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历史一页)功勋卓越的卓盟分队
  • 解放战争时期,在翁牛特旗东部的万顷沙海,曾活跃着一支名为卓盟纵队的骑兵部队。在19471948年近2年的时间里,卓盟纵队参加了翁牛特旗东部牧区数十次剿匪战斗,骑兵健儿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配合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所属二十二军分区抵御国民党军队向乌丹以北侵犯,捍卫新生民主政权,保卫广大翻身农牧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卓盟纵队的建立

    卓盟纵队的全称是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卓盟纵队是其简称。卓盟纵队于1946年成立,当时正是著名的“四·三会议”(194643日在承德召开的东西蒙承德会议)召开不久。“四·三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相继宣告成立。分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蒙古族各阶层人民,共同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进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昭盟分会和卓盟分会的领导下所属各旗县成立旗支会,并着手建立地方武装。当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以西拉沐沦为界,河北各县旗归属昭乌达盟分会,河南归卓寨图盟分会管辖。卓盟分会当时辖翁牛特左、右旗(包括乌丹、赤峰县),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阜新)、土黑特右(朝阳)、土默特中(北票)和敖汉共9()

    卓盟的特点是旗县并存,蒙汉分治,所属地区是通往东北、华北的必经之地,也是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为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对热河解放区的进攻,为加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工作,194698日,经冀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批准,卓盟纵队在赤峰宣告成立。司令员白云航,副司令员孔飞,副参谋长田户,政治部主任金启铣,副主任乌兰。是年11月移师林东整编,孔飞任司令员。卓盟纵队开始只有3个支队,后来发展到14个支队,在翁旗东部进行剿匪斗争的主要是一支队和六支队。一支队支队长鲍琦,政治处主任席达。一支队是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织起来的,一开始就有党的组织,军队素质好,多次参加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和围剿土匪的战斗,到1947年年底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六支队是敖汉旗开明绅士李华亭组织的地方武装,194610月被我党改编为卓盟第六支队,被誉为草原红司令的乌兰任支队政委,李海涛(即李华亭侄子)任支队长,兵力共四、五百人。

    卓纵的成立,对于保卫驻林西的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的安全,沟通热北与热中、热南地区的联系,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卓纵骑兵健儿驰骋翁敖联合旗万顷沙海,猎猎战旗令敌人闻风丧胆,雪亮的战刀杀出八面威风,为开辟新区,建立翁敖联合旗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沙海铁骑

    翁牛特旗地处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的三角地带。这里沙丘连绵起伏,高若山岭,低似溪谷,层层迭迭,无边无际,犹如大海的汹涌波涛。四十年代初,沙窝子里的柴草很深,那一丛丛沙柳,—簇簇雪里洼,一堆堆骆驼蒿,那坑坑洼洼的桦树、杏树、榆树和柏树,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这些山谷或沙凹里,藏进百十人马很不容易发现。

    1945年冬到1948年冬,在翁旗东部活动的土匪除少数是经济土匪外,大多数都是政治土匪,即准备迎接国民党军队打过来的地主武装。据统计,大大小小有二十余股,共900多人。本地土匪有“七十六”、敖特根白音(即鲍排长)、高特劳、秃喇嘛、阿迪亚、俄斯门都、钦牛扎木苏、撒格拉、小都楞、希日僧扎布、张宝善、林子清、韩桑杰等;外来的土匪有“压五洋”、霍子玉、元字、西来军、“天下好”、吴老广等。这些土匪或合伙为盗,或单独行动,或内外勾结,沆瀣一气,而对翁旗东部危害最大、在东部地区活动最猖獗的是韩桑杰匪股。

    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军区十分重视卓盟纵队在翁敖联合旗一带的剿匪斗争。卓盟纵队移师林东后,1947年春节过后党中央分局和军区领导即指示卓纵还是要回翁旗开展工作。党中央分局、军区领导在会见卓纵排以上干部举行的联欢晚会上讲话时强调:乌丹及其东部地区是热中、热北、热南军分区与林西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军区沟通联系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军分区大部队开进去,吃、住、行都不方便,特别是语言、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宜开展工作。但翁旗东部没有部队进驻还不行。卓盟纵队开进去,少数民族的同志去做少数民族的工作,配合当地政权搞牧改,军事上与二十二军分区、旗支队配合行动。

