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二期
  • (志鉴论坛)编与篇之辨析
  •     自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轮大规模新编地方志工程启动以来,在志书编纂的篇目设计工作中,涉及对于“编”与“篇”如何采用的问题。90年代初,在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探讨过这一细微问题,最后主导意见认为宜采用“编”而不用“篇”。但是,第二轮修志开始以来,此问题又一次回到了现实之中,故有必要再行探研。
      搞好志书的篇目设计,是志书编纂的首要第一步。篇目,旧志称编目、门目(分门别类的标题、目录)等,指分编(篇)立目,以求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表述所记述的文章内容。所以,篇目是志书的框架,施工蓝图。待定稿成书,篇目即为志书的目录。
      篇目设计有部、卷、章、节,编(篇)、章、节、目,章、节、目等,总之是结构层次与领属关系的划分。
      编:《说文》指书写或刻有文字的竹简、简札。《辞海》释义为古时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又有韦编、丝编等名称。成语故事有“韦编三绝”。后因此以“编”称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如人手一编,第一编,上编。《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之一: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另义为: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编大于章。
      篇:《正韵》指“简成章也”,即竹木书简穿联起来成文章。《辞海》释义为:首尾完整的诗文,另义为成部著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之一:首尾完整的文章,例:篇章。又指有文字的单张纸,例:单篇讲义。还有:用于文章、纸张、书页(一篇是两页)等计数。篇的组词——篇章:泛指文章,如篇章结构(指篇幅,长篇小说)、历史篇章。——篇目:书籍中篇章(文章)的标题,又指书籍中篇章标题的目录。
      根据上述“编”与“篇”的释义,两者均源自古代竹木书简,与书籍文章有关联,故后世在编纂工作中频频使用编、篇两字。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十条:“篇目的排列,……可采用编(篇)、章、节、目,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不必强求一律。”党中央办公厅原顾问、原中国地方志小组长曾三曾讲:“全国一个篇目、一个模式,地方志还有什么看头!”
      然而,此后在地方志篇目设计时,究竟采用编还是篇不易择定,因此需要明确,最后多数倾向采用“编”。但也有采用“篇”者,此事本无可非议,因为《暂行规定》中“编(篇)”等同。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既规定设“篇”,又在“篇”前加以序数词,即第一篇、第二篇等,这样的词组就与“篇”的本义不符。试看编与篇本义的区分:
      编,本义是指古代依次穿联竹木书简。现代指排序,又是编次的计量单位,如第一编、第二编,新方志以此取代旧志的“部”、“卷”。书籍中,编大于章。
      篇,本义是指古代穿联起来的竹木书简,即文章。现代亦指文章。或作为标题设篇名,古已有之,但篇名前无序数,例:《荀子•劝学篇》。今人诸如《世纪探索篇》。若加序数,则表现形式为:一、××篇,二、××篇。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方志篇目设计时:设编,前缀以序数词为第一编、第二编等。设篇,直接加序数词不妥帖,如以第一篇、第二篇为编次,这样的词组从原词义和语法上严格地讲,“篇”虽可做量词,但在此犹如一公斤、二公斤称第一公斤、第二公斤。具体情况,可视志书内容多寡及划分部类时,决定采用编排形式,一是直书标题即篇名,例:地理篇、经济篇、社会篇等;二是加序数,例:一、地理篇,二、经济篇,三、社会篇。这样处理编与篇的关系及编排形式可以说是规范的。

    (作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编与篇之辨析
  •     自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轮大规模新编地方志工程启动以来,在志书编纂的篇目设计工作中,涉及对于“编”与“篇”如何采用的问题。90年代初,在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探讨过这一细微问题,最后主导意见认为宜采用“编”而不用“篇”。但是,第二轮修志开始以来,此问题又一次回到了现实之中,故有必要再行探研。
      搞好志书的篇目设计,是志书编纂的首要第一步。篇目,旧志称编目、门目(分门别类的标题、目录)等,指分编(篇)立目,以求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表述所记述的文章内容。所以,篇目是志书的框架,施工蓝图。待定稿成书,篇目即为志书的目录。
      篇目设计有部、卷、章、节,编(篇)、章、节、目,章、节、目等,总之是结构层次与领属关系的划分。
      编:《说文》指书写或刻有文字的竹简、简札。《辞海》释义为古时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又有韦编、丝编等名称。成语故事有“韦编三绝”。后因此以“编”称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如人手一编,第一编,上编。《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之一: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另义为: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编大于章。
      篇:《正韵》指“简成章也”,即竹木书简穿联起来成文章。《辞海》释义为:首尾完整的诗文,另义为成部著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之一:首尾完整的文章,例:篇章。又指有文字的单张纸,例:单篇讲义。还有:用于文章、纸张、书页(一篇是两页)等计数。篇的组词——篇章:泛指文章,如篇章结构(指篇幅,长篇小说)、历史篇章。——篇目:书籍中篇章(文章)的标题,又指书籍中篇章标题的目录。
      根据上述“编”与“篇”的释义,两者均源自古代竹木书简,与书籍文章有关联,故后世在编纂工作中频频使用编、篇两字。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第十条:“篇目的排列,……可采用编(篇)、章、节、目,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不必强求一律。”党中央办公厅原顾问、原中国地方志小组长曾三曾讲:“全国一个篇目、一个模式,地方志还有什么看头!”
      然而,此后在地方志篇目设计时,究竟采用编还是篇不易择定,因此需要明确,最后多数倾向采用“编”。但也有采用“篇”者,此事本无可非议,因为《暂行规定》中“编(篇)”等同。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既规定设“篇”,又在“篇”前加以序数词,即第一篇、第二篇等,这样的词组就与“篇”的本义不符。试看编与篇本义的区分:
      编,本义是指古代依次穿联竹木书简。现代指排序,又是编次的计量单位,如第一编、第二编,新方志以此取代旧志的“部”、“卷”。书籍中,编大于章。
      篇,本义是指古代穿联起来的竹木书简,即文章。现代亦指文章。或作为标题设篇名,古已有之,但篇名前无序数,例:《荀子•劝学篇》。今人诸如《世纪探索篇》。若加序数,则表现形式为:一、××篇,二、××篇。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方志篇目设计时:设编,前缀以序数词为第一编、第二编等。设篇,直接加序数词不妥帖,如以第一篇、第二篇为编次,这样的词组从原词义和语法上严格地讲,“篇”虽可做量词,但在此犹如一公斤、二公斤称第一公斤、第二公斤。具体情况,可视志书内容多寡及划分部类时,决定采用编排形式,一是直书标题即篇名,例:地理篇、经济篇、社会篇等;二是加序数,例:一、地理篇,二、经济篇,三、社会篇。这样处理编与篇的关系及编排形式可以说是规范的。

    (作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