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中国地方志》和《史志林》编辑部共同主持的全国地方志省级刊物主编会议于2001年10月18~19日在贵阳市召开。河北、四川、山东、云南、广东、广西、天津、上海等15个省(区、市)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共2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贵州省副省长王正福同志到会并致辞。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单天伦同志作了题为《办好地方志刊物,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讲话。他指出,学术刊物是体现该学科成熟程度、理论学术水平高度和发展趋势的窗口,刊物的质量与其学科的成熟程度和队伍的整体研究水平成正比。方志学是尚在建设中的年轻学科,不能脱离实际地以一个标准来讨论刊物的质量问题。但是,编者要在认识和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水平的编者不仅要使自己的刊物体现学科发展的最高水平,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信息,而且要能驾驭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和学术研究的制高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研究工作,活跃研究氛围,促进和推动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地方志刊物作为领导者指导地方志工作的喉舌,必须及时传达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有关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指示,要引导研究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方志工作,研究方志编纂、方志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地方志刊物兼备指导性、理论性、学术性和服务性,肩负着宣传地方志、开发志书资源服务社会的使命。每个刊物应从实际出发,弄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具体情况,明确办刊任务、宗旨和读者对象。只有这样,刊物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单天伦同志特别谈到,新一届志书的内容必定有新发展,地方志刊物的内容也必须要发展。但是,地方志刊物内容的拓展主要应循着志书内容和地方志工作的开展轨迹,本质和主体应姓“志”,最多适当辐射到地方史。如果无限制地外延,不仅不是我们的优势,而且也将失落我们办刊物的意义。
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如何开拓思路,围绕修志中心工作办好刊物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地方志刊物是指导修志的重要工具,刊物的生存、发展与方志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方志事业和刊物都是困难和机遇并存,应稳固阵地。刊物作为反映方志事业的窗口、喉舌,研讨地方史志学术和培养修志人才的园地,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为地方志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刊物的定位、定性决定办刊的方向和刊物特色。刊物建设非常重要,加强刊物建设,主编是关键,主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办刊方向。
代表们对地方志刊物的指导性、学术性及知识性、社会性、行业性、综合性,传统和创新,开发方志资源,扩大读作者群,刊物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必要适时,交流了情况,对开拓思路,借鉴、吸取办刊经验教训很有益。与会同志提出设想:1.建议在地方志协(学)会成立期刊工作委员会,经常开展有关期刊的研讨交流及评比等活动。2.建议《中国地方志》编辑部与各省刊物联合办好志评专栏,遴选有典型性、有特色的志书,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志评,深化本届修志的总结。3.《中国地方志》设动态专栏,报道各地修志动态,各省刊物也要积极扩大宣传。4.地方志刊物和编辑人员要加强联系,两年召开一次刊物工作会;及时交换刊物、信息和有关资料;开展刊物联合征订。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中国地方志》和《史志林》编辑部共同主持的全国地方志省级刊物主编会议于2001年10月18~19日在贵阳市召开。河北、四川、山东、云南、广东、广西、天津、上海等15个省(区、市)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共2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贵州省副省长王正福同志到会并致辞。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单天伦同志作了题为《办好地方志刊物,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讲话。他指出,学术刊物是体现该学科成熟程度、理论学术水平高度和发展趋势的窗口,刊物的质量与其学科的成熟程度和队伍的整体研究水平成正比。方志学是尚在建设中的年轻学科,不能脱离实际地以一个标准来讨论刊物的质量问题。但是,编者要在认识和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水平的编者不仅要使自己的刊物体现学科发展的最高水平,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信息,而且要能驾驭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和学术研究的制高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研究工作,活跃研究氛围,促进和推动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地方志刊物作为领导者指导地方志工作的喉舌,必须及时传达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有关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指示,要引导研究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方志工作,研究方志编纂、方志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地方志刊物兼备指导性、理论性、学术性和服务性,肩负着宣传地方志、开发志书资源服务社会的使命。每个刊物应从实际出发,弄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具体情况,明确办刊任务、宗旨和读者对象。只有这样,刊物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单天伦同志特别谈到,新一届志书的内容必定有新发展,地方志刊物的内容也必须要发展。但是,地方志刊物内容的拓展主要应循着志书内容和地方志工作的开展轨迹,本质和主体应姓“志”,最多适当辐射到地方史。如果无限制地外延,不仅不是我们的优势,而且也将失落我们办刊物的意义。
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如何开拓思路,围绕修志中心工作办好刊物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地方志刊物是指导修志的重要工具,刊物的生存、发展与方志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方志事业和刊物都是困难和机遇并存,应稳固阵地。刊物作为反映方志事业的窗口、喉舌,研讨地方史志学术和培养修志人才的园地,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为地方志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刊物的定位、定性决定办刊的方向和刊物特色。刊物建设非常重要,加强刊物建设,主编是关键,主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办刊方向。
代表们对地方志刊物的指导性、学术性及知识性、社会性、行业性、综合性,传统和创新,开发方志资源,扩大读作者群,刊物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必要适时,交流了情况,对开拓思路,借鉴、吸取办刊经验教训很有益。与会同志提出设想:1.建议在地方志协(学)会成立期刊工作委员会,经常开展有关期刊的研讨交流及评比等活动。2.建议《中国地方志》编辑部与各省刊物联合办好志评专栏,遴选有典型性、有特色的志书,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志评,深化本届修志的总结。3.《中国地方志》设动态专栏,报道各地修志动态,各省刊物也要积极扩大宣传。4.地方志刊物和编辑人员要加强联系,两年召开一次刊物工作会;及时交换刊物、信息和有关资料;开展刊物联合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