百多名回族士兵战死在周围的各个战场上。

    ……西军墓在店壕村南边,在沙漠地带里,占地五到六亩。老人说当年西军和当地村民在墓地四周筑起一米多高的土围墙,多少年来,大人小孩都叫“西军墓”“老西军坟”“西军圐圙”。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西军墓高低不平。墓地南边和北边的围墙还残存着两小段土围墙,西边的围墙被风沙淹没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沙背了!”这里若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些坟包的,可以断定遗骸完整无损,坟包上面灰沙蒿长得又老又粗又茂盛。

    文章还提到,2012517日,达拉特旗宣传部部长在《达拉特旗快报》发表了《寻访西军》,叙说了2006年田李二位老师发现西军墓的缘由;2010年宁夏《新消息报》记者与达旗报社记者一同寻访西军墓,等等。宁夏石嘴山市回族女作家马利华的《寻踪达拉特旗》发表在《回族文学》2012年第4期,并被《达拉特文史》收集。【7

    62012423日,宁夏《新消息报》发表记者倪会智的专题报道:《店壕西军墓,何去何从》,再次呼吁抢救西军墓。记者与作家马丽华在达旗旗委后院见到了达拉特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达旗报社社长裴永锋,裴介绍,2010年给记者带路前往新民堡的张玉福去了北京,只能另找带路人。于是,记者他们到王爱召镇镇政府,在石伟士老人次子、59岁的石存根的带领下,到了目的地。此次,裴永峰介绍因为西军墓是近两年才发现的,详细的情况旗委领导还不太熟悉,短时间拿出解决方案不太现实。以后修志时,会将西军墓加进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事,而且会将其作为抗日遗址、遗迹进行上报,如有可能则建设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打算将关于西军墓的故事和相关资料在达拉特旗报上发表,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也算我们尽的一份力量吧。”裴永锋说。【8

    7)宁夏石嘴山作家马丽华女士,撰文《寻访西军墓(纪实)》,发表于宁夏文联《朔方》月刊,2015年第9期。其中记载:

    “我这次去,石伟士老人已经去世了,是2011年腊月初八去世的,享年93岁。”“包生福老人(宁夏平罗县居民——笔者注)当时是205团团部两个小勤务兵之一,留在团部看电话。……这时,整个阵地包括新民堡城已是浓烟滚滚,出现了《绥西抗战始末》一篇中周进朝老人(宁夏同心县居民——笔者注)所说的最可恶的一天,……新民堡阵地战壕里的士兵,与日军面对面刺刀相见,肉搏战,几个连的人最后都牺牲了。……包生福老人说,他和一个叫马舍巴的士兵跑在了一起,……沙漠滩地无遮无挡,撤退中同样死伤严重。数百人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都是205团的人。”

    820159月初,银川广播电视台摄制播放纪录片《浴血绥西》(3),报道“西军墓忆西军”。说起西军墓,“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纪念碑和标志的地方”。

    920159月初,宁夏广播电视台摄制播放纪录片《绥西抗战》下集,讲述绥西抗战往事(六)新民堡、王爱召之战,其中解说词:“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新民堡乡店壕村,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西军墓的地方。没有墓碑,没有坟包,只是沙地上的一片小树林。”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佐证资料

    2016830日,笔者收到与鄂尔多斯市党史研究室斯琴科长交流的资料,其中涉及“西军”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文字资料2页、地图资料数页,惜均无原文件名称及页码;地图缺“附图第一”新民堡第1页。鉴此,笔者结合曾摘录的二史档案馆个别重点目录,补正了1个文件名称及注明第398页码,余缺待考。为提供文史研究者参考,对上述资料整理如下:

    1941296时,新民堡王爱召之役我敌战前态势图,标记:昭君坟,驻日军约200余人,汽车20余辆。三村,驻森盖林庆部伪蒙挺进军500余人。大树湾据点,出动伪骑兵300余人、炮2门、汽车40余辆进至树林召方向;包头南海子据点,出动伪骑兵200余人、炮4门、战车3辆、汽车40余辆进至王爱召方向;……缺新民堡图示资料。

    马鸿宾所属第81军第35师:第207团各营分驻塔尼召、东官府营子、展旦召;第206团各营分驻什尼召、营盘召、白泥壕、常太圪卜、王爱召;第205团各营分驻新民堡(据“附图第一”补记)。海子湾(李祥圪堵)驻骑兵团第3连,五福社西南驻骑兵团第13连部分,营盘召东南驻骑兵团第1连。

