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雨后的祖山,显得更加雄浑,峭拔,一道彩虹斜挂在山峰之上,更增加其雄壮和神秘。阵雨刚过,踏着雨露,迎着彩虹,来到祖山脚下,游览祖州,拜谒祖陵。
一
祖山之阳的祖州,山环水绕,地势平坦,高峻的群山形成天然屏障,开阔的草地,提供牧猎之便,是理想的生存之所。契丹迭剌部贵族首领—--辽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先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逐步改革“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俗,在这建楼阁厅堂,百姓筑墙建宅。一时间,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繁荣,因此,建制为州。因是阿保机先祖的出生地,故名祖州。
祖州,是耶律阿保机的故乡,在戎马倥偬的空闲时间,他经常来到这里小憩,驰马游猎。他把祖州作为自己的领地,建造“西楼”。耶律阿保几率领契丹大军,南征北战,东拼西杀。他北征到乌兰巴托以北的古单于国境内,在那里勒石树碑纪功,向南经略中原,西征到新疆的浮图,东至渤海。他凭着雕弓射龙斩虎,所向无敌,统一了契丹各部,征服了周边各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契丹政权,勾勒出中国北方版图的基本轮廓。经过几十年的征战,他遍体伤痕,浑身血污,他疲惫了,需要休息。天显二年,公元 927年,耶律阿保机走完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路后,在家人和部属的搀扶下,回到祖州回到家乡,安然入睡。从此,祖山又多了一道风景——祖陵。
在凿山为殿的祖陵前,我徘徊很久,试图从被焚的瓦砾中,感受耶律阿保机这位草原伟大的儿子的雄才和睿智。
二
《辽史》对耶律阿保机评价很高,“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代遥辇氏,尊九帐于御营之上,一也;灭渤海国,存其族帐,亚于遥辇,二也;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三也。有英雄之智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是已。”耶律阿保机是一位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是历史天幕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他为中华民族进步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率领大军,东征西讨,统一了契丹各部;他平服内部叛乱,征服周邻各部族,建立契丹政权,将尚处于原始氏族时代的契丹民族,带进奴隶社会,实现其历史性的跨跃。
《辽史》在记述这位开国帝王时,用了不少的溢美之词:太祖大明神烈天皇帝……德祖皇帝长子,母日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坠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祖母简献皇后异之,鞠为己子。常匿于别幕,涂其面,不令他人见。三月能行,晬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谓左右若有神人翼卫。虽龆龀,言必及事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既长,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开弓三百斤。这些说法,反映了阿保机在勇略、才识、气质等方面,确有许多过人之处,也有夸张神化的因素。
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各部的征战中,他率军北讨室韦、乌古、南征奚、霄等部。经过南征北战,锻炼出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对外战争的同时,契丹族贵族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平定蒲古只的叛乱中,年轻的阿保机平叛临危授命,凭着所统率的精锐军队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很快便击溃了叛军。因平叛之功,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夷离堇。一年以后,年仅31岁的阿保机,晋升为“总知军国事”的于越并兼任夷离堇,掌握了契丹联盟的军政实权。
天祐三年,公元906年12月,契丹痕德堇可汗去世。痕德堇临死前,推举阿保机继任可汗位,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1月,阿保机通过部落联盟选举,设置祭坛,燔柴告天,即可汗位,成为契丹诸部联盟的最高首领。从此,阿保机带领契丹各部走上更加强盛之路。
三
祖州的楼台厅堂如今已荡然无存,供游观赏凭吊的只有一座石屋。石屋由七块巨大的石板组成,屋顶、左右山墙各一块,前边两块中间为门,屋内横放一块长条石板。对于石屋的用途,《辽史》记述不详。对石屋的功能,有几种说法,其中说法之一,认为是关押反叛首领的。其依据是因为石屋内中间有一长条石板,似为躺卧所设,而且在辽朝,特别是在初期确实出现了几次大叛乱,叛乱的首领竟是阿保机的弟弟。
