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2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新书评议)简评《蒙汉熟语小词典》
  •     由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仁钦道尔吉编译的《蒙汉熟语小词典》,1998年6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32K精装压膜,定价人民币15.60元。共收录1407个蒙古语熟语条(每个蒙古语熟语条后面附有汉语熟语条),由凡例、正文、附录(汉语熟语条笔画)组成。笔者通读《蒙汉熟语小词典》之后,有了以下几点感想。
      一、学术价值较高。编者为准确地表达蒙古语熟语的原意,在一个蒙古语熟语条后面附了意思相近的好几个汉语熟语条,避免了只记述一种译条,造成局限、主观、不科学的局面,给读者、用者提供了思考的余地,增强了学术氛围。例如,在蒙古语熟语《              》的后面附了汉语熟语条“因小失大”;“贪小失大,惜指失掌”;“占小便宜吃大亏”;“拔了一颗钉子,倒了一堵墙”;“贪吃骨髓折断刀”;“吃了省钱瓜,害了纹肠痧”;“买得便宜柴,烧了夹底锅”;“吃了无钱饭,耽阁了有钱事”;“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以小失大”;“金弹子打麻雀——因小失大”;“追逐狐狸累死马,贪吃骨髓折断刀”等11个。并在每个汉语熟语条后面使用了分号“ ;”,不仅方便了读者和用者,使全词典层次分明。
      二、译法灵活。《蒙汉熟语小词典》的编译者,将蒙古语熟条汉译时用了以下3种办法。1、用直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           》汉译成“美色其外,荆刺其内”。2、用意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条《      》汉译成“忘恩负义”,“病好打太医——恩将仇报”。3、同时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               》汉译成“仗势欺人”(意译法)和“瓦房上的家雀,欺侮土房上的鸽子”(直译法)。不拘限于某一种译法,而从实际出发,选择译法,进行翻译是该词典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三、资料丰富。编译者将蒙古语熟语进行汉译时,利用汉语的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多种熟语。仅汉译《       》时,用了成语“千钧一发”和歇后语“脖上挂镰刀——危险”等。在汉译《            》时,用谚语“人有失错,马有溜蹄”。蒙古语熟语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文化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当我们领会或翻译一种语言(尤其是表现文化个性的语言现象)时,必须掌握和本语言相关的文化和知识”。从《蒙汉熟语小词典》中,不难看出编译者仁钦道尔吉先生翻译功底的深厚和知识面的宽广及所掌握资料的丰富详实。
      四、有利于续志编修。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书”。狭意的文化是地方志书必须记述的重要内容。在已出版的盟市旗县志中,或多或少地记述了当地的谚语、格言、歇后语(统成为熟语)等文化现象。在记述当地蒙古语熟语时有3种记述法。1只用蒙古文记述的。2只用汉文记述的。3用蒙古文记述的同时,将其大意汉译的。笔者赞同第三种记述法。因为这样记述有利于准确显现蒙古语熟语原意,又利于读志用志方便。但在汉译方面存在着许多遗憾。如果我们不总结经验,不处理好这些遗憾,将影响续志的编修。从这个意义上讲,《蒙汉熟语小词典》,解了燃眉之急。那些词条将帮助我们解答把蒙古语熟语进行汉译时,要注意什么和怎样进行汉译等问题。
      总之,《蒙汉熟语小词典》,是一部质量上乘,实用价值较高的工具书。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新书评议)简评《蒙汉熟语小词典》
  •     由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仁钦道尔吉编译的《蒙汉熟语小词典》,1998年6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32K精装压膜,定价人民币15.60元。共收录1407个蒙古语熟语条(每个蒙古语熟语条后面附有汉语熟语条),由凡例、正文、附录(汉语熟语条笔画)组成。笔者通读《蒙汉熟语小词典》之后,有了以下几点感想。
      一、学术价值较高。编者为准确地表达蒙古语熟语的原意,在一个蒙古语熟语条后面附了意思相近的好几个汉语熟语条,避免了只记述一种译条,造成局限、主观、不科学的局面,给读者、用者提供了思考的余地,增强了学术氛围。例如,在蒙古语熟语《              》的后面附了汉语熟语条“因小失大”;“贪小失大,惜指失掌”;“占小便宜吃大亏”;“拔了一颗钉子,倒了一堵墙”;“贪吃骨髓折断刀”;“吃了省钱瓜,害了纹肠痧”;“买得便宜柴,烧了夹底锅”;“吃了无钱饭,耽阁了有钱事”;“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以小失大”;“金弹子打麻雀——因小失大”;“追逐狐狸累死马,贪吃骨髓折断刀”等11个。并在每个汉语熟语条后面使用了分号“ ;”,不仅方便了读者和用者,使全词典层次分明。
      二、译法灵活。《蒙汉熟语小词典》的编译者,将蒙古语熟条汉译时用了以下3种办法。1、用直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           》汉译成“美色其外,荆刺其内”。2、用意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条《      》汉译成“忘恩负义”,“病好打太医——恩将仇报”。3、同时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如,将蒙古语熟语《               》汉译成“仗势欺人”(意译法)和“瓦房上的家雀,欺侮土房上的鸽子”(直译法)。不拘限于某一种译法,而从实际出发,选择译法,进行翻译是该词典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三、资料丰富。编译者将蒙古语熟语进行汉译时,利用汉语的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多种熟语。仅汉译《       》时,用了成语“千钧一发”和歇后语“脖上挂镰刀——危险”等。在汉译《            》时,用谚语“人有失错,马有溜蹄”。蒙古语熟语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文化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当我们领会或翻译一种语言(尤其是表现文化个性的语言现象)时,必须掌握和本语言相关的文化和知识”。从《蒙汉熟语小词典》中,不难看出编译者仁钦道尔吉先生翻译功底的深厚和知识面的宽广及所掌握资料的丰富详实。
      四、有利于续志编修。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书”。狭意的文化是地方志书必须记述的重要内容。在已出版的盟市旗县志中,或多或少地记述了当地的谚语、格言、歇后语(统成为熟语)等文化现象。在记述当地蒙古语熟语时有3种记述法。1只用蒙古文记述的。2只用汉文记述的。3用蒙古文记述的同时,将其大意汉译的。笔者赞同第三种记述法。因为这样记述有利于准确显现蒙古语熟语原意,又利于读志用志方便。但在汉译方面存在着许多遗憾。如果我们不总结经验,不处理好这些遗憾,将影响续志的编修。从这个意义上讲,《蒙汉熟语小词典》,解了燃眉之急。那些词条将帮助我们解答把蒙古语熟语进行汉译时,要注意什么和怎样进行汉译等问题。
      总之,《蒙汉熟语小词典》,是一部质量上乘,实用价值较高的工具书。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