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乌拉特中旗原党史地方志办主任、编辑职称的兰建中在步入知天命之年后,积自己几十年在史志部门工作的经验,用大量心血编著的介绍乌拉特中旗第一部历史沿革21万字的《草原史话》,自费付印,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凝聚了兰建中同志几十年来在史志战线上不断求索、求证、求准,经过大量的比较剔除,保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历史财富。这期间,兰建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进行了多少次实地查看,寻访知情人等的工作,局外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而此书在酝酿编著阶段,恰逢机构改革,他因年龄“到线”,离开了原工作岗位。如果是少有责任心的人,离岗后完全可以忘情山水,工作期间的一切事非长短全部抛于脑后,反正工龄不少算,工资不少拿,国家所给的优惠政策全部按期兑现,当个快活神仙,颐养天年,也末偿不可。然而兰建中却不这样想,他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人离岗了,今后所接触的范围就要受到限制,继续潜心修史,就要受到职务、岗位、机构不同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人既然已经离开了,这杯热茶迟早总要凉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原定的计划,他把所有整理出来的资料拿回家里,在不要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几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二三点钟,五十多岁的人,受此煎熬着实不易。笔者经常见他连续熬夜之后脸色苍白,有时流鼻血不止,也曾好心劝他身体要紧,放下手慢慢来,但他几乎以一种拼命地工作态度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期间他家庭几遭变故,爱人生病,外出进行手术治疗,一走就是三个多月。去年冬天(2001年)的一场车祸,又夺去了女婿的生命,爱女整天在眼前以泪洗面,所有这些,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第三天又到五原参加了全盟党史工作会义,并征集五原战役有关资料,继续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投入到该书和史志资料的编辑出版中。今年宣布下岗的上午还为兰州一位老同志落实政策,下午宣布离岗,仍抓紧工作,直至一个多月后有人接班才回家。他又把以前的资料整理分类,历时三个多月,终于使这本《草原史话》顺利与读者见面,完成了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夙愿。
该书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财产,说他宝贵,是书中披露和说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细节。中旗建旗三百五十多年,像这样系统写旗志旗史的,兰建中堪称为第一人。兰建中常说,修编史志是一种遗憾的工作,他在修编历史时有很多感想,他说,如果我们前人能够为我们留下一份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要省去我们后人的多少气力,也许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就会成为今天激励后人的宝贵遗产。由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漏记,加大了后人的工作量,有些也许成为永远无法搞清的历史疑案。我们所处的地区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边远落后和少数民族聚居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以及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太少了,这使我们后人需要加倍发掘,潜心研究考证,才能有所建树。
在这样一个地区搞修志工作,必须有一个熟悉地情的人,勇于奉献的人,而且还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兰建中从1985年调到旗党史办,18年未挪动,潜心研究,终于有了今天这样的成果。而在这落后不发达地区搞此类工作,好多人都会发出疑问:“值吗?”但越是在这样不发达地区,越是需要有人做出奉献,需要做出牺牲,兰建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唯其这样,他才于1991年被评为全区党史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全区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更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党史工作先进个人。
乌中旗有着与全盟其它旗县较为特殊的历史环境,有牧区、山旱区、灌区,历史上曾隶属乌盟,又是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三方面争夺的地区,也有日军制造的惨无人道的“乌镇惨案”,又有冯玉样、傅作义将军绥西抗日留下的历史遗迹,书中对此就征集到的史料进行了介绍,此外,书中还刊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期间凝结了作者的多少心血,真不知作者是如何搜集到这么多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珍贵资料的。
你想了解乌中旗的历史,你想关心和建设它的未来,这本书为你做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介绍,如果你置身乌中旗,该书不可不读。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报社)
乌拉特中旗原党史地方志办主任、编辑职称的兰建中在步入知天命之年后,积自己几十年在史志部门工作的经验,用大量心血编著的介绍乌拉特中旗第一部历史沿革21万字的《草原史话》,自费付印,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凝聚了兰建中同志几十年来在史志战线上不断求索、求证、求准,经过大量的比较剔除,保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历史财富。这期间,兰建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进行了多少次实地查看,寻访知情人等的工作,局外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而此书在酝酿编著阶段,恰逢机构改革,他因年龄“到线”,离开了原工作岗位。如果是少有责任心的人,离岗后完全可以忘情山水,工作期间的一切事非长短全部抛于脑后,反正工龄不少算,工资不少拿,国家所给的优惠政策全部按期兑现,当个快活神仙,颐养天年,也末偿不可。然而兰建中却不这样想,他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人离岗了,今后所接触的范围就要受到限制,继续潜心修史,就要受到职务、岗位、机构不同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人既然已经离开了,这杯热茶迟早总要凉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原定的计划,他把所有整理出来的资料拿回家里,在不要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几乎每天都要熬到深夜二三点钟,五十多岁的人,受此煎熬着实不易。笔者经常见他连续熬夜之后脸色苍白,有时流鼻血不止,也曾好心劝他身体要紧,放下手慢慢来,但他几乎以一种拼命地工作态度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期间他家庭几遭变故,爱人生病,外出进行手术治疗,一走就是三个多月。去年冬天(2001年)的一场车祸,又夺去了女婿的生命,爱女整天在眼前以泪洗面,所有这些,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第三天又到五原参加了全盟党史工作会义,并征集五原战役有关资料,继续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投入到该书和史志资料的编辑出版中。今年宣布下岗的上午还为兰州一位老同志落实政策,下午宣布离岗,仍抓紧工作,直至一个多月后有人接班才回家。他又把以前的资料整理分类,历时三个多月,终于使这本《草原史话》顺利与读者见面,完成了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夙愿。
该书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财产,说他宝贵,是书中披露和说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细节。中旗建旗三百五十多年,像这样系统写旗志旗史的,兰建中堪称为第一人。兰建中常说,修编史志是一种遗憾的工作,他在修编历史时有很多感想,他说,如果我们前人能够为我们留下一份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要省去我们后人的多少气力,也许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就会成为今天激励后人的宝贵遗产。由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漏记,加大了后人的工作量,有些也许成为永远无法搞清的历史疑案。我们所处的地区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边远落后和少数民族聚居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以及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太少了,这使我们后人需要加倍发掘,潜心研究考证,才能有所建树。
在这样一个地区搞修志工作,必须有一个熟悉地情的人,勇于奉献的人,而且还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兰建中从1985年调到旗党史办,18年未挪动,潜心研究,终于有了今天这样的成果。而在这落后不发达地区搞此类工作,好多人都会发出疑问:“值吗?”但越是在这样不发达地区,越是需要有人做出奉献,需要做出牺牲,兰建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唯其这样,他才于1991年被评为全区党史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全区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更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党史工作先进个人。
乌中旗有着与全盟其它旗县较为特殊的历史环境,有牧区、山旱区、灌区,历史上曾隶属乌盟,又是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三方面争夺的地区,也有日军制造的惨无人道的“乌镇惨案”,又有冯玉样、傅作义将军绥西抗日留下的历史遗迹,书中对此就征集到的史料进行了介绍,此外,书中还刊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期间凝结了作者的多少心血,真不知作者是如何搜集到这么多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珍贵资料的。
你想了解乌中旗的历史,你想关心和建设它的未来,这本书为你做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介绍,如果你置身乌中旗,该书不可不读。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