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内蒙古档案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丰富的蒙古文历史档案,在全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显著的地区特色。进入新世纪,全区档案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档案资源建设、馆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信息时代,档案资源的积累遍布全球网络节点和虚拟存储空间,庞大的档案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互联互通。2015年,自治区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为全面实现档案馆业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网上电子平台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采集、整理、分类、保存,同时,网络又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对档案工作提出严峻挑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档案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出,自治区档案工作进入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档案志(2001—2015)》是记述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的资料性文献,上限衔接第一轮志书的下限2000年,下限至2015年底。该志由地图、图片、概述、大事记、志、表、附录组成,共设10章42节。全书66万字。
该志于2012年成立编纂委员会,2017年正式启动编修工作。2019年11月进行第一次评审,202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通过终审验收。2020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
内蒙古档案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丰富的蒙古文历史档案,在全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显著的地区特色。进入新世纪,全区档案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档案资源建设、馆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信息时代,档案资源的积累遍布全球网络节点和虚拟存储空间,庞大的档案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互联互通。2015年,自治区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为全面实现档案馆业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网上电子平台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采集、整理、分类、保存,同时,网络又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对档案工作提出严峻挑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档案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出,自治区档案工作进入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档案志(2001—2015)》是记述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的资料性文献,上限衔接第一轮志书的下限2000年,下限至2015年底。该志由地图、图片、概述、大事记、志、表、附录组成,共设10章42节。全书66万字。
该志于2012年成立编纂委员会,2017年正式启动编修工作。2019年11月进行第一次评审,202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通过终审验收。2020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