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特载)刘连民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议上得讲话
  • 武警内蒙古总队副政委刘连民

    (00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今天在此正式召开了。首先,我代表总队党委、总队史志编审委员会及总队全体官兵,向到会的自治区领导、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是在总队史志编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政治部具体组织,历任史志编修人员连续奋战、集体编纂的。《武警志》的编纂成稿,是总队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是我总队政治建设、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自治区方志事业更加繁荣作出了有益贡献。借此机会,我也向为武警志编纂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表示问候和致意!

        武警内蒙古总队最早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她与自治区政府同时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既经历过严酷的战争洗礼,也接受过复杂斗争的考验;既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锤炼,也接受了改革开放的检验。历史证明,这支部队为自治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形成了优良的传统,铸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我们作为后来人,有责任将他们载入史册,有义务为他们著书立说,让革命的精神、英雄的业绩,彪炳千古,代代传颂。我认为,《武警志》的编纂成稿,其内在意义正在于此。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总队的编史工作自1992年开始以来,已走过10年的历程。应该说,10年奋战,成绩不小。特别是近两年,总队的修志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编史办的同志们不负组织重托,不负官兵厚望,先后编纂出版了《总队志》(内部版)2000年年鉴和2001年年鉴,编印了《大事记》,多次完成了武警总部和自治区征集的数十万字的资料,同时还有效地指导了各支队级单位的修志工作。正是大家的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甘于寂寞,不断奋斗,使总队的修志工作一直走在了武警部队修志工作的前列,曾多次受到总部的表彰和奖励,1999年底,总队编史办还被武警总部评为先进单位,干事杨志宏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与此同时,各支队级单位的修志工作也有明显进步,到目前已有6个单位向总队呈递了送审稿,其他单位也进入了编纂的后期阶段。我相信,这些史志丛书的相继问世,必将对总队官兵是一个极大地鼓舞,因为这一成果为部队进行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加了丰富的教材。同时,这一成果,既填补了总队组建以来的空白,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真正体现了编史修志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深远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显明的观点,就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发展了历史。一切有价值的作品都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武警志》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理论为指针,详细记述了19475月总队组建发展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在各个不同时期部队体制编制的变化,完成中心任务和全面建设的真实情况,以此再现历史,展示武警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全志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部队特点,是一部可供各方面人士认识、了解武警内蒙古总队的权威性资料,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军队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尤其是对有志于武警部队建设的青年更是一部必读之作。

        历史是客观的,编史修志就应遵循这一客观,真实地记述过去和现在,所以志书要求结构严谨,文风朴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社会的承认,一句话,志书讲求的是自身的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所在。正是为了严把质量关,对历史负责,我们特请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对《武警志》进行评审。在此,诚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对《武警志》认真审阅,严格把关,广开言路,不吝赐教,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总队编史办的同志要认真听取评审意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精心组织,认真修改、使志稿更趋完善、成熟,力争成为自治区全志的精品分志。同时,还要虚心向修志专家学习专业知识,为把我总队的史志编修工作引向深入,服务部队全面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在此工作愉快!

  • (特载)刘连民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议上得讲话
  • 武警内蒙古总队副政委刘连民

    (00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同志们: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今天在此正式召开了。首先,我代表总队党委、总队史志编审委员会及总队全体官兵,向到会的自治区领导、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是在总队史志编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政治部具体组织,历任史志编修人员连续奋战、集体编纂的。《武警志》的编纂成稿,是总队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是我总队政治建设、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自治区方志事业更加繁荣作出了有益贡献。借此机会,我也向为武警志编纂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表示问候和致意!

        武警内蒙古总队最早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她与自治区政府同时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既经历过严酷的战争洗礼,也接受过复杂斗争的考验;既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锤炼,也接受了改革开放的检验。历史证明,这支部队为自治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形成了优良的传统,铸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我们作为后来人,有责任将他们载入史册,有义务为他们著书立说,让革命的精神、英雄的业绩,彪炳千古,代代传颂。我认为,《武警志》的编纂成稿,其内在意义正在于此。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总队的编史工作自1992年开始以来,已走过10年的历程。应该说,10年奋战,成绩不小。特别是近两年,总队的修志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编史办的同志们不负组织重托,不负官兵厚望,先后编纂出版了《总队志》(内部版)2000年年鉴和2001年年鉴,编印了《大事记》,多次完成了武警总部和自治区征集的数十万字的资料,同时还有效地指导了各支队级单位的修志工作。正是大家的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甘于寂寞,不断奋斗,使总队的修志工作一直走在了武警部队修志工作的前列,曾多次受到总部的表彰和奖励,1999年底,总队编史办还被武警总部评为先进单位,干事杨志宏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与此同时,各支队级单位的修志工作也有明显进步,到目前已有6个单位向总队呈递了送审稿,其他单位也进入了编纂的后期阶段。我相信,这些史志丛书的相继问世,必将对总队官兵是一个极大地鼓舞,因为这一成果为部队进行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加了丰富的教材。同时,这一成果,既填补了总队组建以来的空白,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真正体现了编史修志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深远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显明的观点,就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发展了历史。一切有价值的作品都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武警志》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理论为指针,详细记述了19475月总队组建发展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在各个不同时期部队体制编制的变化,完成中心任务和全面建设的真实情况,以此再现历史,展示武警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全志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部队特点,是一部可供各方面人士认识、了解武警内蒙古总队的权威性资料,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军队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尤其是对有志于武警部队建设的青年更是一部必读之作。

        历史是客观的,编史修志就应遵循这一客观,真实地记述过去和现在,所以志书要求结构严谨,文风朴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社会的承认,一句话,志书讲求的是自身的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所在。正是为了严把质量关,对历史负责,我们特请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对《武警志》进行评审。在此,诚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对《武警志》认真审阅,严格把关,广开言路,不吝赐教,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总队编史办的同志要认真听取评审意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精心组织,认真修改、使志稿更趋完善、成熟,力争成为自治区全志的精品分志。同时,还要虚心向修志专家学习专业知识,为把我总队的史志编修工作引向深入,服务部队全面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武警志》(稿)评审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在此工作愉快!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