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服务中心派遣部分同志赴北京参观学习了机关办公区、住宅区的后勤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目睹了北京几个单位物业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看到了先进发达地区及同行业物业化管理的趋向。参观人员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启示,而且还看到了自身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学到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通过对照,寻找到了差距
一是与北京市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还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谨小慎微、迈不开步的保守思想还比较严重。比如中国科学院的后勤服务部门就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变为企业,并与其他物业公司合并成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以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共担风险。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为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出路。看到他们的做法,我们意识到工作缺乏大胆开拓、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必须明确改革是后勤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抓住机遇,借鉴北京等先进发达地区在后勤改革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与北京相比,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服务结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在围绕如何为机关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我们缺少宣传力度,没有营造好机关物业化管理的氛围;没有摆脱大政府,小服务的思想束缚,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是全凭长官意志行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全面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思想观念,以满足后勤改革的需要。目前来说,就是因服务项目和范围不明确、收费力度小,造成了服务无法到位、服务水平低、管理层次不高、效益不明显的后果。就机关和住宅区物业化管理来讲,如果收费跟不上,服务也无法到位。就机关现行的保障性服务工作,应实行内部有偿服务、经营服务,按照服务内容和标准确定收费价格。
三是与北京相比,因我们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基础设施上的较大差距。一方面我们财力有限,投入受限制,科技含量低;另一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敢想而不敢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关物业化管理进程,制约了机关后勤物业化管理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北京望京实业有限公司是北京近几年来发展规模较大的房屋开发和物业管理试点示范单位。物业管理区内一切都是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备安装,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可谓应有尽有。物业管理区是封闭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通过监控室内的监视器就可以看到物业区内的一切,所以情况反映快,采取措施迅速,服务也很到位。
四是与北京相比,我们不仅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育人用人上也存在弊端。目前,物业管理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物业管理与居民生活毫无瓜葛,然而现在,几乎每个买房子的人都清楚需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居民除对住房的居住条件、质量、环境等有了较高的要求,对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先进程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观念转变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上来,转变到提高职工素质上来。当然,目前后勤物业化管理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较低、人才资源利用不足、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大力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所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方针,借鉴发达地区和部门的先进经验,合理培养和使用物业管理人才,也已成为促进我们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改革,谋求自身发展的出路
后勤工作的宗旨是为机关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起到保障有力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以及后勤改革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对后勤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应对新的挑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必须有紧迫感。
(一)我们要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发展意识,重视后勤工作,加快推进机关物业化管理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通过考察学习,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有什么观念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创举和行动。我们参观的各单位之所以取得了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和员工摒弃了旧观念、旧思想、旧做法,与潮流同步、与国际接轨,从旧思想、旧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取得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改变服务理念,把物业管理作为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努力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机关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国家多次提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的改革,并为后勤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许多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后勤改革工作始终进展缓慢。
(二)要积极解放思想,敢想敢闯敢试,充分认识和重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从后勤工作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使后勤服务部门转变为靠市场调节来运行的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机关工作、居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中科院的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要给后勤服务准确定位,大胆地使后勤服务社会化,并倡导企业化管理,以国家确立的标准规范后勤服务,这些都是观念转变带来的可喜成绩。可以这样说,墨守成规只能造成故步自封,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广阔的发展天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对后勤工作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怎样给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任何一个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也好,对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我们来说,这个环境既包括物业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景观景貌等基础设施硬环境的改造,也包括提供卫生、绿化、整洁、舒适的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体制改革是后勤服务和物业管理必须突破的瓶颈,我们在北京各单位看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拥有一套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治区政府机关大院是自治区首府的中心之一,不管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应该走在自治区的前列,起到表率作用。这就要转变观念,深入改革后勤服务体制,理顺关系,拓展服务,加快物业化管理的进程,尽快实现机关物业管理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对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如果没有体制上的改革,那就意味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要走弯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谋求新发展。
(三)通过建立学习型的队伍,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就要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后勤队伍,为此,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在抓队伍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强法制教育,使我们的职工队伍不仅严格遵纪守法,而且还要确保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文明的服务,并把职工言行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素质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守法规、有知识、懂技术、讲文明的后勤队伍。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牢固树立服务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创造最高效率、最佳环境、最优服务为目标的服务观念,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增强大局意识,特别是优质服务意识,使每个职工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服务质量。后勤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一方面在服务上以服务对象为本,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以单位职工为本。员工素质不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在中科院看到,工勤人员在领导办公室和会议室打扫卫生时,工作细致到如何使用抹布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还与经济效益挂钩,使该单位出现办公楼装修六年无破损、无尘垢的良好环境。
当前,我们的机关后勤物业化管理工作运行才几年时间,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员几经整合,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人才紧缺等因素。这极大地制约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自身的纵深发展。从体制上看,我们的机制、结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个人收入无法与参观的各个单位比拟。就与中科院的机关食堂比,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职工餐厅,不仅环境整洁干净,而且饭菜品种丰富,营养搭配良好,价格适中,就餐人员井然有序。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和选用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后勤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干部职工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使优质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解决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把服务对象对后勤队伍的满意度作为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实把工作重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上,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其次,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竞争机制、采购公开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征求客户意见,监督制约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形成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切实实现我们的服务热情、周到、文明。最后,把各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办公厅及管理局开展的办公厅无小事及优质服务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精神状态争先创优,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造一个人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我们决心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后勤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应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掌握新本领,努力使后勤工作队伍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使后勤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办公厅)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服务中心派遣部分同志赴北京参观学习了机关办公区、住宅区的后勤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目睹了北京几个单位物业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看到了先进发达地区及同行业物业化管理的趋向。参观人员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启示,而且还看到了自身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学到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通过对照,寻找到了差距