叛乱起于“萧墙”。阿保机即汗位的第五年,公元911年,阿保机的弟弟刺葛、迭剌、寅底石、安端以及一些贵族共同叛乱。阿保机很快平定了叛乱,对叛乱的处理,阿保机只免去了刺葛的惕隐职务,其余释而不问。然而,阿保机的忍让妥协,没有使刺葛等人依顺,一年后,刺葛奉命攻破平州后,又勾结了迭剌、安端、寅底石等人造反。此时,阿保机正南征术不姑部获胜班师。在危急时刻,耶律阿宝机立即召集各部贵族首领,召开推举会议,举行了传统的“燔柴祭天”柴册礼仪式,阿保机名正言顺继续当可汗。第二年三月,经过密谋,刺葛派迭剌、安端谋杀阿保机。谋杀不成,刺葛便带领自己的军队,联络其他贵族,攻打阿保机的可汗营帐,放火烧毁了阿保机的庐帐和辎重财富,夺去了象征可汗权力的旗鼓和耶律氏祖先的“神帐”,夺掠了契丹祖州“西楼”和阿保机的行营“明王楼”等地。在妻子述律平的大力帮助下,阿保机平息了叛乱,擒获了刺葛、辖底等反叛首要分子。
《辽史·太祖本记》中盛赞阿保机道:“周公诛管、蔡,人未有能非之者。刺葛、安端之乱,太祖既贷其死而复用之,非人君之度乎?”刺葛等三次叛乱,三次被擒,阿保机都没诛杀他们,确实表现了阿保机作为英君的气度。
阿保机与其弟刺葛、安端的斗争,实际是新兴的阶级与旧势力的较量。经过一次次的斗争,以阿保机为代表先进势力,终于战胜落后势力。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设坛即位,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尊号“大圣大明皇帝”,述律平称“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仿中原王朝体制,正式建立了世袭皇权统治,从而宣告了契丹社会氏族部落联盟制度的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大事件,在北方草原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
不仅在血雨腥风中,耶律阿保机攻无不克,战无不取,而且在安邦定国时他表现出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他大力网罗有才之士,曾屈尊拜见汉人韩延徽,重用汉人政治家韩知古、康默记。阿保机对因在内乱中作首领被判死罪的耶律辖底,在其被行刑前,还向他讨教军国大计。阿保机任用韩延徽为政事令,参与谋划所有军国大事,制定和完善各项政治制度。任用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即管理汉族人事宜的官职),制定契丹新的礼仪制度,规定了各级官员的品秩次序,从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统治机构。阿保机采纳韩延徽的建议,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在潢水沿岸的契丹故地建造皇都,命汉族人士、礼部尚书康默记主持营造。康默记仿照汉人城邑建筑结构,仅用一百天都城就修成了,即后来成为辽朝政治文化中心的辽上京。
契丹建国后,阿保机深感思想伦理道德在统治中的重要性。他深知儒家强调君臣大义,纲常之分,主张敬天尊王,维护一统,是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始,便极力号召尊崇儒学。《辽史·义宗倍传》记神册初年,辽太祖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左右侍臣都说奉祀佛祖释伽牟尼,而辽太祖却不同意,启发说:“佛非中国教”。此时,深知其父又精通儒学的皇太子耶律倍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太祖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下诏在上京“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又建佛寺,道观。第二年八月,阿保机亲自拜谒了孔庙,让皇后,皇太子分祭寺、观,以示对儒学的尊崇。
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神册五年,公元920年,阿保机任命汉文化程度颇深的契丹学者突吕布、鲁不古等人,在汉族人士的参与下,仿照汉字偏旁,创造了数千个契丹新字,称为契丹大字,“以代刻木之约”。其后,阿保机又命其弟迭剌在回鹘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立,标志着契丹民族从此走上了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契丹族在很早时,就设置了执行法律官职,但长期以来,并没有成文法律。神册初年,阿保机重新设置了执法官职,命左仆射韩知古首任此职。神册六年,阿保机对侍臣说:“国家事务,大小不一,若法度不明,何以为治。”于是命大臣制定出了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律“决狱法”。同时,还命制定了各部族法,汉人以唐律为规范。
耶律阿保几率领大军,纵横驰骋,开疆扩土,建都立国;建国后,他定官制,明礼仪,创文字,明法度,文治武功彪炳千古,永远为后人所敬仰。
辽代的祖陵,不像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有高大的殿堂,肃穆的地宫。它是“凿山为殿”,与大山融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皇陵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高大宏伟的未必永远为人记起;一堆土丘,却长久地被人眷念。走近祖陵,即使是黄沙蔽天,白草委地,在砖隙瓦缝中,也会感受到辽太祖耶律阿机所特有的英雄气息。走出祖陵,回眸历史的天空,虽经千年风雨寒热,北方天际的那颗星,依然那么明,那么亮。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地方志办公室)