    213日,日伪军一部撤回大树湾,一部经新城撤向西北,一部经大红奎过黄河北去。【9

    210日,王爱召失陷,守军退李玉山圪卜。马鸿宾军长率司令部直属各小部队百余名,在哈什拉川、大那林沟交叉点布防,以遏敌伪进扰东胜县。

    11日,伪绥西联军王英、陈秉义部进驻新民堡,督攻秦油房(坊)、206团阵地。驻东胜县之西军独立旅增援到王正壕,夜袭王爱召之敌,未有效果,退贺家壕一带。马军长派游击小部队袭击敌之侧背,及破坏其后方交通。中午,第1团到达,即命令增加哈什拉川阵地。

    12日,敌骑兵百余名进攻兰四圪卜,守军退兰四脑包,敌烧毁兰四圪卜村,遂逸去。马军长派一排兵力与35师密切联络及威力搜索外,余控制在哈什拉川,严阵以待。

    13日,战事停日,日军纵火烧毁新民堡一带村庄,遂乘汽车逸去。

    14日,伪军陈秉义部骑兵四五百名进驻五福社、三分子、六分子一带,西军35师进驻新民堡附近村庄。马军长以一部仍固守原阵地,以一部推进至沙畔,另派排长安永祥率所部向三、六分子一带威力搜索。

    15日,敌又以一部日军进驻新城二里半,向包头架设电线,又运来大批铁丝,并砍伐树木架设铁丝网,企图以此封锁黄河,以防国军特务人员过河侦查敌情。【10

    81军马鸿宾部驻李玉山圪卜、营盘召、王爱召、惠盛泉、秦油房(坊)一带,兵力步兵5个团、骑兵1个团、炮兵1个营,军师长均驻节营盘召。此次作战,第205团损失较大,206团损失甚微,其余各团无甚损失。闻日军伤亡200余名。新民堡敌我均未驻兵。【11

     

    与田香兰老师通联信息

    20101126日,田香兰老师根据新民堡80岁老人王金福提供的资料,利用2周的时间绘制了《抗战时期达拉特旗相关地名图》,是应《碧血1940》的宁夏作家马濯华的要求绘制的,原件送给了石嘴山女作家马丽华。201619日笔者收到这份地名图的电子版,发现其中有地名错误:如“兰四圪卜”,误为“蓝四圪卜”;此外田老师所撰《难泯的情愫》(最完整版)文章中还有地名“德胜泰”,误写“得胜太”。”随即告知其中的地名错误,因为笔者发现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回忆文章将乌不浪口地区的个别地名记错,如“乌兰脑包”误记为“乌拉垴包”“乌拉敖包”,“四义堂”误记为“四意堂”、“司仪堂”等,前者已属约定俗成地名,后者却有严格固定含义,即徐耀、常进荣、陈三登、张三4人合资购置并经营土地,以“四股合力,讲义气”,取名“四义堂”而形成的地名。然而,此后到纪念抗战胜利5070周年时仍每每延错。所以类此错误须早一些纠正为好。上面201011月的手绘地图地名、所撰文章之错已经以讹传讹,故需正之,依据如下:

    1)本篇,前述1985年韩哲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其中原文地名记作“兰四圪坝(卜),见原著第47页。

    21941年,军委会来往文电记载:“敌骑兵百余名进攻兰四圪卜”,见本篇注释:[10]其中212日条目。另,同内容,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军委会与八战区朱绍良等关于“收复”大青山等问题的来往文电》,全宗号787,案卷号4745,第40页。

    3198611月版,“达拉特旗地名图”地名标为“兰四圪卜”、“德胜泰”。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名委员会编:《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名志》伊克昭盟分册插图230231页。

    20151220日,请田香兰老师转告2012年她联系的博客之友“随意春芳歇”,因其博友2012822日的博文《碧血绥西,祖父忠骸今安在?》不禁令人唏嘘。故请转告他:早在2000年我已获得西军抗战阵亡绥远包头的107人名单的信息,只是当时无定论方向,而今据其寻“我的祖父王彦福”信息,查知“8135205团上等兵王彦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豫望镇人)”,系1941329日阵亡于绥远包头(即今达拉特旗境内)。母马氏。一次恤金120元,年恤金60元。请恤者机关姓名:陆军第81军军长马鸿宾。20151227日,田老师回复说:联系不上该银川博友了。