一是与北京市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还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谨小慎微、迈不开步的保守思想还比较严重。比如中国科学院的后勤服务部门就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变为企业,并与其他物业公司合并成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以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共担风险。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为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出路。看到他们的做法,我们意识到工作缺乏大胆开拓、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必须明确改革是后勤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抓住机遇,借鉴北京等先进发达地区在后勤改革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与北京相比,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服务结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在围绕如何为机关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我们缺少宣传力度,没有营造好机关物业化管理的氛围;没有摆脱大政府,小服务的思想束缚,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是全凭长官意志行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全面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思想观念,以满足后勤改革的需要。目前来说,就是因服务项目和范围不明确、收费力度小,造成了服务无法到位、服务水平低、管理层次不高、效益不明显的后果。就机关和住宅区物业化管理来讲,如果收费跟不上,服务也无法到位。就机关现行的保障性服务工作,应实行内部有偿服务、经营服务,按照服务内容和标准确定收费价格。
三是与北京相比,因我们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基础设施上的较大差距。一方面我们财力有限,投入受限制,科技含量低;另一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敢想而不敢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关物业化管理进程,制约了机关后勤物业化管理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北京望京实业有限公司是北京近几年来发展规模较大的房屋开发和物业管理试点示范单位。物业管理区内一切都是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备安装,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可谓应有尽有。物业管理区是封闭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通过监控室内的监视器就可以看到物业区内的一切,所以情况反映快,采取措施迅速,服务也很到位。
四是与北京相比,我们不仅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育人用人上也存在弊端。目前,物业管理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物业管理与居民生活毫无瓜葛,然而现在,几乎每个买房子的人都清楚需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居民除对住房的居住条件、质量、环境等有了较高的要求,对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先进程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观念转变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上来,转变到提高职工素质上来。当然,目前后勤物业化管理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较低、人才资源利用不足、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大力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所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方针,借鉴发达地区和部门的先进经验,合理培养和使用物业管理人才,也已成为促进我们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改革,谋求自身发展的出路
后勤工作的宗旨是为机关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起到保障有力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以及后勤改革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对后勤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应对新的挑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必须有紧迫感。
(一)我们要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发展意识,重视后勤工作,加快推进机关物业化管理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通过考察学习,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有什么观念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创举和行动。我们参观的各单位之所以取得了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和员工摒弃了旧观念、旧思想、旧做法,与潮流同步、与国际接轨,从旧思想、旧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取得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改变服务理念,把物业管理作为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努力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机关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国家多次提出深化机关后勤体制的改革,并为后勤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许多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后勤改革工作始终进展缓慢。
(二)要积极解放思想,敢想敢闯敢试,充分认识和重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从后勤工作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使后勤服务部门转变为靠市场调节来运行的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机关工作、居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中科院的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要给后勤服务准确定位,大胆地使后勤服务社会化,并倡导企业化管理,以国家确立的标准规范后勤服务,这些都是观念转变带来的可喜成绩。可以这样说,墨守成规只能造成故步自封,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广阔的发展天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对后勤工作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怎样给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任何一个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也好,对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我们来说,这个环境既包括物业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景观景貌等基础设施硬环境的改造,也包括提供卫生、绿化、整洁、舒适的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体制改革是后勤服务和物业管理必须突破的瓶颈,我们在北京各单位看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拥有一套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治区政府机关大院是自治区首府的中心之一,不管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应该走在自治区的前列,起到表率作用。这就要转变观念,深入改革后勤服务体制,理顺关系,拓展服务,加快物业化管理的进程,尽快实现机关物业管理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对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如果没有体制上的改革,那就意味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要走弯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谋求新发展。
(三)通过建立学习型的队伍,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就要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后勤队伍,为此,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在抓队伍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强法制教育,使我们的职工队伍不仅严格遵纪守法,而且还要确保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文明的服务,并把职工言行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素质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守法规、有知识、懂技术、讲文明的后勤队伍。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牢固树立服务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创造最高效率、最佳环境、最优服务为目标的服务观念,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增强大局意识,特别是优质服务意识,使每个职工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服务质量。后勤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一方面在服务上以服务对象为本,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以单位职工为本。员工素质不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在中科院看到,工勤人员在领导办公室和会议室打扫卫生时,工作细致到如何使用抹布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还与经济效益挂钩,使该单位出现办公楼装修六年无破损、无尘垢的良好环境。
当前,我们的机关后勤物业化管理工作运行才几年时间,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员几经整合,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人才紧缺等因素。这极大地制约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自身的纵深发展。从体制上看,我们的机制、结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个人收入无法与参观的各个单位比拟。就与中科院的机关食堂比,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职工餐厅,不仅环境整洁干净,而且饭菜品种丰富,营养搭配良好,价格适中,就餐人员井然有序。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和选用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后勤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干部职工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使优质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解决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把服务对象对后勤队伍的满意度作为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实把工作重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上,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其次,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竞争机制、采购公开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征求客户意见,监督制约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形成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切实实现我们的服务热情、周到、文明。最后,把各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办公厅及管理局开展的办公厅无小事及优质服务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精神状态争先创优,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造一个人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我们决心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后勤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应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掌握新本领,努力使后勤工作队伍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使后勤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