雨后的祖山,显得更加雄浑,峭拔,一道彩虹斜挂在山峰之上,更增加其雄壮和神秘。阵雨刚过,踏着雨露,迎着彩虹,来到祖山脚下,游览祖州,拜谒祖陵。
一
祖山之阳的祖州,山环水绕,地势平坦,高峻的群山形成天然屏障,开阔的草地,提供牧猎之便,是理想的生存之所。契丹迭剌部贵族首领—--辽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先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逐步改革“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俗,在这建楼阁厅堂,百姓筑墙建宅。一时间,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繁荣,因此,建制为州。因是阿保机先祖的出生地,故名祖州。
祖州,是耶律阿保机的故乡,在戎马倥偬的空闲时间,他经常来到这里小憩,驰马游猎。他把祖州作为自己的领地,建造“西楼”。耶律阿保几率领契丹大军,南征北战,东拼西杀。他北征到乌兰巴托以北的古单于国境内,在那里勒石树碑纪功,向南经略中原,西征到新疆的浮图,东至渤海。他凭着雕弓射龙斩虎,所向无敌,统一了契丹各部,征服了周边各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契丹政权,勾勒出中国北方版图的基本轮廓。经过几十年的征战,他遍体伤痕,浑身血污,他疲惫了,需要休息。天显二年,公元 927年,耶律阿保机走完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路后,在家人和部属的搀扶下,回到祖州回到家乡,安然入睡。从此,祖山又多了一道风景——祖陵。
在凿山为殿的祖陵前,我徘徊很久,试图从被焚的瓦砾中,感受耶律阿保机这位草原伟大的儿子的雄才和睿智。
二
《辽史》对耶律阿保机评价很高,“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代遥辇氏,尊九帐于御营之上,一也;灭渤海国,存其族帐,亚于遥辇,二也;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三也。有英雄之智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是已。”耶律阿保机是一位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是历史天幕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他为中华民族进步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率领大军,东征西讨,统一了契丹各部;他平服内部叛乱,征服周邻各部族,建立契丹政权,将尚处于原始氏族时代的契丹民族,带进奴隶社会,实现其历史性的跨跃。
《辽史》在记述这位开国帝王时,用了不少的溢美之词:太祖大明神烈天皇帝……德祖皇帝长子,母日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坠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祖母简献皇后异之,鞠为己子。常匿于别幕,涂其面,不令他人见。三月能行,晬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谓左右若有神人翼卫。虽龆龀,言必及事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既长,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开弓三百斤。这些说法,反映了阿保机在勇略、才识、气质等方面,确有许多过人之处,也有夸张神化的因素。
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各部的征战中,他率军北讨室韦、乌古、南征奚、霄等部。经过南征北战,锻炼出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对外战争的同时,契丹族贵族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平定蒲古只的叛乱中,年轻的阿保机平叛临危授命,凭着所统率的精锐军队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很快便击溃了叛军。因平叛之功,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夷离堇。一年以后,年仅31岁的阿保机,晋升为“总知军国事”的于越并兼任夷离堇,掌握了契丹联盟的军政实权。
天祐三年,公元906年12月,契丹痕德堇可汗去世。痕德堇临死前,推举阿保机继任可汗位,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1月,阿保机通过部落联盟选举,设置祭坛,燔柴告天,即可汗位,成为契丹诸部联盟的最高首领。从此,阿保机带领契丹各部走上更加强盛之路。
三
祖州的楼台厅堂如今已荡然无存,供游观赏凭吊的只有一座石屋。石屋由七块巨大的石板组成,屋顶、左右山墙各一块,前边两块中间为门,屋内横放一块长条石板。对于石屋的用途,《辽史》记述不详。对石屋的功能,有几种说法,其中说法之一,认为是关押反叛首领的。其依据是因为石屋内中间有一长条石板,似为躺卧所设,而且在辽朝,特别是在初期确实出现了几次大叛乱,叛乱的首领竟是阿保机的弟弟。
