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现在不少地方已陆续开展续志工作,我们认为争创名志应是续志的努力方向。方志事业与其它事业一样,与其它企业一样,与其它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一样,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各种激烈竞争中,才可能拓展更好的生存、更大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方志事业应该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具有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生机活力。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价值、作用、效益是志书的中心。我们只有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志书,编纂出版无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无论短期效益、中期效益、长期效益都是高效益的志书,才能在各种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更好的生存、更大的发展。
国家和政府付出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其目的也是为了编纂、出版质量高、价值大、实用性强、具有很大现实作用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志书。如果不是这样,国家和政府也不可能、也不愿花多少财力、人力、物力在修志上。可能有的人侥幸认为,修志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政府出钱,搞的是“官书”,志书质量高不高、价值大不大,作用效益好不好,无所谓,每年财政照样拨款,首届新编志书和续志照常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的地方或许就有这种情况,搞修志行政化、机关化、例行公事化。但是,随着各种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方志事业遇到的各种严峻挑战,一旦当地领导认识到志书的质量、价值、作用、效益的重要性、紧迫性,他们必然产生危机感、忧患意识、责任感和进取心,他们就会高度重视志书的质量、价值、作用、效益,就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下功夫花力气大抓志书质量、价值、作用和效益。否则,当地修志就有被关停、淘汰的可能。任何事物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作为社会的精神产品的地方志也不例外。
争创名志是续志的普遍要求,是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为了编纂、出版质量很高、价值很大,被专家学者、读者、社会、历史所一致公认的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志书,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名县、名镇、名乡、名村、名企业、名山、名水、名寺、名寨、名校、名医院、名工程、名军事要地、名街等等更应该、更有条件争创名志。名志与这些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关系是辩证的、相互的、相得益彰的,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有利于孕育、编纂出版名志;名志也有利于提高这些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即使不是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的其它地方、部门单位等,如果编纂出版质量很高、价值很大、被专家学者、读者、社会、历史所一致公认的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志书,也能因此而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名牌商标是一种无形资产,名志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更被有识之士看重。名人有名人效应,名志也有名志效应,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续志中创名志的有利条件是比较多的:(1)在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中已研究建树了很多方志理论,取得了许多修志经验,我们可以在续志中用这些宝贵的方志理论来指导续修志书。汲取、借鉴这些宝贵的修志经验,我们就可以在续志中大大减少财力、物力、人力、时间的投人,降低修志成本,确保和提高续志的质量、价值、作用和效益。(2)参与首届新编志书的许多专家学者、修志工作者还健在,还能胜任参与续志工作,这是续志争创名志十分有利的一个条件,他们有方志理论、修志经验,比现在参加修志的新兵,才入修志门刚起步的新人实用得多,好用得多,有用得多。续志主要是学术行为,是著述作学问,年龄大些理论知识丰富、经验多、文字功夫能力强,对续志不但无妨往往还有利。(3)“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特点突出、文风端正”这20字新编志书质量标准,已为许多首届修志人员、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所认可,约定俗成地接受,认为这20字志书质量标准高度概括、全面、科学、确切、可行、简明易记,是首届新编地方志质量标准,我们认为,也应该是续志的质量标准。续志的一系列工作都应紧紧围绕这些标准来搞,来创高质量的名志。标准明确,我们就不必在续修中去擅自独出心裁地标新立异,随意地去搞别的什么花样、名堂了。(4)比较而言,续志的断限比首届新编志书的断限短得多,其工作量、难度也小一些,在客观上为我们在续志中争创名志带来一定的有利条件,使我们有更充分的精力、时间、财力、物力、人才去创名志,去精雕细琢,去精益求精,为续志创造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时机。(5)在首届修志中,一些地方、部门出了一些失误,遇到了一些挫折,取得了一些教训,我们在续志中应引以为鉴。汲取、借鉴这些付出一定代价的失误、挫折、教训,争取在续志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为创名志铺垫成功之路。(6)在科研部门、理论学术界、各行业专业部门,地方志的编纂、出版、使用越来越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关心和兴趣,在续志中应想方设法聘用这些专家学者来参与续志工作。由于当今各种激烈竞争中人才竞争又是其中最关键、最激烈的竞争,如果有他们的参与,会有效地提高志书的质量,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和资料著述价值,也会提高志书的知名度。(7)广播电视报刊、有关会议、活动可加强对名志的宣传介绍,尤其是方志机构和方志刊物可加强对名志的研究、评介,使大家认识名志,了解名志,研究名志,争创名志,使用名志,促使名地在续修中争创名志。
事在人为,编纂出版名志,既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难,那样神秘,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易,那样简单,那样轻而易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名志。