    但可以看到该银川博友20128月博文的结尾:“据悉,当地党委和政府已初步议定将西军墓遗址的保护列入议事日程,并计划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绥西抗战牺牲将士的后人,内心充满无限感激,我们翘首企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为了有助于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自20002月收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孔庆泰先生义助寄来的西军阵亡绥远五原10人、包头107人的名单,予与先生素无交往,而先生极为认真负责回复,令人钦佩。孔庆泰先生,1936年生,江苏句容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终身从事民国档案整理、编研。他帮助我们时已退休,为了不辜负孔先生善举之功德,扩大影响,产生社会效益,20024月笔者被离岗遂即自费编著小册子《草原史话》、200512月主编旗政协文史资料《乌拉特中旗文史》第一辑,均将所收录西军阵亡官兵名录全部重新整理付印。宁夏有关方面亦利用过。此次有必要再将这份107人名单附后,以便“对号入座”于王爱召镇新民堡村店壕“西军墓”阵亡者,作为准确无疑的碑记资料,以利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新民堡王爱召战役第81军第35师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5团阵亡官兵

    1941124日,29日、11日,318日、20日、29日于绥远包头)

    团部:

            上尉书记 晋增禄陕西韩城

    通信排:

            一等兵 马义孝宁夏豫旺

            上等兵 刘占全宁夏中宁

            一等兵 王聚才甘肃海原

            下士班长 马永安甘肃平凉

    步炮连:

            一等兵 任青宁夏宁夏

            一等兵 余得水甘肃固原

            一等兵 张升朝宁夏平罗

            一等兵 罗长柱宁夏宁夏

            上等兵 张宏彦宁夏宁夏

            一等兵 阎明林宁夏宁朔

            下士班长 李生福甘肃皋兰

            中士班长 马得福甘肃固原

            二等兵 尹魁宁夏宁夏

            二等兵 马双柱宁夏宁朔

            上等兵 马思来宁夏宁朔

            二等兵 傅长太宁夏宁朔

            一等兵 哈芝宁夏宁朔

            上等兵 丁福山宁夏宁朔

            二等兵 黄青国宁夏宁夏

    机枪连:

            一等兵 马俊武甘肃海源

            一等兵 王生禄宁夏宁朔

            上等兵 庞占贵甘肃固原

            一等兵 杨生玉宁夏宁夏

            中士班长 金长才宁夏豫旺

            一等兵 张成仁宁夏宁朔

            一等兵 孟长生宁夏中卫

            一等兵 田顺发宁夏中宁

            中士班长 袁才香宁夏中宁

            一等兵 王志德宁夏宁朔

    一连:

            中尉连附 李得瑞宁夏平罗

            上等兵 董积德宁夏中宁

    二连:

            下士班长 王福成宁夏金积

            上等兵 王彦福宁夏豫旺

            一等兵 王连甘肃平凉

            下士班长 唐世杰陕西蒲城

    三连:

            一等兵 丁海兴甘肃平凉

            二等兵 王怀璧宁夏平罗

            一等兵 王玉忠甘肃固原

            上等兵 刘进才甘肃固原

            二等兵 赵万才宁夏平罗

            一等兵 李秉申宁夏中宁

            二等兵 王善德甘肃平凉

    四连:

            上等兵 刘占祥宁夏宁朔

            一等兵 李登荣宁夏宁朔

            一等兵 张兴先甘肃临夏

            上等兵 王克勤甘肃固原

            中士班长 张存仁宁夏金积

            二等兵 丁秋义宁夏中宁

            一等兵 郭明祥宁夏中宁

    五连:

            一等兵 谢凤祥青海民和

            一等兵 李子敬陕西大荔

            一等兵 摆忠熊甘肃会宁

            一等兵 赵全有甘肃会宁

    六连:

            上尉连长 马辅信宁夏平罗

            一等兵 马胡赛甘肃临夏

            上等兵 王守明甘肃会宁

            一等兵 黄生福宁夏中宁

            中士班长 赵生贵宁夏灵武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6团阵亡官兵

    194129日、10日于绥远包头)

    一连:

            中尉连附 杨春元宁夏宁夏

            二等兵 唐大元宁夏中宁

            上等兵 蔡福仓甘肃静宁

            一等兵 王占顺宁夏灵武

            上等兵 丁国良宁夏金积

     

    陆军第81军第35师第207团阵亡官兵

    1941317日、18日、20日、22日、28日、31日于绥远包头)

    二营:

            少校营长 王瑔宁夏中宁

            上等兵 刘怀宗甘肃靖远

    机枪连:

            上等兵 马魁麟宁夏平罗

    一连:

            一等兵 艾存善宁夏中卫

    二连:

            中尉连附 王国栋甘肃临夏

            一等兵 张汉三宁夏中卫

            二等兵 王民宁夏中卫

            上等兵 雍积福宁夏中卫

    四连:

            一等兵 铁斌宁夏金积

            一等兵 贺万得宁夏平罗

            二等兵 杨青山宁夏平罗

            一等兵 张文礼宁夏宁夏

            一等兵 敬全祥甘肃环县

            一等兵 吕占清宁夏宁夏

            一等兵 张永华甘肃固原

            二等兵 徐崇明宁夏平罗

            一等兵 廉生禄宁夏中卫

            一等兵 张银青宁夏中卫

            一等兵 郭玉珍宁夏宁夏

    五连:

            少尉连附 张子敬宁夏磴口

            上等兵 戴子建甘肃海原

            一等兵 门金年宁夏中卫

            一等兵 王义宁夏中宁

            二等兵 曹国顺宁夏宁朔

            一等兵 何才宁夏中卫

    六连:

            上等兵 张得清甘肃固原

            上等兵 张国维甘肃静宁

            上等兵 丁九锡宁夏金积

            一等兵 马占忠宁夏金积

            二等兵 吴杰宁夏宁夏

            二等兵 李金山宁夏宁夏

            二等兵钱云龙宁夏中卫

            上等兵 张聚宝甘肃海原

            一等兵 白天祥宁夏中卫

            上等兵 张崇德宁夏中卫

            下士班长 马武灵甘肃固原

            一等兵 王明宁夏宁朔

            一等兵 俞占鳌宁夏中卫

            一等兵 任明元宁夏宁朔

     

    陆军第81军骑兵团阵亡官兵

    194129日、12日于绥远包头)

    第二连:

            中尉连附 马有才甘肃临夏

            二等兵 马如意甘肃秦安

            一等兵 张发科甘肃庆阳

            上等兵 何生花甘肃海原

    备注:

    1)上述《英名录》资料来源:2000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孔庆泰先生义助,笔者整理重新排列。其中,籍贯宁夏宁夏(县),19414月,更名为宁夏贺兰县。

    2)上述整理的原件为1941年“陆军第81军第35师死亡官兵调查表”,其中死亡地点:绥远包头。此“包头”,据《绥远通志稿》第一册“包头县全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据《包头市郊区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2月版)等志书确指,应为当时包头县第四区(第四区辖8个主村、153个附村,计161个自然村,即位于今包头市黄河以南的达拉特旗境内)。19581月,包头市郊区黄河以南的大树湾、天义长(昌)、二锁圪梁3个乡划归伊克昭盟达拉特旗。

    附图:

    包头县全图(《绥远通志稿》第一册,第243页)

    注释:

    1】韩哲生:《抗日战争中马鸿宾部在伊克昭盟的一次战斗》,《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4月,第4548页。

    2】张照寰、韩仲明:《马鸿宾部抗战在伊盟》,《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6辑,1985年印,第106108页。

    3】云特并太忆述、甘维刚整理:《火烧王爱召》,内蒙古达拉特旗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编:《达拉特旗文史资料》(征求意见稿)第三期,198610月付印,打字机打印、油印本,第34页。

    4】《达拉特旗志》编委会:《达拉特旗志》第二十二编军事,远方出版社,2006年,第611612页。

    5】马濯华:《王爱召之战》,宁夏政协办公厅主办《华兴时报》,2015618日“史海新报”版第10版。

    6】李瑞:《寻访回族西军墓》,鄂尔多斯文联:《鄂尔多斯》月刊,2015年第9期第7576页。

    7】田香兰《难泯的情愫》,鄂尔多斯文联:《鄂尔多斯》月刊,2015年第9期第7782页。

    8】倪会智/文李亮/图:《店壕西军墓,何去何从?》,宁夏日报社主管并主办《新消息报》,2012423日第26版。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787,卷宗号13146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军委会国民党中执委、蒙藏委员会等有关绥境敌伪近况情报》(四),全宗号787,卷宗号12773,第398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军委会国民党中执委、蒙藏委员会等有关绥境敌伪近况情报》(四),全宗号787,卷宗号1277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

     

    内蒙古年鉴2015卷出版发行

     

    内蒙古年鉴20152015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46万字,设特载、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林水与农村经济、工业、科技、教育、盟市旗县、大事记、人物等35个类目。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4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是自治区权威的综合性资料巨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田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