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帝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繁荣昌盛、灿烂辉煌的朝代之一。唐朝,从兴起到灭亡,历时290年。“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唐朝290年中创造的一个治世。从登上政治舞台到一代英主“唐明皇帝”,李隆基他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宫闱平乱(铲除诸韦,诛灭“太平”);贤臣当国(始终注意宰相的选拔与任用,并亲选地方官);抑欲而昌(销毁服玩,罢谴宫女,诏禁厚葬,自上而始);完善法制(宽仁为本,废除酷刑,行罚先亲,刊定法典)。终于使唐代社会达到鼎盛,出现了“开元全盛”的景象。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的用人之道。以《资治通鉴·唐纪·玄宗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证。
上问萧嵩可以代光庭者,嵩与右散骑常侍王丘善,将荐之,固让于右丞韩休。嵩言休于上。甲寅,以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景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译文】 唐玄宗向萧嵩询问,谁人可以代替裴光庭为相,萧嵩和右散骑常侍王丘很要好,想举荐他为相,王丘坚持要让给尚书右丞韩休。于是,萧嵩向唐玄宗推荐了韩休。甲寅(十六日),唐玄宗任命韩休为宰相。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再加上王丘的极力举荐,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真正与他共事时,才发现韩休刚正不阿,不为权势左右,于是渐渐地就厌恶起他来了。唐玄宗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或到后花园游玩打猎,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只见话音刚落,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之后,唐玄宗经常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您可比以前瘦多了,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将他撤换掉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我睡不安稳啊!韩休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社稷,并不是为了我自己呀。”
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使之国富民强,就是因为他能有“貌瘦天下肥”的态度,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唐玄宗能坚持任用常常使他窘迫的韩休,而不信任萧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用人之道吗?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