    1947年农历正月初,孔飞率卓盟纵队司令部和一支队挥师南下,进驻白音汉(今朝格温都),以此为卓纵大本营,直接指挥了卓纵骑兵健儿在翁旗东部地区的剿匪斗争。

    卓纵一支队,于1947228日在翁旗东部忙汉营子击溃惯匪乌尔塔1个排,获初战胜利。同年春节后,在昭乌达盟、卓索图盟交界的马鬃山地区,当地群众被300多土匪围困,一支队第二中队40多名战士奉命解围,骑兵健儿接敌后发起冲锋,以少胜多,击毙土匪9名,使危难的群众得到解救。这年3月,一、六支队协同作战,围剿翁旗境内俄斯门都、巴雅尔、敖希喇嘛等合股土匪,经数小时激战,歼敌20余人,缴枪7支,战马7匹,子弹数百发。6月,在翁旗高日苏庙,追击迫降了从赤峰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一个骑兵团300余人,缴枪200多支,马200多匹。是年夏秋之交,一、六支队配合,与惯匪“亚五洋”激战72小时,毙伤和俘敌17人,又迫使80余匪众投降。

    六支队在剿匪斗争中屡立战功,受到蒙汉各族人民的普遍赞扬。1946年农历八月,在翁旗梅林地、新府大黑山附近,六支队击溃“七十六”土匪100多人,毙匪数名;是月农历十四,又在头分地(今翁旗乌敦套海境内)袭击韩桑杰匪股,打死匪首韩桑杰三弟拉嘎然萨等5人。1947年农历2月,在阿什罕将匪首“鲍排长”包围,击毙土匪4人,活捉匪首“鲍排长”。是年6月赤峰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六支队的强大压力下,匪首“七十六’率匪徒100余人投降。据不完全统计,在194610月~19486月,卓纵六支队在翁、敖两旗作战28次,全歼土匪12786人,缴获各种枪支370支,马480匹。为翁、敖旗的各族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为保卫新生民主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810月,卓盟纵队与蒙汉联军第四师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在攻克锦州、解放南京、进军西藏诸多战役中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岁月如梭,如今卓盟纵队许多领导人已届古稀之年,有的已驾鹤西去,但是他们及麾下的卓纵健儿为翁、敖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树的历史功勋永垂史册。卓盟纵队的战斗历程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作者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历史一页)功勋卓越的卓盟分队
  • 解放战争时期,在翁牛特旗东部的万顷沙海,曾活跃着一支名为卓盟纵队的骑兵部队。在19471948年近2年的时间里,卓盟纵队参加了翁牛特旗东部牧区数十次剿匪战斗,骑兵健儿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配合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所属二十二军分区抵御国民党军队向乌丹以北侵犯,捍卫新生民主政权,保卫广大翻身农牧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卓盟纵队的建立

    卓盟纵队的全称是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卓盟纵队是其简称。卓盟纵队于1946年成立,当时正是著名的“四·三会议”(194643日在承德召开的东西蒙承德会议)召开不久。“四·三会议”召开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相继宣告成立。分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蒙古族各阶层人民,共同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进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昭盟分会和卓盟分会的领导下所属各旗县成立旗支会,并着手建立地方武装。当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以西拉沐沦为界,河北各县旗归属昭乌达盟分会,河南归卓寨图盟分会管辖。卓盟分会当时辖翁牛特左、右旗(包括乌丹、赤峰县),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阜新)、土黑特右(朝阳)、土默特中(北票)和敖汉共9()

    卓盟的特点是旗县并存,蒙汉分治,所属地区是通往东北、华北的必经之地,也是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为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对热河解放区的进攻,为加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工作,194698日,经冀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批准,卓盟纵队在赤峰宣告成立。司令员白云航,副司令员孔飞,副参谋长田户,政治部主任金启铣,副主任乌兰。是年11月移师林东整编,孔飞任司令员。卓盟纵队开始只有3个支队,后来发展到14个支队,在翁旗东部进行剿匪斗争的主要是一支队和六支队。一支队支队长鲍琦,政治处主任席达。一支队是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院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织起来的,一开始就有党的组织,军队素质好,多次参加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和围剿土匪的战斗,到1947年年底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六支队是敖汉旗开明绅士李华亭组织的地方武装,194610月被我党改编为卓盟第六支队,被誉为草原红司令的乌兰任支队政委,李海涛(即李华亭侄子)任支队长,兵力共四、五百人。

