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工作研究)浅谈高校加强教材建设之要点
  • 一、高校教材建设重要性和教材的特点

    ()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教材通常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编写的,是教师教学、科研经验积累的结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一部成熟的教材是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教材的质量取决于其内容和时代感,对教学有指导作用。教材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教材是学校的三大成果之一。搞好教材建设对于合理调整系科与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注意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教材的特点

    高校教材重要性是由其具有的特点决定的。从外形看有明显的特点,即品种为系列化。是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习题集、工具书、学习指导书、教学大纲等多品种的集合。从内在看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创新性、启发性并适于自学。1.思想性是指高校教材具有明确的政治思想导向和学术思想导向。2.教材的科学性是指教材是现代化科学最新成就的总结,作者以科学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实验,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系统性完整性是指教材在内容衔接上逻辑严密,准确性、概括性高。所讲述的内容是该学科精华的浓缩。4.创造性、启发性是指教材反映了当今该学科的最新理论、观点,最新科研动态、最新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有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如何加强教材建设

    (一)教材有多种特点和类型,采集时应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专业设置的特点,重点学科、发展学科、普通学科建设、发展的情况,确定高校教材收藏的原则,特别是在部门设有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教材的情况下,更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慎重采集。

    ()确定高校教材建设的重点为大学教材,对针对性强的不同版本优秀教材,由于取材和剪裁角度不同,章节安排和侧重点各异,它对于加深有关知识的系统认识、融会贯通,有特殊的积极作用。

    ()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学科教材采取不同的选择标准。注意各学科经典教材的收藏。尽可能把那些与本校所用教材风格各异,代表不同教学流派、教学模式的教材重点收藏,尤其是经过多次修订,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典教材,对于发展学科,新兴学科的教材优先保证收藏,那些对于学科理论和体系有所拓宽和深化的教材,对已有一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专业,在采集时重点考虑该教材在专业领域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启发性。

    ()采集时注意教材书目的收集、查看。并根据各专业学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复本量。

    “选用”是多数学校解决教材问题最普遍的方法。把选用已出版的优秀教材作为所开课程主要的教材来源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的。并希望在选用中表现出我们的特色。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需要编写辅助讲义,充实提高选用教材的内容,教师应不受基本教材的约束,能够根据课程的要求在讲授中有新的突破、新的提高,辅助讲义有着机动灵活快速的特点,更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上的独有风格。它也是不断完善基本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教材自身具有的多样性系列性特点,使其在形式上具有多种类型。采集时注意学生用书习题集,综合练习卷指导用书教师用书等应配套收集。

    在新世纪知识信息化社会,利用电子教材开展网上授课,因此,教材管理部门必须配合高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需要,与教务部门密切配合,在教材的建设上,除重点收藏印刷成型的课本外,还应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采集一定比例的非书资料,如光盘、电子教材等。此外,配合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教材的采集,既有针对性、系统性,又有一定的预测性,教材管理部门应及时考虑招生计划中新增专业教学参考书的需求,提前采集该专业藏书。

    三、高校应加强教材的管理和利用

    ()应建立教材数据库。检索系统可按教材的使用习惯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二大类,再下分若干个专门学科类别,若录其书名,使适用专业课程教师书目信息,使查找者一目了然。

    ()开辟专门的教材阅览室。积极做好阅览、外借和咨询服务,做好新书报,优秀教材评价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推荐读者使用。

    ()举办教材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组织校内专家、教授和学生参加,介绍教材藏书情况,以推动把教材用好用活。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都将向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外语水平,扩大知识面以及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和处理好各种信息,搞好教材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工作研究)浅谈高校加强教材建设之要点
  • 一、高校教材建设重要性和教材的特点

    ()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教材通常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编写的,是教师教学、科研经验积累的结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一部成熟的教材是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教材的质量取决于其内容和时代感,对教学有指导作用。教材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教材是学校的三大成果之一。搞好教材建设对于合理调整系科与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注意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教材的特点

    高校教材重要性是由其具有的特点决定的。从外形看有明显的特点,即品种为系列化。是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习题集、工具书、学习指导书、教学大纲等多品种的集合。从内在看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创新性、启发性并适于自学。1.思想性是指高校教材具有明确的政治思想导向和学术思想导向。2.教材的科学性是指教材是现代化科学最新成就的总结,作者以科学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实验,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系统性完整性是指教材在内容衔接上逻辑严密,准确性、概括性高。所讲述的内容是该学科精华的浓缩。4.创造性、启发性是指教材反映了当今该学科的最新理论、观点,最新科研动态、最新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有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如何加强教材建设

    (一)教材有多种特点和类型,采集时应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专业设置的特点,重点学科、发展学科、普通学科建设、发展的情况,确定高校教材收藏的原则,特别是在部门设有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教材的情况下,更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慎重采集。

    ()确定高校教材建设的重点为大学教材,对针对性强的不同版本优秀教材,由于取材和剪裁角度不同,章节安排和侧重点各异,它对于加深有关知识的系统认识、融会贯通,有特殊的积极作用。

    ()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学科教材采取不同的选择标准。注意各学科经典教材的收藏。尽可能把那些与本校所用教材风格各异,代表不同教学流派、教学模式的教材重点收藏,尤其是经过多次修订,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典教材,对于发展学科,新兴学科的教材优先保证收藏,那些对于学科理论和体系有所拓宽和深化的教材,对已有一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专业,在采集时重点考虑该教材在专业领域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启发性。

    ()采集时注意教材书目的收集、查看。并根据各专业学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复本量。

    “选用”是多数学校解决教材问题最普遍的方法。把选用已出版的优秀教材作为所开课程主要的教材来源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的。并希望在选用中表现出我们的特色。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需要编写辅助讲义,充实提高选用教材的内容,教师应不受基本教材的约束,能够根据课程的要求在讲授中有新的突破、新的提高,辅助讲义有着机动灵活快速的特点,更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上的独有风格。它也是不断完善基本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教材自身具有的多样性系列性特点,使其在形式上具有多种类型。采集时注意学生用书习题集,综合练习卷指导用书教师用书等应配套收集。

    在新世纪知识信息化社会,利用电子教材开展网上授课,因此,教材管理部门必须配合高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需要,与教务部门密切配合,在教材的建设上,除重点收藏印刷成型的课本外,还应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采集一定比例的非书资料,如光盘、电子教材等。此外,配合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教材的采集,既有针对性、系统性,又有一定的预测性,教材管理部门应及时考虑招生计划中新增专业教学参考书的需求,提前采集该专业藏书。

    三、高校应加强教材的管理和利用

    ()应建立教材数据库。检索系统可按教材的使用习惯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二大类,再下分若干个专门学科类别,若录其书名,使适用专业课程教师书目信息,使查找者一目了然。

    ()开辟专门的教材阅览室。积极做好阅览、外借和咨询服务,做好新书报,优秀教材评价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推荐读者使用。

    ()举办教材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组织校内专家、教授和学生参加,介绍教材藏书情况,以推动把教材用好用活。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都将向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外语水平,扩大知识面以及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和处理好各种信息,搞好教材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