叛乱起于“萧墙”。阿保机即汗位的第五年,公元911年,阿保机的弟弟刺葛、迭剌、寅底石、安端以及一些贵族共同叛乱。阿保机很快平定了叛乱,对叛乱的处理,阿保机只免去了刺葛的惕隐职务,其余释而不问。然而,阿保机的忍让妥协,没有使刺葛等人依顺,一年后,刺葛奉命攻破平州后,又勾结了迭剌、安端、寅底石等人造反。此时,阿保机正南征术不姑部获胜班师。在危急时刻,耶律阿宝机立即召集各部贵族首领,召开推举会议,举行了传统的“燔柴祭天”柴册礼仪式,阿保机名正言顺继续当可汗。第二年三月,经过密谋,刺葛派迭剌、安端谋杀阿保机。谋杀不成,刺葛便带领自己的军队,联络其他贵族,攻打阿保机的可汗营帐,放火烧毁了阿保机的庐帐和辎重财富,夺去了象征可汗权力的旗鼓和耶律氏祖先的“神帐”,夺掠了契丹祖州“西楼”和阿保机的行营“明王楼”等地。在妻子述律平的大力帮助下,阿保机平息了叛乱,擒获了刺葛、辖底等反叛首要分子。
《辽史·太祖本记》中盛赞阿保机道:“周公诛管、蔡,人未有能非之者。刺葛、安端之乱,太祖既贷其死而复用之,非人君之度乎?”刺葛等三次叛乱,三次被擒,阿保机都没诛杀他们,确实表现了阿保机作为英君的气度。
阿保机与其弟刺葛、安端的斗争,实际是新兴的阶级与旧势力的较量。经过一次次的斗争,以阿保机为代表先进势力,终于战胜落后势力。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设坛即位,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尊号“大圣大明皇帝”,述律平称“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仿中原王朝体制,正式建立了世袭皇权统治,从而宣告了契丹社会氏族部落联盟制度的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大事件,在北方草原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
不仅在血雨腥风中,耶律阿保机攻无不克,战无不取,而且在安邦定国时他表现出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他大力网罗有才之士,曾屈尊拜见汉人韩延徽,重用汉人政治家韩知古、康默记。阿保机对因在内乱中作首领被判死罪的耶律辖底,在其被行刑前,还向他讨教军国大计。阿保机任用韩延徽为政事令,参与谋划所有军国大事,制定和完善各项政治制度。任用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即管理汉族人事宜的官职),制定契丹新的礼仪制度,规定了各级官员的品秩次序,从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统治机构。阿保机采纳韩延徽的建议,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在潢水沿岸的契丹故地建造皇都,命汉族人士、礼部尚书康默记主持营造。康默记仿照汉人城邑建筑结构,仅用一百天都城就修成了,即后来成为辽朝政治文化中心的辽上京。
契丹建国后,阿保机深感思想伦理道德在统治中的重要性。他深知儒家强调君臣大义,纲常之分,主张敬天尊王,维护一统,是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始,便极力号召尊崇儒学。《辽史·义宗倍传》记神册初年,辽太祖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左右侍臣都说奉祀佛祖释伽牟尼,而辽太祖却不同意,启发说:“佛非中国教”。此时,深知其父又精通儒学的皇太子耶律倍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太祖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下诏在上京“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又建佛寺,道观。第二年八月,阿保机亲自拜谒了孔庙,让皇后,皇太子分祭寺、观,以示对儒学的尊崇。
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神册五年,公元920年,阿保机任命汉文化程度颇深的契丹学者突吕布、鲁不古等人,在汉族人士的参与下,仿照汉字偏旁,创造了数千个契丹新字,称为契丹大字,“以代刻木之约”。其后,阿保机又命其弟迭剌在回鹘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立,标志着契丹民族从此走上了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契丹族在很早时,就设置了执行法律官职,但长期以来,并没有成文法律。神册初年,阿保机重新设置了执法官职,命左仆射韩知古首任此职。神册六年,阿保机对侍臣说:“国家事务,大小不一,若法度不明,何以为治。”于是命大臣制定出了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律“决狱法”。同时,还命制定了各部族法,汉人以唐律为规范。
耶律阿保几率领大军,纵横驰骋,开疆扩土,建都立国;建国后,他定官制,明礼仪,创文字,明法度,文治武功彪炳千古,永远为后人所敬仰。
辽代的祖陵,不像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有高大的殿堂,肃穆的地宫。它是“凿山为殿”,与大山融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皇陵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高大宏伟的未必永远为人记起;一堆土丘,却长久地被人眷念。走近祖陵,即使是黄沙蔽天,白草委地,在砖隙瓦缝中,也会感受到辽太祖耶律阿机所特有的英雄气息。走出祖陵,回眸历史的天空,虽经千年风雨寒热,北方天际的那颗星,依然那么明,那么亮。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