    卓纵的成立,对于保卫驻林西的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的安全,沟通热北与热中、热南地区的联系,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卓纵骑兵健儿驰骋翁敖联合旗万顷沙海,猎猎战旗令敌人闻风丧胆,雪亮的战刀杀出八面威风,为开辟新区,建立翁敖联合旗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沙海铁骑

    翁牛特旗地处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的三角地带。这里沙丘连绵起伏,高若山岭,低似溪谷,层层迭迭,无边无际,犹如大海的汹涌波涛。四十年代初,沙窝子里的柴草很深,那一丛丛沙柳,—簇簇雪里洼,一堆堆骆驼蒿,那坑坑洼洼的桦树、杏树、榆树和柏树,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这些山谷或沙凹里,藏进百十人马很不容易发现。

    1945年冬到1948年冬,在翁旗东部活动的土匪除少数是经济土匪外,大多数都是政治土匪,即准备迎接国民党军队打过来的地主武装。据统计,大大小小有二十余股,共900多人。本地土匪有“七十六”、敖特根白音(即鲍排长)、高特劳、秃喇嘛、阿迪亚、俄斯门都、钦牛扎木苏、撒格拉、小都楞、希日僧扎布、张宝善、林子清、韩桑杰等;外来的土匪有“压五洋”、霍子玉、元字、西来军、“天下好”、吴老广等。这些土匪或合伙为盗,或单独行动,或内外勾结,沆瀣一气,而对翁旗东部危害最大、在东部地区活动最猖獗的是韩桑杰匪股。

    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军区十分重视卓盟纵队在翁敖联合旗一带的剿匪斗争。卓盟纵队移师林东后,1947年春节过后党中央分局和军区领导即指示卓纵还是要回翁旗开展工作。党中央分局、军区领导在会见卓纵排以上干部举行的联欢晚会上讲话时强调:乌丹及其东部地区是热中、热北、热南军分区与林西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和军区沟通联系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军分区大部队开进去,吃、住、行都不方便,特别是语言、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宜开展工作。但翁旗东部没有部队进驻还不行。卓盟纵队开进去,少数民族的同志去做少数民族的工作,配合当地政权搞牧改,军事上与二十二军分区、旗支队配合行动。

    1947年农历正月初,孔飞率卓盟纵队司令部和一支队挥师南下,进驻白音汉(今朝格温都),以此为卓纵大本营,直接指挥了卓纵骑兵健儿在翁旗东部地区的剿匪斗争。

    卓纵一支队,于1947228日在翁旗东部忙汉营子击溃惯匪乌尔塔1个排,获初战胜利。同年春节后,在昭乌达盟、卓索图盟交界的马鬃山地区,当地群众被300多土匪围困,一支队第二中队40多名战士奉命解围,骑兵健儿接敌后发起冲锋,以少胜多,击毙土匪9名,使危难的群众得到解救。这年3月,一、六支队协同作战,围剿翁旗境内俄斯门都、巴雅尔、敖希喇嘛等合股土匪,经数小时激战,歼敌20余人,缴枪7支,战马7匹,子弹数百发。6月,在翁旗高日苏庙,追击迫降了从赤峰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一个骑兵团300余人,缴枪200多支,马200多匹。是年夏秋之交,一、六支队配合,与惯匪“亚五洋”激战72小时,毙伤和俘敌17人,又迫使80余匪众投降。

    六支队在剿匪斗争中屡立战功,受到蒙汉各族人民的普遍赞扬。1946年农历八月,在翁旗梅林地、新府大黑山附近,六支队击溃“七十六”土匪100多人,毙匪数名;是月农历十四,又在头分地(今翁旗乌敦套海境内)袭击韩桑杰匪股,打死匪首韩桑杰三弟拉嘎然萨等5人。1947年农历2月,在阿什罕将匪首“鲍排长”包围,击毙土匪4人,活捉匪首“鲍排长”。是年6月赤峰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六支队的强大压力下,匪首“七十六’率匪徒100余人投降。据不完全统计,在194610月~19486月,卓纵六支队在翁、敖两旗作战28次,全歼土匪12786人,缴获各种枪支370支,马480匹。为翁、敖旗的各族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为保卫新生民主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810月,卓盟纵队与蒙汉联军第四师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在攻克锦州、解放南京、进军西藏诸多战役中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岁月如梭,如今卓盟纵队许多领导人已届古稀之年,有的已驾鹤西去,但是他们及麾下的卓纵健儿为翁、敖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树的历史功勋永垂史册。卓盟纵队的战斗历程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作者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