(摘自《黑龙江史志》2002·1期)
现在不少地方已陆续开展续志工作,我们认为争创名志应是续志的努力方向。方志事业与其它事业一样,与其它企业一样,与其它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一样,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各种激烈竞争中,才可能拓展更好的生存、更大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方志事业应该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具有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生机活力。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价值、作用、效益是志书的中心。我们只有编纂、出版高质量的志书,编纂出版无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无论短期效益、中期效益、长期效益都是高效益的志书,才能在各种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更好的生存、更大的发展。
国家和政府付出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其目的也是为了编纂、出版质量高、价值大、实用性强、具有很大现实作用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志书。如果不是这样,国家和政府也不可能、也不愿花多少财力、人力、物力在修志上。可能有的人侥幸认为,修志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政府出钱,搞的是“官书”,志书质量高不高、价值大不大,作用效益好不好,无所谓,每年财政照样拨款,首届新编志书和续志照常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的地方或许就有这种情况,搞修志行政化、机关化、例行公事化。但是,随着各种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方志事业遇到的各种严峻挑战,一旦当地领导认识到志书的质量、价值、作用、效益的重要性、紧迫性,他们必然产生危机感、忧患意识、责任感和进取心,他们就会高度重视志书的质量、价值、作用、效益,就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下功夫花力气大抓志书质量、价值、作用和效益。否则,当地修志就有被关停、淘汰的可能。任何事物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作为社会的精神产品的地方志也不例外。
争创名志是续志的普遍要求,是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为了编纂、出版质量很高、价值很大,被专家学者、读者、社会、历史所一致公认的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志书,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名县、名镇、名乡、名村、名企业、名山、名水、名寺、名寨、名校、名医院、名工程、名军事要地、名街等等更应该、更有条件争创名志。名志与这些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关系是辩证的、相互的、相得益彰的,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有利于孕育、编纂出版名志;名志也有利于提高这些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即使不是名地、名山、名水、名企业等等的其它地方、部门单位等,如果编纂出版质量很高、价值很大、被专家学者、读者、社会、历史所一致公认的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志书,也能因此而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名牌商标是一种无形资产,名志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更被有识之士看重。名人有名人效应,名志也有名志效应,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续志中创名志的有利条件是比较多的:(1)在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中已研究建树了很多方志理论,取得了许多修志经验,我们可以在续志中用这些宝贵的方志理论来指导续修志书。汲取、借鉴这些宝贵的修志经验,我们就可以在续志中大大减少财力、物力、人力、时间的投人,降低修志成本,确保和提高续志的质量、价值、作用和效益。(2)参与首届新编志书的许多专家学者、修志工作者还健在,还能胜任参与续志工作,这是续志争创名志十分有利的一个条件,他们有方志理论、修志经验,比现在参加修志的新兵,才入修志门刚起步的新人实用得多,好用得多,有用得多。续志主要是学术行为,是著述作学问,年龄大些理论知识丰富、经验多、文字功夫能力强,对续志不但无妨往往还有利。(3)“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特点突出、文风端正”这20字新编志书质量标准,已为许多首届修志人员、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所认可,约定俗成地接受,认为这20字志书质量标准高度概括、全面、科学、确切、可行、简明易记,是首届新编地方志质量标准,我们认为,也应该是续志的质量标准。续志的一系列工作都应紧紧围绕这些标准来搞,来创高质量的名志。标准明确,我们就不必在续修中去擅自独出心裁地标新立异,随意地去搞别的什么花样、名堂了。(4)比较而言,续志的断限比首届新编志书的断限短得多,其工作量、难度也小一些,在客观上为我们在续志中争创名志带来一定的有利条件,使我们有更充分的精力、时间、财力、物力、人才去创名志,去精雕细琢,去精益求精,为续志创造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时机。(5)在首届修志中,一些地方、部门出了一些失误,遇到了一些挫折,取得了一些教训,我们在续志中应引以为鉴。汲取、借鉴这些付出一定代价的失误、挫折、教训,争取在续志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为创名志铺垫成功之路。(6)在科研部门、理论学术界、各行业专业部门,地方志的编纂、出版、使用越来越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关心和兴趣,在续志中应想方设法聘用这些专家学者来参与续志工作。由于当今各种激烈竞争中人才竞争又是其中最关键、最激烈的竞争,如果有他们的参与,会有效地提高志书的质量,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和资料著述价值,也会提高志书的知名度。(7)广播电视报刊、有关会议、活动可加强对名志的宣传介绍,尤其是方志机构和方志刊物可加强对名志的研究、评介,使大家认识名志,了解名志,研究名志,争创名志,使用名志,促使名地在续修中争创名志。
事在人为,编纂出版名志,既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难,那样神秘,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易,那样简单,那样轻而易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名志。
(摘自《黑龙江史志》200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